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來三支適馬新鏡頭,索尼 50mm 鏡又有新選擇

直接進(jìn)主題,適馬于 4 月 3 日發(fā)布三支 Contemporary 系列鏡頭。

一支 APS-C 大光圈,一支全畫幅超廣角和一支傳聞了很久的 50mm F2:
23mm F1.4 DC DN | Contemporary
17mm F4 DG DN | Contemporary
50mm F2 DG DN | Contemporary
一口氣三支 Contemporary,最大的作用就是讓我記得了「Contemporary」這個單詞怎么寫了。
至少,我的輸入法知道了。(笑
17mm F4 DG DN & 50mm F2 DG DN
原則上,Contemporary 很少會和 Art 系列撞規(guī)格,那我這里省略一下 Contemporary 了。(笑
不管是 17mm 還是 50mm,只要能入 Contemporary 的 I 系列都會做得相對輕量化和小巧。
造型就延續(xù)了 I 系列的設(shè)計,全金屬鏡身加上粗齒的設(shè)計,辨識度非常高,一看就知道是 I 系列的鏡頭。

造型和尺寸上,17mm F4 DG DN | Contemporary 重 225g,鏡身長 48.8mm,鏡頭濾鏡直徑為 55mm,體積上相對小巧一點。不管是搭配適馬的 FP 系列相機(jī)還是索尼新推出的 ZV-E1,整體的平衡感還好。
雖然是全畫幅的超廣,但最大光圈做到 F4 的話,鏡頭做得輕巧一點也很合理。

50mm F2 DG DN | Contemporary 的話,鏡頭直徑為 58mm,鏡頭重 350g,鏡身長度為 68mm。

如果接到索尼 α7 系列以及松下 S 系列等這些帶軍艦頭的機(jī)身上面就相對平衡一點,但如果是 FP 或者 α7C、ZV-E1 這種相對緊湊的小型機(jī)身,那鏡頭就會大一些了。

如果是 F2 光圈的話,大家也會想起價錢相近但光圈更小一點的 SEL50F25G。
相比 50mm F2 DG DN | Contemporary,光圈更小的 SEL50F25G 會更加緊湊一點,餅干般的金屬鏡身也只是重 174g 左右,鏡身上面也多了自定義按鍵等按鈕,會比造型統(tǒng)一的 I 系列更輕量并更豐富一些。
但如果只站在輕量化的角度,50mm F2 DG DN | Contemporary 光圈本身就要大不少,在此方面有體積差其實都合理。

兩款鏡頭附帶的遮光罩造型不同,超廣的 17mm 用的是蓮花形遮光罩,而 50mm 則用的是直筒型,兩款遮光罩也都是金屬。
鏡頭配置方面,17mm F4 DG DN 用了 8 組 9 片的結(jié)構(gòu),當(dāng)中有兩片 SLD 鏡片和 3 片非球面鏡片鏡片,7 片圓形光圈葉,有超級多層鍍膜。使用黃銅卡口,卡口的部分有密封的結(jié)構(gòu)。
鏡頭用的是內(nèi)對焦系統(tǒng),支持鏡頭像差校正,原生 E 口的版本支持索尼機(jī)身的自動對焦輔助。但如果想實現(xiàn)對焦環(huán)在線性對焦和非線性對焦之間切換的話,就要只有原生 L 口的版本才能做到了。
鏡頭最近對焦距離為 12 cm,真的要用到這個距離就要拆掉遮光罩了。

需要注意一點的是,不能切換并不代表不能使用線性對焦環(huán)。只要兩只新鏡頭延續(xù)了之前 35mm F2 DG DN 的傳統(tǒng),默認(rèn)出廠就是線性對焦環(huán)的話,那大部分情況下其實都不需要切換。
鏡頭最近對焦距離為 12 cm,真的要用到這個距離就要拆掉遮光罩了。
除了遮光罩,鏡頭還會自帶適馬 I 系列標(biāo)志性的磁吸型鏡頭蓋。

50mm F2 DG DN 用的則是 9 組 11 片的結(jié)構(gòu),里面有 1 片 SLD 鏡片和 3 片非球面鏡片,同樣用了超級多層鍍膜,9 片圓形光圈葉。
對焦情況和 17mm 一樣,都是內(nèi)對焦,原生 E 口的版本支持索尼機(jī)身的自動對焦輔助。但要切換線性和非線性對焦環(huán)的話,就要只有原生 L 口的版本才能做到了。
同樣地,線性和非線性切換才需要 L 卡口機(jī)身,使用線性對焦環(huán)是不需要的,之前用過同系列的 35mm F2 DG DN 就知道了。

鏡頭最近對焦距離是 45cm,和之前發(fā)布的 50mn F1.4 DG DN Art 一樣。
然后,來看看樣張:

50mm F2 DG DN | Contemporary

50mm F2 DG DN | Contemporary

17mm F4 DG DN | Contemporary

17mm F4 DG DN | Contemporary
23mm F1.4 DC DN | Contemporay
眾所周知,四代天王其實是有五個人。
那么,適馬 DC DN | Contemporary 系列的 F1.4 大光圈三劍客有第四位成員也很合理吧。(笑

是的,繼 19mm、30mm 和 65mm 之后,適馬推出了 23mm F1.4 DC DN | Contemporay,一支給 APS-C 機(jī)身用的 F1.4 大光圈定焦。

鏡頭延續(xù)了之前 DC DN | Contemporary 系列相對簡單的設(shè)計,粗對焦環(huán)占了較大的空間,其余基本沒有按鍵。鏡頭重 340g,濾鏡尺寸為 52mm,鏡頭長度為 76.9mm,DC DN | Contemporary 系列里面在中間的位置。
鏡頭提供了馬徠松聯(lián)盟的 L 口、索尼 E 口,以及富士的 X 卡口。接上機(jī)身之后等效為 34.5mm 或......
「啊不好意思,忘記了這頭沒有 RF 卡口(笑?!?/p>


不過在這里,適馬也是用自家的 FP 系列相機(jī)以及索尼 α6X00 系列來展示鏡頭。
但大家都知道的是 fp 和 fp L 都是全畫幅相機(jī),那 L 口目前有的 APS-C 機(jī)身是......
回到正題,23mm F1.4 DC DN | Contemporay 用了 10 組 13 片的結(jié)構(gòu),里面包含 3 片 SLD 和 2 片非球面鏡片,9 片圓形光圈葉片,當(dāng)然都有適馬的超級多層鍍膜,遮光罩也是蓮花型。
卡口同樣用了黃銅卡口,卡口邊緣都有防護(hù)圈設(shè)計。
對焦和兩只 Contemporary I 一樣,都是采用步進(jìn)馬達(dá)的內(nèi)對焦系統(tǒng),最近對焦距離是 25cm。E 卡口機(jī)身支持自動對焦輔助,L 口的話支持線性對焦環(huán)和非線性對焦之間的切換。
最后來看看樣張:


最后來個總結(jié)
感覺上,適馬這三只 Contemporary 鏡頭都做得相對常規(guī),比較中規(guī)中矩。

23mm F1.4 DC DN | Contemporay 就是標(biāo)準(zhǔn)的 F1.4 DC DN 設(shè)計和素質(zhì),不管是對于富士和索尼用家來說,都只是「有畫面看就可以」的標(biāo)準(zhǔn)表現(xiàn),也是一個在相對低價的情況下就可以體驗到 F1.4 的新選項。
至于 17mm F4 DG DN 和 50mm F2 DG DN,則是適馬在 Contemporary I 系列以及整個適馬鏡頭系統(tǒng)里面上對焦段和不同定位上的鏡頭補(bǔ)完。

17mm F4 DG DN 自然是在超廣角方面的補(bǔ)充,50mm F2 DG DN 就是適馬再 50mm 鏡頭上多提供的選項。
如果之前 Art 系列的新 50mm F1.4 DG DN | Art 是在這個價位上主打大光圈、工作用和畫質(zhì)的話,那 I 系列的 50mm F2 DG DN 就玩輕量化和造型了。

不過從實際表現(xiàn)看來,50mm F2 DG DN 也并不出彩。
雖然目前國區(qū)沒有公布售價,但港區(qū)接近 5500 HKD 的價格就和 50mm F1.4 DG DN | Art 不多了,又有多少人會為了這個體積差距和在光圈上妥協(xié)而選擇這個也不得而知了。
另外如果說緊湊型鏡頭的話,索尼官方還有更小型的 SEL50F25G 可選。光圈雖然再下了接近一檔,但鏡頭更輕更緊湊,最近對焦距離也少 10cm,價錢也差不多,50mm F2 DG DN 的環(huán)境也再困難一點。

但不管怎么說,站在索尼 E 卡口用家的角度,50mm 定焦的選擇又多了。
單單是適馬和原廠,不算不同功能組別的 50 微和已經(jīng)被替代的 SEL50F14Z, 就已經(jīng)有八支鏡頭可以選了。
如果算上唯卓仕和一眾手動,要湊夠一支足球隊也不是問題。

接下來如果說我期待的,那應(yīng)該就是原廠能有一支定位與 SEL55F18Z 相當(dāng)?shù)闹袃r的 50mm,和 SEL50F18F 的升級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