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裴注三國志·蜀書五·諸葛亮傳》譯注(1)

2022-07-16 22:58 作者:李仲楹  | 我要投稿

? ? ? ?諸葛亮字孔明,瑯邪陽都人也。漢司隸校尉諸葛豐后也。父珪,字君貢,漢末為太山郡丞。亮早孤,從父玄為袁術所署豫章太守,玄將亮及亮弟均之官。會漢朝更選朱皓代玄。玄素與荊州牧劉表有舊,往依之。《獻帝春秋》曰:初,豫章太守周術病卒,劉表上諸葛玄為豫章太守,治南昌。漢朝聞周術死,遣朱皓代玄。皓從揚州刺史劉繇求兵擊玄,玄退屯西城,皓入南昌。建安二年正月,西城民反,殺玄,送首詣繇。此書所云,與本傳不同。玄卒,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漢晉春秋》曰:亮家于南陽之鄧縣,在襄陽城西二十里,號曰隆中。身長八尺,每自比于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惟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為信然。按《崔氏譜》:州平,太尉烈子,均之弟也?!段郝浴吩?亮在荊州,以建安初與潁川石廣元、徐元直、汝南孟公威等俱游學,三人務于精熟,而亮獨觀其大略。每晨夜從容,常抱膝長嘯,而謂三人曰:“卿三人仕進可至刺史郡守也。”三人問其所至,亮但笑而不言。后公威思鄉(xiāng)里,欲北歸,亮謂之曰:“中國饒士大夫,遨游何必故鄉(xiāng)邪!”臣松之以為《魏略》此言,謂諸葛亮為公威計者可也,若謂兼為己言,可謂未達其心矣。老氏稱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凡在賢達之流,固必兼而有焉。以諸葛亮之鑒識,豈不能自審其分乎?夫其高吟俟時,情見乎言,志氣所存,既已定于其始矣。若使游步中華,騁其龍光,豈夫多士所能沈翳哉!委質魏氏,展其器能,誠非陳長文、司馬仲達所能頡頏,而況于余哉!茍不患功業(yè)不就,道之不行,雖志恢宇宙而終不北向者,蓋以權御已移,漢祚將傾,方將翊贊宗杰,以興微繼絕克復為己任故也。豈其區(qū)區(qū)利在邊鄙而已乎!此相如所謂“鯤鵬已翔于遼廓,而羅者猶視于藪澤”者矣。公威名建,在魏亦貴達。

  時先主屯新野。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愿見之乎?”《襄陽記》曰:劉備訪世事于司馬德操。德操曰:“儒生俗士,豈識時務?識時務者在乎俊杰。此間自有伏龍、鳳雛?!眰鋯枮檎l,曰:“諸葛孔明、龐士元也?!?/span>先主曰:“君與俱來?!笔?“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庇墒窍戎魉煸劻粒踩?,乃見。因屏人曰:“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于天下,而智術淺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亮答曰:“自董卓已來,豪杰并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shù)。曹操比于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jù)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jù)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yè)。劉璋暗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于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yè)可成,漢室可興矣。”先主曰:“善!”于是與亮情好日密。關羽、張飛等不悅,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愿諸君勿復言。”羽、飛乃止。《魏略》曰:劉備屯于樊城。是時曹公方定河北,亮知荊州次當受敵,而劉表性緩,不曉軍事。亮乃北行見備,備與亮非舊,又以其年少,以諸生意待之。坐集既畢,眾賓皆去,而亮獨留,備亦不問其所欲言。備性好結毦,時適有人以髦牛尾與備者,備因手自結之。亮乃進曰:“明將軍當復有遠志,但結毦而已邪!”備知亮非常人也,乃投毦而答曰:“是何言與!我聊以忘憂耳?!绷了煅栽?“將軍度劉鎮(zhèn)南孰與曹公邪?”備曰:“不及?!绷劣衷?“將軍自度何如也?”備曰:“亦不如?!痹?“今皆不及,而將軍之眾不過數(shù)千人,以此待敵,得無非計乎!”備曰:“我亦愁之,當若之何?”亮曰:“今荊州非少人也,而著籍者寡,平居發(fā)調,則人心不悅;可語鎮(zhèn)南,令國中凡有游戶,皆使自實,因錄以益眾可也。”備從其計,故眾遂強。備由此知亮有英略,乃以上客禮之?!毒胖荽呵铩匪砸嗳缰?。臣松之以為亮表云“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則非亮先詣備,明矣。雖聞見異辭,各生彼此,然乖背至是,亦良為可怪。

  劉表長子琦,亦深器亮。表受后妻之言,愛少子琮,不悅于琦。琦每欲與亮謀自安之術,亮輒拒塞,未與處畫。琦乃將亮游觀后園,共上高樓,飲宴之間,令人去梯,因謂亮曰:“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言出子口,入于吾耳,可以言未?”亮答曰:“君不見申生在內而危,重耳在外而安乎?”琦意感悟,陰規(guī)出計。會黃祖死,得出,遂為江夏太守。俄而表卒,琮聞曹公來征,遣使請降。先主在樊聞之,率其眾南行,亮與徐庶并從,為曹公所追破,獲庶母。庶辭先主而指其心曰:“本欲與將軍共圖王霸之業(yè)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亂矣,無益于事,請從此別?!彼煸劜芄?span id="s0sssss00s" class="color-purple-02">《魏略》曰:庶先名福,本單家子,少好任俠擊劍。中平末,嘗為人報讎,白堊突面,被發(fā)而走,為吏所得,問其姓字,閉口不言。吏乃于車上立柱維磔之,擊鼓以令于市鄽,莫敢識者,而其黨伍共篡解之,得脫。于是感激,棄其刀戟,更疏巾單衣,折節(jié)學問。始詣精舍,諸生聞其前作賊,不肯與共止。福乃卑躬早起,常獨掃除,動靜先意,聽習經(jīng)業(yè),義理精熟。遂與同郡石韜相親愛。初平中,中州兵起,乃與韜南客荊州,到,又與諸葛亮特相善。及荊州內附,孔明與劉備相隨去,福與韜俱來北。至黃初中,韜仕歷郡守、典農(nóng)校尉,福至右中郎將、御史中丞。逮大和中,諸葛亮出隴右,聞元直、廣元仕財如此,嘆曰:“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見用乎?”庶后數(shù)年病卒,有碑在彭城,今猶存焉。

  先主至于夏口,亮曰:“事急矣,請奉命求救于孫將軍?!睍r權擁軍在柴桑,觀望成敗,亮說權曰:“海內大亂,將軍起兵據(jù)有江東,劉豫州亦收眾漢南,與曹操并爭天下。今操芟夷大難,略已平矣,遂破荊州,威震四海。英雄無所用武,故豫州遁逃至此。將軍量力而處之: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國抗衡,不如早與之絕;若不能當,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將軍外托服從之名,而內懷猶豫之計,事急而不斷,禍至無日矣!”權曰:“茍如君言,劉豫州何不遂事之乎?”亮曰:“田橫,齊之壯士耳,猶守義不辱,況劉豫州王室之胄,英才蓋世,眾士慕仰,若水之歸海,若事之不濟,此乃天也,安能復為之下乎!”權勃然曰:“吾不能舉全吳之地,十萬之眾,受制于人。吾計決矣!非劉豫州莫可以當曹操者,然豫州新敗之后,安能抗此難乎?”亮曰:“豫州軍雖敗于長阪,今戰(zhàn)士還者及關羽水軍精甲萬人,劉琦合江夏戰(zhàn)士亦不下萬人。曹操之眾,遠來疲弊,聞追豫州,輕騎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此所謂‘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將軍’。且北方之人,不習水戰(zhàn);又荊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勢耳,非心服也。今將軍誠能命猛將統(tǒng)兵數(shù)萬,與豫州協(xié)規(guī)同力,破操軍必矣。操軍破,必北還,如此則荊、吳之勢強,鼎足之形成矣。成敗之機,在于今日?!睓啻髳?,即遣周瑜、程普、魯肅等水軍三萬,隨亮詣先主,并力拒曹公。《袁子》曰:張子布薦亮于孫權,亮不肯留。人問其故,曰:“孫將軍可謂人主,然觀其度,能賢亮而不能盡亮,吾是以不留。”臣松之以為袁孝尼著文立論,甚重諸葛之為人,至如此言則失之殊遠。觀亮君臣相遇,可謂希世一時,終始以分,誰能間之?寧有中違斷金,甫懷擇主,設使權盡其量,便當翻然去就乎?葛生行己,豈其然哉!關羽為曹公所獲,遇之甚厚,可謂能盡其用矣,猶義不背本,曾謂孔明之不若云長乎!曹公敗于赤壁,引軍歸鄴。先主遂收江南,以亮為軍師中郎將,使督零陵、桂陽、長沙三郡,調其賦稅,以充軍實。《零陵先賢傳》云:亮時住臨烝。

  建安十六年,益州牧劉璋遣法正迎先主,使擊張魯。亮與關羽鎮(zhèn)荊州。先主自葭萌還攻璋,亮與張飛、趙云等率眾溯江,分定郡縣,與先主共圍成都。成都平,以亮為軍師將軍,署左將軍府事。先主外出,亮常鎮(zhèn)守成都,足食足兵。二十六年,群下勸先主稱尊號,先主未許,亮說曰:“昔吳漢、耿弇等初勸世祖即帝位,世祖辭讓,前后數(shù)四,耿純進言曰:‘天下英雄喁喁,冀有所望。如不從議者,士大夫各歸求主,無為從公也。’世祖感純言深至,遂然諾之。今曹氏篡漢,天下無主,大王劉氏苗族,紹世而起,今即帝位,乃其宜也。士大夫隨大王久勤苦者,亦欲望尺寸之功如純言耳。”先主于是即帝位,策亮為丞相曰:“朕遭家不造,奉承大統(tǒng),兢兢業(yè)業(yè),不敢康寧,思靖百姓,懼未能綏。於戲!丞相亮其悉朕意,無怠輔朕之闕,助宣重光,以照明天下,君其勖哉!”亮以丞相錄尚書事,假節(jié)。張飛卒后,領司隸校尉。《蜀記》曰:晉初扶風王駿鎮(zhèn)關中,司馬高平劉寶、長史滎陽桓隰諸官屬士大夫共論諸葛亮,于時譚者多譏亮托身非所,勞困蜀民,力小謀大,不能度德量力。金城郭沖以為亮權智英略,有逾管、晏,功業(yè)未濟,論者惑焉,條亮五事隱沒不聞于世者,寶等亦不能復難。扶風王慨然善沖之言。臣松之以為亮之異美,誠所愿聞,然沖之所說,實皆可疑,謹隨事難之如左:其一事曰:亮刑法峻急,刻剝百姓,自君子小人咸懷怨嘆,法正諫曰:“昔高祖入關,約法三章,秦民知德,今君假借威力,跨據(jù)一州,初有其國,未垂惠撫;且客主之義,宜相降下,愿緩刑弛禁,以慰其望?!绷链鹪?“君知其一,未知其二。秦以無道,政苛民怨,匹夫大呼,天下土崩,高祖因之,可以弘濟。劉璋暗弱,自焉已來有累世之恩,文法羈縻,互相承奉,德政不舉,威刑不肅。蜀土人士,專權自恣,君臣之道,漸以陵替;寵之以位,位極則賤,順之以恩,恩竭則慢。所以致弊,實由于此。吾今威之以法,法行則知恩,限之以爵,爵加則知榮;榮恩并濟,上下有節(jié)。為治之要,于斯而著?!彪y曰:案法正在劉主前死,今稱法正諫,則劉主在也。諸葛職為股肱,事歸元首,劉主之世,亮又未領益州,慶賞刑政,不出于己。尋沖所述亮答,專自有其能,有違人臣自處之宜。以亮謙順之體,殆必不然。又云亮刑法峻急,刻剝百姓,未聞善政以刻剝?yōu)榉Q。其二事曰:曹公遣刺客見劉備,方得交接,開論伐魏形勢,甚合備計。稍欲親近,刺者尚未得便會,既而亮入,魏客神色失措。亮因而察之,亦知非常人。須臾,客如廁,備謂亮曰:“向得奇士,足以助君補益?!绷羻査?,備曰:“起者其人也?!绷列靽@曰:“觀客色動而神懼,視低而忤數(shù),奸形外漏,邪心內藏,必曹氏刺客也?!弊分言綁Χ?。難曰:凡為刺客,皆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也。劉主有知人之鑒,而惑于此客,則此客必一時之奇士也。又語諸葛云“足以助君補益”,則亦諸葛之流亞也。凡如諸葛之儔,鮮有為人作刺客者矣,時主亦當惜其器用,必不投之死地也。且此人不死,要應顯達為魏,竟是誰乎?何其寂蔑而無聞!


譯注:

? ? ? ?諸葛亮字孔明,是瑯邪國(又作“瑯琊國”)陽都縣人。他是西漢(元帝劉奭時期的)司隸校尉諸葛豐的后人。諸葛亮的父親名叫諸葛珪,字君貢,東漢末年曾經(jīng)擔任太山郡(又作“泰山郡”)的郡丞。諸葛亮年少之時父親就去世了,他的叔父諸葛玄受到袁術的委任去擔任豫章郡的太守,諸葛玄便帶著諸葛亮以及諸葛亮的弟弟諸葛均前往豫章郡赴任。正逢東漢朝廷更改選派朱皓代替諸葛玄去擔任豫章郡太守。諸葛玄一向與荊州牧劉表的交情深厚,他便帶著家屬前往荊州投奔了劉表。《獻帝春秋》記載:當初,豫章郡太守周術病死之后,劉表上奏朝廷讓諸葛玄去擔任豫章郡太守,治所設置在了南昌縣。東漢朝廷聽說周術病死,便派遣朱皓代替諸葛玄去擔任豫章郡太守。朱皓從揚州刺史劉繇之處借兵前來攻打諸葛玄,諸葛玄退守屯兵于西城(據(jù)《三國志集解》,胡三省注解西城在南昌縣西面),朱皓進入了南昌縣城中。漢獻帝劉協(xié)建安二年(197)正月,西城的百姓發(fā)生反叛,他們殺死了諸葛玄,將他的首級送給了劉繇。這本書所記載的這些內容,與諸葛亮本傳中所記載內容的有所不同。諸葛玄去世之后,諸葛亮親自在田野之中耕種,他喜歡誦唱古代憂傷亂世的歌謠《梁父吟》。《漢晉春秋》記載:諸葛亮家住在南陽郡的鄧縣,位于襄陽縣縣城西部的二十里處,名叫隆中。諸葛亮身高八尺,他經(jīng)常將自己比作管仲(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樂毅(子姓,樂氏,名毅),當時的人們都不以為然。惟有博陵郡人崔州平、潁川郡人徐庶(字元直)與諸葛亮友好親近,認為他確實具有像管仲、樂毅那樣的才能。查驗考證于《崔氏譜》:崔州平(即崔鈞),他是太尉崔烈的兒子(據(jù)摯虞《文章志》,崔烈字威考),崔均的弟弟(據(jù)《九州春秋》,崔均字元平)。《魏略》記載:諸葛亮住在荊州的時候,在建安初年與潁川郡人石廣元(即指石韜)、徐元直、汝南郡人孟公威(即孟建)等人一同遠游異地前去拜師求學,他們三個人都追求把書本讀得精細熟悉,而只有諸葛亮一個人觀其大略、了解書本的精華所在。諸葛亮每日在早晨和夜晚放松休息的時候,經(jīng)常抱著膝蓋長嘯(即指撮口發(fā)出悠長清越的聲音而古人常以此來表述志向),而對這三人說道:“你們三個人如果做官可以做到州的刺史、郡的太守這一類的官職?!比齻€人又問他能夠做到什么官位,諸葛亮只是微笑而沒有回答他們。后來孟公威思念故鄉(xiāng),想要返回北方,諸葛亮對孟公威說道:“中原地區(qū)多的是杰出人士,你遨游四方建功立業(yè)又何必要回到故鄉(xiāng)去呀!”臣裴松之認為《魏略》中所記載的內容,有的人說是諸葛亮替孟公威計劃考慮也是可以的,如果說是兼為自己考慮,那么可以說是沒有表達清楚諸葛亮的內心想法啊。老氏(即老子,李姓,名耳)說善于知曉他人之人是有智慧的,知道自身之人是聰明的,凡是那些賢良通達之人,一定是兼有這兩種品質呀。以諸葛亮的鑒識能力,怎么可能不審視自己的能力呢?而他長嘯隆中等待時機,情感表現(xiàn)在他的言辭當中,他遠大志向的確定,一定是開始的時候就已經(jīng)確定下來了。如果他前往中原地區(qū),展示自己像龍一樣的才華,難道會因為中原地區(qū)多有豪杰之士就淹沒他的才華嗎!如果他委身出仕魏國,展示他的才能器量,確實不是陳長文(即陳群)、司馬仲達(即司馬懿)所能與他相抗衡,更何況是其余的人呢!如果他不憂慮自己的事業(yè)不能實現(xiàn),大道不能施行,他雖然志向如同宇宙一樣恢宏但卻不向北投奔曹操的緣由,大概是因為皇帝的大權已經(jīng)旁落,漢室即將傾覆,所以他想要輔佐當時漢室宗親之中的人杰,以興復漢室、匡扶天下為己任的這個原因。他豈會想在區(qū)區(qū)偏僻荒涼的地方建功立業(yè)啊!他就是司馬相如所說的“鯤鵬已經(jīng)翱翔于遼闊的天際,捕鳥的人卻還只將目光聚集在低矮的沼澤地帶”這句話所描述像鯤鵬那樣的人啊。孟公威名叫孟建,出仕魏國時也是當時的貴胄顯達。

? ? ? ?當時先主劉備正駐軍于新野縣。徐庶前來拜見先主,先主對他十分的器重,徐庶對先主說道:“諸葛孔明這個人,是臥龍啊,將軍您難道不愿意見見他嗎?”《襄陽記》(又稱《襄陽耆舊傳》或《襄陽耆舊記》)記載:劉備向司馬德操(即指司馬徽)訪問咨詢對于現(xiàn)今天下大事的看法。司馬德操說道:“我是儒生俗人,怎么可能會了解天下大事呢?那些能夠了解鑒識天下大事的人一定是當世的俊杰。這個地方自有臥龍、鳳雛這兩位俊杰能夠了解?!?/span>劉備詢問他這兩個人是誰,司馬徽回答說:“就是諸葛孔明、龐士元(即龐統(tǒng))。”先主就對徐庶說道:“您與他一起來吧。”徐庶說道:“這個人只可以前往他家與他相見,不可以讓他受委屈隨意征召他前來。將軍您應該屈尊去主動看望拜訪他才好?!币虼讼戎鞅阌H自前往拜訪諸葛亮,一連去了三次,先主才得以與諸葛亮相見。先主乘機屏退眾人對諸葛亮說道:“漢室傾頹衰落,奸臣竊取了國家的權柄,主上流浪在外而蒙受風塵戰(zhàn)亂之苦。我不思量自己的德行與力量,想要在四海天下伸張大義,然而苦于自己的智慧謀略淺薄有限,因而屢次遭遇到挫折,以致于到了今日仍然無所作為。但是我的初衷不改、志向未泯,您認為應該采取什么樣的計謀呢?”諸葛亮回答說道:“自董卓擾亂國家以來,天下豪杰紛紛興起,割據(jù)州郡之人數(shù)也數(shù)不清楚。曹操相較于袁紹,則名望低下而且兵力稀少,但是曹操卻能夠打敗袁紹,轉弱為強的原因,這不僅是因為天時對其有利,恐怕還得力于人的謀略。如今曹操已經(jīng)擁兵百萬,他挾持天子借其名義來號令天下的諸侯官員,現(xiàn)在絕對不能夠與他爭戰(zhàn)交鋒。孫權占據(jù)江東地區(qū),孫氏經(jīng)營江東地區(qū)已歷經(jīng)三代之久,江東地區(qū)地勢險要而且民心歸附,賢能之士都愿意為之效力,對待孫權只能夠聯(lián)絡用作外援而不可以打主意來吞并他。荊州的北面有漢水、沔水(兩者都是廣義上的漢水之一段水流)作為天然的屏障,南面則可以直接收取南海郡的物產(chǎn)以資利用,向東則連接吳郡、會稽郡,向西則可通往巴郡、蜀郡,這是兵家必爭的戰(zhàn)略要地,然而當今荊州的主人卻沒有能力來守住它,這大概是上天特意安排來資助將軍您的禮物,將軍您可有意愿奪取荊州嗎?益州的地勢險要而且周圍有群山環(huán)繞阻隔,有上千里的肥沃土地,乃是天府之國,從前漢高祖皇帝(即指劉邦)就是憑借這塊地方而成就帝業(yè)的。劉璋為人昏庸懦弱,北邊又有張魯威脅著他,益州人民殷實而地方富裕但是他卻不知道愛護體恤,益州的智謀才干之士都希望能夠得到一位賢明的君主。將軍您不僅是漢朝皇室的后裔,而且信譽與道義聞名于四海天下,您廣泛招納天下英雄,如饑似渴地盼望賢能之人前來投奔,如果將軍您能夠橫跨占據(jù)荊、益二州,保衛(wèi)守住其中的險要之處,在西面與戎族各部落和平交好,在南面則對夷越各族人民施行安撫的政策,對外則與孫權結盟交好,對內則革新政治管理民眾;只要天下一旦發(fā)生變故,您就命令一員上將統(tǒng)率荊州的士卒進軍宛縣、洛陽縣一帶,將軍您則親自率領益州的軍馬出兵于秦川,百姓們誰敢不用竹籃盛著食物、用壺盛著酒水來迎接將軍您呢?如果確實能夠這么做,那么將軍您的霸業(yè)就可以成功,大漢王朝就可以復興了。”先主說道:“太好了!”于是他與諸葛亮的情誼日益親密。關羽、張飛等人都對此感到不高興,先主便向他們解釋說道:“我有了孔明,就猶如是魚兒有了水一樣。希望你們不要再說什么了?!标P羽、張飛于是不再議論。《魏略》記載:劉備屯兵于樊城。當時曹操剛剛平定了黃河以北地區(qū),諸葛亮知道荊州就是曹操下一個要進兵的地方,然而劉表為人性情遲緩,不知曉軍事。諸葛亮于是前往北面拜見了劉備,劉備與諸葛亮原本就不認識,又因為諸葛亮年少,劉備就把他當成普通的儒生來對待。眾人坐下集會已經(jīng)結束,眾多的賓客都已經(jīng)離去,只有諸葛亮一個人留了下來,劉備也不詢問他想要說什么。劉備一向喜歡用羽毛來編織飾物,當時正好有人把髦牛尾巴進獻給了劉備,劉備便親自動手用牦牛尾編織飾物。于是諸葛亮向劉備進言說道:“將軍您應當要有遠大的志向,難道只知道用羽毛來編織飾物嗎!”劉備便知道了諸葛亮不是一般的人,于是他便扔下髦牛尾回答說道:“怎么能夠這么說呢!我只不過是在以此來忘記憂愁罷了?!敝T葛亮于是進言說道:“將軍您認為劉鎮(zhèn)南(即指鎮(zhèn)南將軍劉表)與曹操相比誰更加厲害呢?”劉備回答說道:“劉表比不上曹操?!敝T葛亮又詢問說道:“將軍您自己與曹操相比較誰更加厲害呢?”劉備說道:“我也不如曹操?!敝T葛亮說道:“如今我們都比不上曹操,而且將軍您的軍隊不過只有數(shù)千人馬,憑借這個來等待敵人,恐怕是失策了吧!”劉備說道:“我也正在為此事而憂愁煩心,應該怎么辦呢?”諸葛亮說道:“如今的荊州并不是總的人口少,而是登記在戶籍的人口少,如果平白無故地征調他們,則人們心中就會感到不快樂;可以告訴劉鎮(zhèn)南,讓荊州之內沒有登記戶口的住戶,都讓其如實地自報戶口登記戶籍,這樣將軍您就可以乘機將其登記在冊從而招募到更多的兵馬。”劉備聽從了諸葛亮的計謀,于是他的軍隊就變多變強了。劉備由此知道了諸葛亮有英才謀略,于是就以上等賓客的禮儀來對待諸葛亮?!毒胖荽呵铩分兴涊d的內容也是這樣。臣裴松之認為諸葛亮在《出師表》中說道“先帝不認為微臣只是一個卑賤淺陋的鄉(xiāng)下人,委屈自己親自前來,三次到臣的草屋之中前來拜訪臣,拿當今的天下大事來向臣詢問”,那么就不是諸葛亮先來拜見劉備的,這是很清楚的事情了。雖然聽說的與所看到的事情是不一樣的,各有各的說法而有所差異,然而這樣相互矛盾而不合理的情況竟然到了現(xiàn)在這個樣子,也太讓人覺得奇怪了。

? ? ? ?劉表的長子劉琦,也十分器重諸葛亮。劉表聽信后妻的言語,偏愛小兒子劉琮,不喜歡劉琦。劉琦就經(jīng)常想與諸葛亮商議保全自己的辦法,但是諸葛亮總是對他加以拒絕搪塞,不替他出謀劃策。劉琦于是帶著諸葛亮游覽自家的后園,他與諸葛亮一同登上高樓,宴飲中途,劉琦派人將樓梯抽走,然后他乘機對諸葛亮說道:“今日上不著天,下不著地,話語從您的口中說出,只會進入我的耳朵之中,可以說出來了吧?”諸葛亮回答說道:“您沒有看到晉國的公子申生(姬姓,名申生,晉獻公的太子,晉文公的哥哥)留在宮內則遭受到了謀害,而重耳(即晉文公,姬姓,名重耳)逃亡在外卻得到了安全嗎?”劉琦的心中有所醒悟,于是便暗中謀劃外出的計策。時逢黃祖被孫權殺死,劉琦得以外出,于是他就擔任了江夏郡太守。不久之后劉表去世,劉琮聽說曹操率軍前來征討荊州,便派遣使者向曹操請求投降。先主在樊城聽到了這一消息之后,便率領自己的部眾向南方撤退,諸葛亮與徐庶一同隨行,他們在長坂(“坂”字又作“阪”字,即指坡的意思)被曹操率軍追上所擊敗,曹軍俘獲了徐庶的母親。徐庶只得辭別先主而用手指著心說道:“我本想與將軍您一起謀劃王霸大業(yè),就是憑借這一顆方寸大小的心。如今我卻失去了自己的老母親,我的方寸之心已經(jīng)混亂了,對將軍您的大業(yè)不會再有什么幫助了,請將軍您允許我就此向您告別?!庇谑切焓颓巴懿倌抢锪恕?span id="s0sssss00s" class="color-purple-02">《魏略》記載:徐庶原先名叫徐福,他本來是勢力單薄的寒門(原文為“單家”,又有文法吏的意思,并非是指姓單)人家的子弟,年少之時就喜歡行俠仗義、舞刀弄劍。東漢靈帝劉宏中平末年,徐福曾經(jīng)替人報仇,他用白泥涂在臉上,又披頭散發(fā)來掩蓋自己的容貌而逃走,卻被官吏所抓住,官吏詢問他的姓名表字,他都閉口不答。官吏于是在車上立起一根柱子將徐福綁在柱子上作出準備要肢解他的樣子,并且擊鼓下令讓周圍市場里的人都出來辨認,但是人們都不敢說認識這個人,后來徐福的朋友一起來將徐福救走,徐福才得以幸免于難。徐福于是非常感激,就丟棄了自己的刀槍劍戟,更換服裝而穿戴起粗布頭巾和無里襯的單衣,一改自己平時的氣節(jié)而去求取學問。開始時他前往儒生的學舍去學習儒學,但是同屋舍的學生們聽說徐福先前做過賊,都不肯與徐福居住在一起。徐福于是變得謙卑并且每天早上起床都特別早,經(jīng)常一個人打掃衛(wèi)生,他不管自己做什么事情都會事先體察別人的想法意見,認真聽講學習儒家經(jīng)典以及學術,徐福便對儒家的經(jīng)義學問變得非常的精通熟悉。于是他與同郡人石韜相互親近友愛。漢獻帝初平年間(190年~193年),中原地區(qū)出現(xiàn)兵亂,徐福便與石韜一起向南客居于荊州,徐福到了荊州之后,又與諸葛亮特別的要好友善。及至荊州向內歸附于曹操(即208年曹操平定荊州),諸葛亮跟隨劉備離去,而徐福與石韜一起來到了北方地區(qū)。及至魏文帝曹丕黃初年間(220年~226年),石韜做官做過郡太守、典農(nóng)校尉,徐福則官至右中郎將、御史中丞(據(jù)《水經(jīng)注·獲水》,徐庶曾為楚國國相)。及至魏明帝曹叡大和(即太和,此時“大”字通“太”字)年間(227年~233年),諸葛亮出兵北伐曹魏至隴右地區(qū)(泛指隴山以西,黃河以東的地區(qū)),聽說了徐元直與石廣元在魏國的做官經(jīng)歷,感嘆地說道:“魏國怎么有這么多的人才呀!為何這兩個人不受到重用???”徐庶在幾年后病死,有墓碑在彭城國,如今還依然存在呢。

? ? ? ?先主行至夏口(漢水下游的入長江口處,古時漢水自沔陽縣以下的水流稱為夏水,所以稱作夏口),諸葛亮對先主說道:“現(xiàn)在形勢危急了,請將軍您授命我前往東吳向孫權將軍求援。”這時孫權正率軍屯集在柴??h,在一旁坐觀曹劉戰(zhàn)局的勝負,諸葛亮前往柴??h勸說孫權道:“現(xiàn)在天下大亂,將軍您起兵據(jù)有江東地區(qū),劉豫州也在漢水以南的區(qū)域招集兵馬,共同與曹操爭奪天下。現(xiàn)在曹操掃滅群雄,基本上平定了北方地區(qū),于是他進軍南下攻取了荊州,威勢震懾了四海天下。英雄沒有了用武之地,所以劉豫州遁走逃到了這里。希望將軍您能夠根據(jù)自己的力量來考慮應對的策略:如果能夠起用吳、越之地的軍隊與中原地區(qū)的曹軍相抗衡,不如及早與曹操斷絕關系;假若不能夠與之相抗衡,何不就此擱下武器并且捆起盔甲,向對方跪拜稱臣呢!如今將軍您表面上有假托歸服曹操的名聲,而內心里卻又猶豫不決而另有打算,情勢危急而不能夠當機立斷,大禍臨頭已經(jīng)沒有幾天了!”孫權說道:“假若情況正如您所說的那樣,劉豫州怎么不馬上去投降侍奉曹操呢?”諸葛亮說道:“田橫,他不過是齊國的一個壯士而已,尚且能夠堅守節(jié)操而不投降受辱,何況劉豫州乃是大漢皇室的后裔,英才蓋世,深受眾多士人的仰慕,猶如眾多的水流匯聚到大海一樣,如果他的事業(yè)不能夠成功,此乃是天意所定,他豈可以再做曹操的下屬呢!”孫權勃然大怒地說道:“我絕對不能拿整個東吳的土地,十萬人的軍隊,去受他人的控制。我抵御曹操的主意已經(jīng)打定了!除了劉豫州之外便無人再能夠抵擋曹操了,可是劉豫州剛剛被曹操打敗之后,又怎么能夠抵擋住如此強大的敵人呢?”諸葛亮說道:“劉豫州的軍隊雖然在長坂戰(zhàn)敗,但是如今陸續(xù)歸隊的戰(zhàn)士以及關羽水軍的精銳兵馬有萬人之多,劉琦集合起來的江夏郡的士卒亦不下萬人。曹操的兵馬,遠道奔馳而來則會疲憊不堪,聽說他們?yōu)榱俗汾s劉豫州,輕銳騎兵一日一夜行走了三百多里,這就是常言所說的‘強弓發(fā)出的箭矢在射程之末,連魯?shù)厣a(chǎn)的薄絹都不能夠穿透’那樣。所以用兵之法忌諱這種作戰(zhàn),并且說道‘必定會招致主將失敗’。況且生活在北方地區(qū)的人,不適應水戰(zhàn);另外荊州的百姓歸附曹操的原因,是因為被曹操的兵勢所逼迫而已,并非是真心服從的。如今將軍您確實能夠派出猛將統(tǒng)率數(shù)萬兵馬,與劉豫州共同謀劃同心協(xié)力,一定能夠將曹操的軍隊擊敗。曹操的軍隊一旦被打敗,必然會退回北方,這樣一來荊州、東吳的勢力就會強大起來,鼎足而立三分天下的局面也就形成了。事情成敗的關鍵,就在于今日的選擇了?!睂O權聽到之后大為喜悅,他隨即派遣周瑜、程普、魯肅等人率領水軍三萬人,跟隨諸葛亮趕赴到先主那里,他們同心協(xié)力來抗擊曹操。《袁子正論》記載:張子布(即張昭)向孫權舉薦諸葛亮,諸葛亮卻不肯留在東吳。有人詢問他原因,諸葛亮說道:“孫權可以說是一個好的人主,但是我觀察他的度量,他可以尊重我諸葛亮但是他卻不能夠讓我充分發(fā)揮我自己的才能,所以我不能夠留下來?!背寂崴芍J為袁孝尼(即指袁準,《袁子正論》的作者)寫文章表達自己的觀點,他十分尊重諸葛亮的為人,但是他所記載的這段內容,就錯誤太多與實際情況相去甚遠。臣觀察劉備與諸葛亮兩個人的君臣相遇,可以說是塵世間所罕有的時刻,他們君臣兩人始終同心同德,有誰又可以離間他們的關系?諸葛亮哪里會中途違背與劉備同心協(xié)力的斷金之義,而心中懷有擇主而事的想法,假如孫權可以讓諸葛亮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才能,諸葛亮就應當會立刻離開劉備而投奔孫權嗎?諸葛公的言行舉止,哪里是這樣的呢!關羽被曹操所擒獲,曹操對他的待遇十分優(yōu)厚,可以說是讓關羽充分發(fā)揮了自己的才能,關羽還仍然存有信義而不肯背叛根本,難道這是在說諸葛孔明不如關云長嗎!曹操在赤壁戰(zhàn)敗之后,率領軍隊退回了鄴城。先主于是占有了荊州長江以南的土地,他任命諸葛亮擔任軍師中郎將,派遣諸葛亮督領鎮(zhèn)守零陵、桂陽、長沙這三個郡,并且讓諸葛亮征調這三個郡的賦稅,以用于補充軍事物資的需要。《零陵先賢傳》記載:諸葛亮當時屯駐于臨烝縣。

? ? ? ?漢獻帝建安十六年(211),益州牧劉璋派遣法正迎請先主進入蜀地,讓先主去攻打張魯。諸葛亮則與關羽共同鎮(zhèn)守荊州。后來先主從葭萌縣回軍攻打劉璋,諸葛亮與張飛、趙云等人率領大軍沿著長江逆流而上,分兵平定了益州沿江兩岸的各個郡縣(據(jù)《華陽國志·劉二牧志》,諸葛亮曾經(jīng)平定德陽縣),然后與先主會合共同圍攻成都城。成都城被平定之后,先主任命諸葛亮擔任軍師將軍,讓諸葛亮代理處置左將軍府的事務。先主統(tǒng)領兵馬外出征戰(zhàn),諸葛亮經(jīng)常留下來鎮(zhèn)守成都縣城,他使得先主在前方有充足的軍糧供給和兵力補充。建安二十六年(221)[建安年號無二十六年,此處應該是與《先主傳》的內容保持一致,不認可曹魏所更改的年號],群臣都勸說先主登基稱帝,先主沒有同意應允,諸葛亮勸說先主道:“昔日吳漢、耿弇等人初次勸說世祖(即指東漢世祖光武皇帝劉秀)登基稱帝的時候,世祖光武皇帝推辭謙讓沒有答應,先后謙虛推讓了很多次,耿純便向世祖進言說道:‘天下英雄都對您十分地景仰,希望您登基稱帝后大家都能夠實現(xiàn)自己享受榮華富貴的愿望。如果您不采納眾人的建議,士大夫們就都會各自回去尋求新的主公,沒有人再會跟隨您了?!雷婀馕浠实壅J為耿純的話非常深刻透徹,于是就答應了眾人的請求。如今曹氏篡奪了漢室的江山,天下沒有了君主,大王您乃是劉氏皇族的后裔,繼承漢帝世系而興起,如今即位登基,此乃合情合理之事。士大夫們長期追隨大王您勤勤懇懇而歷經(jīng)艱辛困苦的原因,也是想要建立尺寸之功就像耿純對世祖所說的那樣而已?!毕戎饔谑羌次环Q帝,冊封諸葛亮為丞相的冊文中說道:“朕遭遇到皇室家族的不幸時刻,繼承了帝位大統(tǒng),一定會兢兢業(yè)業(yè),不敢停下來貪圖安逸康樂,一心一意地想要安定百姓,惟恐他們得不到安撫。嗚呼!丞相諸葛亮你可要詳盡真實地體察朕的心意,毫不懈怠地幫助朕彌補缺漏與過失,協(xié)助朕重新興起大漢王朝的光輝,讓大漢王朝的光輝照明整個天下,您可要好好地勉勵自己啊!”諸葛亮以丞相的身份總理尚書臺的機要事務,并且被授予符節(jié)(以示他戰(zhàn)時有不請示君主就可斬殺犯罪將士之權及其他權力)。張飛去世之后,他又兼任司隸校尉一職。《蜀記》記載:西晉初年扶風王司馬駿鎮(zhèn)守關中地區(qū)[泛指函谷關以西的秦國故地,據(jù)《晉書·武帝紀》,西晉武帝司馬炎泰始六年(270),扶風武王司馬駿都督關中地區(qū)],他的司馬高平國人劉寶、長史熒陽郡人桓隰和其他的屬官士大夫們在一起討論諸葛亮,而當時討論的人很多都譏諷諸葛亮沒有找到真正適合他的主公,諸葛亮又勞碌困頓蜀地的民眾,蜀漢的國力弱小卻有想要征服魏國的大謀劃,諸葛亮他不能夠充分考慮到自己的德行與實力。金城郡人郭沖認為諸葛亮的權變智慧與英才謀略,超過了管仲、晏嬰(即晏子,姬姓,一說為子姓,晏氏,字仲),只是因為他的功業(yè)沒有得到實現(xiàn),所以討論的人都對此感到疑惑,郭沖就一一列舉寫下了諸葛亮五條埋沒下來而沒有在世間流傳下來的事跡,劉寶等人也無法再來詰難反駁郭沖了。扶風王司馬駿十分感慨并且稱贊了郭沖所說的話。臣裴松之認為:諸葛亮的奇特與美德,臣確實是十分愿意了解的,然而郭沖所說的話,實在是都很可疑,現(xiàn)在臣謹慎地按照他所提出來的事情而提出疑問反駁如下:郭沖所列舉的第一件事情說道:諸葛亮治理蜀地之時刑法嚴厲,過于苛刻盤剝百姓,從君子士大夫到平常的小人物都心懷怨言嘆息,法正進諫說道:“昔日高祖皇帝進入函谷關之內,與秦地的百姓們約法三章,秦地的百姓們知曉了高祖皇帝的恩德,如今您憑借著神威與兵力,橫跨占據(jù)益州這一州,剛剛占有了這塊地盤,卻沒有給百姓們恩惠撫慰他們;而且以主人與客人之間的義理(指蜀地剛剛投降,劉備等人還是客人),應該要放低姿態(tài)對蜀地的百姓施以恩惠,希望能夠放寬刑罰、松弛法紀,以安慰滿足百姓們的期望?!敝T葛亮回答說道:“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秦朝因為暴虐無道,政令嚴苛而百姓怨恨,一個普通百姓大呼起義反抗,秦朝的天下便土崩瓦解,高祖皇帝順應了這種情形,所以他才可以成就大業(yè)。劉璋為人昏聵懦弱,從劉焉出任益州牧以來父子兩代人對百姓施恩寬縱,文治法令松弛,官員們之間相互奉承照應,而劉焉父子又不施行仁德之政,刑法廢弛而不嚴明肅然。蜀地中的人士,專權跋扈而且又肆意妄為,君臣之間的道義,逐漸地被破壞;劉焉父子以封官晉爵來表達對官員百姓的恩寵,當這些官員百姓的權位恩寵達至極點的時候而官員百姓卻開始輕賤他們;劉焉父子以恩惠來籠絡官員百姓,當這些恩惠施盡的時候而官員百姓卻又怠慢他們。益州政治之所以積弊,實際上都是由此而產(chǎn)生的。我如今施行嚴厲的刑法來治理蜀地使人們產(chǎn)生敬畏,法令得以貫徹而人們就會感到君主的恩惠。我嚴格地控制封官晉爵,當人們加官晉爵時而他們就會感受到國家給予的榮耀。恩惠與榮耀一齊發(fā)揮作用,國家上下便進退有度而有了規(guī)則法令。治理國家的要旨,就是在這個方面體現(xiàn)出的最為顯著?!狈瘩g道:查驗考證到法正在劉先主去世前就已經(jīng)去世了,如今郭沖稱是法正進諫,那就表明劉先主當時還在世。諸葛亮的職任是先主重要的輔佐大臣,而大事都是由君主劉先主所決斷,劉先主在世時,諸葛亮又沒有兼任益州牧,而慶祝賞賜與刑罰政令,不是由諸葛亮自己一個人所決定的。尋究郭沖所敘述的諸葛亮回答法正的話,專是諸葛亮為了突出自己有能力,這有違人臣的自處之道。以諸葛亮謙遜恭順的性格,料想他一定是不會這樣回答的。郭沖又說諸葛亮施行的刑法嚴峻,苛刻盤剝百姓,臣沒有聽說過仁善之政以苛刻盤剝百姓而被人所稱道。郭沖所列舉的第二件事情是說:曹操派遣刺客前去面見劉備,劉備與他剛相見,就與他開始商議討伐曹魏的形勢,刺客的言論非常符合劉備的心意。劉備逐漸地想要靠近刺客一點,刺客尚未得到行刺的好機會,而此時諸葛亮進來面見劉備,魏國的刺客便神色慌張而且手足失措。諸葛亮因此對他有所察覺,也知道了他不是一般人。一會兒,刺客去上廁所,劉備對諸葛亮說道:“我剛剛得到了一位奇才,他足以幫助您補充一些益處?!敝T葛亮詢問這個人現(xiàn)在所在何處,劉備說道:“剛才起身去上廁所的就是。”諸葛亮徐徐地嘆息說道:“我觀察這個客人神色慌張而且面帶恐懼,眼睛向下看而又屢次朝四周看,奸邪的身形已經(jīng)表露了出來,他包藏邪惡之心,必定是曹氏派遣來的刺客?!眲渑扇巳プ汾s刺客,刺客已經(jīng)翻墻逃走了。反駁道:凡是作為刺客,都是敢于空手搏虎、徒步過河而冒險行事,死而無悔之人。劉先主有識人之明,卻被這個刺客所蒙蔽,那么這個刺客一定是當世的奇才。劉備還對諸葛亮說“他足以幫助您補充一些益處”,那么這個刺客的能力與諸葛亮的能力差不多。凡是像諸葛亮這一類的人物,很少有為別人當刺客的呀,當時他的主公也應當會珍惜他的才器能力,一定不會讓他投身死地。而且此人如果沒有死,應該會在曹魏顯名,到底是誰呢?為什么會沉寂無人聽聞!


《裴注三國志·蜀書五·諸葛亮傳》譯注(1)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丁青县| 商城县| 永城市| 舟山市| 元江| 霍林郭勒市| 布尔津县| 集贤县| 郴州市| 湾仔区| 蛟河市| 泌阳县| 阿坝县| 高清| 望城县| 永德县| 镇沅| 科技| 彩票| 泰宁县| 嘉祥县| 象州县| 夹江县| 赤水市| 张掖市| 五台县| 包头市| 稷山县| 广灵县| 玉田县| 葵青区| 屏边| 商南县| 红河县| 新津县| 兴安县| 封丘县| 阿拉善左旗| 陇南市| 海口市| 抚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