【真題24】年輕人社恐,你怎么看?【公務員面試-公考面試】

福建省考真題:當前,越來越多年輕人有社交恐懼,給自己貼上“社恐”的標簽。你對于這種現象,是怎么看的?
云淡風輕,不要走極端:開放包容的心態(tài),二者結合。
縱向破題:一條背景,一條態(tài)度,兩條對策。
模擬:
各位考官,下面考生開始答題。對于這種現象,我有以下四點看法:
第一,這是在特殊時代背景下出現的新情況。新的社交方式崛起,年輕人習慣網絡社交,與其說他們社恐,不如說他們恐懼面對面的交流。這種現象背后,其實有著特殊的時代大背景。一方面,中國正飛快地從熟人社會過渡到陌生人社會,社會變化日新月異,以往一百年都比不上如今一年,人面對變化有種本能的不適應,甚至恐懼,這是正常的。另一方面,社會正在越來越原子化,人不在是某個網絡的一部分,某個單位的一部分,而是成為更加獨立的個體,越來越缺乏依靠,恐懼社交。
第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交流方式,不用過于杞人憂天。這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本身。社會本來就一直在變化,人的交流方式更是不斷變化,從遠古社會的基本靠喊,到寫信文字交流,再到電報電話千里傳音,到現在的互聯網絡隨時在線,這是發(fā)展的一部分,沒有什么大不了的,不用過度擔憂。但我們一定要相信年輕人,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問題,他們能夠處理好這些事情,用新的交流方式構建新的社會。
第三,做任何事都不要走極端,社交也是如此。年輕人的生活應該是五光十色的,既要有網絡上的絢麗多彩、便捷交流,也要有現實中的碧海藍天、心心相映。給自己貼標簽是在把身份極端化,確實可以彰顯個性,但也錯失了很多潛在的機會。我的建議是:把現代化的社交方式和傳統的面對面交流結合好,找到一個平衡點,不走極端,以開放的心態(tài)擁抱這個社會,建立更加豐富立體的人際關系、社交關系。
第四,社會要負起責任,為年輕人創(chuàng)造更多面對面交流的機會和條件。把社恐的責任都推給年輕人,就把這一問題簡單化了。一個是,年輕人社恐與職場中盛行的加班文化是分不開的,時間都用了加班了,哪還有面對面交流的時間這需要進一步保障勞動者的權益,抵制無限制加班文化,減少無意義的內卷,為年輕人減壓,釋放他們社交的天性。再一個,社交要有載體、有抓手,社區(qū)等基層組織不能缺位,要立足實際組織各種社交活動,發(fā)揮好牽線搭橋的作用,讓都市中的年輕人融入社交網絡,不知不覺中摘掉社恐的標簽。
以上是我關于這道題的一些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