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時近2年的機動戰(zhàn)士手工被吐槽“沒意義”!鍵盤俠,錯在哪里?

只要你們一直都有關(guān)注二次元資訊,那想來也會偶爾看到某某阿宅分享的精品手辦,或者某某大神獨自制造的手工動漫作品。
比方說就在前幾天被不少媒體報道的這則事情,一位名為@K0IgvPorTUeqtGX的日本網(wǎng)友對外展示了自己耗時1年8個月制作的巨型《機動戰(zhàn)士高達》的天馬級強襲登陸艦的手工---

不可否認,每一個細節(jié)都基本還原到位了,從艦艙上的槍炮到后置的原料推動裝置等等,無不能夠看到制作者的良苦用心,成品效果也相當震撼出眾。


除此之外,在上一年的時候我們也曾看到過一位年過70的日本阿伯在自家庭院打造一系列高達模型的新聞。每一款的高度都超過了成年男性,而表面的涂裝也絲毫不敷衍,甚至還能夠進入駕駛艙來上一場KTV玩樂呢。


怎么樣?覺得如上作品極具視覺沖擊力,也足夠彰顯制作人的匠心吧?
但我需要強調(diào),在溢贊的人群之外,我們還能夠看到不少的吐槽和謾罵---
“我先來,這有什么意義呢?”
“賣給收廢品的,不知道值多少錢”
“放外面會被阿婆撕爛賣廢品的”

如此場面,會不會有點兒熟悉?是的,對于某些鐘情手辦的二次元粉絲來說,也一定沒少遭到過身邊趣味不投的小伙伴和家長親戚們的質(zhì)疑,認為花費成百上千的價碼購置回來的產(chǎn)品,純屬一堆毫無意義的塑料,也同時會做出“丟給收破爛的也不知道值不值1毛錢”的批判。


但問題來了,他們果真有道理嗎?或者說,如果遇到如上情況,我們又究竟該如何辯駁呢?
下面內(nèi)容我將給各位手工和手辦愛好者提供些許的解題方案---
01評判的基準
人是一種無時不刻尋找意義的生物,這確實不假。但我需要強調(diào)的是,評判一件事物“意義有無”的前提一定要尋找一個客觀公認,乃至不得不接受的基準。
就拿現(xiàn)代科學來說,發(fā)展至今也不過走過了數(shù)百年時間,那憑什么去證明神學宗教等等都是愚昧呢?如何說服民眾去相信理性思考和科學檢驗的重要性呢?(也就是說,如果定義科學?)

這個問題長久以來困擾了不少哲學和科學大家,直到20世紀上半葉的到來,當一位名為卡爾·波普爾的哲學家給出了“證偽主義”基準之后,科學的存在必要性方才真正的彰顯了出來---只有存在可被證偽可能的事情,方才是科學的。而隨后也演變出了“能解釋一切,那就相當于什么都解釋不了”的轉(zhuǎn)譯,用于批判各種玄學觀點。
再加上過去百年來因為科學理論的運用從而使得社會獲得了前所未有的進步,因此人們對于科學的可證偽判斷也就自此深信不疑,且不得不接受它作為客觀的評判愚昧思想和科學真理的黃金法則。

好了, 有了這個背景知識,我們再度回到手工和手辦的事情上來,這一系列作為果真沒有意義嗎?
不好意思,我的答案是否定的!
02視野決定意義有無
如果換作是我聽到這番吐槽,我首先的反應(yīng)必然會回懟這樣一句話:“憑什么你說沒意義就沒意義?你評價的依據(jù)是什么?”
請留意我的措辭“評價的依據(jù)”,也就是說要使手工和手辦變得毫無意義也不是不可以的,而在我看來,這個依據(jù)當屬“對社會經(jīng)濟的直接推動”(這也是大多數(shù)譴責的家長所懷揣的思想)。

是的,從一定程度上來看,耗費了整整1年8個月的業(yè)余時間去制作這樣一款賣破爛也賣不了多少錢的手工,還不如用這個時間去干更多的勞動創(chuàng)造,或者學一門能夠直接增進主業(yè)效率的技能(比如報個MBA什么的)。
而這個事情放到在歷史上,我們同樣能在曾創(chuàng)辦出偉大的福特汽車公司的亨利福特口中聽到相類似的看法:“我明明雇了一雙手,怎么就來了一個人呢?”。也就是說,太多的思想雜念不僅不是必須,而且還是對工作效率和產(chǎn)出價值的一種損害。

又是社會經(jīng)濟推動的評判標準,又是亨利福特的背書,那如此說來家長們的吐槽是有道理的咯?
不好意思,我的答案還是否定的,在我看來如上評判簡直就是一種毫無人道且早已落伍的勞動壓榨方式。
只要投入更多的勞動時間就能獲得成比例的勞動產(chǎn)出?這個理論在亨利福特發(fā)明流水線生產(chǎn)的年代或許有著不少的市場,但時間到來21世紀上半葉,當全球各地都迎來了不可阻擋的創(chuàng)新經(jīng)濟時代之后,你們還會認為“勞動力的壓榨程度=企業(yè)成功的幾率”嗎?
什么叫做“勞逸結(jié)合”?為什么全球各地都需要安排上所謂的“休息日”和“10小時工作制”?
這一方面有著勞工們的爭取,但之所以過去多年來都如此實行,最關(guān)鍵的原因就在于它能夠得到科學上的認同:長時間的精神繃緊,只會對創(chuàng)意和效率造成不可磨滅的傷害。

說白了,在科學指導(dǎo)的“勞逸結(jié)合”基礎(chǔ)上,如果你們還堅持要求對方在“逸”的時間繼續(xù)支付所謂的產(chǎn)出勞動力,而非去追隨自我的喜好,那很顯然就是一種違背科學的批判了。
此外,我們也必須認識到這樣一個事情---
業(yè)余喜好的出現(xiàn),來源于情感的推動(也就是前文所說的并非一副冰冷的機械),但千萬別不假思索的認為是不是沒有了情感,人類便不需要所謂的勞逸結(jié)合方案,便能夠永無休止高效率進行價值產(chǎn)出了。也就是認為:情感是種累贅?
不是的!
雖然站在進化論的角度來看,繁衍方才是人類物種的第一要義,但作為一個鮮活的生命體,人生在世的每時每刻都必然會遭遇數(shù)不勝數(shù)的不確定性危機,而為了讓生物具備回避此等危機的能力,大自然也就通過自然選擇的方式,賦予了某些個體“能夠快速判斷危機程度”的能力---也就是俗稱的“情感”。

對于原始人來說,因為草叢中的一絲聲響,他們便能做出立刻逃跑的決定。而對于現(xiàn)代社會的人們來說,我們也能夠輕易的分辨陌生人和熟人之間的差別。這一切都是情感賦予我們的“快捷方式”,是自然選擇決定的物種存續(xù)的關(guān)鍵力量。
但與此同時,也因為情感,我們?nèi)祟惙讲艜霈F(xiàn)如此之多的社會問題以及導(dǎo)致本文探討的對于手辦和手工創(chuàng)作的青睞出現(xiàn)。

《butter-fly》和飛帽殺之所以能讓90后淚濕眼底,恰恰就是情感導(dǎo)致的......
但毫無疑問,我們并不能因后者而推翻情感的作用,相反只能稱作為“情感的副產(chǎn)品”。
03總結(jié)
所以歸根結(jié)底,甭管是站在現(xiàn)代社會經(jīng)濟的推動層面,還是站在物種演化的優(yōu)勢層面來說,我們都沒有任何理由去抨擊人們對于情感喜好的追逐。
或者套用“意義怪”們喜歡的邏輯來說:追逐情感喜好(比如手辦和手工創(chuàng)作),其意義就在于推動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以及彰顯人類之所以能夠成為萬物之靈長的地位。
什么叫做可有可無?什么叫做絲毫沒有意義?什么叫做簡直就是在浪費生命?這其實都是自我偏執(zhí),自我固化,自我蒙昧而造就的鍵盤俠認知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