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樹云:化裝師的救場
(文章轉載自楊樹云《裝點紅樓夢》,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
? ? ? ? “救場如救火”,這是梨園行的一句老話。我在拍《紅樓夢》時,“黛玉葬花”一場戲的一個外景,要去蘇州郊區(qū)的香雪海拍攝,“黛玉葬花”這場戲剪出來也不是很長,但拍了很多素材。前一天制片部門特意通知我們:在家化裝,一早出發(fā)。路程比較遠,大家不要忘記東西!回來取,根本不可能,要做好充分準備。出場演員是黛玉、寶玉。拍攝外景,現(xiàn)場好準備,因為是日景戲,天色暗了就不能拍了,時間還得抓緊,九點就開機了。突然場記田紹春跑來找我,并告訴我:“黛玉的耳環(huán)戴錯了,不接戲!”“不會吧!”制片部門再三提醒,我一再檢查……我急忙打開接裝本,說:“沒錯,是粉芙蓉石的耳墜。”田紹春說:“大楊老師,你去看看回放?!币豢椿胤盼疑笛哿?,事實證明上一次拍攝,我的接裝記錄就記錯了,事實勝于雄辯。

? ? ? ? 我平時對組內(nèi)的小化裝師要求特別嚴格,今天我也犯了大錯,我聽見有人在一旁幸災樂禍地說:“哼!你也有今天,看你怎么向導演交代?!蔽乙差櫜坏美硭f什么,腦筋趕忙急轉彎,想出應對的法子。我急忙跑到美術部門,去找綠顏色,廣告顏料不透明,刷上顯不出綠翠玉的效果,我又趕快到道具部門,找到了透明水色,刷上綠顏色,干了一遍又刷一遍,之后輕滴了一點頭油,有了高光。到拍攝現(xiàn)場我跟執(zhí)行導演孫桂珍說:“耳墜有些問題,讓它躲著點鏡頭,千萬別拍耳墜的特寫鏡頭?!币驗槲业某林鴳獙?,沒挨導演的呲兒,躲過了這一劫。我積極想辦法救場沒影響拍攝進度。從這件事吸取教訓,總結經(jīng)驗,今后的工作一定要精益求精。




? ? ? ? 又是一天的外景戲,好像是在上海近郊的一個小公園,是薛蟠、夏金桂、寶蟾和香菱的戲,給香菱化裝的是一個十九歲的小化裝師,到現(xiàn)場化裝時她哭喪著臉來找我:“香菱兩眉間貼的胭脂記找不到了!”我在劇組化裝間用硫化膠乳做了許多個,以防用壞了再換一個。香菱的化裝歸她負責,今天東西丟到哪里,她也說不清楚?,F(xiàn)在我再說她什么也沒用了,只好趕快讓腦筋再一次急轉彎,想出了解決的辦法!我們趕快到公園的售票處,問附近有沒有賣吃的?回答:“沒有。”我又問:“你們這吃的東西有沒有?”回答:“沒有。”我想了想問:“米飯有沒有?”回答:“沒有?!蔽矣旨泵枺骸懊姘袥]有?”回答:“沒有?!蔽叶伎煲罎⒘耍^望地說:“那你們吃的東西有什么?”回答:“有昨晚吃剩下的一點干面條?!蔽亿s忙說:“快快,給我一根干面條?!蔽胰绔@至寶般的捧著這根面條說:“拿噴壺來!”我將面條弄濕,搓揉成一個與胭脂跡直徑一樣大小的小面球,拿剪刀從中間剪開,用一半涂上化裝膠水貼在演員兩眉間,用化裝筆涂上朱砂紅,大功告成,可以拍攝了,大家向我投來贊許的目光。誰知拍了一會兒,面做的胭脂記裂開了,我上前一看,原來是面在三十六度的溫度的臉上發(fā)起來了,這真是“樂極生悲”,我急忙說:“剛才的面條呢?”于是我如法炮制,那根干面條立了大功,保證了我們的拍攝順利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