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4月10日 大觀樓旬刊 本地風光:豆燜飯
作者:滇粹 蠶豆雖然到處·都有,可是拿來當小菜吃要算云南最普遍了,并且數(shù)量之多時期之長,更非別省所能比擬,因為別省只是用干的來作糧食和原料,很少用鮮的來做小菜,這和包谷(玉米),是同樣的情形。 蠶豆的吃法雖然不多。可是也要各得其宜,這須視其老嫩而定,嫩的剝出瓣來(連外殼毛豆角,連內(nèi)殼叫豆米,剝光叫豆瓣)或炒或燴都好,老的用豆米先煮一道,撈起晾干水氣,再加油炒黃,灑點椒鹽也別有風味,還有將毛豆角煮透,格外用醬油酸醋辣油打濺水,濺一濺就連殼往嘴里一拖,單把豆米擠出來吃,雖然毛殼順手丟了,可是那一股清香味道,還留在口中。這種吃法有個專門名詞:叫做「皮袋豆」,若是在野餐時候,現(xiàn)由田里摘下來現(xiàn)煮現(xiàn)吃,那更覺得「別饒風致」哪! 如果拿豆米爛飯,這就是在本地人家在冬春兩季三天兩頭吃的「豆爛飯」了,燜法有兩種,一種是「生爛」,將米和豆瓣(豆米亦可)和攏,同時加水入鍋來爛,在收水時皮面放上臘火腿丁,加一些豬油,這和廣東的臘味飯差不多,另一種是「熟爛」,將就用冷飯和□□的,先將豆和臘肉火腿丁下鍋加油稍炒,然后將冷飯放上,周圍陷水蓋圓來爛,這又有點像揚州炒飯的□法,本地人因系用甑子蒸飯,多半是熟爛的,生爛的味道鮮甜,熟爛的又有點香味,可以從其所好去做好了;改用菀豆也不錯,總須配上樣把涼拌菜來下才妙,因為豆爛飯離不了要油,油剁了難免太膩,用點涼菜來一解,就不覺得了。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