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外漢打開的新世界大門——日本近代詩的開始
加加老師:
同學們可能都發(fā)現(xiàn)了,我們平時學習的日本近代文學史,主要是圍繞小說展開的,很少涉及到其他的文學體裁。
但令人頭痛的是,考研真題中時不時還會出現(xiàn)一兩部詩歌作品。
有多少同學對近代詩歌的了解,僅限于知道島崎藤村曾經(jīng)有過一部詩集《若菜集》。
今天就來介紹一部同樣重要的近代翻譯詩集——《新體詩抄》。
什么叫新體詩
提到近代詩,總是會出現(xiàn)一個詞叫做新體詩,那么什么是新體詩呢?
在進入近代以前,日語中的“詩”,指的就是“漢詩”。
但是明治時代,在文明開化的新風下,受西方的詩歌影響,誕生了同漢詩完全不同的新的形式的詩歌,也就是所謂的新體詩。
而到了象征詩的時代,就漸漸不再使用新體詩這個名稱了。所以新體詩這個詞作為明治時代的文語定型詩的名字固定了下來了。
這些詩“新”就“新”在,表現(xiàn)的是自西洋傳入的新精神,內(nèi)容上和“近代”更為貼合。它們大多是七五調(diào),雖然依然是詩句的字數(shù)、韻律受到限制的定型詩,但是相較規(guī)整的漢詩而言,新體詩的表達已經(jīng)要自由得多。
新體詩依然使用文語,在修辭上很大程度地保留了傳統(tǒng)的和歌、漢詩的底蘊,但是題材卻要豐富得多,脫離了一定要詠花鳥風月、思鄉(xiāng)之情之類的框架。
例如《新體詩抄》中,就有一篇外山正一的作品《題社會學原理》,在詩歌中解釋了進化論,實在是妙呀!
《新體詩抄》
明治15年出版的《新體詩抄》可以說是新體詩的始祖,也是講到近代詩的歷史不得不說的一部作品。
就像小說的革新也是從翻譯小說開始一樣,詩歌的開端也離不開翻譯詩,《新體詩抄》就是一本翻譯詩集,收錄了14篇翻譯詩和5篇編者自作詩。
有趣的是,《新體詩抄》的三位譯者——外山正一、矢田部良吉、井上哲次郎,其實都不是專業(yè)的詩人、文學家,至少主業(yè)不是搞文學的。
外山正一是哲學家、社會學家。井上哲次郎同樣是哲學家,被稱作是東洋哲學研究的開拓者。矢田部良吉主攻的是植物學。他們都是在西歐留學過的高級知識分子,這個時候都在帝國大學擔任副教授的職位,是為文明開化做出貢獻的重要人物。
雖然在各自的領域都是大牛,但他們本身也并沒有什么寫詩的才能。奈何非常有作詩的熱情,便聚到一起,合計了一下,開始翻譯介紹西歐的詩歌,并且模仿西歐的詩歌進行創(chuàng)作,就這樣成為了新體詩運動的先驅(qū)。
所以《新體詩抄》中的作品本身的藝術性經(jīng)常被人詬病,但是這并不妨礙它的價值?!缎麦w詩抄》作為近代詩歌史上的一個開端,深深地影響了后來的詩人。
下面是『新體詩抄』中日文名詞解釋給大家參考。
日文
『新體詩抄』とは、外山正一?矢田部良吉?井上哲次郎共著の詩集である。明治15年に刊行され、創(chuàng)作詩5編と、シェークスピア?テニソンなどの訳詩14編からなる。文明開化をめざす明治初期の啓蒙運動は、西洋のポエトリイに相當するジャンルを移入し、新體詩運動が始まった?!盒麦w詩抄』は新體詩の始まりとされる作品である。出版後、多くの模倣と反発が見られ、やがて『於母影』を経て島崎藤村、土井晩翠らからさらに近代詩へ成長した。
中文
《新體詩抄》是外山正一、矢田部良吉、井上哲次郎共同創(chuàng)作的詩集。明治15年刊行出版,收錄了創(chuàng)作詩5篇,莎士比亞、丁尼生等人的翻譯詩14篇。為文明開化而開始的明治初期的啟蒙運動,發(fā)展到了詩歌這一文學體裁,新體詩運動因此展開?!缎麦w詩抄》被看作是新體詩的開端。出版后,出現(xiàn)了許多模仿作品,也有人表示了抗拒,之后經(jīng)過《于母影》的出版、島崎藤村和土井晚翠等人的努力,近代詩進一步成長。
這里是文章里提到的相關日語詞匯的讀音,來檢查一下有沒有記住吧!
新體詩抄
しんたいししょう
外山正一
とやま まさかず
矢田部良吉
やたべ りょうきち
井上哲次郎
いのうえ てつじろう
文語定型詩
ぶんごていけいし
於母影
おもかげ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里啦,不知道大家對日本了解是否更加深入了呢。
加加的文學專欄,期待下次與大家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