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島嶼讀書 第二季 第三集
第三集
讀書是為了豐富自己、提升自己
讀一本教培,獲得一項技能,這是讀書的有用之處;但讀書更大的作用是無用之用,是潛移默化的一種提升。
?
巴赫和托爾斯泰的共同點,都很寧靜,在寧靜中表現(xiàn)洶涌澎湃的情感
?
柴可夫斯基和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很激烈的
?
“有些藝術作品一直向前走,從不回頭;還有一些作品是向我們走來的。”
“托爾斯泰就是向我們走來的,那么的寬廣。”
?
有人批評拉赫瑪尼諾夫缺乏色彩,在他的作品中無法判斷是晴天還是下雨天
拉赫瑪尼諾夫回應:作家無需在作品中建立一個氣象站
?
音樂作品、文學作品都是敘述性的作品,是流動的,即便是像托爾斯泰如此寬廣的作家,也不可能包羅萬象
?
音樂、文學作品推向高潮很不易,全憑作家的才能、情緒、情感的爆發(fā)力;推向高潮后如何結束更難
?
《紅字》莫桑沒有具體寫演講的內(nèi)容,而是寫了很長的篇幅的演說的聲音——純粹的、自然的、像音樂一樣的語言
?
“好聽就可以了,音樂就是為了好聽的。”
?
“音樂和文字一樣,不是平面的,它是流動的。”
?
鐵樹從非洲引入到中國,是不斷馴化鐵樹的過程
英國的博物學傳統(tǒng)
?
《透明的胡蘿卜》發(fā)表在《作品與爭鳴》上,對余華是一種鼓舞,因為這樣的作品,是不符合傳統(tǒng)審美的,在當時,是少數(shù)。
“藝術和文學是一樣的,最后是少數(shù)者把它往前推進的,大多數(shù)人是跟在后面的。”
透過《透明的紅蘿卜》,余華看到了自己浮出的路
?
黑孩很像童話里的精靈,在感官的夢幻的世界里,體驗在嚴酷生活中間得不到的愛撫,對現(xiàn)實的痛感、對別人的虐待、對不幸和屈辱,是很遲鈍的。但對自然之物的感官,是完全打開的。能聽到別人聽不到的,自然界的歡快的聲音。
?
把不詩意的東西寫得很有詩意,比如希尼《挖》
希尼的詩集《幻視》,注意到在嚴酷生活中別人不在意的,被壓抑的,但確實存在的浪漫的美
?
王安憶最初看到《透明的紅蘿卜》,是批評的,因為她站在現(xiàn)實主義的角度,認為中原大地上不會發(fā)生這樣的故事
?
王安憶:中國的很多作家都是有一個莊稼的美做底的?
莫言寫高粱?蘇童寫棉花?王安憶寫麥子
?
蘇童擅長把不美好的東西寫得令人難忘《白雪豬頭》《肉聯(lián)廠的春天》
“蘇童超越了美好的范疇”一個人拿著豬頭,在雪中送來,在美學層面上是不美的;但在閱讀時,讀到這個畫面,覺得特別美,因為情感。蘇童通過描述,把一個不美好的畫面變成美好的畫面
?
《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史鐵生用平淡的筆觸寫知青的艱苦生活。把這段艱苦歲月中的美好寫出來了。
?
巴赫?寧靜
?
音樂:旋律、節(jié)奏、音符
?
自然文學作品
英國博物學傳統(tǒng)
美國自然文學運動(推動了美國立法、建立自然保護區(qū))
梭羅《瓦爾登湖》做一種實驗,探究返歸自然的可能性
立奧波德?“生態(tài)倫理之父”《沙鄉(xiāng)年鑒》修復荒漠的農(nóng)場
?
《云中記》關注地震后自然界的修復
?
阿來對自然界充滿興趣,也在寫作中倡導保護生態(tài),在他的筆下,所有的生物都是平等的
?
“對美的感知力,跟你在作品中描寫的場景是富貴的還是貧窮的,沒有關系”
?川端康成《美的存在與發(fā)現(xiàn)》?富貴的生活
《白雪豬頭》貧困的生活中發(fā)現(xiàn)美
?
“美學不僅是理智,它同時也是情感。”
?
“眼前有景能道得”——文學存在的意義
?
欲望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都是美的,只有在極少數(shù)的情況下是丑陋的
?
通過閱讀建立自己的價值觀
?
任何一個人進入閱讀的狀態(tài),都是把自己放在了一個島嶼上,讓自己與現(xiàn)實世界隔離開來。雖然跟世俗世界暫時切斷聯(lián)系了,但因為閱讀,又和這個世界在另一個層面上建立了聯(lián)系,所以,閱讀構建的這個島嶼是無限廣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