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買酒便宜1鎊?小哥不服:我看你這是性別歧視
問大家一個問題:
男性和女性是否應(yīng)該享有相同的消費待遇?
想必一般人第一反應(yīng)是:這不是廢話嗎?消費者花了錢,還得不到一樣的待遇?生意不想做了是怎么的?

但想一下,有時候男性和女性的消費卻不那么平等:針對女性的打折和優(yōu)惠十分常見。比如很多夜店女士免費,男士要付很貴的門票;周四晚上不少酒吧有“女士之夜”,女性點單半價等等。
有人認為,這種現(xiàn)象是對女性友好,但也有人批評,這是妥妥的性別歧視。那么男性朋友怎么看呢?或許是出于面子等各種原因,很少聽到他們吐槽……

不過,這不代表所有人都保持沉默。英國大哥托馬斯·鮑爾(Thomas Bower)可不愿意吃啞巴虧,還做出了反擊。
去年他去酒吧喝酒時,發(fā)現(xiàn)同一種酒的女性版本更便宜。鮑爾很不爽,指責(zé)酒吧這種行為是性別歧視,一紙訴狀給人告上了法庭。經(jīng)過周旋,最近他獲得了1000英鎊的賠償。

這件事聽起來有點夸張,但看完事件細節(jié),你或許會有其他的想法……
來自威爾士卡迪夫的鮑爾,是一名軟件工程師。去年某天,他下班后像往常一樣準(zhǔn)備去酒吧里喝一杯。英國人嘛,日常生活離不開酒。

他去的這家酒吧,叫做Brewdog(狗狗精釀)。他們在2018年婦女節(jié)那天推出了一款“新”酒,叫做Pink IPA(粉紅印度淡色啤酒),和之前他們旗下非常有名的Punk IPA(朋克印度淡色啤酒)相對應(yīng)。
這款酒呢,從名字也能聽出來是針對女性顧客的,包裝也從藍色換成了粉紅色。

Pink IPA售價4英鎊,比原版Punk IPA便宜了1英鎊。但實際上,兩者的唯一差別就是換了包裝,酒是完全一樣的……
鮑爾和酒吧矛盾的開始,就是這瓶粉紅包裝的酒。
既然兩者一樣,那為啥我不買便宜的那個?鮑爾跟店員點了這款酒。沒想到,他卻被拒絕了,店員給出的理由是:“這款酒只提供給女性顧客,男性不能買?!?/strong>

他覺得這不合理???你換個包裝,就因為我是男性就得多付一鎊?憑啥!鮑爾跟店員據(jù)理力爭,來來回回搞得很不愉快。
店員表示你非要買也行,4鎊買了就等于承認你是一位女性。僵持半天,店員最終還是以4鎊的價格把酒賣給了鮑爾。

但事后,鮑爾想到這段經(jīng)歷就很不爽:我買個酒還非得承認自己是女性?這不是明擺著欺詐消費者嗎!于是,他對Brewdog提出了上訴。
一開始鮑爾也沒想硬剛。經(jīng)過調(diào)解后他表示,只要Brewdog酒吧公開道歉自己就撤訴。但顯然,兩者談崩了,案件只得交給法庭處理。
其實在這款酒上市之前,Brewdog酒吧發(fā)出的宣傳語,就給自己惹了一身麻煩:

圖片下方寫著“我們?yōu)榕⒆釉O(shè)計了一款酒。它是粉色的。因為女人只喜歡粉嫩嫩和閃亮亮,對吧?”可能怕大家誤會,后面跟了個標(biāo)簽#諷刺,還解釋了一句:“刻板印象真是夠了”。

Emmm……出發(fā)點是為了打破社會對女性的刻板印象。但這種形式,咋讓人覺得是在加深刻板印象呢?特別是前面的話術(shù),反諷也不是這么個用法吧?

當(dāng)時不少網(wǎng)友就覺得不對勁,紛紛發(fā)帖吐槽。
有一位用戶說:“動機是好的,但執(zhí)行上有問題。”

還有人說:“我很欣賞這種做法,但我不是很懂他們的市場策略……”

頂著各種爭議,粉紅IPA依然如期上市、在Brewdog酒吧里售賣。
可他們沒想到,兩款酒的價格差引發(fā)了男性消費者的不滿。鮑爾就代表了這部分人。

在起訴文件中鮑爾寫道:“這讓我不得不為自己性別撒謊,才能以更低的價格獲得產(chǎn)品。只有告訴店員我是女性,我才能買到4鎊的啤酒?!?/strong>
可對此,酒吧方面也有話要說……因為他們搞出粉紅印度淡色啤酒的初衷,是“揭露針對女性的性別歧視的營銷手段,特別是在啤酒行業(yè)里?!?/strong>
酒吧老板還解釋道,這是用一種諷刺的方式來強調(diào)性別薪酬差距問題,希望能借此讓人們意識到英國男女薪酬差異的問題。

2018年,英國男女勞動者收入中位數(shù)的差距達到12.8%
酒吧方面也確實有誠意,他們把售賣酒的部分收益捐給了女性慈善機構(gòu)。
但他們沒有想到的是,同一款酒,換個包裝就給女性賣4鎊,給男性賣5鎊,是不是也是一種歧視呢?

法院給出的答案是肯定的。
經(jīng)過一年的審理,鮑爾在前不久勝訴。法官表示:“在我的判決中,很清楚,原告因為自己的性別遭到了被告的歧視?!?/strong>
本來說不賣給男性,可是如果他們真的想買這4鎊的酒也不是不行,就像鮑爾一樣,得先承認自己是女性。鮑爾感到被羞辱,這次消費經(jīng)歷也非常不愉快。

今年5月23日,法院的文件指出這家店“違反了2010年的平等法案”,鮑爾也就此提出要求損害賠償和道歉,他獲得了1000英鎊的賠償。
經(jīng)過這一年折騰,鮑爾并沒有覺得白費。他決定捐出和賠償款相同的錢,以支持Young Women's Trust(年輕女性信托基金)和Campaign Against Living Miserably(直譯為:反悲慘生活運動)等機構(gòu)。

前者旨在幫助女性在職場中爭取更高報酬,后者則針對年輕男性,通過熱線等方式幫助他們減少精神壓力,降低自殺率等。
說實話,一般消費者遇到這種事情可能也就認了,最多就換個酒,或者換家酒吧,但鮑爾為了這一英鎊,卻付出了巨大的時間和精力。

不過,他真的是在為這一英鎊糾結(jié)嗎?
鮑爾說,自己并不是否認性別收入差距的存在,也不是為了針對酒吧多收一英鎊而折騰。他在乎的,是在消費的時候,所有人都應(yīng)該擁有一樣的權(quán)利。
他認為,不能因為女性薪酬比男性低的情況普遍存在,消費的時候就給女性特權(quán)。這樣對男性消費者也是不公平的。

況且,男性女性收入差距是很復(fù)雜的事情,全球很多國家都存在,單單用這種方式不僅解決不了問題,還可能引發(fā)矛盾。
鮑爾的案子告訴商家,做推廣的時候千萬要過過腦子啊……

所以,作為消費者的大家,日常有沒有遇到過和鮑爾一樣的情況?如果是男孩子被要求多收錢,而女孩子可以獲得優(yōu)惠,你們會是什么反應(yīng)?
接下來話筒留給你們,留(tu)言(cao)時間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