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義主義】無意識的主體主義(3-4-2-1)——結(jié)構(gòu)主義隱蔽的本體論所預(yù)...

3-4-2-1 無意識的主體主義 Unconscious Subiectivism結(jié)構(gòu)主義隱蔽的本體論所預(yù)設(shè)的發(fā)生學機制:拉康的無頭主體性
代表人物:1950年代中期拉康
★主要研究【象征界②】和【家庭親緣關(guān)系】之中的【亂倫禁忌(俄狄浦斯情結(jié)①)】
●①俄狄浦斯情結(jié)三重發(fā)生學:1、父姓律令;2、欲望辯證法;3、性化主體
○這三個過程都是【符號學閹割】,無意識將自己整合到【符號系統(tǒng)】,最終抵達一個【性化的主體】,使得【Incestuort enjoyment 母子共同體原樂(極致享樂①)】不可能。
⊙①Belike 春夢臨門一腳搞不定,總是會醒過來。
●②【象征界】和【Real 實在(解)】是一個硬幣的兩面,而【實在】要【象征化】,一定會產(chǎn)生【剩余】,這個【剩余】就是【想象界(鏡像誤認)】。
★拉康對于【結(jié)構(gòu)主義】的反動在于②:重新樹立【主體性①】,這個【主體性】是無頭、無意識的主體,【主體】是一個效果,本身永遠是虛無的。但是主體是真實的,【主體】是【符號系統(tǒng)的內(nèi)在不一致性】、能指鏈成之為鏈的【縫隙】(靠這個縫隙S1和S2才能連上)。
●這個【無意識主體】不是【存在】,也不是本質(zhì)性的【實存】(擔負架設(shè)存在者整體本質(zhì)框架的主體),【無意識主體】代表一種【不可能】(正因不可能,它才是真實的),一種【效果】。
○當主體說“我”時,“我”這個能指不是指稱有一個主體,而是代表一個【主體】。
⊙拉康:“能指總是成對出現(xiàn)?!保ū仨氂小静町愋浴縼韰^(qū)分兩個能指)。這里隱含的意思:【主人能指】一開始不是能指,它首先要代表【主詞、主體】的時候是注定失敗的,它只能代表它僅僅是一個【能指】,它無東西可指。所以【主人能指】一開始的意義就是:它指向了【不指向任何東西】這個【不指向性】本身(指向某物失敗了,但是指向【運動】成功了),它是一個縫合能指。這時【主人能指】就專門指稱這個【運動(想要去指稱某物的運動)】,這個意義上【主人能指】就為【其他能指】代表了【主體】①。
?①在這個過程中,其實已經(jīng)引入了其他【能指】:【運動】,然后說【主體是運動】(指稱)。這時就能發(fā)現(xiàn):為了這個【不指向任何所指的能指(S1①)】,構(gòu)造起了后來【運動、指稱】的能指鏈(S2)。這個【運動】發(fā)生起來的原因,是【主體性】在其中做驅(qū)力,S2就指稱了主體,后面的S3、S4·····就是主體進入的符號網(wǎng)絡(luò)。
※①S1不是【原初能指】,【S1 作為主人能指】就是一個作為【主詞】的【主體】。(晚期謝林《世界時代》中,作為主詞的絕對意志的自由。)S1代表【主詞】但它會立刻【謂詞化(連上 S2)】。
⊙拉康:“二元能指是不可能的?!保ǘ苤傅摹静豢赡苄浴空球?qū)動【能指鏈】的動力學機制)?!灸苤浮坎煌5卦诙?,雖然被寫成S1、S2,但它真正的運行模式是:S1→$→S2 ①。
?①$代表【主詞第一次謂詞化的不可能性(述謂主體的不可能性(因為主體就是能指鏈的運動機制))】
※【能指鏈】并不存在,如果松開能指鏈,會發(fā)現(xiàn)任意兩個連續(xù)能指:S1→S2,S1是S2的主人能指,S2是試圖將S1謂詞化、本質(zhì)化的大學話語。這時S2看S1就會看到一個空能指(就代表主體)。所以【能指鏈】的【存在模式】就是兩個能指【S1和S2】,每當想用S2填充S1的時候,就會發(fā)現(xiàn)沒東西可以填充,主詞S1本身是一個【自我指涉為缺如】的能指。
————所以不可能通過【二元能指】的【相互嵌合、對稱關(guān)系】,然后尋獲到其中的【主體性】。因為【主體性】就代表了這種不可能性,這個意義上【二元能指】=【主體性】=【符號系統(tǒng)的斷裂①】。(總會有這樣一個失衡的【二元能指】,它們的關(guān)系都是一種【不可能性】)
————①【能指鏈】其實是處處斷裂的,沒有聯(lián)系,其實就是【主體性】在其中起到了【縫合、符號學閹割】的作用。
?圖一

②【二元能指】一定會有【剩余】:S1(代表主體)→S2(代表謂詞)→S3······。用謝林的話來說【原初精神 Spirit】想要鋪展它的【觀念等級制】,“→”箭頭處就會掉出【剩余 a(產(chǎn)生幻想框架 ◇ 和 客體a)】。如果【絕對精神】把整個【能指鏈】作為一個精神性的完美秩序,結(jié)果就是一定會有剩余。
※另一方面,【$ Barred subject】代表了S1自己與自己的二分:
?一是代表【主體性】是【空白的空間 Empty space】(甚至是公共化的主體性)
?二是代表了【主人能指】
這兩者之間的【裂痕】就是【主體性】。
·例子:祖宗,祖宗就是一個【空白空間】,沒人知道祖宗是什么樣的。三代之治①:在儒家學術(shù)中是一個【主人能指 S1】,另一方面,它又會有禮、樂、仁、孝、垂拱之治等【謂詞 S2】。S1在一開始就分裂為了【三代(三個朝代)】和【三代其中的制度(繼承性、禪讓制)】(三代也是一個符號學空白位置),這種在它之下的【謂詞】(見圖一)。而這個間隙、分隔(“——”)代表S1想要直接成為它自己是不可能的,一定要有兩個以上的能指。最起碼S1需要【自我分裂】(三代=S1、S2),【主體】就是【分裂的斗爭、使得原初能指裂開的機制】也是能指鏈的動力學機制②。
?①三代之治:中華民族復(fù)興夢想的起點,是復(fù)興夏商周三代之治,建立美好的理想社會。夏、商、周合稱為三代,并被稱為盛世,始于春秋時期??鬃釉凇墩撜Z》中稱贊夏商周三代“直道而行”,并強調(diào)“禮”在三代的傳承,“殷因于夏禮,所損益可知也。
?②【中期拉康】關(guān)心的就是這個作為符號化的【動力學機制】?!究腕wa】也是一個幌子,用來揭示主體$的幻想($◇a)。
●②拉康還發(fā)現(xiàn)了【共時性結(jié)構(gòu)的發(fā)生學機制】的秘密:因為【主體是無頭的】,想用一個【謂詞】對他進行把握是注定失敗的。并且用【S2】把握的時候,【S2】本身會立刻變成【S1】這就形成了一個Totology 循環(huán)論證:【我(S2)就是我(S1)】。所以【共時性結(jié)構(gòu)的發(fā)生學機制(等于黑格爾的實體】)】永遠是【主體化的】,【實體內(nèi)在動力學機制】是【主體化的】。
__________________
場域論 3
象征 調(diào)和
想象 VS 真實①
①中期拉康還懵懂地把【真實】當做【一界】、把【a】看做【實在界的現(xiàn)身】。(到了晚期Real 就不是界了,而是一個符號系統(tǒng)的【褶皺】。)
本體論 4
本體論作為一種言說,是不可能的
無頭的主體性 Impossibility of Real,代表開放性。Real 的顯現(xiàn)是由【客體a、欲望的成因】的【不可能性】產(chǎn)生的(齊澤克五磅肉笑話)
認識論 2
★結(jié)構(gòu)主義原則(本體論都不可能,所以都是平等的(白嫖)) VS 辯證的發(fā)生學機制(驅(qū)力(S1)走向欲望(S2,用謂詞表達、充實主詞,但每次都失?、伲?/strong>,欲望的辯證法,能指鏈的運動)
●中期拉康【隱喻】的優(yōu)勢地位慢慢會交給【轉(zhuǎn)喻】(S1→S2→S1'→S2'→S1''→S2''······(逐漸上升、松開能指鏈才好修好換))
●①這個【主詞謂詞化】過程的失敗,就是【欲望】產(chǎn)生的原因。(例子:我是人,人是動物,動物是······這個過程都用【是(不在場)】做連接,這個【是】就是【主體】,它是一種【言說的存在】,這導(dǎo)致了【言語】比【語言】更具優(yōu)先性。)
★也可以看做:語言(結(jié)構(gòu)主義) VS 言語(辯證發(fā)生學機制)
●語言是一個邏輯框架、差異性的結(jié)構(gòu)體系之間共時性的關(guān)聯(lián)。
●【言語】使得黑格爾的【存有論(是論)】被拯救了。
目的論 1
回溯性設(shè)立的取消性,Retroactivate,這是一個時間性機制。這是一個最原初、最本真的運動。無意識不是深如海,無意識就是個平面。
★【無意識】=【主體】=符號學體系的運動和發(fā)生=言語[V.]之存在(這個【存在】=海德格爾【本有】,是一個發(fā)生學機制)。(【言語】的涌動、發(fā)生,會回溯性地把運動痕跡抹掉,使得主體看上去是一個一直持存、恒在的運動,實際上不停地發(fā)生、消失...實際上【符號系統(tǒng)】不存在,它需要不斷地發(fā)生運動,按照回溯性機制把自己的發(fā)生學過程抹除顯得它一直在恒定那邊,這個一直在那邊就被看成是無意識)
★符號學結(jié)構(gòu)能夠使得【主體發(fā)生】,就是因為它具有【回溯性】,感到【主體】可以往前追溯自己(松開能指鏈),而【無意識的回溯】是讓能指鏈更緊,不停地設(shè)立【謂詞 S2】,讓主體覺得最開始的【主人能指】是有所指的,一切都可以由【主人能指】做支撐。
●一旦要去把握【S1】,就需要設(shè)立“S1”這個能指,在設(shè)立的同時,“S1”就變成了S2,其實S1不是一個能指,只是一個空洞。
__________________
無意識就等于主體,主體就等于符號體系的運動和發(fā)生。實際上它是在不停的運動的,它的不停的運動就是不停的發(fā)生。
但是他這個不停的發(fā)生過程會把他的發(fā)生學的痕跡給他抹掉,使得他看上去是一個一直有的,一直持存的運動。但實際上他是不停的發(fā)生的,因為他實際上是不停的消失的,實際上這個符號系統(tǒng)體系它沒有的。歸根結(jié)底,符號體系不存在,因為他是需要不停的發(fā)生的一個。然后他會不停的發(fā)生,按照一個回溯性的一種機制來把自己的發(fā)生學過程給抹除,就儼然他一直在那邊,恒在恒定在那邊。這個一直在那邊的東西他就被看成是無意識。語言的無意識的那個結(jié)構(gòu)。但實際上他不是一個結(jié)構(gòu),實際上他是言語之存在。
__________________
(注:建議上接早期拉康3-4-1-2)
主義主義的3-4-2-1,代表人物是中期拉康,也就是1950年代的。
然后它的主要……它是一個……我把它叫unconscious subjectivism,無意識的主體主義。
中期拉康的主要的研究的就是它的符號界、象征界,然后他想要研究的是家族關(guān)系、家庭關(guān)系、家庭親緣性。他們的kinship是當中的那個……
其實亂倫禁忌,他研究的是俄狄浦斯情結(jié)。俄狄浦斯情結(jié)下面是三重發(fā)生學。
俄狄浦斯情結(jié)是三重發(fā)生學,它們是同時的:
父性律令、符號化
然后欲望辯證法
還有癔癥化主體,就性化主體
這三個東西。
父性律令就是把它整合到大他者,或者叫無意識把自己整飭為是有名字了。無意識有名字就是被整合到符號系統(tǒng),也就是被閹割,Castration。
(其實)這三個過程通通可以叫做閹割、符號學閹割。這個東西我前面老實說……我感覺我講過超過一百次了。
那么這三個過程抵達的都……得到的一個性化的主體。他最終就得到了一個性化的主體,這個主體就慢慢知道自己是男是女了。
不一定要知男知女,總歸那個母子共同體的Incestuors的那個原樂enjoyment就不可能了、不再可能了。這個東西Incestuors enjoyment就不可能。
那種享樂、極致享樂、極致的那種享樂,就在夢里面讓你能夠爽得滑出來的那種享樂(我指男同學)
夢里面能夠讓你極致的享樂、滑出來的享樂,想的你受過了這個castration之后,你在夢里面總是臨門一腳不行,最后渴了就剩了那么一瞬間就搞不定,然后就沒辦法就醒過來,就是因為你被這個符號系統(tǒng)給Castrated。
拉康中期、五十年代主要研究這東西。他的理論就不是太聚焦……四九年好像討論的那個鏡像階段了,后面就主要討論父性秩序、父性律令、男性共同體的那個律令如何被鋪設(shè)出來的。
這個東西我已經(jīng)講過很多次,而且我每次在講齊澤克的書,齊澤克也講過很多次了。 它的發(fā)生學機制我把它叫做無意識主體性。就是拉康在這里……中期拉康,它逐漸答案揭曉,點明出來了一種……
就是你可以理解說,拉康在早期或者早中期的時候,它有一個康德主義,然后變成黑格爾主義,到了晚期甚至變成一個笛卡爾主義,他的晚期一說他有那種笛卡爾主義的色彩,一說就是……就在主體性上
拉康對于結(jié)構(gòu)主義的反動在于它重新恢復(fù)了主體性,但是這種主體性是一個無頭的、無意識的主體性:主體是一個效果,主體本身永遠是虛無的、是個pure void;但是它是真實的、主體是真實的、subject is real,它是一個符號系統(tǒng)的內(nèi)在不一致性。
主體本身是能指鏈當中的一個縫隙,能指鏈要成之為鏈的那個縫隙。它一定會有一個縫隙,它是靠這個縫隙把這個S1和S2給它連上,否則S1和S2根本連不上。
我們在這里就要比較簡略地說一下在拉康那邊那個結(jié)構(gòu),當然這在后面已經(jīng)搞定了,在1972年的《再來一次》里面已經(jīng)把問題顯得很明確了。但是說拉康對于象征界的、對于Symbolic.象征秩序的、Symbolic order的研究,或者象征結(jié)構(gòu)、Symbolic structure的研究,他是終身都研究的。
而且最后實際上象征界和real、the real所謂的實在界,它翻譯不應(yīng)該翻譯成實在界,它不是個界,the real,這兩個東西是一個硬幣的兩面,最后這兩個東西是一個硬幣兩面。
而the real它要象征化,一定會有剩余,這個剩余就是想象——更恰切的說不叫想象、不能叫想象,因為就在晚期拉康的話,想象界這東西沒什么好討論的了,就是它是一個誤認,它可以看成是一個最小單元,或者怎么樣的……想象界,就是鏡像認同的這個機制它的解釋力就很弱、太弱小了。
我不想每一個這個東西都寫拉康,太無聊了……
在這里的話每一個3412、3421……這兩個都是拉康。晚期拉康的話也得占一個格子,代表拉康本人自己的癥狀。
就在拉康晚年的時候,這兩個東西(the real 和 象征界)是很近的。象征……就符號系統(tǒng)里面的它的秩序、它的拓撲學結(jié)構(gòu),就是the real,那些數(shù)學型(mathèmes)……
然后這個無頭的主體性、無意識的主體性……
無頭的主體、無意識的主體是拉康,這樣的一個很了不起的一個,說清楚了的一件事兒。主體不是某種exist、它不是某種存在;它也不會是存在直接變成一個本質(zhì)性的實存,這個實存擔負一個使命:要架設(shè)本質(zhì),存在者整體的本質(zhì)框架由這個實存、由這種生存來架設(shè)……它沒有這個東西。主體是一種不可能性,主體本身是不可能的,所以它是真實的。因為它是不可能,所以它真實的。
主體是真實的,但是另外一方面,主體一定是無意識的,主體是一個效果。就是我們都得用這些東西(上述詞語)來把握主體,主體是一個效果。
然后主體……就是你的自我呀。主體我們這里講來講去,主體就是你的自我,你的自我、就是我,“I”。
但是當我說出我的時候,“我”這個符號、這個能指,它不是指稱真正那個主體,它是代表主體。
所以在拉康那邊他會說很有意思的兩句話,我記不得是早期還是晚期、中期了,不管了……
第一句話:能指總是成對出現(xiàn)。
總是兩個兩個出現(xiàn),就他總成對出現(xiàn),就是總是……起碼要有兩個。
光是有S1它不能成為……就是你光是給一個……就當然這個起碼要有兩個,總是要有兩個。
這個很好理解,為啥?因為結(jié)構(gòu)主義嘛。它總要有著相互的差異來區(qū)分這兩個能指,就是這你做數(shù)學題的時候要設(shè)(不同的)m、n、h、k,什么的,都是這樣預(yù)設(shè)的。
那么這里其實隱含了一個:就是主人能指、就第一個能指,它還不是能指的。
他要首先要代表主詞,或者他要代表主體,它想要去指稱一個主詞的時候、就是想要去代表這個subject的時候,它是注定失敗的。
它必須……就是它只是代表……
就是你光給一個能指(這個能指其實就是主人能指,一開始那個S1)它什么都不能代表,它只能代表:它沒東西可指,它就是一個能指、它僅是一個能指、它無東西可指,它什么都不指向。
那么這個能指、這個主人能指它就是一個縫合性的能指,它不指向任何東西。
那這個時候它的意義就是什么?它指向了什么?
它指向的就是這種不指向任何意義的這種指向性本身。
它指向的就是……做減法。這里的思維是做減法、去頭的。主體性在這里是功能,主體性我甚至可以告訴你,所有的能指活動的、指稱的這個Signifying的這個能指鏈Signifying chain,它里面的這種指稱的力量,Always signifying,這個就來自于主體。
那這種指稱的力量是怎么來把握的?怎么來切中這個指稱的力量?
我開始有一個能指:主人能指master signifier,這個時候還不叫S1呢,不管了,就S1吧……
反正這是一個主人能指,這S1,它指向了一個事實:就他什么都沒指向。闕如的。我不指向任何東西。
這個時候,好的,它不指向任何東西,那么,它的指向某個東西的“那個某個東西”就失敗了。但是它有一個成功了。
它指向某個東西、抵達某處失敗了,但是它”要去抵達”的這個運動發(fā)生了。
所以這個時候非常奇跡般的一個短路出現(xiàn)了,這個主人能指就變成了一個專門指稱這種運動的、指稱這一運動、就這個箭頭,它指稱這個運動的。
這個能指就代表、指稱這個運動。那么在這個意義上就意味著:它指稱的是這個“無”,什么都沒有,什么都沒得。
(改口)它不指稱任何東西,不叫指稱“無”啊,它不指稱任何東西。
那么但是它可以代表一個運動,這個運動就是Signifying、這個運動就是在指稱……
就這個能指要超出他自己、要抵達一個不是他的東西,這個運動就由它S1代表了。所以在這個意義上講,它代表了主體。For other Signifier,它為了其他的能指、其他那些別的能指,他代表了這個主體。
就是光看這一個能指,你都能夠感覺到,它和……它就是……
因為在這個時候我們已經(jīng)引入了其他能指了,比如說運動。
我們這個時候其實已經(jīng)引入了其他能指:運動,然后我們說主體是運動,這一指稱運動?!爸阜Q”,“運動”,這些都是其他能指。
然后我們這個時候就能感覺到:由它這個不指向任何所指的這個能指,就為“運動”、為“指稱”這些能指、后來這些能指就代表了主體,然后我們就可以說主體是運動,主體是一種指稱運動本身。
這個時候這些能指本身、運動指稱這些能指,它就變成一個網(wǎng)絡(luò)了,S2就編起來了。S2就是后面的能指鏈。
后面那個能指鏈就是:謂詞性的,它就是謂詞性的。而前面這個S1你可以把它叫做它是代表主詞、主詞性的。你跟···
如果我們用謝林觀念論來看,在這里面出現(xiàn)了一個就是S1和這個S2之間有個裂縫。這個能指它指稱的就是什么都不指稱,這個S2就變成指稱鏈了,S20、S21、S22、S23,噠噠噠……就變成一個鏈條。
?
圖片開始時間:15:46
這個鏈條……S20……這個鏈條能夠啟動起來,就是因為在這里面有主體性做驅(qū)力,就是因為有主體。主體恰恰是把這個東西(S1):哎你無所指,但是S2開始這東西就有所指了。
如果更精細一點來說的話,這第一個S2可以說它指的就是主體本身,它會用第一個S2指主體本身。更精細一點,第一個S2就指主體,the first S2,更精細一點,如果我們做了一個觀念論推演的話。
那么在這個意義上講的話,后面這些通通……乃至這個S2本身,都是主體所是的謂詞、都是他的謂詞,就意味著這個主體已經(jīng)進入了一個符號性的一個秩序。
但是它進入符號性秩序,如果說有之前、在進入之前的話,他僅作為一個原初能指,
但原初能指通通被壓抑了啊……
?
你不要去把S1思考成某種原初:能指。它不是原初能指,它是一個主人能指。這種主人能指在這里,主體就純粹作為主詞,它純粹作為主詞的一個主體。這個時候主體和主詞就是一碼事兒,就是subject,主體和主詞是一碼事兒。
主詞意味著就是說這主體就是他……
晚期謝林所說的《世界時代》里面的那個自由意志,它作為主詞的自由,freedom as a subject,這個詞作為一個主詞,而不是說作為一個謂詞。
freedom,這個freedom
我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能夠把拉康的這個搞出來,把拉康的這個哲學和觀念論的聯(lián)系,就我的思考,我覺得就是說……
能指他不能……他總是……最起碼要有這么多,最起碼就是說要有……
就是它(S1)代表主詞,但是主詞……
我再強調(diào)一遍,它代表主體或者代表主詞,但主詞立刻會謂詞化,主詞立刻會有謂詞, 就是他會連上那個S2謂詞。
然后另外一方面(第二句話),二元能指是不可能的。
一方面就是它總要有至少有兩個、至少兩個,因為它至少有兩個能指;還有一個就是二元能指是不可能的。
這句話的理解可以理解成:二元能指一方面是不可能的,另外一方面二元能指就是能指鏈驅(qū)動的那個不可能性的那個動力學機制。
就是它不停的在二元化,你可以理解成。就是說我們雖然把它寫成S1、S2,但是它真正的運行模式是這樣的:
?
圖片為校對者重繪,開始時間:19:23。另外,這形狀像個菲勒斯……
S1、S2中間是一個這個主體性$,中間這個主體性$可以就回溯性的……其實是回溯性看到,或者說它真正發(fā)生功能的那主體性是個無頭主體性,在這S1和這個第一個S20之間發(fā)生的一個關(guān)系,它是個無頭主體性。
那么好了,我要說的是當它運動起來的時候,它不是說然后就S2下去。不是這樣。 而是這個三元組,或者這個二元組,由于這($)是不可能的,這個($)代表不可能性
這個代表:S1和S20(第一個S2)之間的不可能性,這個主詞和主詞第一次謂詞化的那個謂詞之間的不可能性,意味著就主體本體論化了。
主體,它的叫做它的實體化的不可能性,可以這樣寫。主體實體化的或者叫主體述謂化的,述謂主體的不可能性。主體性在這里就是一個就是個動力學機制,就是能指鏈運動的動力學機制。
能指鏈其實是沒有能指鏈,我更恰當?shù)囊嬖V你。如果我們讓能指鏈是放松的話,如果你loosen the signifying chain……
如果你把它放松的話,你可以看到,相對于后面一個,前面一個能指都是S1;(相對于前面那個),后面一個都是S2。就是S1和S2是一個……
就是你后面得寫成這個樣子(很多S2),但實際上是你要放松開來的話,你會發(fā)現(xiàn)它全是那個……全是……
只要松開來,只要把一個松開了……
有個圖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看過,好像是在《再來一次》里面的那個圖……
你把它稍微松一點,你就會看到……
?
圖片開始時間:21:45,右圖為校對者重繪。能指鏈示意圖,第一個環(huán)是S1,之后的環(huán)是S20,S21……并且有意思的是,你只要把這個鏈子松開一點就會發(fā)現(xiàn),這個結(jié)構(gòu)里每一對相連的環(huán),在后者看來前者都是一個圓形。
?
然后開始有這樣的S2,就這樣S2就把自己連起來。
但是你要知道,你把它稍微松一點,just loosen it,你會發(fā)現(xiàn),這個相對于后面這個也可以看成是一個圓;然后相對于后面這個,前面這個也可以看成是一個圓……
就是這空能指沒有什么好束縛的,就是一個松開的一個狀態(tài),它是可以……
你看著后面一個就看到前面一個其實它是空的,看著后面一個看到前面一個是它是空的。就會有這么一種關(guān)系,前面那個空的它就會代表主體。
就每一次……為什么我們把叫做……
就是它出來總是兩個,能指總是作為兩個出來,為什么是這樣?
因為你真的把能指鏈松開的話,就會發(fā)現(xiàn)能指鏈的存在模式就是S1和S2這兩種。你在著眼于后面那個S2的時候,想要用這個后面那個S2,或者我們說S20這個東西,
把主體subject這個空的位置給它填充的時候,你這個時候就會發(fā)現(xiàn):原來沒東西可填充,原來那個主詞本身是一個S1、是一個自我指涉為absence的一個。
我覺得我這里已經(jīng)講得非常非常非常清楚了,你每當希望以一個能指、以一個后來的看上去比較實實在在的一個能指去說:這就是我填充這個主體性的空虛、空無的時候,它立刻就會感受到, 主人能指它是一個虛···它是個空的能指,它只代表主體,由這個主人能指來代表主體。
這個時候主人能指就體現(xiàn)它的tautology或者它的那個空誕性,它是空的。那這個空他就出來:就是我的當事人其實什么都不是,你不要想嫁給他就永遠幸福了。差不多這個意思……
你不要這么著急要成為我的當事人,繼承我當事人的遺產(chǎn)。不好意思,我的當事人根本身無分文。差不多這么一個主人能指就跳出來了。
所以在這個意義上講,當你要感受到底什么是人生的意義、到底什么是真我、到底什么是真愛,想要去一勞永逸的完成你的生命的運動的話,或者得到全知、全能的那種狀態(tài)的話,它就會起作用、它就會從這里出現(xiàn)。
但是又會告訴你,二元能指是不可能的。這個結(jié)構(gòu)代表二元能指是不可能的。
不可能通過兩個能指的一個完美的相互嵌合、一個對稱關(guān)系,然后我們就可以尋獲到他們中間的那個主體性。主體性就是不可能性。
二元能指就是主體性。如果我們要說的話:總會有一個二元能指、這種失衡的二元能指,而且能指鏈恰當來說,如果你把它松開一點點的話,你會發(fā)現(xiàn)能指鏈上的所有這個能指的前一個能指都是它的主人能指,后一個能指都是它的那個謂詞化,試圖把整個能指令完全謂詞化的那個大學話語、完全本質(zhì)化的大學話語。
它就是S1和S2的關(guān)系。后面一個對于前面一個就是S2,后面一個對前面一個S2、S2……就連起來了。所以我們這里我們會說第一個是S1,因為第一個它相對后面所有的都代表主體,都可以回到這里;但是把它松開你就會發(fā)現(xiàn),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上的前面一個Sn和后面一個Sn+1之間的關(guān)系,都是不可能性,都是subjectivity、都是subject都是這個主體性。
主體性就代表了這種不可能性、代表了中間的斷裂、代表符號系統(tǒng)中間斷裂,這個斷裂是……
能指鏈歸根結(jié)底是就是全是斷的,沒有連起來,你不是說S2后面就連起來。只是由于縫合,叫符號學閹割,你要穿越幻想的話,你會發(fā)現(xiàn)或者loosen的把……
就是我們分析師我們要清楚意識到……我是指的是哲學家哲學上的,這是我的一個態(tài)度it's mine···
我也認為這是失竊的信里面的真正的一個意義,就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后。誰都不要說自己是最后一個,誰相對于前面那個都是后面一個,誰相對于后面那個都是前面那個。這個精神是符合拉康的那個博弈論的、囚犯博弈論、主體間博弈論的一個述說的。
所以在這里就是二元能指是不可能的,就是這么個意思。
而另外一方面,你可以甚至可以說:二元能指一定會有剩余。就是這么一個關(guān)系,我把它畫成這樣:
?
圖片開始時間:27:56
它在這條鏈條上面,你如果說這個二元能指(S1 | S20)……
圖片開始時間:28:04
它(S1)代表主詞、它代表subject、它代表主體represent。
這個東西(S2)代表謂詞represent predicate。
那么按照謝林,或者按照拉康的……
就是按照拉康以及按照黑格爾的觀點:這個主詞在謂詞化的過程、述謂化的過程當中,或者說就是他想要變成一個整全的一個……
他想要這里(S2···)變成一個整全的ideal……就是等級制,他將這里鋪展出一個spirit,大寫的spirit,他想鋪展出一個精神(用謝林的話來說),那他一定會有剩余。
他這里(S1-->S2)就會掉出剩余(a),這個玩意a就會掉出來,鬼魅般的剩余就會掉出來。
?
校對者重繪。圖片開始時間:29:08
在這邊就會有那個有鏡像($),這邊就會有幻想性框架(?),然后這邊就會有這個(a),就這么簡單。
?
你如果要把這個S2后面或者這整個S2設(shè)立成它是一個絕對精神、那個完美秩序,完美的一個靈性秩序、精神秩序,那么結(jié)果就是下面一定會有這個剩余a。
我們甚至可以說另外一方面……我要把細節(jié)給你講清楚。主體、主體性我們寫成這個$,barred subject。懂道理就行了……
主體性在這里代表的也是:S1它自己和自己的二分。一方面它是個empty space,它是一個空白的空間;
就是這個可以看成是Inter subject……可以看成是公共主體性,甚至可以說這個S1主人能指它代表的是公共化的主體性;另外一方面代表的是那個Master signifier,這個S1總是會分裂的。
(empty space — 裂痕 — ideal spirit的主人能指)兩者之間的那個裂痕就是主體性。
(停頓,沉思)
我們應(yīng)當這樣說:在主人能指那邊,比如說某個意識形態(tài)里面的主人能指,比如說……我都不敢比如說的……
祖宗,我舉個例子。比如說祖宗,祖宗之法。那首先它就是empty space,因為到底是咋樣不知道呀,沒有人和祖宗打過交道呀。大家都是兒子、孫子,到底是怎么樣?
就比如說三皇五帝、三五、三代之治,我舉個例子,三代,他在儒家里面是一個主人能指,三代之治。
另外一方面它又會有具體的三代之治是什么:禮、樂、什么仁、什么亂七八糟的孝、什么這些東西、垂拱而治、什么這種東西……這些玩意是它的具體的謂詞,或者說它具體的顯現(xiàn)。
所以在這個意義上講,我們甚至說就是這個鏈條不要把它看成是S1、S2,應(yīng)該把它看成是這樣:
?
S1在這里,然后下面就是S20、S2 1、S2 2、S2 3……第一個我喜歡寫成0,因為我一般認為0是第一個,是標記應(yīng)該寫成這個樣子……
然后這個S1其實,它在一開始就已經(jīng)分裂成,它下面有一個S2 0
下面就是說這個東西就是S1……
但是作為一個就是三代也在里面,三代可能在這里面特別什么繼承性、禪讓性,這種叫和平交接政權(quán),它本身也會三代之治
這個三代本身,三代之治本身這個主人能指也會成為它下面的一個謂詞,但是這個東西(S1)本身那它就是一個empty space,它就是一個空無的符號學位置,上面的S1就這個。
什么東西把它分開了?就代表不可能性,代表這個S1他自己想成為他自己,想要直接的靠他自己成為他自己,不行,一定要有兩個以上能指。
?
最起碼S1自己要和一個這個自己“S1”
就是三代(S1)作為一個意識形態(tài)縫合符號的,和那個三代(“S1”)的那個繼承權(quán)意義上的、禪讓意義上的那種和平交接政權(quán)(不沖突、不打仗、不死人)、那個孝、善意義上那個三代,它們兩個之間是分裂的。
這個分裂就是主體或者就是主體的斗爭,主體就是他這個斗爭使得這個原初能指(S1——“S1”)裂開,使它裂開了。主體就是這么一個機制、它就是這個機制本身,就是一個能指它要實現(xiàn)它自己……
有人說這可以當成是客觀精神,黑格爾客觀精神意義上去了解:具體的普遍性。它要實現(xiàn)它,它就要通過這種方式,在這里主體作為一個無頭的主體性來為一個能指的它的“所指化”,或者變成一個能指鏈條來做動力學機制,在這里主體就是它的動力學機制。
你可以理解為,中期拉康他真正關(guān)心的就是這么個動力學機制本身,作為符號化的動力學機制,Symbolization,它的動力學機制,或是它的動力,當然動力也是它的動力學機制。
這個機制里面的拓撲學結(jié)構(gòu)也是由主體性的非常奇妙的虛無來維持的。你會意識到,拉康這個時候有一階段的問題意識是客體小a。有的人認為這個a真的是偉大發(fā)明,其實這個東西還只是一個幌子。后來幻想公式提出來之后,這個東西其實就是更進一步揭穿主體本身的它的一個功能,主體本身的功能。這個東西(?)就是幻想框架screen,F(xiàn)antasmatic screen。這個框架的構(gòu)造是通過言辭、符號學、Symbolic structure來構(gòu)造的,在這一過程當中的主體性是無頭的,它是一個符號系統(tǒng)運行的一個……把自己結(jié)構(gòu)起來的。
也就是在這個意義上講,他發(fā)現(xiàn)了……你可以說拉康造了這個結(jié)構(gòu)主義的反。他發(fā)現(xiàn)了共時性結(jié)構(gòu)的發(fā)生學機制、發(fā)生學的秘密,或者是個丑聞。為什么是秘密?因為這個他是無頭的,你想要把主體本體論化,說它是個什么東西,用謂詞來把握它時注定失敗,因為你立刻又撤回到一個……
你想用S2來把握這個主體$(barred subject)的時候,想要把握它的時候,就會立刻又撤回到一個S1,這個S1就是個tautology(同義反復(fù),空誕):“我就是我”、我是個S2,我是個S20,“就是”!這個“就是”是主人能指,是某個S1,它是我們一般話語里面的一個S1,主人的能指。
“就是這樣的”,“就是”。
其實它這個能指反倒起到的一個作用,就是代表一種自己為自己、自己給自己支撐在那邊的那個力量。那么這個就是它就是讓你感覺到“誒哎呦,我要把握我,把握不到,我就是我“。那“就是”是很虛誕的,法律就是法律、道理就是道理,有支撐?沒有支撐!那我沒有支撐,沒有支撐?那沒有我了。他發(fā)現(xiàn)了就是他這無頭的主體性,為什么是無頭主體性?就這個原因。
拉康相當于發(fā)現(xiàn)了這個共時性的符號學結(jié)構(gòu)的發(fā)生學機制,這個發(fā)生學機制永遠是主體化的,It's always subjectivized。這個發(fā)生學機制本身永遠是主體化的,這個發(fā)生學共時性結(jié)構(gòu)就是實體,黑格爾的實體。實體是主體化的,就體現(xiàn)出來了,它是主體化的。實體本身內(nèi)在的動力學機制是主體化這么一個機制,而不是主體,這里面沒有主體。主體沒有、不在這里面。
那主體什么時候有呢?什么時候能有?主體怎么能夠顯現(xiàn)出來?主體要靠這個a來有。但是說更夸張的:你可以說拉康這個時候先有這個幻想公式$?a……
齊澤克那邊提出了另外一種解讀,就是$?a中間的這個東西?它裂掉、碎掉、嗒、完蛋的時候,中間這個符號學框架的不一致性扭曲了或怎么樣的時候,這個時候主體$直接看到的就不是這個a了,直接看到的就是the piece of real。這個real和這個a是不一樣的,它有差別,但是說我們比較……
就是說在一段時間、在中期拉康那邊,這個客體小a,它就是the piece of real,但是后來又會反復(fù)的說會說那這是……
好像應(yīng)該是《視差之見》里面,其實可以認為就是說有兩種可以把握到主體性的東西,一個是客體小a,欲望的對象成因;還有一個就是real。
這個real的話是這個幻想框架它有污點、崩掉、有那種一小塊污漬的時候,上面會有一小塊污漬、抹不掉。這種污漬就是主體性本身,就這個主體性本身它的現(xiàn)實化,the piece of real它變成某種reality。這種real是可以變成reality的,而這個a它永遠不能夠,它是unreality,它是不能變成現(xiàn)實的。
這個a是現(xiàn)實的一個效果、現(xiàn)實當中的一種張力、一種臨分;而這個東西real是可以赤裸裸的變成一個reality。這有差別,齊澤克在這里在《視差之見》里面提出了這個二分。
我們先不管這個東西,至少在拉康中期主要的,他也會關(guān)注這個a······
他的理論興趣會關(guān)注這個欲望的……,在欲望辯證法里面,后來慢慢慢慢會抵達一個關(guān)注欲望的對象成因。然后有人會把這個a吹得很高,甚至吹到認為這個德里達的延異。德里達的延異里面不是有一個differe(a)nce,本來是e,他改成a,他就認為這個剩余就是從拉康的那個客體小a里面摟過來的。
?
?
場域論3,在這里就很明確的:想象vs真實、實在,由象征作中介。三界說。在中期的時候,拉康還朦朦朧朧地把真實當成是一界,特點就是把這個a看成是實在界的一個現(xiàn)身?,F(xiàn)象界、真實界……
到了晚期的時候就不是個界了。它不是界、它只是象征的一個褶皺,只是符號系統(tǒng)的褶皺。本身它沒有那一界,下面沒有那一層了。還是有一個剩余的。
?
?
本體論4:無頭主體性,就是Impossibility,就是事件哲學。本體論上是4在這里不是沒有,而是一個開放性,就是real is impossible,真實是不可能的,他意識到至少本體論是不可能的,所有的本體論,ontology as a logos,作為一種言說,它是不可能的,real is impossible。
當然real會出來,在什么里面出來?它出來的方式就是以欲望的對象成因、客體小a出來,他出來的方式就是不可能性,你永遠不能抵達。齊澤克一直講的那個笑話,他有個女性朋友要減一磅肉,那磅肉不是客體小a,而是那個減了這磅肉之后,她就會變得更完美的那個想象的,那個更完美的那個……
但是說是想象出更完美吧,其實也沒想象,也沒想它到底怎么個完美法。這是一個剩余性的,這就是一種不可能的東西,real is impossible。
?
?
認識論2:結(jié)構(gòu)主義 vs 辯證的發(fā)生學機制。
他繼續(xù)沿用結(jié)構(gòu)主義的原則、原理,但是他又使得它具有一種辯證的發(fā)生學機制。這個辯證發(fā)生學的機制就是:結(jié)構(gòu)主義本身就是一個不可能的本體論,或者說是個原-本體論。結(jié)構(gòu)主義的那個符號系統(tǒng)的共時性,它就是個原-本體論,它就是沒有本體論,本體論都不可能。
或者就是一個就是說所有本體論都是平等的,差不多這個意思。結(jié)構(gòu)主義就是所有本體論都平等的那種、就全都平等、相對主義、虛無主義的一個本體論,這個本體論它是白嫖的。
那么他就告訴他的辯證的發(fā)生學機制,這個發(fā)生學機制更確切的講就是從這個驅(qū)力走向欲望,但是在中期拉康那邊就是欲望的辯證法。這個欲望辯證法用的是什么科耶夫、什么失竊的信……更恰當?shù)刂v,就是我剛給你講的那能指鏈那個運動??梢灾v得更明白,那為什么要把它說得更含糊呢?
這個欲望的辯證法就是:S1就是驅(qū)力,它到了S2了,S2開始就進入欲望了,欲望就進入到要用謂詞來表達主詞了,就是要用Predicate謂詞來表達subject主詞,來充實這個主詞。但是每一次都失敗,欲望辯證法每次都失敗。因為這個主詞、主體歸根結(jié)底它是個先驗主體性,它是純粹虛無的?;蛘哒f它就代表了這種運動不可能性,每次都失敗的不可能性。
我們說它是純粹虛無,不是告訴你有個什么虛無的場在那邊,而是說就代表不可能性。代表這個符號學秩序里面,前面一環(huán)要靠后面那一環(huán)把自己完全充實,不可能,做不到。
所以在這里他慢慢會把……
我們會看到在中期拉康這里就是還是強調(diào)一個隱喻性、隱喻的關(guān)系,但實際上你會慢慢發(fā)現(xiàn)它這個隱喻的優(yōu)勢地位會逐漸轉(zhuǎn)向轉(zhuǎn)喻,轉(zhuǎn)喻具有優(yōu)勢地位。最后會告訴你
S1、S2它其實又是S1、S2、又是S1、S2又是S1、S2……是這么一個關(guān)系,這樣說了下去。(前者是后者的前者,后者是前者的后者。)
沒有一條好看的“S2、S2、S2、S2”,你甚至可以說這個東西本身是一種話語。相信有S1,然后S2222這東西本身是一種話語,一個意識形態(tài)話語,有待診斷的一個話語。我甚至可以說這是種蛇皮分析師話語。(第一個是前者,后面的都是且僅是后者。)
厲害的分析師話語是這樣的:就往上的,往上上去的,s1,s2,s1,s2,s1,s2,s1,s2這樣的,然后就能指鏈就松掉了。就像修車鏈子,你要把鏈條松掉了才好修、才好換呀。
這個欲望辯證法我們會說得很復(fù)雜,說什么欲望是他者的欲望,欲望是希望他來欲望我,那你沒有講清楚欲望到底是什么。欲望就是這個過程,這個叫主詞謂詞化過程的一個失敗,它不停的會失敗。
我是什么?我是劉司墨。劉司墨是什么?劉司墨是一個是什么?未明子的什么藏鏡人。未明子是什么?未明子是個b站up主。b站up主是什么?……一環(huán)套一環(huán),一環(huán)套一環(huán)。這都謂詞化的。
你看這里面都用一個“是”來做基底,所以在這里這個“是”實際上就是主體的存在,就是主體本身的存在,就是這個主謂之間這個“是”。
那么這種“是”是一種言在,是一種言說的在、言說的存在、言說存在。拉康用一個法文詞把言語和存在這兩個詞拼到了一塊去,我靠。
當然這個“是”它是不顯現(xiàn)的,不一定要一定要說成“是”,我們就是說在哲學上它就沒有這個“是”,這個“是”本身是不在場的。因為“是”不是多了個能指出來嘛,“是”不就一個系詞,也是能指嗎?煩死啦。
就這個“是”可以看成是沒有。在這里甚至可以用那種函項謂詞邏輯……我通通記不得了,這東西不是很重要的一個東西……
它可以把幾個謂詞收束到一塊去,然后寫成那種……謂詞收束到一起的那種數(shù)理邏輯那種書寫模式。
那你在這里看的話,其實可以看差不多。這里的“是”這個詞是沒得的,說話本身就是這個“是”了,言語本身,而不是語言。在這里語言不具有優(yōu)先性,言語比語言具有優(yōu)先性。
拉康在這邊言語比語言具有優(yōu)先性,但這種言語又不是述行性的。你可以看成是:結(jié)構(gòu)主義占的是語言,這個辯證發(fā)生學機制占的是言語。然后這個言語使得黑格爾的言語辯證法,或者欲望的辯證法,欲望辯證法就是已經(jīng)被符號學閹割了的……
然后在這里使得黑格爾那個是論(存在論、存有論),黑格爾的是論又被拯救了。在這里在中期拉康這里就隱約可以感受到,有一種拯救黑格爾的一個力量。
?
在目的論上是1,只有1,就是回溯性?;厮菪匀∠厮菪栽O(shè)立,回溯性抹除痕跡。
這個符號系統(tǒng),這個無意識是一個符號學結(jié)構(gòu),無意識不是···
結(jié)構(gòu)主義里面的無意識,就拉康的無意識它是一個平面,它沒有什么深如海的,不是的。無意識就等于主體,主體就等于一個符號學的、符號體系的一個運動和發(fā)生。然后實際上它是在不停的運動的,它的不停的運動就是它的不停的發(fā)生,但是這個不停的發(fā)生過程會把它的發(fā)生學的痕跡給它抹掉,使得它看上去是一個一直有的運動、一直持存的一個運動。但實際上它是不停地發(fā)生的,因為它實際上它是不停地消失了,實際上這個符號系統(tǒng)、體系它沒有的。
歸根結(jié)底,符號體系它不存在,因為它是一個需要不停發(fā)生的一個,然后它會不停地發(fā)生的,然后按照一個回溯性的一種機制來把自己的發(fā)生學過程給抹除,就儼然他一直在那邊、一直恒在、恒定在那邊。這個一直在那邊的那個東西它就被看成是無意識,就是語言的那個無意識的那個結(jié)構(gòu)。
但是實際上它不是個結(jié)構(gòu),實際上它是一個言語之存在,這個存在要在晚期謝林的那個意義上去理解,甚至海德格爾的意義上去理解。“本有”,它是個發(fā)生性的一個機制,言語這里是動詞。
言語和語言不一樣,語言是結(jié)構(gòu)性的,語言是一個語義框架、邏輯體系、結(jié)構(gòu)性差異系統(tǒng)之間那種關(guān)聯(lián)、共時性的關(guān)聯(lián);而言語它是不停地在涌動著,Sprach,說。
?
目的論上的1,就是一個符號學系統(tǒng)、符號學結(jié)構(gòu)。它能夠使得主體發(fā)生出來的機制,就是它不停的會往回追溯,就這么簡單。它會回溯,能夠倒流,往回追溯,會感到有主體性就是要往回倒,往回倒流,你不能一直往右邊扯,你要松開、往前面松一點。
所以你可以看成:松開能指鏈的那個活動就是往回去回溯。但是無意識的回溯是會把前面給抹除掉,然后讓能指鏈更緊、拉緊。
或者叫設(shè)立前面那個……就讓你覺得主人能指它真的是有所指的,真的是一個普遍的、一切都是由可以由主人能指來做支撐的,回溯性的設(shè)立的。主人能指的能指性,它是個能指是被回溯性設(shè)立的,其實主人能指不是個能指。但是由于我們要把握到什么是主人能指,我們要從S2回溯到S1,所以只要是回溯,那么S1又變成一個能指。我們現(xiàn)在假設(shè)它有能指地位,然后再發(fā)現(xiàn)它不是個能指。很自我矛盾、非常自我矛盾的。在這個時候你看到的就是一個$,就看到主體性。
所以在拉康這里的話,整個符號學結(jié)構(gòu)的運動方式就只有一種,就是回溯性,retro-active,你可以看成是回過頭來。retro-actively,我甚至要在這里要把它寫成retro-activate寫成這個詞,回過頭去激發(fā)、激活,靠這種方式來激活,就是回去設(shè)立、回過去抹除。
因為他發(fā)現(xiàn)的就是這種時間性,我把它寫成目的論,這是一種時間性機制,無意識的時間性機制。
它現(xiàn)在是目的論上1的,這個運動才是最本真、最原初的運動。
那先講到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