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師大】 現代西方哲學 胡塞爾(四)

B站:“姜宇輝老師”
現代西方哲學 胡塞爾(四)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i5411d7gn?spm_id_from=333.999.0.0
胡塞爾
?
?
注:本文僅為復述,有節(jié)選,存在本人的理解。
三號機筆記
第五節(jié)課
1
復習
?
2兩種態(tài)度
自然態(tài)度:原初視角,樸素的
現象學態(tài)度:反思視角,從自然態(tài)度那里抽絲剝繭
?
3自然態(tài)度的世界
種種對象
世界本身:并非對象/對象的總和,而是終極的背景和界域
?
4.世界——自我
是世界的一部分,也是世界的中心
復數的自我
自我的反思性,思維能力
?
5
自然態(tài)度已經有對世界的體悟了。
?
6
現象學在生活之中追問世界
?
7
不是獨斷論,說世界是xx
現象學從日常生活的哲思的澄清和揭示開始的
?
8.自然態(tài)度的根本立場:知覺信念
知覺信念是最根本的信念
知覺信念的核心:世界信念
篤信世界存在的信念,比篤信自我存在的信念更根本
?
?
?
?
?
?
?
?
?
?
?
現象學還原
1
結束準備工作,開始做還原
?
2
在知覺信念的基礎上,去揭示在日常態(tài)度中的哲思的態(tài)度
?
?
?
3
一、現象學態(tài)度的轉化方式:
?
1.自然態(tài)度的立場與視角存在轉換,但根本上的世界信念并不動搖
?
日常信念的態(tài)度是有等機制的,是有根基的:世界信念
是樹形的。
揭示潛藏的,澄清模糊的
?
自然態(tài)度之中,我們直接朝向對象,我們不考慮聯系對象的行為,沒有考慮打交道本身是怎樣的。
?
在這個過程之中,我們始終沒有否定世界的存在
?
一個立足于世界信念版本的笛卡爾的開端。
笛卡爾的我思是在否定世界的存在基礎上確定的我存在
胡塞爾的反省沒恰恰是對世界存在的肯定的基礎上的我存在
?
沒有自我和世界的絕對分離
?
2.現象學態(tài)度的轉化是整體性的,對世界信念本身進行【懸置】
?
把握對自然世界解釋的基礎,而非對自然世界的簡單描述,世界與信念持續(xù)性的轉變,描述是枚舉不完的。
?
不能否定,不能單純地描述
于是便要采取懸置
生活世界沒有被否定,但轉換了認識方式后生活變得陌生
正如同懸疑是日常的滲透出的不正常,慢慢地有點問題了。
?
3.【懸置】就是澄清其作用,對其進行【反思】,而非改變其樣態(tài)
心跳是人活著的基礎,但是在他不出問題的情況下,我們往往對其忽視。但它一直在跳。
【還原】:退回,節(jié)制
還原才最符合胡塞爾的看法,沒有脫離開日常信念
松開一丟丟,沒有脫離世界。
【懸置】:使自然意向【中立化】
【加括號】:這沒有否定改寫數學題,但讓我們重視了部分的數字。但是,現象學還原的整體性被忽略了,可能遮蔽了其整體性
?
4
我們與世界的聯系過于錯綜復雜,以至于需要松動與世界的聯系,稍微拉開一點點距離,卻也沒有脫離生活世界的情況下,去反思對事物的關系本身。
我們總是穿過與對象的聯系,只重視對象?,F象學恰恰是去關注這個聯系本身。
此時,我們不是朝向對象,而是朝向朝向本身。
?
5
我們所相信的自然態(tài)度與其他態(tài)度的關系是?它有什么形式?它如何運做?
?
6
某種程度上,《存在與時間》非常忠實于胡塞爾。
(海德格爾可以看我專欄里,路遙的視頻的文字總結)
?
?
?
二、與笛卡爾式的【還原】的區(qū)別:
?
?
1
笛卡爾:信念樣態(tài)的轉換(懷疑)
我們能不相信世界,以此為開始去找到不容置疑的基礎
?
胡塞爾“嘗試懷疑”,中立化
我們承認對世界的相信,以此為開始找到不容置疑的基礎
?
2
當代的還原被看作是高階還原為低階,整體還原為部分。
胡塞爾還原就是自我節(jié)制,不是作在判斷,是去審視判斷自身。
?
3
“嘗試懷疑”優(yōu)于“普遍懷疑”之處
?
更接近“事實”本身
胡塞爾很有亞里士多德氣質。
柏拉圖認為兩個世界是分離的
亞里士多德認為不存在這樣的分離,而是彼此聯系起來的,是連續(xù)的
?
同樣的,胡塞爾肯定世界為起點。
而笛卡爾在生活之外找到起點,先懷疑一切。
胡塞爾不懷疑自然信念,而是要去追尋與其他信念的聯系
去看清觀念的呈現過程
?
更能體現主體的自由選擇
笛卡爾的哲學那里,人被拋到幻夢里,無法自知,無法自控
在胡塞爾那里,把自身的認識一步步地去分析。極其嚴謹地細致觀察下,一步步往下走
?
還原的方法是有主體的掌控的
?
是澄清而非取代/否定,保留前哲學的生活世界的有效性
取代意味著把不喜歡的干掉,如何換一個替代它
笛卡爾不要感覺、知識的基礎,質疑一切,從我思找到基礎重新搭臺。
?
?
{直接懸置論證,給結論}
?
正式開始還原
一、【經驗自我】和【超越自我】
1.
自我的含混性
世間性—經驗我(it{第三人稱/客觀視角}):
l?物理(時間/空間)
l?生理(身體構造)
l?心理(知情意)
?
2
為什么胡塞爾哲學是主體哲學?
先驗還原的最終結論是自我
如果一個現象學還原最終解釋的是:什么是自我/主體。
?
3
自我被區(qū)分為兩個面向/維度/層次,但自我只有一個
一旦區(qū)分,我們就要考慮這兩者的紐帶是什么?
經驗自我和超越自我的鏈接依賴于身體:身體是自然之物,也是屬我之物
?
身體把這里的兩者鏈接起來
?
經驗自我是自然的我
超越自我是超越的反思的自我
?
這一中間的聯系,就是身體
?
4
身體是胡塞爾想說卻說不出的問題(@梅洛龐蒂和海德格爾)
此時,暗戳戳diss了以下薩特,比起梅洛龐蒂和海德格爾較為背棄胡塞爾傳統(tǒng)。
上來就整否定,是很反對胡塞爾的立場
?
姜再一次銳評網友,哲學思考需要有自身動力的起點
姜的哲學課程已經開擺了。啥時候講夠意思,啥時候聽課(雖然是他原話,但這么寫真的沒問題嗎?)
?
5
含混與清晰對立
清晰意味著兩個面相的分離,關這一系極其明晰
含混意味著兩者的關聯難以澄清地認識。
?
6
胡塞爾并沒有完全解決,而是留下了自我的含混性。
?
兩個自我的層次究竟是如何聯系的?
海德格爾從時間性,在世生存去解釋
梅洛龐蒂去從身體、肉身本體論去解釋
?
7
世間性—經驗我(it{第三人稱/客觀視角}):
l?物理(時間/空間)
l?生理(身體構造)
l?心理(知情意)
?
世間性——經驗我 就是沒有徹底反思的自然我,非常樸素的認識與反思。
把世間的我看作是科學式的實證的研究
自然科學是描述性的:它是我的認識對象,我能置身事外
人文科學是解釋性的:我認識的對象就是人類,無法置身事外
?
我把自我當作客觀對象,此時的反思是把自己當作一個對象看待。
把自身當作自然物去看
?
物理:在時間上空間上有所占據。你站在這,意味著你排開了你體積的空氣。
生理:不是死物,而是自身動態(tài)的活著的機能的運行法則:進食,呼吸什么的
心理:臨床/試驗心理學是理科的,要把人的心理規(guī)律作為對象客觀分析。
?
?
?
?
8
存在=顯現
?
9
超越性(I)
呈現的中心,兩種呈現方式:
經驗自我:我向世界顯現(我接受世界的法則,之前的那三點)
超越自我:世界向我顯現(我?guī)е业膽B(tài)度,我賦予世界意義)
?
在海德格爾那里,這就是沉淪和本真。
?
10
胡塞爾也討論了超越自我也有關于時間性
?
12
哲學不是語文學,需要結合其他哲學家思想之中。思想的回蕩
存在主義的基礎是先驗還原。
?
13
判定者
超越自我:可以接受世界的呈現或者否認它。對世界進行價值判定
?
14
世界擁有者
我不是被世界擁有
我可以對世界判斷,我可以改造世界
?
15
現象學極易導向存在主義
?
選擇、籌劃、意義、主體性....
存在和生存和顯現的關系
?
16
同一個存在者的兩個方面
?
不是兩個視角——側面,而是兩種自身的存在方式
?
錯誤例子:棋子的材質與角色
棋子在棋盤上有角色與功能,作為一個物件它只是物質
?
棋子不能自己發(fā)現自己
?
17超越的含義
超越不是在世界之外的,而是與世界有著意向的相關性
?
超越首先意味著世界向之呈現的接收者
?
18超越自我和經驗自我的關系最嚴重的誤解是還原論的
?
生物學還原論:還原為“身”/“腦”的狀態(tài)
?
心理主義(心理學還原論)
?
?
二、更進一步理解超越自我
意義的超越性
經驗層次→理性空間
?
德性的超越性
自然傾向→正義感
?
超越自我是理性的執(zhí)行者
?
現象學的目的在于
理解超越自我的形式結構和意向相關項
?
?
?
?
?
?
咱就是說這次多多少少有點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