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你的同事,不是你的老師,沒有義務一直解答你的難題
我剛實習的時候,做了很多“奇怪的事”,例如:男的叫哥、女的叫姐、年齡偏大的就以老師作為稱呼。每天上班的時候,都會微笑著與大家打招呼“早啊”,下班的時候都會與行政說一下“姐,我下班先走了哈”。
看上去毫無問題,但同期的實習生認為我在積極地表現(xiàn)自己,所以他們中午吃飯的時候,開始私發(fā)消息,然后一起定外賣,我還傻傻的等著,要不要主動去問他們一會吃什么,我猶豫了一上午,直到外賣小哥喊道:“誰的外賣?”

后來的后來,我不會再主動打招呼了,中午的時候也是到了時間便自己下去,到了下班點也默默地離開了。也許是懶得做表面功夫了,其他人也是一樣。
剛入職的時候,行政親切地說有任何不懂的地方都可以問她,包括工作上的、生活中的等等,我信以為真,等到我問第三個問題的時候,她說:“去百度”,然后就是不回消息,盡管她就坐在你對面。

我還記得這個問題,行政說她給每個人的郵箱都發(fā)了郵件,讓大家看一下,明天做一個總結。我翻了好幾遍郵箱,就是不見行政發(fā)的消息,于是便私問她,她的回答也讓我成長了很多,能百度的就不要問,不是所有人都有義務去教導你。當然了,那天她因為失誤給大家都發(fā)了空郵件,只有我去問了而已。

工作多年后,我也開始了帶實習生的工作,因為自己經歷過那種從校園到職場的無措,所以把所有的耐心都給了實習生。
這個實習生連續(xù)三天,不分時間地問我很多問題,有時是晚上十一點、有時是凌晨五點,都是一些基礎操作方面的問題,只要自己多瀏覽一下就會找到的內容,可是對方就像不經大腦思考脫口而出的話一樣。

我的耐心漸漸被消磨沒了,也不愿意繼續(xù)回答那些顯而易見的問題,于是也選擇了忽視,看見了消息也不會去回。對方還是一直鍥而不舍地問再基礎不過的東西,我那天給她發(fā)了一條消息“去百度”。
不是所有人都有義務教你成長,幫你解決遇到的所有事情,如果你要問為什么你什么都懂,可能就是為了不麻煩別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