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個方法,改善小兒腦癱剪刀步態(tài)
剪刀步態(tài)是腦癱孩子常見的異常走路姿勢,特征是在走路時雙腿容易交叉而被自己絆倒,原因是其大腿內(nèi)側(cè)的肌肉即內(nèi)收肌過于緊張,或伴隨大腿、臀部外側(cè)肌肉力量過弱。
?
就如同綁在同一根棍子上的兩根橡皮筋,一邊松、一邊緊,用同樣的力去拉兩根橡皮筋,棍子會偏向緊的那一邊。
?
因此,我們就需要解決這種肌肉力量不均衡的問題,加強弱的部分和放松緊張的部分。
?

?
1.牽伸內(nèi)收肌
孩子仰臥或坐于床上,雙腿伸直擺在床面,家長雙手分別握住孩子雙膝稍上面的部位,慢慢將其雙腿分開,保持15~30秒,然后慢慢地回到原來的狀態(tài),重復10~15次。
?
注意雙腿分開的角度不要引起孩子過分疼痛,且無論是分開還是并攏雙腿,過程都要緩慢,快速地牽伸反而會加重他們肌肉緊張。
?
?
2.“小和尚打坐”
“小和尚打坐”也是一種牽伸內(nèi)收肌的方法。孩子坐在床上或較大且安全的椅子上,采取“打坐”的盤腿姿勢。
家長可以坐在孩子身后,雙手分別放在孩子的雙膝稍上方,然后慢慢往下壓,以加強牽伸的效果。
家長還可以在孩子的面前放置一個小桌子,讓孩子在桌上玩玩具、吃飯、看書等,分散牽伸過程中可能產(chǎn)生的疼痛。
?

3.側(cè)臥抬腿
側(cè)臥抬腿動作主要用于加強腦癱孩子大腿外側(cè)肌肉和臀部某些肌肉的力量。
孩子側(cè)臥于床上,健側(cè)身體在下,癱瘓側(cè)身體在上,雙腿伸直。
?
家長可以一只手放在孩子的骨盆上固定,另一只手在孩子癱瘓側(cè)的小腿上,讓孩子抬腿。放在小腿上的手可以給予助力,也可以給予阻力。
?
當孩子抬不動時要幫助他們;當孩子能自己抬起時,家長可以往下壓,但這種阻力不能過大,要慢慢遞增,否則容易引起不必要的損傷。
?
4.“學習小螃蟹”
“學習小螃蟹”其實就是雙腿的分-合訓練。我們都知道,螃蟹是橫行的,腦癱孩子通過這樣的側(cè)方步行也可以減緩肌肉緊張。
?
孩子可以扶著床邊或欄桿側(cè)行,家長也可以與孩子面對面,然后手牽手,兩個人一起側(cè)行,家長起到引導的作用。
?

?
5.“一步一個腳印”
在做過肌肉放松和力量訓練之后,可以讓腦癱孩子練習步行。為了糾正他們錯誤的走路姿勢,家長可以在地板上貼一些腳印的圖案,雙腳之間的距離約等于孩子的肩寬,讓孩子踩著腳印走,通過視覺反饋來達到自我糾正的效果。
?
?
6.利用小枕頭
在孩子入睡后,家長可以把孩子的大腿分開至與肩同寬,然后在中間放置一個小枕頭卡住,這樣可以對緊張的內(nèi)收肌做一個長時間、小幅度的牽伸,且依從性相對較好。

?
廣州天使兒童醫(yī)院
健康一個孩子,幸福一個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