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兒童青少年心理科醫(yī)院 如何跟父母建立良好溝通?
天津河北安怡醫(yī)院是一家以精神與心理疾病防治和心理健康服務為主,集診療、教學、科研、康復、預防為一體的二級精神心理??漆t(yī)院。醫(yī)院構建了完善的臨床心理和社會心理服務體系。門診部設立精神科、內(nèi)科、中醫(yī)科、睡眠門診、抑郁癥診療門診、中醫(yī)精神科、心身障礙科、心理康復科、心理咨詢與治療中心、兒童青少年心理咨詢中心、腦功能檢查與治療中心等多個??婆c亞???。住院部開設男病房、女病房,和開放式家庭病房,配備空調(diào)、電視、冰箱、無線網(wǎng)絡和24小時熱水,獨立衛(wèi)生間。開展了個體、團體心理治療和行為治療,設有心理咨詢門診、心理熱線、網(wǎng)絡咨詢等多種咨詢方式,幫助人們解決在戀愛、婚姻、就業(yè)、升學、工作、離退休等方面的心理障礙;開展系統(tǒng)的精神康復治療,采用藥物治療、心理疏導、社會服務、工療、農(nóng)療、娛療、體療和生活自理、職業(yè)技能、社會適應能力訓練等綜合精神康復措施,使心理創(chuàng)傷較重的和正在恢復的患者得到心理上的支持,增進了健康,減少了精神的衰退與疾病復發(fā),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暑假已經(jīng)開始了,同學們忙著學習、吃喝玩樂之余,在家待著的時候,難免會與朝夕相處的父母發(fā)生或大或小的沖突。我們長大了有自己的想法,而父母又有自己的態(tài)度,對事情的認知不同,就容易產(chǎn)生認知偏差,在雙方都不能完全的換位思考的時候,就極易產(chǎn)生矛盾。
常見的情況有:


“其實我很愛你們,但我不知道如何表達。”我們應該怎么和父母進行溝通呢?
和父母溝通不暢的原因
01. 雙方之間有代溝
父母和我們的年齡相差了二三十年,成長環(huán)境不同,價值觀也不同。很多時候,兩代人互相不能理解對方,父母覺得孩子不聽管教,孩子覺得父母不可理喻。比如,父母覺得公務員穩(wěn)定又體面,應該是找工作的首選,但孩子可能想體驗更豐富多彩的人生,不愿意接受一眼就看到頭的人生。這種叫做“代溝”的東西橫亙在親子之間,讓溝通變得異常艱難。
02. 雙方期待不同
父母對孩子的期待是:孩子聽我的話,按照我的想法做事,達到我的要求,滿足我的期望。孩子對父母的期待是,父母理解我的想法,尊重我的選擇,支持我的決定,讓我可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雙方期待不同,很容易出現(xiàn)爭執(zhí)。又因為對方是自己最親密的家人,雙方都認為對方為自己改變是理所當然的,一旦遭到拒絕,沖突就會發(fā)生。
03. 溝通模式固化
很多子女經(jīng)常跟父母會因為一點小事就發(fā)生沖突,表面上看因為當下這件事引發(fā)的矛盾,實際上可能是因為在溝通的過程中,父母的某些言語激發(fā)了童年時代的不好回憶,導致負面情緒放大,激化矛盾。比如,當孩子提出自己的想法時,父母習慣性地說一句“你懂什么”。如果是第一次聽到這句話,孩子可能只是生氣,但是如果過去父母經(jīng)常展現(xiàn)出這種“傲慢”的態(tài)度,過去類似的情境會一一重現(xiàn),委屈、憤怒、厭惡紛紛涌來,造成激烈的沖突。

如何跟父母達成有效溝通
PART01有效傾聽
提到溝通技巧,很多人會馬上想到應該怎么說。
但事實上,有效傾聽是第一步。傾聽是輸入信息,如果輸入的信息就已經(jīng)是扭曲的,那輸出的信息就會把這種扭曲進一步放大,溝通的有效性就會大打折扣。

傾聽分為傾聽感受、傾聽意圖和傾聽事實三個要素。
1)共情對方的感受:
“你是不是感到非常憤怒/沮喪/失望……?
2)探尋對方的意圖:
“你有這樣的感受是不是因為……?
3)確認雙方所面對的事實:
“這是我對這件事情的理解,你看是否和你的理解一致?
按照這樣的順序才有可能使溝通進行下去。
因為只有當你共情了對方的感受之后,對方的情緒才可能得到緩解、才有可能具備傾聽你的能力;當你進一步探尋對方的意圖時,對方就會覺得自己是真正受到了關注、ta的訴求被看到了;在前兩步的基礎上,雙方才能最終冷靜地去探討事實。
比如,父母說:“天天就知道睡懶覺,以后不做你的早飯了!”
有效地傾聽和溝通,可以得出的信息是:
父母對于你睡懶覺不吃早飯這件事看似表達的是生氣,實際上生氣是源于愛和在乎,覺得你不愛惜自己的身體,真正想要表達的感受是擔心。
PART02覺察情緒
當矛盾發(fā)生時,我們往往會還沒來得及理性思考,就情緒上頭了。
當我們的大腦被情緒所占據(jù)的時候,眼睛充血,耳朵轟鳴,事實看不清,意圖也聽不到,感受到的只是心中翻江倒海的情緒所帶來的生理反應。那么,再好的技巧都無用武之地了。
我們需要搞清楚情緒背后是什么,可能是委屈、傷心或者其他。

如果不能立刻分辨,可以先保持沉默,想清楚了再溝通,而不是在腦子亂成一團麻的時候口不擇言,無意中傷害了彼此的關系。
PART03就事論事
很多人平時和家人吵架時會不可避免地出現(xiàn)個人評判。
比如:父母把你的一個玩具送給鄰居家小孩了,這是一個事實。
如果你問:“你怎么老是不經(jīng)我同意隨意把我的東西送人?”
這就是一句評判。
個人評判和情緒互為因果。我們會因為產(chǎn)生了負面情緒給出不友好的評判,同樣,也會因為對方的不友好評判激發(fā)出負面情緒,以至于忽略真正的對錯。
如果我們能把評判轉化成陳述事實,雙方可能會更加心平氣和地討論問題。
PART04態(tài)度平和
同樣是表達自己的意圖,請求會顯得很委婉,更容易被接受;而要求則會顯得很強硬,即便接受了也會伴隨不滿情緒的滋生,影響彼此之間的關系。
PART05表達真實感受和想法
在你了解了對方的感受和意圖之后,也不要忘了向?qū)Ψ奖磉_自己的感受和意圖。
你可以這樣跟對方說:“你讓我現(xiàn)在感到了……我這樣說的意圖是……”
在雙方都表達了真實的感受和想法之后,由于觀念、立場、信仰的不同,可能對方并不能完全滿足我們的期待,我們可能會感到失望和不滿。
我們要明白的是,不同的期待并沒有好壞對錯之分。所以,不要試圖強調(diào)對錯或說服對方,畢竟誰都沒有權力和能力去改變他人。

正確的溝通應該是表達我們的感受,展現(xiàn)我們的觀點,求同存異,達到一個相對平衡的狀態(tài)。
實在溝通不了怎么辦?
不可否認,有些父母和子女之間,溝通成本大到寧愿自己被誤解。
如果真的到了不可溝通的地步,你堅持你的,我堅持我的,互不相讓。那么不如暫且擱置這件事情不談,讓時間和行動去證明一切。
給雙方之間創(chuàng)造出空間距離,堅持自己的選擇和決定,認真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當你的生活能夠呈現(xiàn)出一個很好的狀態(tài)時,父母可能自然就會接受了。
部分素材來源于網(wǎng)絡,如有文字、圖片、視頻或其他內(nèi)容涉及侵權或違規(guī),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