箜篌城的傳說之七:碑樓后的挽歌

仙蹤不知今何處,周邊地名習俗在心靈(五)
漫步在箜篌城遺址,在傳承人郭曉山的講述中,一片看似荒地的地方,他說這里當年立著一個碑樓,據(jù)傳說,這座“碑樓”是師延的義子毛娃所立。。
傳說師延夫婦樂善好施,師延夫人是大家閨秀,知書達理,心地善良,是師延的賢內(nèi)助。當?shù)卣l家有困難,有過不去的事,都要找?guī)熝臃驄D幫忙,師延夫婦總是盡力而為,以誠相待。

(傳說中碑樓遺址)
本村有一外地毛氏人家,父母雙亡,撇一孤兒,人稱毛娃,被師延夫婦收養(yǎng)。師延夫婦視毛娃為自己的親生兒子,十分溺愛。毛娃聰明伶俐,十分好學。對音樂很有悟性,跟師延學習彈奏箜篌,一教就會,一點就通。沒有多大年齡,就能跟著師延上臺演出了。

后來,毛娃在跟師延演出時,被國君看中,領(lǐng)回宮內(nèi)。再后來,毛娃和國君的女兒結(jié)了婚……

師延夫婦去世以后,毛娃為了紀念恩如父母的師延夫婦,便在箜篌城上跟隨師延夫婦一起玩耍和彈練箜篌的地方建一碑樓。此后,該碑樓一直香火不斷,朝拜者絡(luò)繹不絕。

這座碑樓至今已經(jīng)是蹤跡全無,但是箜篌城遺址還在訴說著當年師延彈奏箜篌的故事,他們夫婦樂善好施,愛憎分明義舉,通過這美麗的傳說,如同一曲美麗的挽歌,在人們耳邊傳唱,在現(xiàn)實生活中升華。
(作者:郭曉山、胡云峰)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