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祥門:源于馮玉祥將軍的大名
在西安城墻的西段,安定門北約1公里處,有一座著名的玉祥門。民國十五年(1926),馮玉祥率兵,擊潰鎮(zhèn)嵩軍,解西安之圍。民國十七年(1928),開辟這座城門,為了紀念馮玉祥的功績,將它命名為“玉祥門”——
玉祥門位于西安明清城墻的西北角,地位僅次于東、南、西、北四座城門,為古城西北方向的交通要道,連接著“絲綢之路”的起點。因此,在玉祥門外的轉(zhuǎn)盤中央,豎立著一座“張騫出使西域”的雕塑。
小時候,我家住在咸陽,每一次跟家人來西安,都要乘坐公交車經(jīng)過玉祥門。當車輛穿過門洞的時候,家人都會提醒我看城墻。厚重的墻體,寬大的門道,讓我對古都西安肅然起敬。如今,地鐵1號線在這里開設“玉祥門”站,我經(jīng)常在玉祥門外乘坐地鐵。
玉祥門外
玉祥門內(nèi)
玉祥門外側(cè)是大慶路,由蘇聯(lián)專家精心設計,為1959年國慶十周年的獻禮工程;玉祥門內(nèi)側(cè)是蓮湖路,這里有一座蓮湖公園,為唐代太極宮承天門遺址,明代秦王朱樉在此修建花園。
玉祥門總共有五個券形的門洞,東西長約15米,高度約8米,相隔約2米。中間的一座門洞最大,寬度約20米,為機動車道;兩側(cè)的四座門洞大小相同,寬度約8米,為非機動車和人行道。在中間的門洞正上方,鑲嵌著一塊精美的匾額,寫著“玉祥門”三個大字。
中間的門洞
精美的匾額
民國十九年(1930),楊虎城出任陜西省政府主席,玉祥門曾經(jīng)一度被封閉起來;民國二十三年(1934),玉祥門被重新開啟之后,更名為“中正門”;民國二十四年(1935),因火車站前的城門被命名為“中正門”,所以此門又改名為“西北門”。
新中國成立以后,此門的名字恢復為“玉祥門”。1959年,為了拓寬道路,玉祥門被拆除,成為一個豁口。1996年,重建玉祥門,形制改為五座門洞。
在玉祥門的內(nèi)側(cè),南邊的順城巷口,寫著巨大的“1926”字樣,旁邊還懸掛著一塊介紹玉祥門歷史的文字說明牌。1926年,西安城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呢?
1926年4月,在吳佩孚、張作霖、閻錫山的支持下,河南軍閥劉鎮(zhèn)華率鎮(zhèn)嵩軍9萬余人進攻陜西,企圖消滅退守西北的國民軍,對西安城進行8個月的圍攻。9月16日,馮玉祥在內(nèi)蒙古五原誓師,率領國民聯(lián)軍進軍陜西。11月27日夜,在國民聯(lián)軍和守城陜軍的夾擊下,鎮(zhèn)嵩軍全線潰退,西安城終于解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