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欲不振、惡心”,可能是“胃病”,其實是肝炎
半年前,宿州的趙先生(化名)因為食欲不振、飲食量下降并伴有腹脹到醫(yī)院就診,被診斷為“慢性淺表性胃炎”,但口服胃藥后,癥狀并沒有得到改善。近日,他因為不思飲食、腹脹加重,并出現打嗝癥狀又來到我院就診。通過一系列檢查檢查,發(fā)現該患者不僅患有“慢性淺表性胃炎”,而且肝功能也存在中度損傷,最終醫(yī)生診斷為:慢性活動性乙型肝炎、慢性淺表性胃炎。隨后通過保肝降酶抗病毒及保護胃黏膜等綜合治療,趙先生的癥狀明顯緩解,治療15天后出院。

費主任介紹,趙先生是非常典型的慢性肝炎病例,在臨床上很常見。一般來說,當患者出現“食欲不振、惡心”等消化道癥狀后,會慣性考慮為“胃病”,其實,肝病除了大家熟知的乏力、尿黃等癥狀外,超過50%的患者也會伴有消化道癥狀。

口腔異味是最常見的肝病癥狀之一,一般表現為晨起后口臭明顯,刷牙后也無法改善。有研究發(fā)現,慢性肝病患者中,約30%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口臭,尤其是慢性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患者,而當肝臟功能異常時,會影響機體中的氨氣和氮氣排出,通過口腔排出時就會引起口臭。

肝功能出現異常后,會導致體內凝血因子合成減少,牙齦、鼻腔等部位容易出血,而且難以止血。
肝病患者可出現全身皮膚粘膜明顯發(fā)黃。黃疸的原因包括:肝細胞壞死、膽汁淤積、膽道梗阻。
肝炎患者想要確診,必須要有肝功能檢查,結合影像學檢查來明確診斷。但是,僅僅做肝功能檢查并不能確定是什么類型的肝炎,還需要做一系列的檢查來明確診斷。
例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等都屬于病毒性肝炎,它們的病情變化和表現也有一定的差異。另外,酒精性肝病、藥物性肝炎等也都是比較常見的類型。
在肝臟沒有明顯病變時,??杀憩F為乏力、精神不佳、記憶力減退等。
費主任提醒,患有肝病的患者,應盡早到醫(yī)院就診,避免錯過最佳治療時間。
1.忌暴飲暴食,每頓飯吃七分飽就行;
2.忌煙酒;
3.少吃過咸的食物,因為食鹽過多會引起水和鈉的潴留,從而加重水腫;
4.少吃過甜的食物,因為甜會增加肝臟代謝負擔;
5.少吃油膩食物,因為油膩食物會加重肝內脂肪沉積;
6.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因為蔬菜水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
7.多喝水,多喝水可以促進機體新陳代謝,同時還可以減輕肝臟負擔。
8.避免劇烈運動或長時間站立和行走。因為劇烈運動會使大量血液流向四肢以維持大腦和其他重要器官的供血;長時間站立或行走會加重下肢水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