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水庫—安豐塘,早過都江堰,由楚國丞相孫叔敖督造
2023-07-05 20:51 作者:烏何有之鄉(xiāng)大樹上 | 我要投稿

春秋戰(zhàn)國時期,社會動蕩不安,但百家爭鳴,科技水平有了第一次飛速發(fā)展?,F(xiàn)在提到的我國古代四大水利工程,都是用于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灌溉的,其中三個在北方,南方的楚國只有一個——安豐塘。這個“大池塘”在古代被譽為“天下第一塘”,是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入選世界灌溉工程遺址名錄。

安豐塘一角

用現(xiàn)代人的眼光來看,安豐塘也沒有什么特別,無非就是一個大型水庫,旱時放水,澇時蓄水。但在兩千六百年前,確實難得。它是我國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不僅理念先進,而且工程難度很大。

安豐塘一角

安豐塘古名芍陂,始建于于楚莊王十七年(前597)至二十三年(前591)。而它的督造者,正是著名的楚相孫叔敖。孫叔敖在擔(dān)任楚國令尹之前,就以擅長治水聞名天下。安豐塘位于今壽縣南部,地勢低洼,孫叔敖令人筑堤,攔蓄源自江淮分水嶺北側(cè)的山源河水,納六安縣境內(nèi)的龍穴山以西、小華山以東約390平方公里的花水入塘,引淠河水自淠源河上的眾興集南,經(jīng)子午渠(淠源渠)至葛嘴匯山源河水入塘河。

孫叔敖祠

史載,安豐塘“陂周百十許里”,“下控1300多平方公里的淠東平原”?,F(xiàn)在的安豐塘塘堤周長約二十五公里,面積約三十四平方公里,蓄水近一億立方。放水涵閘19座,灌溉面積七萬公頃。

孫叔敖祠院內(nèi)石刻


此行安豐塘,塘壩北面的孫公祠正在重修布展,壽縣文旅部門邀請我們進入?yún)⒂^。這座祠堂為紀(jì)念孫叔敖而建。至于始建年代,就無法說清了。清康熙年間,壽州同知顏伯珣在《孫公廟記》中寫到“殿廡門閣凡九所二十八間,僧舍三所就間,戶牖五十有七戶”。可見這座祠廟歷史悠久。(皖10,2023.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