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才子傳》之張說
? ? ? ? 為持正義而甘冒殺頭之險,自古以來,世之少有。張說在替魏元忠辯護(hù)時,可舍性命于不顧,這種義勇,除了張說這種人,在武則天當(dāng)政時的時代,還有誰能夠做到呢??事實(shí)上,張說和魏元忠并非司馬遷所說的“士為知己者死”那種關(guān)系。魏元忠之于張說,不過是區(qū)區(qū)一個路人甲。
????????因替魏元忠辯護(hù),得罪了張昌宗兄弟,觸怒了武后,被下獄折磨,最后被貶至廣西欽州。這樣的人在今天的官場仍然也是得不到好下場的。所幸天道輪回,張宗昌兄弟被殺后,張說被詔回朝庭。
????????老夫不太喜歡幫別人擺弄官職,雖然張說三度拜相,卻也沒有什么好值得浪費(fèi)筆墨。但張說的文治武功卻是有目共睹的,他的一生雖然與姚崇杠上了,在姚崇為相期間被貶出京城,然張說在邊塞上卻可以抵抗及平定胡軍。
????????《唐才子傳》如此描述張說:
說,字道濟(jì),洛陽人。垂拱四年,舉學(xué)綜古今科,中第三等,考策日封進(jìn),授太子校書。令曰:"張說文思清新,藝能優(yōu)洽。金門對策,已居高科之首;銀榜效官,宜申一命之秩。"后累遷鳳閣舍人。睿宗時,兵部侍郎、同平章事。開元十八年,終左丞相、燕國公。說敦氣節(jié),重然諾。為文精壯,長于碑志。朝廷大述作,多出其手。詩法特妙,晚謫岳陽,詩益凄婉,人謂得江山之助。今有集三十卷,行于世。子均,開元四年進(jìn)士,亦以詩鳴。"
????????張說其人,史載其性格暴躁,對下屬經(jīng)常斥責(zé),這點(diǎn)在今天看來,并非壞處,在某些方面,智高品正膽勇義直的人,確實(shí)會不合時宜。張說與姚崇的恩怨,其實(shí)就是為人處事的兩種人生態(tài)度。姚崇攻于算計(jì),連至死都算計(jì)好張說。?當(dāng)然,這些流傳的信息是否真實(shí),早不可考,但突出姚崇的陰卻是蠻有說服力,從另一方面也反應(yīng)出張說的正。
????????關(guān)于張說留傳下來的有趣的故事很多,在此挑一件與大家分享:
????????唐玄宗封禪泰山時,張說為封禪使。按照慣例,封禪之后,三公以下所有官員都要遷升一級。張說卻利用職權(quán),把本是九品小官的女婿鄭鎰提升至五品,并賜緋色朝服。玄宗大宴群臣,看到鄭鎰,問他為什么升的這么快。鄭鎰無言以對,戲子黃幡綽道:“這都是泰山的功勞啊!”后來,人們就把岳父稱為泰山。
????????如果你是張說的女婿,當(dāng)然也要感謝有這樣的“泰山”。
????????寫唐才子,不能不引用一些他們的名句名詩,否則就是空口妄言。張說之詩有邊塞之蒼茫感,讀其詩,熱血沸騰,茲錄一首:
《巡邊在河北作》
去年六月西河西,今年六月北河北。
沙場磧路何為爾,重氣輕生知許國。
人生在世能幾時,壯年征戰(zhàn)發(fā)如絲。
會待安邊報明主,作頌封山也未遲。
????????張說老來被貶岳陽,其詩更為動人:
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見孤峰水上浮。
聞道神仙不可接,心隨湖水共悠悠。
? ??????????????????????
平湖一望上連天,林景千尋下洞泉。
忽驚水上光華滿,疑是乘舟到日邊。
????????
????????張說與蘇颋同時出將入相,其文才亦不相上下,故有“燕許大手筆”之稱。后元稹《代典江老卜百韻》詩如此說:“李杜詩篇敵,蘇張筆力勻”。
????????張說之功遠(yuǎn)在姚崇之上,可以說,是張說為唐玄宗打開了“開元盛世”的大門。千年之后,人們還在驚嘆著唐王朝盛世的美好,可誰又記得那位姓張的書生,以剛正不阿的氣節(jié),以妙筆生花的文才,以勇武高超的智慧,為唐玄宗前期創(chuàng)立的盛世立下汗馬功勞?斯人已去,白云悠悠。李賀那句“男兒何不帶吳勾”的詩句總在耳邊回響,這男兒即是張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