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發(fā)電出口電壓簡析

太陽能發(fā)電系統(tǒng)的關鍵組件之一是光伏板,而光伏板的輸出電壓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系統(tǒng)的電能輸出能力。不同規(guī)格的光伏板具有不同的電壓特性,單個硅太陽能電池片的輸出電壓約為0.4伏。為了獲得可供使用的電壓和較大的電流,必須將多個太陽能電池片經過串聯和并聯組合起來。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形成大面積的太陽電池組件,它們是太陽能發(fā)電系統(tǒng)的基本組成單元。
然而,在實際的應用中,光伏板并不直接連接負載,而是通過太陽能控制器連接光伏板、儲能電池和用電設備,實現對太陽能的綜合管理。因此,整個光儲系統(tǒng)以蓄電池的工作電壓為參考,提供給負載的電壓值也來自于蓄電池。
對于大型光伏電站而言,電壓的選擇對系統(tǒng)的運行和性能至關重要。一般情況下,大型光伏電站采用多級升壓模式,其中集中式逆變器的交流輸出電壓一般為315V左右,而組串式逆變器的交流輸出電壓一般為380/400V左右。然而,這樣低的電壓并不能直接并網發(fā)電,原因主要有兩點。
首先,對于大型太陽能光伏發(fā)電項目而言,采用低壓直接并網會導致并網點特別多,這對電能計量和電網的穩(wěn)定性都不利。其次,對于MW級的太陽能項目,如果采用低壓并網,電流特別大,不利于使用輕型的開關設備。
因此,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大型并網太陽能光伏發(fā)電項目一般選擇110kV或220kV的并網電壓??紤]到設備制造水平和制造成本,一次直接升壓并不實際。因此,引入了中壓集電線路的概念。
中壓集電線路的電壓等級可以根據實際需求進行任意確定,但通常需要與國內現有配電系統(tǒng)的電壓等級相匹配,例如10kV、24kV和35kV。這樣選擇的原因之一是為了方便設備選型和降低設備本身的生產成本。在中壓電壓等級中,10kV和35kV是比較常用的選項。
具體是選擇10kV還是35kV需要進行綜合比較??偟膩碚f,選擇35kV的集電電路可以降低整個系統(tǒng)的電流,進而減小導線的截面積。而10kV和35kV系統(tǒng)的絕緣成本相差不大。如果采用非環(huán)形集電線路,35kV系統(tǒng)可以匯集20到25MW的電力,而10kV系統(tǒng)只能匯集7到9MW的電力。此外,10kV集電線路系統(tǒng)的電纜長度會遠遠大于35kV集電線路系統(tǒng)。
因此,在考慮到電纜敷設成本、電纜及電纜頭的采購成本、中壓開關柜的采購成本、無功補償裝置采購成本以及運輸和儲存等因素的綜合影響下,大型光伏發(fā)電系統(tǒng)一般選擇35kV作為中壓電壓等級,而不是10kV。
當然,對于10MWp以下的太陽能項目,也有采用10kV并網的情況。在實際決策時,需要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包括系統(tǒng)容量、成本效益和現有配電系統(tǒng)的要求等。
綜上所述,光伏板的電壓輸出決定了太陽能光伏發(fā)電系統(tǒng)的性能,而大型光伏電站中采用中壓集電線路是為了解決低壓直接并網存在的問題。在中壓電壓等級的選擇上,綜合考慮了多個因素后,35kV被認為是較為理想的選項。然而,在實際應用中,不同項目的需求會有所不同,因此需要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來做出最佳的決策。想要了解光伏出口可以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