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北京展覽推薦:馬蒂斯的馬蒂斯
2023年7月15日至10月15日,北京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將呈現(xiàn)亨利·馬蒂斯(1869-1954)于中國大陸的首次個展。
本次展覽與位于勒卡托-康布雷齊(Le Cateau-Cambrésis)的法國北方省省立馬蒂斯美術館合作,從館藏中精選280余件涵蓋油畫、雕塑、素描、紙上墨水、版畫、剪紙、書籍插畫、織物等多元媒介的作品與藏品,完整呈現(xiàn)包括馬蒂斯自學生時代開始,到成為野獸派的代表人物、直至后期的剪紙藝術,再到晚年旺斯禮拜堂設計在內(nèi)的全部藝術創(chuàng)作生涯。
展期:2023.7.15 – 2023.10.15
周二至周日9:30-19:00
展覽地點: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
全日期成人票:150元、周中成人票:130元
全日期親子票(一大一?。?38元
票務: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
馬蒂斯介紹
亨利·馬蒂斯,《自畫像》,1900,安格爾紙上炭筆,62 × 48 cm。法國北方省省立馬蒂斯美術館,勒卡托-康布雷齊。藝術家捐贈,1952年,Inv. 1952-40。圖片由法國北方省省立馬蒂斯美術館,貝尼特斯提供 。
在馬蒂斯的一生當中,有著多次和疾病糾纏的經(jīng)歷。而年少時一段長期住院的日子,卻徹底地改變了他的人生——20歲的馬蒂斯發(fā)現(xiàn)鄰床的年輕病友萊昂·布夫里耶常常在病房里繪制風景畫,這次與藝術的直接“邂逅”也讓他開始嘗試臨摹,畫出了人生中的第一幅畫。在此之前,馬蒂斯以法律作為自己的專業(yè),并已進入省城圣康坦的一家事務所工作。
亨利·馬蒂斯,《第一幅靜物橙子》,1899,布面油彩,56.2 × 73 cm。巴黎蓬皮杜,法國國立現(xiàn)代藝術博物館-工業(yè)設計中心,存放于法國北方省省立馬蒂斯美術館,勒卡托-康布雷齊,2002年,Inv. AM 1972-5。圖片由法國北方省省立馬蒂斯美術館,菲利普·伯納德提供 。
這場戲劇性的相遇讓馬蒂斯產(chǎn)生了轉(zhuǎn)投繪畫學習的強烈愿望。他先是在1891年進入威廉·布格羅任教的朱利安學院學習,然后轉(zhuǎn)到古斯塔夫·莫羅門下,進入巴黎美院學習。這段時期的積累為馬蒂斯后來的創(chuàng)作打下了重要基礎:他不斷拓展自己的繪畫技法,不僅經(jīng)常去盧浮宮臨摹,也會前往街頭寫生,并在旅行中感受不一樣的光線和色彩。
馬蒂斯的調(diào)色板,年份不詳,顏料、木板,27.2 × 37.5 × 1.5 cm。法國北方省省立馬蒂斯美術館,勒卡托-康布雷齊。讓·馬蒂斯捐贈,1964年,Inv. 2011-0-1。圖片由法國北方省省立馬蒂斯美術館,菲利普·伯納德提供。
就算不了解藝術史的人,也會在聽到“野獸派”三個字時產(chǎn)生出自己的想象。這個以馬蒂斯為首的青年藝術家群體,因作品中強烈的風格和大膽的用色,在1905年巴黎秋季沙龍上被評論人沃塞勒戲謔地稱作“野獸”而得名。野獸主義繪畫擺脫了對于自然的被動模仿,放棄傳統(tǒng)的遠近透視與明暗關系,轉(zhuǎn)而以單純的線條、平面化的色塊表達自己強烈的感受。這些作品顛覆了因循守舊的畫法,為繪畫史揭開了新的篇章。
亨利·馬蒂斯,《科利尤爾鎮(zhèn),太陽街》,1905年夏 ,布面油彩,46.2 × 55 cm。法國北方省省立馬蒂斯美術館,勒卡托-康布雷齊,地區(qū)美術館購藏基金和遺產(chǎn)基金支持購藏,1996年,Inv. 1996-3-4。圖片由法國北方省省立馬蒂斯美術館,菲利普·伯納德提供 。
雖然“野獸派”是大多數(shù)人提到馬蒂斯時最先想到的一個詞,但它只是馬蒂斯等人藝術生涯中注重表現(xiàn)、不受束縛的一個短暫階段?!耙矮F”這個狂放的形容也與馬蒂斯本人謙虛、儒雅的性格大相徑庭——即使在野獸主義的鼎盛時期,馬蒂斯也未曾忘記畫面的秩序,展現(xiàn)出他敏銳的感覺和理性的思路。
亨利·馬蒂斯,《戴皮帽的瑪格麗特》,1914年于巴黎,布面油彩,82 × 65 cm。法國北方省省立馬蒂斯美術館,勒卡托-康布雷齊。瑪麗·馬蒂斯遺贈,2002年,Inv. 2002-3。圖片由法國北方省省立馬蒂斯美術館,菲利普·伯納德提供 。
“野獸”之外,馬蒂斯最為人所知的是將藝術比作“安樂椅”的理念。這兩個詞語看似對比強烈,實則一脈相承。1908年,馬蒂斯發(fā)表了他的《畫家札記》,強調(diào)自己的藝術不是對于自然的再現(xiàn),而是在色彩中尋求和諧。他曾寫道:“我所夢想的藝術,充滿著平衡、純潔、靜穆,沒有令人不安、引人注目的題材。一種藝術,對每個精神勞動者,像對藝術家一樣,是一種平息的手段,一種精神慰藉的手段,熨平他的心靈。對于他,意味著從日常辛勞和工作中求得寧靜?!钡搅私裉欤@樣一把藝術的“安樂椅”當然也是所有在快節(jié)奏中忙碌生活的觀者所需要的。
亨利·馬蒂斯,《自畫像》,1918年1月1日-16日于尼斯市,布面油彩,65.5 × 54.3 cm?,旣悺ゑR蒂斯捐贈國家,奧賽博物館,巴黎, 存放于法國北方省省立馬蒂斯美術館,勒卡托-康布雷齊,1978年,Inv. RF 1978-33。圖片由法國北方省省立馬蒂斯美術館提供(DR)。
自藝術生涯之初,馬蒂斯就一直在油畫和素描的領域進行探索,色彩與線條也是其最具代表性的藝術元素。馬蒂斯曾把色彩比作音樂,在流動中尋求無限可能,最終構(gòu)成美妙的和弦與華彩樂章——“每種顏色扮演一個角色,表達一種色調(diào),就像和弦的不同音符”。這些顏色經(jīng)過藝術家的深思、探索和想象,用感官性的色彩釋放出內(nèi)心的豐富情感。
亨利·馬蒂斯,《兩位女孩,黃色裙與蘇格蘭格紋裙》,1941年11月2日-16日于尼斯市,布面油彩,61.5 × 50.2 cm。巴黎蓬皮杜,法國國立現(xiàn)代藝術博物館-工業(yè)設計中心,存放于法國北方省省立馬蒂斯美術館,勒卡托-康布雷齊,1996年, Inv. AM 2590 P。圖片由法國北方省省立馬蒂斯美術館,菲利普·伯納德提供 。
在素描方面,洗練的線條和概括的造型是馬蒂斯的顯著特點。這種簡潔是從縝密、繁復的思考中提煉得來。因為使用的素材越少,就越是要求表達的準確性。而無論色彩與線條孰輕孰重,它們都是藝術家畢生所要追求的極致風格。
亨利·馬蒂斯,《凱西亞的大頭像》,約1950 - 1951 ,BFK里夫布紋紙上飛塵蝕刻版畫,65 × 50 cm,試版。法國北方省省立馬蒂斯美術館,勒卡托-康布雷齊。藝術家捐贈,1952年,Inv. 1952-30。圖片由法國北方省省立馬蒂斯美術館,菲利普·伯納德提供 。
通過高更的作品,人們看到了塔希提的藝術景象。也正是因為惦念著高更筆下的塔希提,花甲之年的馬蒂斯在1930年2月25日登船啟程,一個月之后踏上了那片土地。他開始探索這座南太平洋中的著名島嶼,隨后又去到了更遠的環(huán)礁。這段旅程給藝術家?guī)碇T多豐富、直接的感受,以至于他沒有辦法真正動筆——旅行結(jié)束時,馬蒂斯只畫了一幅速寫、幾張草圖,拍了一些照片。他意識到,首先得讓自己沉浸其中,將記憶存儲起來,等它們逐漸清澈,才能開始創(chuàng)作。
亨利·馬蒂斯,《塔希提島之窗或塔希提島II》,1935年12月18日-1936年3月15日于尼斯市,布面水粉和蛋彩,238 × 183 cm。法國北方省省立馬蒂斯美術館,勒卡托-康布雷齊。藝術家捐贈,1952年,Inv. 1952-63。圖片由法國北方省省立馬蒂斯美術館,菲利普·伯納德提供。
六年之后,他通過繪制“塔希提島之窗或塔希提島”系列繪畫重構(gòu)了這次體驗。又經(jīng)過十年的時間,一支由魚、鳥和繁星共同譜寫的宇宙之舞才在他最早的剪紙作品《大洋洲,海洋》和《大洋洲,天空》中上演。我們甚至可以認為,正是這場塔希提之旅孕育了馬蒂斯最偉大的藝術革命之一:剪紙。
茲卡·阿歇爾,《大洋洲,天空》,1946,粗亞麻布上印刷,茲卡·阿歇爾根據(jù)馬蒂斯的水粉剪紙作品制作,177 × 370 cm,版數(shù)8/30。法國北方省省立馬蒂斯美術館,勒卡托-康布雷齊。亨利·馬蒂斯捐贈,1952年,Inv. 1952-73。圖片由法國北方省省立馬蒂斯美術館提供(DR) 。
經(jīng)常有人(錯誤地)認為,馬蒂斯開始剪紙創(chuàng)作是因為72歲時疾病纏身,無法再提起筆繪畫。然而,他在裁剪造型、構(gòu)圖與定稿過程中體現(xiàn)的嚴格要求糾正了這一觀點。藝術家雖然年事已高,飽受病痛折磨,但他并非由于身體原因無法繼續(xù)作畫,才開始將剪紙作為替代方法。他是在“攻克繪畫”又“投身于與繪畫的戰(zhàn)斗”之后,有意識地開始對剪紙進行新的探索,而且這需要大量的體力和腦力投入。對馬蒂斯來說,剪紙可以將繪畫、雕塑和素描結(jié)合——“剪紙使我能夠用色彩作畫。這對我來說是一種簡化。我不必畫出輪廓然后再上色,用一個來修飾另一個,而是直接運用色彩,這樣不僅更加細致,而且不會本末倒置?!?/p>
亨利·馬蒂斯,《Verve》第四卷第13期封面“從顏色中來”,巴黎Verve出版社,1945年11月雜志,36 × 26.8 cm,試版。法國北方省省立馬蒂斯美術館,勒卡托-康布雷齊。愛麗絲·特里亞德捐贈, 2000年,Inv.2000-2-35 (12-2)。圖片由法國北方省省立馬蒂斯美術館,菲利普·伯納德提供。
1940年代,馬蒂斯幾乎全情投入到剪紙創(chuàng)作里,不斷豐富其應用范圍和表現(xiàn)力,將其逐漸發(fā)展成為既擁有獨立性,同時也可以應用到壁畫、織物、彩色玻璃花窗、書籍等不同材質(zhì)作品的創(chuàng)作過程的技法。這些剪紙作品也被認為是藝術界的另一場革命,因為它們擴展了繪畫的可能性,并啟發(fā)和影響了抽象主義、極簡主義等藝術運動。
亨利·馬蒂斯,《小丑》,1947,阿詩布紋紙上鏤花版版畫,42 × 65 cm。法國北方省省立馬蒂斯美術館,勒卡托-康布雷齊。愛麗絲·特里亞德捐贈,2000年,Inv. 2000-2-53 (1-2)。圖片由法國北方省省立馬蒂斯美術館,菲利普·伯納德提供 。
爵士音樂擁有不拘一格的演奏方法,和即興創(chuàng)作的靈魂。馬蒂斯藝術生涯后期“用剪刀繪畫”的過程也帶有一種即興的自發(fā)感,與爵士樂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就如他所說:“在創(chuàng)作中,藝術家應當直面畫作的反饋,并持續(xù)作出回應?!?/p>
亨利·馬蒂斯,《科多馬斯兄弟》,1947,阿詩布紋紙上鏤花版版畫,42 × 65 cm。法國北方省省立馬蒂斯美術館,勒卡托-康布雷齊。愛麗絲·特里亞德捐贈,2000年,Inv. 2000-2-53 (11)。圖片由法國北方省省立馬蒂斯美術館,菲利普·伯納德提供 。
1947年,馬蒂斯帶來了花費七年時間才得以完成的出版物《爵士》。它被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藝術書之一,是晚年馬蒂斯獻給生活的頌歌。這本綜合了多種藝術手法的出版物被藝術家形容為“色彩與韻律的即興”。對于馬蒂斯來說,不同的媒介與領域之間沒有等級差別,這使得他能夠在繪畫、雕塑、剪紙、版畫上并行工作,并且在這些不同類型的創(chuàng)作實踐之間汲取營養(yǎng)。書籍和插畫則可以被視為馬蒂斯的獨特創(chuàng)作園地,因為他在這里能夠自如組合運用他所掌握的所有創(chuàng)作技法。
亨利·馬蒂斯,《伊卡洛斯》,1947,阿詩布紋紙上鏤花版版畫,42 × 65 cm。法國北方省省立馬蒂斯美術館,勒卡托-康布雷齊。愛麗絲·特里亞德捐贈,2000年,Inv. 2000-2-53 (8)。圖片由法國北方省省立馬蒂斯美術館,菲利普·伯納德提供 。
雖然不信奉任何宗教,但馬蒂斯對于藝術的篤信仿若一個虔誠的教徒。他在1948年開啟了旺斯禮拜堂的設計工作——當時已年近80歲的馬蒂斯將這次合作視作他畢生藝術探索的結(jié)晶。經(jīng)過四年時間,從建筑、壁畫到玻璃花窗、服飾到禮拜用具的設計,每一個細節(jié)都體現(xiàn)了他所致力追求的線條與色彩的完美平衡。在教堂北側(cè)和東側(cè)的白色瓷磚墻面上,馬蒂斯以簡約的黑色線條勾勒出形象,這與他同時期以墨水創(chuàng)作的線條伶落的肖像畫相呼應。另外兩側(cè)墻面上,藝術家則借助剪紙技巧設計了彩繪玻璃花窗,僅使用黃、藍、綠三種顏色,花窗上的紋樣取材自地中海的植被與塔希提之旅的記憶。
對馬蒂斯而言,旺斯禮拜堂并不是一個宗教作品,而是一個整體的藝術現(xiàn)場。因為“禮拜堂的參觀者能夠感受到精神上的釋然。即使不是教徒,在這里也能夠感覺到心靈的升華,精神的啟示和情感上的慰藉”。
亨利·馬蒂斯,《白色與金色十字褡模型》,1950年末于尼斯市,布面裱貼紙上水粉紙剪貼,127.5 × 197.5 cm。法國北方省省立馬蒂斯美術館,勒卡托-康布雷齊。地區(qū)美術館購藏基金支持購藏,1998年,Inv. 1998-3。圖片由法國北方省省立馬蒂斯美術館,佛洛里安·克萊奈芬提供 。
當獨特的藝術家遇到無畏的同行,就好像棋逢對手。這也發(fā)生在“20世紀藝術的兩座高峰”身上——馬蒂斯與畢加索在1906年相遇,隨后的半個世紀里,兩人亦敵亦友,惺惺相惜。
馬蒂斯比畢加索大12歲,相遇之時已很有名氣,而畢加索還過著波希米亞式的生活。兩人的藝術理念雖不盡相同,但馬蒂斯曾把自己鐘愛的非洲藝術介紹給畢加索,對立體主義的形成帶來很大啟發(fā)。同時,畢加索也對馬蒂斯充滿敬畏。他曾說:“沒有人比我更仔細地研讀馬蒂斯的作品,也沒有人比馬蒂斯更深地了解我的作品”。
“畢加索——一位天才的誕生”展覽現(xiàn)場,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2019 。
兩位彼此影響的藝術大師,共同成為了二十世紀現(xiàn)代藝術的先鋒。UCCA曾于2019年舉辦了中國最為重要的畢加索個展“畢加索——一位天才的誕生”,而在此次的大型個展“馬蒂斯的馬蒂斯”中,也會有一幅法國北方省省立馬蒂斯美術館(勒卡托-康布雷齊)收藏的畢加索作品出現(xiàn)在觀眾的面前。
“畢加索——一位天才的誕生”展覽現(xiàn)場,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2019 。攝影:孫詩。
馬蒂斯1869年12月31日出生于法國勒卡托-康布雷齊,他的家族在此經(jīng)營紡織業(yè)已有300余年。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生活在此地的民眾希望為馬蒂斯建立一座小型美術館。為籌建這座美術館,馬蒂斯將自己保存的一批最珍視的作品捐給家鄉(xiāng),由此構(gòu)成法國北方省省立馬蒂斯美術館的館藏核心,并且親自挑選展品,參與美術館空間的規(guī)劃,精確到具體每一件作品的擺放。馬蒂斯希望以此講述他創(chuàng)作風格的演變,為前來參觀的觀眾帶來美的愉悅。
法國北方省省立馬蒂斯美術館,勒卡托-康布雷齊 。
位于法國北部勒卡托-康布雷齊的法國北方省省立馬蒂斯美術館是唯一一座在馬蒂斯生前建立的美術館,于藝術家去世前兩年的1952年落成。2023年,值馬蒂斯誕辰154周年之際,這批珍貴的藏品將離開藝術家的故鄉(xiāng)遠赴中國,而馬蒂斯的完整藝術生涯、創(chuàng)作脈絡、創(chuàng)作方法與藝術理念都將在本次展覽中得到最為直觀和近距離的展示。
作為馬蒂斯在中國的首次大型個展,“馬蒂斯的馬蒂斯”的展覽名字意在強調(diào)馬蒂斯本人在展覽中的“策劃”角色。本次展出的大部分作品不但皆出自馬蒂斯的個人收藏,且部分作品延用馬蒂斯為法國北方省省立馬蒂斯美術館設計的展陳方式進行呈現(xiàn),因此本次展覽可視做馬蒂斯獨一無二的藝術遺囑與當下觀眾的相遇。
-----
代碼:hdxzsd 如果喜歡聊展覽聊話劇也可以加入我們,展覽舞臺劇社群一起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