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諸葛亮最恨的三種人,一定要管住自己的嘴
早在三國時代, 蜀漢政權(quán)剛建立的時候,隊伍復雜,管理松散,諸葛亮通過對三個屬下的處罰,很快穩(wěn)定了局面,顯示出了高超的管理智慧,

多學習,快進步
在公元220年的春天,在成都的高層傳著一個消息,說劉備身邊爆發(fā)出了一個驚天的謀反大案,說馬超要謀反,這個消息可把整個成都官員都給嚇壞了。馬超是個什么人,那是一個有隊伍的人,手里有一撥兒能征慣戰(zhàn)的人馬,另外馬超在西涼地區(qū)威望特別高,一呼百應,馬超要造反那還了得,就在成都這些官員正在緊張的時候,大家一打聽,懸著的心又放下了,說其實不是馬超造反,這個小道消息傳錯了。是有人要慫恿馬超造反,什么人這么囂張?敢在這時候慫恿馬超造反,原來是劉備身邊一個非常受器重的謀士,這個謀士在三國志中,大家可以查到他的名字叫膨羕,根據(jù)三國志記載,膨羕字永年,廣漢人,這人長相不錯,身高八尺,容貌甚偉,但是性格很差勁。首先是非常自大,非常狂妄。第二個就是說話特別難聽,經(jīng)??谕驴裱?,
話說這種狂人在劉璋手下是一個小小的書佐,也就說是個秘書。就在這個位置上,膨羕還是把周圍人給得罪了,后來他的同事們就把這個檢舉告發(fā)了,說他有問題,膨羕就被處罰了,三國志上記載叫做髡鉗之刑。就把一個人給剃成光頭脖子上箍一鐵環(huán),這是一個非常羞辱人的刑罰。膨羕是被劉璋給處罰很不得志的一個人。劉備入川給膨羕就帶來了好運,劉備入川后在龐統(tǒng)和法正的建議下,劉備就任命膨羕當個謀士,發(fā)現(xiàn)膨羕還確實挺有才華的。因此劉備就對膨羕破格提拔。劉備自領(lǐng)益州牧以后提拔膨羕做治中從事,這用現(xiàn)代眼光看就相當于政府秘書長,膨羕一得到提拔以后,三國志就記載了說膨羕此人“一朝處州人之上,形色囂然,”就是說這位仁兄一旦被提拔了,就變得很囂張很得意,就不把周圍的人放到眼里了。
諸葛亮這個人一輩子最恨三種人。第一種人是對上不忠,變節(jié)投降的人。第二種人對人不敬,自大狂妄的人。第三就是把個人利益凌駕于組織之上的人,在蜀漢政權(quán)當中,凡是跟諸葛亮爆發(fā)矛盾的人都是這三種人。那你回頭再看這個小小的膨羕,寸土未得,寸功未建,居然就這么囂張,所以膨羕的行為引起了諸葛亮的十二分的反感。諸葛亮就就跟劉備建議說,膨羕這人志大心廣,野心比較大,要早做防范。聽了諸葛亮的建議后劉備就決定把膨羕從中央政府調(diào)出,去江陽做地方官,做江陽太守。其實劉備這個行為也很高明。劉備此舉是為了測試一下膨羕,有人說你野心態(tài)度不正,那你自己又覺得你很好,那我把你先調(diào)一下,調(diào)到基層去干工作。
膨羕當時拿到了這個調(diào)令以后,立刻心里就著急了。本來是風光無限,春風得意,一下子心就涼了,膨羕的感覺就是盛開的花朵兒遭了霜打,驕傲的公雞挨了水潑特別的不痛快,膨羕就找馬超來發(fā)牢騷。到了馬超那兒,馬超問他說:“彭先生,您這水平挺高的,咱們主公一直挺器重你,這怎么突然就到小地方去任職了呢?”膨羕一咬牙,說了一句特別難聽的話說:“老革荒悖,可復道邪,”這意思說什么呢?說劉備這老家伙昏庸糊涂,我還有什么話可說的?但是緊跟著膨羕還不解氣,又說了一句更狠的話,膨羕壓低聲音跟馬超說:“卿為其外,我為其內(nèi),天下可定”。這不就明擺著攛掇馬超造反嗎。中國人有一句話叫病從口入禍從口出。你真得管住自己的嘴,尤其是在你情緒不穩(wěn)定的時候,
等膨羕走了,馬超就原原本本詳詳細細把這些東西都寫成報告,報告給劉備,劉備一見就急了,你這是鼓動我大將造反這還了得,立刻派人把膨羕就抓進了監(jiān)獄,所以我們講的一個人。你必須要管住自己的情緒,像膨羕這種人就屬于情緒大于理性。關(guān)鍵時刻管不住自己的嘴。古往今來,有太多的人都敗在這個事上。劉備決定嚴肅處理,那膨羕在監(jiān)獄中害怕了,這回知道害怕了。三國志在膨羕的傳記中就記載膨羕親筆寫了一封信給諸葛亮。兩個內(nèi)容,第一個給自己做辯護,第二個拜托諸葛亮給劉備講講情,別對自己下狠手,這樣的問題不是發(fā)牢騷的問題,你是煽動造反的問題,這個問題我們要容忍了,以后隊伍還怎么帶呀?所以諸葛亮跟劉備太度非常堅決,就是說這人不能原諒,一定得嚴肅處理,最后判了膨羕死罪,讓他自我了斷,結(jié)果膨羕就自殺死了。

諸葛亮在處理蜀漢的問題員工中有兩個特別典型的技巧,第一個技巧叫做設置底線,留有余地。這個技巧涉及的一個人很了不起,這個人是蜀漢政權(quán)當中一個重要人物,名字叫李嚴,何許人也?追追根兒李嚴是荊州南陽人,他是劉表的手下。曹操占領(lǐng)荊州的時候,李嚴因為瞧不上曹操,所以寧可跑到成都去投奔劉璋,后來,劉備入川的是劉璋派李巖在綿竹跟劉備作戰(zhàn),結(jié)果李嚴就投降了,劉備提拔李嚴做興業(yè)將軍,張武二年的時候,劉備就把李嚴就招到了永安宮。提拔為尚書令,
彰武三年,劉備病重,就把國家大事托付給了諸葛亮和李嚴,所以實際上蜀漢托孤托的是兩個人,不是一個人,李嚴是諸葛亮的副手。李嚴屬于資歷淺背景淺,劉備為什么會托孤托付給諸葛亮和李嚴,劉備選李巖兩個目的第一個目的。當時劉備手下有荊州集團益州集團兩大集團,而且益州集團人數(shù)比較多。為了平衡兩大集團關(guān)系,托孤大臣一定要有一個荊州集團代表,一個益州集團代表,所以選李嚴做益州集團的代表是為了平衡兩大集團的關(guān)系。第二個原因就是李嚴的職務是尚書令,中都護統(tǒng)內(nèi)外軍事,偏重軍事的,那諸葛亮去管政治管民政,劉備希望一個人管賬,一個人管軍事,起到平衡的作用,能夠保證住不能一家獨大,能夠起到牽制諸葛亮的作用。
劉備提拔李巖的策略叫做破格策略,有人就覺得我的工作交給這個人,他資歷不夠,背景又不夠,但實際上呢,你想這個年輕人資歷淺的人,如果按正常的秩序,他當不上領(lǐng)導,現(xiàn)在你破格提拔他了,他一定會特別珍惜,特別努力,而且特別知道感恩,特別聽指揮,這四個特別都是那些資深有素質(zhì)有背景的人不一定具備的。所以重大的事件,很多領(lǐng)導都會喜歡破格兒,劉備也喜歡破格,李嚴被提拔起來了,再后來諸葛亮和李嚴的合作當中,問題就爆發(fā)出來了。兩件事情引起了諸葛亮十二分的反感,我們前面談到了同樣引起數(shù)諸葛亮反感,李嚴引起諸葛亮反感主要是因為貪婪。首先李巖給諸葛亮寫信,勸諸葛亮仿照曹操那樣加“九錫”稱王。諸葛亮回信嚴厲地批評了李嚴,第二件事就是諸葛亮公元227年要出兵北伐,他調(diào)李嚴守漢中,結(jié)果李嚴就提出待遇要求,說“建立巴州讓自己當刺史,不當這個刺史我不去漢中”,這事就沒成,
公元230年,諸葛亮再次出兵北伐,又調(diào)李嚴自己的隊伍去漢中,結(jié)果李嚴給諸葛亮回了封信,說“曹魏的托孤大臣他們都開府建衙,我也要享受這個待遇“,李嚴本來就屬于領(lǐng)導,一讓他干活他就要待遇,這事兒讓諸葛亮非常惱火,但是為了大局諸葛亮沒爆發(fā),諸葛亮就把李嚴的兒子破格給提拔成江州地方長官,李嚴這才到了漢中,結(jié)果到了漢中就出大事了。諸葛亮讓李巖管糧草守后路自己北伐,中國人有一句話叫”忠厚長者波折少,是非小人變故多,“就是同樣一件事兒,忠厚長者做挺順的就做成,是非小人事特別多,李嚴這種小人他就出事了,
三國志記載叫”夏秋之際,直天淋雨,運糧不濟“。就是天下雨糧草沒供應上,沒供應上其實是有客觀原因的,你跟領(lǐng)導解釋一下就行了,咱們誰都會犯錯誤,主動承認比什么都強,但李嚴選擇不承認,而且要掩蓋,這是非常糊涂的,李嚴用了一個特別小人的方法掩蓋,第一,他給諸葛亮寫信說,皇帝讓你退兵,第二給中央政府寫信,說諸葛亮退兵是為了誘敵,等諸葛亮回來,李嚴就開心地問諸葛亮說,丞相,糧草已經(jīng)足了,你干嘛退兵???這事把諸葛亮搞得火冒三丈非常惱火,諸葛亮就把李嚴以前寫的信都拿出來了,證據(jù)確鑿,白紙黑字,于是諸葛亮聯(lián)合幾十個大臣一起上書彈劾李嚴,把他所有的職務都給解除了,然后貶為庶民就流放了。
歷史學界爭論起了這個問題,有的人說李嚴冤枉,同為托孤大臣,你諸葛亮政治軍事一把抓,一手遮天坐鎮(zhèn)成都,人家李嚴被外放到邊遠地區(qū),被邊緣化了,所以李嚴講條件屬于爭取應得的權(quán)利,反抗不公正的待遇,這是應該的,但李嚴的問題不在這兒,不在要待遇上,李嚴的問題在于提到待遇的時候,他犯了兩個致命的錯誤,第一個錯誤是“把個人的得失凌駕于事業(yè)得失之上”。托孤大臣托的是責任,要的是貢獻,

什么叫領(lǐng)導?領(lǐng)導首先意味著更多的付出。但李嚴不是這么想的。李嚴把托孤大臣當成了政治資本,當成了進步的臺階,拿著這個身份就要撈個人好處,趙云趙子龍和李嚴相比較。托孤的時候趙云的身份劉備的四弟,那威望和武功都比李嚴高,李嚴的是尚書令,而且封李嚴都鄉(xiāng)侯,趙云是鎮(zhèn)東將軍只是個永昌亭侯,到后來這個北伐的時候,李嚴已經(jīng)做到了驃騎將軍,按照漢代官職第一大將軍,第二季驃騎將軍,他跟諸葛亮是平起平坐的,李嚴還發(fā)牢騷受委屈要待遇,
當時的趙云是兩朝老臣,還救過先主的命,這么老的資格這么高的功勞,趙云仍然只是個鎮(zhèn)東將軍,而且仍然在前線出生入死,他比李嚴的職務低了很多,人家還在那兒玩兒命呢,你比人家多得那么多好處,居然發(fā)牢騷不上前線,趙云就沒要待遇,趙云也沒發(fā)牢騷,兢兢業(yè)業(yè)干工作,在事業(yè)心上李嚴比趙云要差很多,這叫做把個人得失凌駕于事業(yè)之上,第二個更要命的,就是李嚴“拿著責任當籌碼和上司討價還價”。你可以提要求。但是你不能拿著責任提要求,大敵當前,北伐關(guān)鍵時刻,讓李嚴去上前線,李嚴擁兵自重不上前線,你給我待遇我就去,你不給我待遇就不去,李嚴這樣做是非常錯誤。
什么叫責任,就是沒有任何借口,無論何時何地都得認真做好的事情,什么叫忠誠,就是無論是受了委屈還是受了不公正待遇,都不折不扣地履行承諾,這叫忠誠。李嚴是既沒責任也沒忠誠。當時蜀漢政權(quán)發(fā)現(xiàn)里面有的問題的人很多,大家都一致要求把李嚴給弄弄走得了,但諸葛亮還是容忍了李嚴,一開始還滿足李嚴很多的待遇,給了很多的回報,諸葛亮的原則就是你有私心沒關(guān)系,只要你給我做貢獻,我跟你說一個底線,你只要不碰這底線就可以,
諸葛亮設的底線是什么?支持中央支持北伐,只要你李嚴做這件事情,其他的事我都可以容忍,但李嚴辜負了諸葛亮的希望,辜負了諸葛亮的寬容,到后來就不擁護中央,也不支持北伐,搞小動作,所以諸葛亮決定對李巖下狠手,他和諸葛亮一樣,都是先主劉皇叔臨終前的托孤重臣,在蜀地他有著很深的根基,與諸葛亮之間還存在競爭關(guān)系,像李嚴這樣的屬下犯錯,怎樣處罰起來才能把負面影響降到最低。諸葛亮沒有一棍子打死,這是諸葛亮特別高明的地方,李嚴是托孤大臣,屬于領(lǐng)導手下位高權(quán)重的下屬,諸葛亮注意了三個問題,第一個問題就是先充分暴露矛盾再處理。諸葛亮連續(xù)寫了兩道表彰,把李嚴所有的問題都暴露出來,暴露得清清楚楚以后才處理。第二個問題就是走民主路線,把個人意見變成大家的意見,在關(guān)于處理尚書令李嚴的請示當中,這個文件當中諸葛亮特別神奇的是找了20多個人簽名,
這就是諸葛亮想要大家都認可這件事情,增加權(quán)威性,降低群眾的誤解,第三就是給李嚴解除了所有職務,但是給了出路,給了尊重,給了余地。沒有一棍子打死。保留了待遇,而且諸葛亮還親自慰問李嚴,在給李嚴兒子的信當中還表達了將來他改了,還可以回來再干。這件事情體現(xiàn)了諸葛亮第一胸懷,第二,穩(wěn)定隊伍,他是有策略的。李嚴這種人他屬于態(tài)度有問題的員工,還有一種員工屬于態(tài)度沒問題但能力有問題的員工,這種人一旦犯錯誤了,這也是一個很挑戰(zhàn)的事情,特別這種人如果跟領(lǐng)導關(guān)系很好,怎么辦?在蜀漢政權(quán)當中,這人就是馬謖馬幼常,馬謖是諸葛亮的親信。領(lǐng)導最尷尬的事情就是輕信犯錯誤,你怎么處理,你處理輕了大家說你偏心,處理重了大家說你心黑不重感情。
公元228年的春天,諸葛亮引導大軍出祁山,一路上所向披靡,天水,南安,安定這幾個郡都投降了,北伐形勢一片大好,關(guān)鍵時刻的戰(zhàn)略核心就是街亭,那諸葛亮讓誰當守備司令呢,諸葛亮點了馬謖。為什么讓馬謖當這個守備司令,我們判斷兩個原因,第一,諸葛亮有信心北伐一定成功,街亭守備司令是第一功,第二,諸葛亮有私心,這第一功不給趙云,不給魏延,專門就要給馬謖,因為諸葛亮希望有了這個功勞以后,馬謖將來可以再進一步,說不定可以當諸葛亮接班人,所以諸葛亮是想捧馬謖。但是馬謖真是馬尾巴穿豆腐提不起來,到街亭那塊兒以后,舍水上山,不守要道,不建城池,最后被打得大敗,導致了整個全線崩潰,
北伐大敗,后人就有人來分析了,說為什么馬謖守不住街亭,關(guān)于馬謖這種干部守不住街亭的問題呢,我們給大家談一種棋類游戲,這棋類游戲叫象棋,相信在各位都會下象棋,咱們有句俗話叫學會軍馬炮,吃飯不用叫。會下象棋,顧不上吃飯。在象棋當中包含著很高明的管理學的策略,我們談其中的一個棋子,就是帥旁邊兒有一個棋子叫士。這是相當于什么呢?就是領(lǐng)導身邊出主意搞理論的謀士,象棋給定了兩個規(guī)則,第一支士的時候。他這個走一步叫什么呢?叫支士,支招的支。第二,士不管怎么走,不出九宮不離開王身邊,九宮相當于什么相當于指揮部。所以象棋規(guī)則告訴我們,出主意搞理論的謀士只能支招兒,不能到一線搞執(zhí)行。那諸葛亮就讓馬謖這個謀士到一線搞執(zhí)行,說明諸葛亮不會下象棋啊。他違反了運用棋子規(guī)則,所以我們更深入地問一個問題,為什么出主意搞理論的謀士,他搞不了一線的執(zhí)行呢,腦子的原因,就是搞理論謀劃的人,他有個特殊的思維模式,叫極端思維,
我們來在分析一個現(xiàn)象,你看我們找幼兒園小朋友,你問他,寶貝兒,請問一加一等于幾?小朋友會樂了,說等于二,還會抬頭跟你一句說,阿姨,你看我聰明吧。你要問一個小學三年級學生說同學,請問一加一等于幾,小孩兒會鄙視你這問題,說:誰不會呀?等于二唄。你要問一下高中生同學請問一加一等于幾?他不會回答,他會憤怒,說怎么著?你要問一個搞理論極端思維的博士,博士,請問一加一等于幾?這博士點點頭,會把眼睛轉(zhuǎn)向蒼茫的遠方。她深吸一口氣,給你說,你這個問題提得好。這里邊有現(xiàn)象學,語義學,符號學,認知心理學,發(fā)展心理學說不定還有進化論,你給我整10萬塊錢咱立個項研究研究得了。所以極端思維的特點就是知識多了,分析多了,這種復雜思維會把你引向極端。那真正學習的特點是學了很多知識,你還能回歸常識,這個就了不起啊,所以我們講什么叫智慧,智慧就是懂得知識應用的條件,在常識真理面前毫不猶豫。這叫智慧,
但馬謖沒這智慧。諸葛亮告訴他,依山傍水,當?shù)涝鸂I,按這個常識你就贏了,但馬謖去了就想極端,我得玩兒一個邪的,我得有創(chuàng)新點,中國古代的管理智慧當中我最喜歡的兩個案例,一個是三國里的諸葛亮揮淚斬馬謖,一個是水滸里的宋江拍桌子罵李逵,將來有機會給大家講那李逵的事兒,咱們先講馬謖的事兒。你看那京劇上就說了,馬謖打了敗仗了,大敗而歸。來交令的時候呢,諸葛亮先讓王平進來,沒讓馬謖進來,王平進來了,把王平就罵了一頓,處理了一下,接著馬謖爆門而入,馬謖進來自己就心虛了,馬謖比李嚴強,李嚴是犯了錯誤,找理由要掩蓋,馬謖不掩蓋,他承認,說丞相我打敗仗了,辜負你的希望,你處理我吧。諸葛亮一沒有罵,二沒有打,諸葛亮就指著馬謖的腦袋就數(shù)落他說:幼常啊幼常啊,你是幼稚,我讓你依山傍水,當?shù)涝鸂I,你為什么就不聽,馬謖說,丞相,我就想搞一個創(chuàng)新點,年底寫論文,評個高級職稱啥的,
標新立異未必是好事兒。家常飯最養(yǎng)人,能用常識手段把工作做好就是最高明的管理。為標新立異而標新立異,搞形式主義的標新立異害人害己,所以諸葛亮說你真是氣死我了,馬謖說:丞相我認罰。你罰我吧,諸葛亮跟他說,我不罰你,說就話就把軍令狀拿出來了說軍令狀寫得清楚,臨行之時說明白了,打了敗仗,提頭來見,說左右推出去把他嶄了吧,馬謖一看真要殺,馬謖也急了,馬謖就跪下了,我家里上有老下有小,我這么年輕30多歲,您能不能饒了我,我戴罪立功不行嗎?一見馬謖求情,諸葛亮眼淚就下來了,諸葛亮說,幼常啊。不是我要殺你,軍法無情,你犯了制度了對吧,我殺你跟剜心一樣,但是不得不殺,所以諸葛亮就囑咐馬謖,你放心吧,后事我給你安排好了,你就放心地去吧。就這樣把馬謖推出去,一刀就斬了。
斬馬謖神奇的是有兩個效果,第一是全軍膽寒,大家說,兄弟千萬別犯錯誤,馬幼常關(guān)系那么好,水平那么高,犯了錯誤也掉腦袋,所以大家膽寒,大家尊重制度,尊重權(quán)威,第二是全軍感動,大家說咱們丞相真是好人,被下屬那么喜歡那么關(guān)切,所以我們說一個高明的領(lǐng)導就是讓下屬又怕又愛的領(lǐng)導。一個高明的家長,就是讓你兒子又怕又愛的家長。你光怕不行,光愛也不行對吧,所以什么叫嚴父就是又怕又愛的父親。那處理完馬謖以后呢,諸葛亮沒有就此停手,他接著上書自貶,自貶三級。這個也是諸葛亮的智慧啊,諸葛亮的意思就是處理完他,我處理我自己自隆三級,這樣管理的權(quán)威性也上升了,整個隊伍的親和力也有了,所以回過頭我們看看這個諸葛亮處理員工對李嚴這樣的人,他是設底線留了余地,對馬謖·這樣的人,他在嚴肅紀律的同時特別強化的感情。這個是諸葛亮的高明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