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大街上神秘賣筆組織的商業(yè)套路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在大街上也到過這樣的人。他們會在大街上背個包,逢人就攔,然后就說:
????我今年剛畢業(yè),正在實習,需要完成銷售指標,你能不能幫忙買支筆?
有的時候他們還會跟在路人的后面走,而且還會哭!
這個組織的人已經(jīng)存在很多年了,我剛上大學的時候,學校對我們進行安全教育,保衛(wèi)處的人就說:
????這些不真的是你們的學長學姐,不用理。
經(jīng)過一個疫情之后 ,學校也不怎么能進來了,本以為這幫人已經(jīng)銷聲匿跡了,但是我前幾天在地鐵站上又遇到了這批人,我就好奇,他們怎么年復一年地進行這種活動,這種活動能賺多少錢,支持他們這么干。
究竟是有組織的詐騙,還是另有原因,我就上去和這幫人聊了起來。(該死的好奇心)
聲明:我說的是我的親身經(jīng)歷,也只限于這個組織,看文章的各位遇到的組織,請自行判斷,判斷思路可以遵循我下文所展示的思路。
首先,說價格,他們賣筆的價格和文具店里的差不多,也就是毛利潤很低,就算有大哥大發(fā)慈悲一下子買了好幾盒(幾百支),他們能拿到的利潤也很少,就算天天都有好心的大哥,他們一個月最多能賺3000。如果他們真的是詐騙的話,這效率感人,但就算是實習生做銷售,這個效率也很感人,所以我更好奇了,他們這個組織怎么運行的,為什么年年都有。當然,如果他們買的筆明顯高于市場價,那么直接run,頭都不用回。
然后,開始對她提供的信息進行逐個驗證。這一步我需要分開詳細說
1、我先是把這個組織的一個人拉到角落里,仔細詢問她(一個女生)問什么在這里賣筆,得到的也是他們的經(jīng)典話術:因為實習,需要滿足銷售的kpi。接著我們在哪家單位實習,也很明確的說出了,是個賣文具的公司(這里就不打公司的名字了,以免給up我惹麻煩),然后我又隨便編了這家公司的一些情況,結果這個女生很認真的給我糾正并介紹了這家公司的情況。在之后的對話中,我假裝忘了,把這個話題穿插進來,又說了一次,她又給細心糾正,內容和第一次差不多。
如果這伙人是騙子的話,這一點就很奇怪,因為騙子一般會盡量避免細節(jié),如果我對這家公司的情況言之鑿鑿,騙子大概率會繞開話題。除非他們對這家公司進行過詳細調查,并想以此作為自己的信用背書,但這么做成本太大,根據(jù)上一條他們的效率,動機實在是不成立,因為糾不糾正這點和賣筆無關,一個成熟的銷售都不會這么干,更何況是騙子。
相同的,如果你遇到他們自稱XX組織或XX學院的,你驗證的方式也很簡單,一個是胡編這個組織的信息,也不要太離譜,如果對方隨聲附和,大概率是騙子,小概率是專業(yè)銷售;另一個如果你是這個組織的人,就問一些專業(yè)知識,比如:sin30之類的。
2、在試探了對方是否是實習生(或者說不是很專業(yè)的銷售)這個身份的真實性之后,我需要確定說的是大學剛畢業(yè)的信息。于是又問她哪個學校畢業(yè)的,答:某二本文科。然后,主動地說了一堆細節(jié)。
?。∵@。。。
好吧,但這也不影響上面1的招式的使用,但她沒給我機會。開始從自己怎么從黑龍江某小城考了400多分到了某二本,然后大罵學校和現(xiàn)在實習的公司,因為給錢太少(一個月1300,記住,后面分析的時候要考),最后講到了原生家庭有多么多么不好,家里還有生病的老人。講了十幾二十分鐘,舌頭都沒帶打結的,講著講著就開始流眼淚了,我盯著她看,沒有任何道具,眼淚就流出來了。如果沒點真事在里面,這演技絕了,甩小鮮肉們100條街。
反正,我是不知道她這段是真情流露還是練過多少遍的,但我覺得如果她但凡是個up主,剛才內段得給個一鍵三連。
第二步到這,我算是失敗了,因為話題到這,我已經(jīng)沒法證明她是不是剛畢業(yè)的學生了。第一,對話到這個氣氛,我沒法再問人學校了,萬一是真的,再問確實不禮貌,后面還有更重要的事要驗證呢,她跑了咋整;第二,她給的人設是400多分學文的,根據(jù)這個人設,我也不知道得跟人交流點啥。
3、盡管第二步失敗了,但說實話,不重要。因為最重要的是搞清楚賣筆這個組織背后的商業(yè)邏輯,是什么支撐著這個組織年復一年地組織人做這種工作。所以廢話別多說了,嘮了半個多小時了,也該圖窮匕見了,聊聊怎么賣筆吧。根據(jù)她的描述,這個組織是進行業(yè)績淘汰制的,一開始幾百個人,淘汰到現(xiàn)在只剩幾十個人了,最后能轉正的只有5個,現(xiàn)在她在沖這個轉正名額。我還看到了,他們發(fā)布實習消息的微信群(這個微信群的真假,我后面也會有相應的證據(jù)驗證)。
然后,我想了一下,就這?這個組織的組織形式也太業(yè)余了。達爾文式的競爭,結果還干的是利潤這么低的工作,而且篩選出來轉正的都是能在大街上賣筆的人,關鍵是大街上能賣筆的,大多靠的不是能力而是運氣和外貌,畢竟沒有路人停下來聽他們說話,上面那一段,無論真假,她哭都沒地哭去。而且,長時間生活在大連的人都知道,這幫人是每年特定的時候出現(xiàn)的,所以公司招聘他們進來的工作肯定不是大街上賣筆,那既然不在大街上賣筆,按這種方式,你篩選出來的這幾個人,到底指望他們有什么能力呢?顏值高嗎?但這也不是個需要篩選的能力吧。
深入思考一下,我發(fā)現(xiàn)沒那么簡單。剛才我分析了,他們這個一個人一個月的利潤,最多3000,如果是個賣文具的公司,進價低,把利潤多算一點4500,而他們的實習工資是1300一個月,也就是,我懷疑這家公司做這個東西每年應該是在賺錢,而賺完這波的錢,把人招進來,做的工作應該也不需要什么能力,是個正常人就行。所以,這家公司每年都會定期舉行這個招聘活動,畢竟有錢干嘛不賺呢?這也就解釋了,為什么這些賣筆的人,很多看起來很著急,甚至會哭,還會追著人跑,因為快被淘汰了!
但根據(jù)這個假設,還是有問題沒有解決。第一,一開始找?guī)装偃?,這幾百人的費用怎么算,畢竟淘汰的肯定很多沒有賺到1300,那這樣不賠了嗎?第二,為什么這幫人甘愿進這樣的競賽局里,并這么殷切地希望自己不被淘汰?
這時候,她賣筆的同伴來了,我也是時候開始繼詢問價錢和信息驗證后的第三個板塊了,交叉驗證。當一個組織屬于詐騙組織的話,他們會有相同的騙術培訓,但有一些話術需要根據(jù)被騙者的話語和狀態(tài)來進行具有針對性的調整,由此我們可以借助跟這個團伙里面不同的人進行交流,而得到前后邏輯矛盾的點,并以此為突破口,來擊潰騙子的心理防線,來達到揭穿騙局的目的。所以,我現(xiàn)在需要另一個人來進行驗證,現(xiàn)在他們之間還沒有進行串供交流,是個完成驗證的好機會,但我得當著他們的面放點血,花了幾百,買了筆。
她的同伴看著她收到了錢,覺得這一定是個有錢的,于是我輕松地又拉了他們團隊的一個人過來聊。
上文第二個板塊我進行的驗證,我又重新搞了一遍,而我得到的回答突出一個和而不同。不光公司和考核制度在我的旁敲側擊下滴水不漏,我還看到了上文提到的那個微信群里上一個人匯報我的付款記錄做銷售業(yè)績的聊天,好家伙這組織配合打得,那是相當嚴密,關鍵是這個人跟上一個人一樣,講了自己的情況,但完全是兩個劇本。合著,這個組織里面還有要編不同的人設是吧?
但不管怎么樣,我還是成功地敲出了上面那兩個問題的答案,當然,不排除他在騙我的可能。首先,第一個問題,他們淘汰人的方式很奇特,公司會指定地點讓員工進行銷售,不得遲到早退,不得自己給自己沖業(yè)績,一經(jīng)發(fā)現(xiàn),馬上淘汰,而淘汰的,相當于一個月沒干滿,”適當?shù)亍敖o錢,所以公司穩(wěn)賺。而這種愚蠢的競爭,為什么大家都想轉正呢?我發(fā)現(xiàn)他們的共同的特點,學歷低、家境不好、海投簡歷之后,發(fā)現(xiàn)只有這一家讓他們實習(或者學校安排),是得要么他們不得不拿到這個實習證明,要么他們把這個當作最后的救命稻草,拼命想轉正。最后,這場競爭的獲勝者,可能不是能力有多強,但對公司的服從度一定高。
至此,我已經(jīng)對這個組織有了足夠的了解,撤退。
總結一下:
現(xiàn)在呢,存在兩種可能,一個他們是一個組織嚴密、成員素質極高并且常年組織方針固定的詐騙團伙,別的不干,就騙你買筆;另一個他們是社會底層,剛出大學,希望通過這次機會改變命運,但實際上正在被無恥公司成天壓榨的可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