徹 底 認 清 多 巴 胺 ! ‖ 《貪婪的多巴胺》

這不是筆記??!是視頻看完之后的一些思考,評論老是被吞,就發(fā)在筆記里了。。。
- 愛因斯坦說過"The intuitive mind is a sacred gift and the rational mind is a faithful servant. We have created a society that honors the servant and has forgotten the gift."理論的數(shù)據(jù)的東西,即使我們不理解,但也是被接受被認可的;感性的,哪怕是自己的直觀感受,也是被我們所質(zhì)疑的拒絕的。
- 道理類似于視頻中的一句話"不要想白熊",結(jié)果腦子里全是白熊。現(xiàn)代人是被理性馴化過的,做決策前總喜歡想對不對符不符合邏輯。比如接受了up的觀點之后,下次玩游戲想起來現(xiàn)在欲望回路/多巴胺回路占據(jù)上風,我得開啟控制回路/當下回路理性分析我的行為會對之后的考試人生造成什么后果,然后考慮到后果嚴重我決定不玩游戲不打膠了。這一套流程下來,本質(zhì)上還是在拿理性壓制自己,控制自己,感覺和別的類似說法一樣堅持自律不了多久。不要想著控制,結(jié)果腦子里只剩下了控制(各種回路激素神經(jīng)遞質(zhì))。
- 考慮到現(xiàn)代人是理性的奴隸,我覺得上癮這種行為更像是一場現(xiàn)代人感性的抗議:既然你我都是螺絲釘,都被理性束縛,那何不讓自己麻木地刷幾個小時視頻打幾個小時游戲,至少這段時間沒有理性來打攪我,我不會因為沒記住昨天看的短視頻而人生不及格,不會因為隊友罵我沒腦子而生氣,因為我真的沒帶腦子,輸贏對我來說都味同嚼蠟,我的目的就是打游戲,而不是游戲輸贏。只有麻木的時候我才感覺的到所謂“自由意志”(其實不是),只有不被所謂權(quán)威教誨的時候,我的另一半——感性才能活著。
- 綜上,我只是說了說上癮在現(xiàn)代社會的一種合理性。上癮不好我知道,但我也想不出個有效的具有普遍適用性的戒斷方法,就挺無奈的。
- 但是關(guān)于第二段結(jié)尾“別的類似說法”我可以補充一下,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套說法,其實是描述同一個事情:
- 比如專注力,心流,冥想,活在當下,覺察,甚至「夏日重現(xiàn)」主角一直掛在嘴邊的“俯視”等等,都是偏感性的說法,可以參考以下視頻了解BV1c541157gn,BV1qx411z7U2,BV125411T7Zw,BV1Ph411S7sB
- 另外比較偏理性的定性定量的說法有BV16y4y1g7Kt。
- 整體來說偏唯心,偏感性,但我覺得挺有啟發(fā)的,值得借鑒。(關(guān)于唯心中的吸引力法則和顯化我是不認同的,腦子中一直專注一件事,還得有行動有實踐才能有所收獲。有沒有可能唯心和唯物都太極端,二者互補才是最好的?)
PS:我是看到視頻后面總結(jié),覺得up狀態(tài)和我這幾年很像,所以就想熬夜把這幾年被現(xiàn)實挫敗轉(zhuǎn)而向唯心學派取經(jīng)之后的思考寫下來(雖然我現(xiàn)在的生活也還是一團亂麻hhhh/麻木臉)。在此聲明!我不是傳教的?。。?!寫得有點多,靜待有緣人。
----------------------------分割線---------------------

2022/9/20 本來只是想回復一下up主,結(jié)果越寫越多;這次專欄又有這么多人看,挺意外的,就再補充一點點吧:
關(guān)于"人"
- 我看的書很少,都是刷視頻居多,有一個講哲學的up叫「大問題Dialectic」提到過,啟蒙運動之前哲學家們就有爭論:①「科普究竟對普通人有沒有意義」②「各個領(lǐng)域?qū)W科越來越多的泰斗,標準,協(xié)議,規(guī)范,接口,權(quán)威,理論在提高人類整體效率,分工,抵御應(yīng)對危機層面上肯定是有益的,但相對于其對創(chuàng)新精神的抹殺程度和對“人”的破壞程度(被零件化,規(guī)范化的人還能否被稱之為人),究竟是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
- 幾百年之后的現(xiàn)在,爭論變成了「現(xiàn)代化的利弊」,對溫鐵軍老師來說是「城鎮(zhèn)化的利弊」。本質(zhì)來說都是幾次工業(yè)技術(shù)革命之后,生產(chǎn)方式改變,社會分工發(fā)生變化引起了階層異化,而且主要是對工人階級的異化(其他階層也有但相對較少),因為沒有掌握生產(chǎn)資料而從“人”淪為“生產(chǎn)工具”,甚至連拒絕的權(quán)力都沒有。關(guān)于利弊的爭論沒有停止也就說明對工“人”的異化沒有停止。
- 就像黑格爾說的“人類唯一從歷史中學到的教訓,就是人類沒有從歷史中吸取任何教訓”,幾百年甚至幾千年過去了還在爭論同一個問題,永遠都是“屁股決定腦袋”,各方利益無法調(diào)和。
說回到「上癮」
- 我這兩天剛好看完「浴血黑幫」。好像從工業(yè)革命開始,被異化的人就總得對什么東西上癮,香煙,私酒,鴉片,只因女(我這評論下面好多玩梗的啊。。);信息革命之后,對電視,電子游戲上癮;數(shù)字化之后又對短視頻,消費主義,奶頭樂,娛樂至死上癮;硬要說的話,工業(yè)革命之前大部分被壓迫階級都對宗教信仰上癮。。
- 想起「進擊的巨人」肯尼說的一段話“我至今見過的家伙,都是同一副德性,有時是酒,有時是女人,當然也有神明的時候,大概不找個東西讓自己沉醉,人類就沒辦法活下去吧,所有人都是某些事物的奴隸”。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上癮不過是壓力過大的必然產(chǎn)物,甭管你是否掌握了什么調(diào)節(jié)多巴胺的神奇秘方或者開關(guān),只要余生還有面臨壓力的可能性,那就必然會上癮。期望越高,失望越大,則上癮越嚴重。
- 這個角度分析的話,上癮的解決辦法倒簡單了:【第一,降低對這個世界的期待值,對自己的期待值,對別人的期待值;第二,做讓自己感覺開心的事,開心最重要】(這里有必要定義一下「開心」,學生黨可能覺得自己玩游戲的時候上癮很開心,那是錯覺啊,你上癮的時候的感受叫做「舒適」,操控你熟悉的角色你覺得舒適,一頓連招早已形成肌肉記憶,你的肌肉做著重復的動作,大腦放空,身體覺得很舒適)?!甘孢m」意味著習慣,意味著止步,意味著重復,這樣人就會緊張,會焦慮,會上癮?!甘孢m」和「開心」似乎是相對的,只有踏出舒適圈,做不熟悉的事,你才會有情緒波動,做成功了就「開心」,做失敗了就「難過」。
- 別老想著癮戒掉了就能一飛沖天,高人一等,這就屬于期待過高。癮是會反復的,不經(jīng)意的,就像壓力是不會消失的,參考「天氣預(yù)報員」名場面:

- 總結(jié)一下:芥川龍之介的“最聰明的處事之術(shù)是,既要對世俗投以白眼,又要與其同流合污”(偏悲觀),又或是羅曼羅蘭的“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熱愛生活”(偏樂觀)。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