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是誰在阻礙我們定義紅樓夢的女權問題【范疇篇】
說到紅樓夢第一反應肯定是女性主角,既然是在女性領域開疆辟土的作品,那按理來講應該有很多圍繞著紅樓夢展開的有關于女性權利的探討。但我始終找不到一個讓人滿意的視頻或者一篇令人滿意的文章。那就只好由我來系統(tǒng)地走出這一步。
在開始之前我要做一個聲明。
第一點,如果聽到一半感覺到震怒,或者覺得合理,不要急著下結論,你必須站在比我更高的立場上觀看我這期視頻,比如說你盯著一幅畫的一個點看,好像是個瑕疵,但是如果退到三米以外去看,這個點宏觀上來說是調和的整體的一部分。成體系地觀察,成體系地思考,不然無非是兩種情況,要么就早早地關閉這個視頻去刷抖音去享受多巴胺帶給你的快感,或者熬完了這個視頻卻感覺自己什么也沒看到。
第二點,我要講述一下我的論證結構。我會以激進的,保守的;內含的,外顯的這四個范疇來分析一個大觀點的具體案例,我的大核心是黑格爾的主奴辯證法。因為討論的是一個大的概念,我就不能像以往一樣分角色討論了,我不可能從書里挑出一個角色來說,你,就是女權。這有點像 “你,就是二次元”,聽上去有點像在罵人。如果說這個世界上有第一位女性突然想到“誒不對,不應該這樣”,那這就是女性意識這棵樹的種子,是這個議題的根本。世上的樹不是同時開始生長的,肯定有早有晚,有快有慢。必定有人到死都不會認為自己是在被壓迫的,也完全合理。另外,對于社會現(xiàn)狀的抗爭和覺醒并非只在種子里,它也會同時體現(xiàn)在種子之外的環(huán)境中。我們必須要意識到正因為土壤陽光和空氣和種子是同質的,種子才會發(fā)芽,會成長。所以討論女權就一定會討論性別剝削之外的事情,并不是跑題。
我們進入正題,對立和壓迫本身就是促成覺醒意識的前提,它在歷史進程當中在不同的階段以不同的樣貌體現(xiàn)。各位必須正確認識時效問題。女性權利是個概念,就像是自然法,它也是變化的,是在生長的。在邏輯上,女權意識必然在前進,一旦產(chǎn)生兩性立場的沖突,那該沖突的解決方案就不能是慣例,類似 “啊這事兒吧,我們這兒按照規(guī)矩一般會這么辦”。
在母系社會向父系社會的轉變過程中,這種性別上的打壓會一點點誕生,直到有一刻開始,某一位女性突然開始意識到,“媽的,老子是不是被男人騙了”,這個念頭把女性運動推到人類思想史的議程中。如果用紅樓夢來舉例子,就是以林黛玉為例的對自己生存狀態(tài)的反思,還有就是像探春這樣對于原生家庭結構的反思。
好,接下來我要開始闡述我的評判方式。我的評價標準有兩層,一層是激進的和保守的,第二層是外顯的和內含的。
我先來談談激進和保守的問題。先來講講保守,以鳳丫頭為例。蔣勛曾提到國內外對于鳳姐和顰兒的喜好問題,他國外的課堂上好像普遍喜歡鳳姐,而國內則比較喜歡顰兒。這可能是由于鳳姐外向張揚的性格,以及殺伐決斷的作風讓人感覺到爽快,而顰兒則顯得比較懦弱,可能絕大部分都不是在與他人論理,而是更多地向內去收斂。比如說她跟寶玉吵架,按流程她不會主動去找寶玉理論,而一定是走一個固定的模式,一,看到寶玉行為,二,開始思考生存價值的問題,然后疏遠寶玉,三,寶玉纏上來,她開始闡述。
乍一看好像黛玉更加保守些,王熙鳳更加激進些,但是我們討論的并不是生活作風問題,是女權問題。王熙鳳所表現(xiàn)出的殺伐果斷是建立在剝削的基礎上的。小的來說她打罵體罰仆人,大的體現(xiàn)在她對于制度的玩弄踐踏。就像是英國圈地運動和手工工廠的原始資本積累,你可以從結果論出發(fā)說它是社會走向現(xiàn)代化進程的必經(jīng)之路,但即使退一萬步說,人對他人的打壓和剝削,絕對不是社會進步的體現(xiàn)。
強只是王熙鳳的表象,她骨子里就是一個剝削者,一個地主。她不通過勞動來做什么,她只是通過釋放恐懼,通過大量的資本收買來達到自己的目的。我曾經(jīng)反復提到葫蘆案是那個時代法制腐敗墮落的體現(xiàn),而王熙鳳就是促成這腐敗墮落的罪魁禍首。
千萬不要覺得她殺死賈瑞是女性的勝利,啊啊在婚姻當中占據(jù)上風是女性權利覺醒的體現(xiàn),不是,當你意識到權利在你手中,然后你利用你覺醒的意識去壓迫別人,這是最可怕的。我們不能指望覺醒者行善,就好比我們不能指望站在最高處的人有良心一樣。他們獨自一人站在無人可以企及的頂峰,他眼中的人有可能已經(jīng)不是人了。
我很早很早就討論過林黛玉的情況,林黛玉在人物設定上就不是剝削者,也并非是覺醒了什么的革命者。林黛玉并沒有能透過反思獲得什么,她注定尋找不到自己的生存方式。
打個比方,日本平安時代出現(xiàn)了武士,他們受雇于天皇或者各個藩的大名,從一群武人發(fā)展成了一個群體,最后形成了一個階層。在其他國家很少有以士兵、軍人形成一個階層的情況。這個階層像幻影一樣縹緲,武士們信奉的是名為武士道的信仰。社會的基礎是農(nóng)民,農(nóng)民可以通過生產(chǎn)勞動來獲得生存的方式,他們只需要一抔土一粒種子,他們就可以種糧食,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而武士卻不同,武士有且僅有武士道這個綱領來cosplay理想的武士角色,而且即便餓死,被俘虜,也要完成這一套cosplay,他們的行住坐臥必須以武士道作為標桿。他們不能重回農(nóng)民,因為他們基于武士道虛構出的這個cosplay的階層是高于農(nóng)民的,農(nóng)民也普遍認可這一點。這就是概念,武士就是這樣的一個意象,一個空虛的身份,這層身份甚至脫離了國家的精神文化,因為武士道并非生存之道,像邪教一樣恐怖。如果從我們自己的文化中找一個類似的例子,那勢必讀書階層就是個好例子。讀書人階層在古時候就是這樣的一個東西。讀書人可以不從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不需要按照農(nóng)人的方式來交稅或者從事兵役等社會義務,他們好像高人一等,也有升官的潛質,但是他們和這個社會建立聯(lián)系的方式就是讀書,這就很奇怪了,程朱的意識形態(tài)本來就是有問題的,再加上框架化范疇化的解讀方式,這種飄在天上的東西基本不能對社會起到什么作用。
我們說回到林黛玉。林黛玉的情況其實也沒什么不同,林黛玉并不從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她從小就是小姐,父母是不會教育她生存方式的,事實上歐麗娟提到的雅文化是不純的,如果我們總結歐提出的觀點。就會發(fā)現(xiàn)雅文化不可避免包含兩種成分,一層是脫離了溫飽束縛的人追求的更為抽象的美和知識,還有覺醒的社會意識,另一層當然就是剝削壓迫的雜質,以寶玉為例,寶玉在追求女性意識的過程當中其實也在無意識地實施壓迫,因為他的少爺身份讓他對于發(fā)號施令這件事情習以為常,這種脫離了世界的貴族習氣就是雅文化當中愚蠢部分不可逃脫的實質,也是很多人聽到歐雅文化這個概念時如鯁在喉的原因所在。
于是林黛玉就被架空了,她下不能從事勞動生產(chǎn),但是她上又不能成為一個藝術家,即使是殉身于藝術的道途之中,社會也不會接納她。林黛玉所在做的是一件非常孤獨的事情,她想把自己葬在詩里面。這也是寶釵理解但是無法做到的部分。寶釵提到,作詩并非是你我分內之事,也不是男人分內之事,換言之寶釵的話就是當時的有識之士對于社會現(xiàn)狀的看法,我甚至覺得這很可能就是賈政的看法,與其讀詩經(jīng)不如好好讀四書做個正直的人然后做對社會有貢獻的事情。這無疑否定了林黛玉的理想,林黛玉會將自己的一切都投射在詩里,她的詩總是藏著磅礴的能量,這種能量是其他人,那些拿詩來消遣的人無法理解的,顰兒想要投身于美的概念中,這即使放在當下都是無可比擬的行為藝術。
所以我們看到黛玉在碰到問題的時候會退卻,是因為黛玉眼中的問題是龐大世界機器的不可抗力,大觀園美好到有些不現(xiàn)實,因為人通過范疇所構建起來的有形的東西怎么搭起來的就會怎么消散。
?
我是干凈的,寶玉也跟我這么想嗎?現(xiàn)在寶玉會這么想,以后會嗎?寶玉也會成為一個經(jīng)世致用,然后板著臉回來否定自己存在價值的人嗎?這是很恐怖的,因為黛玉的先天任務是還淚,那寶玉的所思所想就必然占據(jù)黛玉思想的很大一部分。寶玉的內部結構是不穩(wěn)定的,不斷變化的,所以每看到寶玉的變化,顰兒總是很緊張,我想說的包括 “同鴛帳”那個事情,剝削者的習性會侵蝕寶玉判斷,寶玉對于兩性的界限意識并沒有黛玉那么強。如果有人在這里對我說的東西感到好奇,那可以補一下黛玉那期和世界觀那期。如此一來,在意識上反倒是林黛玉更加激進一些,而王熙鳳則是保守的。
第二層是有關于外顯和內含的問題。
外顯和內含這兩個詞是生物學名詞,用來描述基因在轉錄和翻譯過程當中是否能找到能夠譯出蛋白質的序列,這里我用來描述兩種狀態(tài)。
外顯的是角色自發(fā)的行為,這種行為必須是源于自己的某種信條或者原則,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到他人思考的。內含的是角色通過自己反思呈現(xiàn)出的內容,沒有辦法被旁人直接觀測到,但是卻以書作者的描述作為呈現(xiàn)的方式傳達給讀者的。
比如尤三姐的抗爭,是外顯的,還是內含的?尤三姐的抗爭在紅樓夢當中是濃墨重彩的一筆,但尤三姐的故事有很多灰色的地方,作者并沒有去定性。比如說我們如何定義性的保守問題。我們首先要意識到,尤三姐并非是一個覺醒的角色,一個類似寶釵或者黛玉這樣的反思的角色,甚至不是多姑娘這樣的角色,尤三姐只能在當時的社會狀態(tài)下斡旋,她所希冀的是一個通俗意義上的好的丈夫,能夠以一個正當?shù)拿x堂堂正正地生活;清白是柳湘蓮所認為的前提,同樣也是尤三姐的前提。除了嫁給這樣一個丈夫以外,她并不清楚女性還能以什么樣的方式活著。各位先不要急著反駁,當然我一開始就說了大家可以批判,但是請不要太著急。
各位要注意,如果大家能夠剝離開閱讀過程中對于尤三姐的感情,我們就會意識到尤三姐并非是以她磅礴的思考給予讀者反思,而是當尤三姐這樣的存在被逼到無路可走了,乃至于走到自殺的境地,這樣的一個具體的行為帶給讀者以強烈的震撼和反思。此時各位就會發(fā)現(xiàn),啊,尤三姐的外顯其實并非是外顯,在她將所有的思考付諸死亡的那一瞬,她的思考就被托付給我們讀者,和柳湘蓮賈璉二人了,而尤三姐自殺這一現(xiàn)象就具有了強烈的反思價值,但是她并不是作為一個革命者的姿態(tài)走向死亡,而是以一個受害者的姿態(tài)走向的死亡。
講一個各位可能很難接受的事實,也就是尤三姐讓讀者思考女性的生存狀態(tài),但是尤三姐身上并不具備反思女性權利問題的素質,她就是在壓迫的環(huán)境下長大的,她的思想是已經(jīng)被毒害了的,證據(jù)就是她在感情上將自己托付給了柳湘蓮,但柳湘蓮卻并非是她愛慕的對象,柳湘蓮是一個象征著救贖的符號,她對于柳湘蓮的認識也是片面的,而柳湘蓮“剛烈賢妻,可敬可敬”這樣的評價同樣也是可悲的,好像尤三姐的死就是為了給自己打造一個貞節(jié)牌坊。我本人不大相信“愛情”這種狂熱狀態(tài),它并非是一種堅實的生命基質,人總有將“自我”傾斜到外物的特性,而愛情一詞跟忠誠又不相同,我很難看出尤三姐和柳湘蓮有什么愛情的要素,尤三姐帶給讀者自始至終反而是一種在煉獄中掙扎求生的姿態(tài)。橫在尤三姐面前的是象征著救贖的雕像的崩塌,而尤三姐自刎最終能證明的,究竟有多少是柳湘蓮的愚蠢我不清楚,一定是尤三姐對于她痛苦經(jīng)歷的恐懼。如果未來像過去一樣可怕,那比起那發(fā)出惡臭的泥潭,難道給眼前的人一點報復不是更有意思嗎。難道沒人覺得尤三姐對于自己性問題上清白的自證這件事情本身就是一個很可悲很可笑而且很愚蠢的事情嗎?我們當下不會為了展示自己的性的純潔而自刎,這難道不是那個時代的語境之下最悲哀的事情嗎?萬一柳湘蓮覺得這只是尤三姐的一廂情愿呢?尤三姐難道還在寄希望于自己的死亡能夠讓柳湘蓮產(chǎn)生愧疚感嗎?憑什么?這個世界上除了自由的權利和理性的尊嚴還有什么是值得你用生命作為代價去爭取的?憑什么要犧牲你自己的生命去報復別人?我覺得很多人讀不到紅樓夢的內核的原因就在這里,各位要知道尤三姐的死亡毫無價值,這才是紅樓夢最可悲的地方,有些事情掰開了揉碎了就是那么愚蠢,但是讀者又會情不自禁地被那種凄美的表象迷惑,而遺忘了這個作品最具批判價值的部分,就是在那個時間節(jié)點,完全的不合理,即使有人付出了生命作為代價,最后的價值仍然只是茶余飯后的消遣,“不過是個糊涂人罷了”。即使有一天當我們面臨不可避免的死亡,我們必須要清醒地告訴我們自己,我們不是為了某個意識形態(tài)死亡,我們不是為了證明自己的愚蠢而死亡,這就是尤三姐問題當中內含的部分,這個部分不是通過尤三姐的反思完成的,而是通過見證者來完成的,這就是從古希臘悲劇到泰坦尼克號所要展現(xiàn)給我們觀眾的本體論部分。
可能到這里各位還是覺得有些迷惑或者有些意猶未盡,好像內含的部分大概可以理解,但既然尤三姐都不是外顯,那什么才是外顯呢?我們不妨再找一個案例來闡述一下外顯的特征。
外顯之所以難敘述,是因為紅樓夢當中的思考者,和有革命姿態(tài)的人是比較少的,好在確實有,紅樓夢不是金瓶梅,紅樓夢比較強勁的地方在于紅樓夢當中有比較左的人能說出一些比較左的話,在這里我反而想要講一下寶釵。寶釵我其實不是很想老生常談,有關于寶釵熱毒的問題我不是很想再提,我已經(jīng)在寶釵的三期和薛蟠的一期講清楚寶釵的定位了,寶釵的表象其實并不矛盾,矛盾的是她思考的內核,這一點是我希望各位能夠察覺到的。這就是很麻煩的地方,各位需要花時間查閱一下我之前的視頻,我提到寶釵的實質是一塊冰,應當被儲存在冰箱里,寶釵是喜歡素凈的,博學是她的手段而非目的,如果她真的喜歡書,那她的房間應該會跟探春屋子情況差不多。如果說寶釵就按照她的喜好活著,寶釵就是沒問題的,不會激發(fā)熱毒。熱毒與其說是一種病,不如說是繁冗的社會規(guī)則對于寶釵品性的侵害。換句話說熱毒這個設定有相當深刻的哲學意味,它代表的是個體的追求和社會狀態(tài)不一致所造成的結果,有點像古希臘悲劇安提戈涅以個人的力量對抗集體最終招致死亡。滴翠亭就是激發(fā)寶釵社會狀態(tài)的扳機,就是毒的源頭。這個問題我跟幾位up老師并沒有達成一致,但是我對我的理解是有狂熱自信的。
在這個基礎上我們來審視寶釵四十二回勸解黛玉的這一番言論。剛才我提到寶玉的內核不穩(wěn)定,我現(xiàn)在可以補充一下。我們知道寶釵勸解寶玉,往往就是好好讀書,但是這個目的總是容易被忽略。事實上這就是以寶玉為代表的很多空想家的通病,都覺得自己行是吧,公園里的大樹底下也有很多拿著扇子乘涼的大師覺得自己很行,有很多的看法,有很多的理念想要表達,這是好的,也是疾病。一旦落到實踐層面,哪怕是大哲學家都會顯得很狼狽。在科學哲學領域風生水起的哲學家往往在討論道德哲學的時候就顯得很無助。如果各位在讀法哲學原理的時候能夠感受到黑格爾的渺小和無助,那其實就很說明問題了。
寶玉太過于幼稚了,寶玉并不敢直面政治問題,沒有思考過脫離剝削階級的問題,只是少爺?shù)纳矸荻底×怂暮詠y語,不清楚矛盾的根源,就已經(jīng)開始批判文死諫武死戰(zhàn),批判男性和中老年女性了,他的反思既不全面,也不徹底,他不曾面對龐大的社會現(xiàn)實,不曾在泥地里打滾,讓身上沾滿泥巴,以令他提籠架鳥繁忙的少爺生活增添一抹現(xiàn)實的底色。寶玉不喜歡讀書并非是書的價值觀跟他不合,只是他沒有他表現(xiàn)出來的那么激進罷了,說他是理想主義都有點抬舉他。他只是表現(xiàn)出了一個革命者的姿態(tài),但是內核卻軟弱經(jīng)不起推敲,優(yōu)越的少爺生活沖昏了他的頭腦。他只是站在少爺?shù)奈恢谜f著少爺?shù)脑?,然后讓一群花錢請來的捧哏小丑在一旁鼓掌罷了。在一個腐朽的社會貫徹自己的信念是項偉業(yè),寶玉的臂膀還太過于柔弱,尚且扛不住較大的壓力。看透這一點其實不難,問題是不要點破他,他還是個孩子。誰來管管他?誰來告訴他,別懶,去官場的最深處貫徹你的信念,做好你的理想主義者,不然你就是個滿口政治辭令的鸚鵡。
各位,寶釵可不是個孩子。寶釵是貨真價實的一家之主,熱毒就是寶釵的世俗判斷。我們思考,作者拼了命也要傳達給我們的有關于寶釵的信息是什么?告訴各位。作者從來就不想故弄玄虛,作者很想告訴我們,寶釵的底線并非是生存。
如果一個人的底線是生存,那他的狀態(tài)是什么樣的?很明顯,是卜世仁那樣的,是賈雨村那樣的。他們把自己的生存放在優(yōu)先級更高的位置,他們并不思考“人”這一詞匯的含義,他們是生存的機械工具,他們可以輕易放棄道德判斷,察言觀色,不妄下惡評,換句話說在他們的評判標準里,道德只是蛋糕上的奶油罷了,沒了也不耽誤吃。無論社交辭令和他們的社會地位如何豐富他們的外在,他們的實質跟牲畜其實沒有不同。
各位注意,這是一個非黑即白的問題。作者很害怕我們讀者把寶釵劃為此類。作者很想傳達給我們有關寶釵好的品質的信息,又很害怕我們誤解。
我們要思考的是寶釵的標準。在寶釵這里,無論是書還是詩,都有其各自在人生命中固定的比重。寶釵并不崇敬某種詩或者某些書,而是她以一種很冷靜的視角去觀察這些文學和社會性質的著作對于人品質的影響。這一點其實非常有趣,很多人會崇拜紅樓夢,覺得這本書如何如何偉大,然后孔孟的東西如何如何偉大,是不可思考不可褻瀆的,但是我們會發(fā)現(xiàn)寶釵并非如此。寶釵認為書是一個機械的東西,只要以文字的形式被記述,就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去讀。就好比有些治國理政的書,有些聰明人讀完了還是會變壞,利用書中的漏洞來行使茍且的事來滿足他們對于物質和地位的追求,寶釵對于“書”的概念似乎更加悲觀一些,因為這就是那個社會的現(xiàn)狀,沒有思考者,自然也就沒有書,無非就是圣人們的幾本前反思的老經(jīng)典,剩下的就是滿足人們獵奇心態(tài)的幼稚作品罷了。
我們必然會發(fā)現(xiàn),外顯層面的批判需要一個較為強大的內核,需要角色自身有反思性,這我們幾乎只能從寶黛釵還有探春,鴛鴦少數(shù)這些人當中尋找我們希求的部分。
好,兩個評判層面和各自的例子我已經(jīng)講完了,接下來我要搬出我最核心的部分了,也就是,壓迫這個行為在不同的社會情況下是以什么樣的方式運作的,這樣一個問題。
?
我現(xiàn)在要提出一個觀點。首先我們拋開性別的因素,只談論奴役的問題。
圣經(jīng),詩篇,111.10中提到,人的知識來源于對主人的恐懼,比方說被神跡殺害,帶有侮辱性質的肉體懲罰,同時會對身體和精神產(chǎn)生“經(jīng)驗”,主人抬起手,就會喚起奴隸對被笞打的恐懼。這種對于懲罰的恐懼會隨著疼痛感的產(chǎn)生而被烙印在人的腦海中,而產(chǎn)生最直觀的知識,即使是獲得少量的知識,也有可能需要付出大量慘痛的死亡作為代價。
比如說紡織工人的手被紡織機卷入,這種刻入骨髓的劇痛給遭遇者留下不可磨滅的創(chuàng)傷,這是第一手知識,而自此,同樣在現(xiàn)場的其他工人會清晰地將這個畫面印入腦海。知識會以疼痛作為符號烙印在大腦之中,而最早的知識就是來源于對于疼痛的恐懼。問題在于勞動者和資本擁有者的關系。我們發(fā)現(xiàn)在紅樓夢的語境下資本是溢出的。那龐大的,溢出的資本無法給四大家族的人帶來與這種痛苦相當?shù)闹R。他們可以用資本來扭轉這層關系。換句話說當錢可以買到性命的時候,他人的苦痛對于剝削的那一方而言就已經(jīng)沒有價值了。那王熙鳳要做的就是積累財富,更多更多的財富,僅此而已。
然后財富會變成武器,紅樓夢的悲哀之處就在于整本書里幾乎沒有人能逃脫這個武器的誘惑,可能元春和惜春是唯二的例外。
但是很詭異的一點出現(xiàn)了,這一點被黑格爾稱為是歷史的狡黠性。
剛才我說的知識,那種以符號學烙印的形式給予我們的知識,無論是農(nóng)耕還是水利,還是通勤的工具,其中都潛藏著巨大的犧牲作為代價。我不是讓各位說每吃一口飯就要感謝什么balabala,也并非想要討論工業(yè)集群這種問題,我是想說每當我們付出一筆錢,我們換來的就是相應的勞動,和我們避免付出的制造或者享受相應的知識,換言之我們在城市當中完成更加細化的社會分工的過程中,我們在我們自己的領域尋找更加具體的細小的范疇尋求突破,而非廣博的生存問題。我們需要完成我們各自的社會分工,這樣我們的生活就可以運作,但是當我們把這個狀態(tài)回歸到原始的社會結構當中,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我們很難再積累起相應的知識。比如說當我們在大學的實驗室里能夠使用更加完善的器具制備出純度更高的藥劑時,我們就很難再回歸到煉金術時期甚至單純是碰運氣的狀態(tài)了。
換句話說,我們始終是在通過我們的勞動,和這個世界建立關系。如果脫離了某一部分的勞動,我們就失去了這一部分和世界的聯(lián)系。想必這一點我應該不需要再贅述了。
好,我繼續(xù)向下推進。各位,想請問各位,人的生存方式必然要和世界本身建立關系嗎?一般來說是的。但也不全是。總有這樣的一些人,他們不需要勞動也能生存。
這種人有一個統(tǒng)一的名字,他們是主人。
主人不需要勞動。因為他們擁有奴隸替他們完成勞動。一個蛋糕,一般奴隸負責烘焙,而主人負責享用。最早的征服者占領了一個民族或者一個國家,那這個民族或者這個國家戰(zhàn)敗的人就會成為奴隸,抑或是死亡的危險。這個原始而野蠻的世界當中始終充斥著勝利者的咆哮和敗者顫抖的姿態(tài)。
好,從這一刻開始,主奴關系就出現(xiàn)了,就出現(xiàn)了亟待脫離勞動和社會生產(chǎn)的人,想成為主人的人。從這一刻開始,主人就成為了脫離勞動的人。他們將生產(chǎn)和勞動的時間放在享樂之上,從此以后我上述提到的,知識的代價就和知識一同遠離了他們。
各位,這就是歷史的狡黠性。我們會發(fā)現(xiàn)從這一刻開始,奴隸仍然在從事生產(chǎn)勞動,他們在做著相同的事情,但是主人卻主動地被剝離了勞動。我們聽說過奴隸逃離主人,但在座的各位有人聽說過逃離奴隸的主人嗎?哈哈哈我想起了波斯人的信札。但這種詭異的情況屬實還是極少數(shù)。
于是,一切都調換了過來,主人才是那個,一旦脫離了奴隸便不再有生存能力的人。換言之,通過強力來釋放恐懼,通過暴力壓迫來維持的這層關系本來就是不持久的,而這并非是從奴隸,而是從主人這一段開始潰散的。
好,觀點層面的論述結束了。我們現(xiàn)在有三層評判標準,激進的和保守的,內含的和外顯的,再就是內核驅動的燃料,也就是主人和奴隸的這層奴役和被奴役的關系。
各位不妨思考一下,在紅樓夢這個故事當中,如果存在兩性的壓迫關系的話,是否有主人和奴隸的關系?這層壓迫和被壓迫的關系是以何種形式成立的?
事實上各位難免會發(fā)現(xiàn)紅樓夢的性的關系好像在一個怪圈之中。乍一看好像毫無疑問,是男性對于女性的剝削。我們會看到比如說賈赦,似乎毫無疑問站在一個剝削者的角度,在垂涎鴛鴦的同時覬覦賈母的地位,另一方面他和孫紹祖私底下的債務,也是通過折賣迎春來完成的。我們似乎能夠很輕松地得出結論,女性是奴隸,是被剝削的那方。
但是同樣又出現(xiàn)了另一層觀點,女性才是主人,男性才是被剝削的那方。
比如在一個舊的社會狀態(tài)下,女性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境況,但換言之女性甚至連資本的剝削這一層面都沒有親自涉足,她們幾乎是完全沒有生存能力的,那她們究竟憑何來的溫飽?是誰讓她們可以整日在園子里看戲聽曲,做一些很難說有實際價值的針線活?換言之無論她們是否愿意,那個舊社會的大意識形態(tài)之下的女性就扮演了剝削者的工作,證據(jù)就在于她們是以群體的形式幾乎完全和生產(chǎn)活動剝離開,而男性往往在承擔所謂的社會架構的分工,我們會意識到這就是舊社會的現(xiàn)狀。
好,我們來用我們提出的概念來批判這個狀態(tài)。首先我們必須要達成一個共識。無論女性在社會生產(chǎn)關系中是以剝削者或者被剝削者的形式存在的,我們必須要否定這個狀態(tài)。換言之在潛意識當中接受這種狀態(tài)的男性或女性,都是保守的,經(jīng)過思辨而質疑這個狀態(tài)的,都是激進的。
讓我們來看一下這種東西。首先各位必然會注意到這本書的性質,就是激進的。它的內核,作者企圖通過文字,想要讓讀者產(chǎn)生共鳴的這個內核就是激進的。我們來看一下這一句話:女孩兒像是一顆明珠,嫁人了光芒就黯淡了,上年紀了就會變成死魚眼睛。
這句話的潛臺詞是什么?我們不妨看看讓寶玉說出這句話的支撐點是什么。
縱觀整個賈府,我們都會發(fā)現(xiàn)一個普遍的特征,老人基本都是保守的,小孩兒雖然不都是,但也基本是激進的。這給寶玉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
我們來看一下賈府里上了年紀的女性。最好的例子就是賈母,她已經(jīng)是紅樓夢老年女性的典范了,如果她的問題談論不明白那再舉其他的例子也沒什么意義。
賈母的內核保守到不能再保守,一個上了年紀的老人,最大的貪念就是親情。賈母不是一個愚蠢的人,但是人總是很輕易地能夠抓到賈母的軟肋。哪怕扭曲自己的價值觀,哪怕扭曲對于善的本真的追求,賈母也要維護住這種場面上的和睦。我的天哪,王熙鳳太了解這一點了。各位,賈母說過多少蠢話?。?/p>
寶玉挨打的時候,賈母甚至都不在乎賈政的心里的斗爭,就好像自己兒子賈政是個沒腦子的打人機器一般,她只知道寶玉挨打了,寶玉是絕對不能挨打的。這就是劣根性各位,這就是劣根性。有人被寵壞了追根溯源就是因為有人無條件無下限地去寵溺他,乃至于打破了一個宗法家族正常運作的法則,乃至一個健全的社會應有的法則。
我們不妨這么說,正是因為有了賈母,才會有葫蘆案,這個問題上賈母絕對難辭其咎。她是問題的根本,她在自食惡果。
在有關于兩性的問題上賈母也從來不正確,最好的兩個例子是對于鳳姐潑醋和鴛鴦拒婚。
對于賈璉揮刀砍鳳姐,賈母所做的第一件事情也是撇清關系。首先這個在賈母這里看來并不是什么大事情,只是一個普通的孫輩的家庭問題,在一個男人能娶二房三房的社會里男人跟別人發(fā)生點什么太正常了,是你鳳丫頭有問題。啊我們先放著這個判斷不看,我們來看這個部分。重點我們來看,賈母給鮑二家的的定義是臟的臭的,是淫婦。
這個就很沒道理了對吧?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這一層明顯的階級性潛藏在這群貴族的腦子里,當自己的階級開始動搖的時候,向下開刀永遠是正確的選擇。每次讀到這里我總是會想起那個,聽說金釧投井的時候政老的疑慮,“吔?我們家不是一向善待下人的嗎?”
這就是問題所在了。賈母仍然為孫輩犯的錯誤撇清了責任,而將所有的錯誤歸咎到鮑二家的勾引賈璉,鮑二家的是淫婦,是臟的臭的,賈璉是干凈的香的,只是年輕氣盛,自我控制能力欠佳罷了,都是可以理解的。
問題來了,壓迫產(chǎn)生了,奴役產(chǎn)生了,一直在書中似乎不怎么見到過的主人和奴隸的關系顯現(xiàn)了。我們似乎很容易誤解紅樓夢當中主人對于奴隸的謾罵,我們總是習慣性地把他們看成是雇傭關系,哪怕是金釧投井尤三姐自刎我們都能強行解釋成是他們想不開,但是這里鮑二家的的自殺就是赤裸裸的剝削。
各位,意識到這個問題了嗎?在紅樓夢的世界里,女人交出了性,就等于產(chǎn)生了人身依附性,這本身就是一個不可逆轉的事情,如果它跨越了階級,那女人交出了性,在那一刻就被判了死刑。所以趙姨娘周姨娘這種問題是很可怕的,她們在達成姨娘這份榮譽之前,要踏一遍鬼門關。所以不難想象趙姨娘生出賈環(huán)的那個瞬間,她的心情應該跟拿了金牌差不多。
這個問題依舊沒完,這個例子終究會指向一個點,就是賈母腐爛的根性,可能是經(jīng)年累月見了太多悲傷的事情,也可能是她本性如此,賈母在給鮑二媳婦下淫婦這個判斷的那一刻。鮑二媳婦就已經(jīng)被執(zhí)行了死刑。賈母不會不明白這個問題,各位,這又是一個葫蘆案。
可能有些結果論,也未必嚴謹,寶玉這句孩子氣一般的話,似乎就是賈府的現(xiàn)狀,或者說就是紅樓夢的現(xiàn)狀。
說到這里各位不妨跳出來一下,回過頭來思考,賈母保守嗎?那無疑是保守的了。而賈母的保守,就又是這本書內含的批判點了。宏觀上來看,這兩個案例和尤三姐自刎的性質是相同的。說句題外話,各位大概可以不必擔心寶釵是否會變成賈母這樣,寶釵肯定會在變成這個樣子之前死掉,這就是作者人設的力量,喜歡寶姐姐的朋友們可以放下心來。
剛才我是不是還提到了一個例子?是鴛鴦拒絕賈赦的這個部分。好了,現(xiàn)在我們有了一個貨真價實的反抗者,我們可以看看鴛鴦經(jīng)歷了什么。
我們會發(fā)現(xiàn)鴛鴦碰到的最直接的阻力,就是邢夫人。我總是說工具,是機器,我說賈雨村在葫蘆案當中完成了從人到狗的蛻變,我是想說明其實很多人根本不需要考慮怎么做人,社會如何教化,他們就如何生存。對他們來說這個社會的本質就是一條蠕動的大蟲,他們是這條大蟲身上的一個細胞,不需要考慮自己在做什么,不是自己在下判斷,自己只是一個大的不可抗力下的一個旁觀者罷了。
我印象里那個,齊澤克舉過一個例子,就是納粹如何在大量屠殺的過程當中仍然保證自己靈魂的純潔?就是在扣動扳機的時候,他們并非是下判斷的人,只是軀殼在做動作,他們站在一旁冷靜地看著這一切的發(fā)生。這是這個自然,這個世界的運行之道,只是這個世界進行到這一瞬間,你非死不可,你的宿命到這一刻終結了,并非是我的行為。
這個理念是什么理念?令人意外,這個是東方禪宗的理念。齊澤克用這個例子來論證無論是什么樣好的思想,一旦它淪為意識形態(tài)它都有可能會被解讀成壞的東西,而我引用這個例子我是想說明這個就是惰性,這個就是機械性。
我們看似只是在維護自己的生存,但事實上是在戕害追逐解放的那部分人。他們在為我們爭取一個更加廣闊的世界,我們卻嘲笑他們不知變通,不到黃河心不死。
我很不喜歡自私的基因這本書,我老師以前逼我看的。這書里有一個概念很有趣,說是基因為了讓自己永生而操縱軀殼完成自己的轉錄和翻譯,人類的理性卻掌握著這個扳機。
這一期總之先講到這里,首先我講述了我的評判標準,然后拿出了主人和奴役的概念,然后帶入到紅樓夢當中分析了一些問題。當然如果只講到這里那我相當于什么都沒講,下一期我會先把邢夫人這個問題講完,然后講一下階級關系和兩性關系擰在一起以后要怎么去判斷這樣一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