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人聲塞標桿 - 老人家Oriolus褐鸝聽感分享
玩hifi的小伙伴們,一定對老人家這個品牌不會陌生,他家最早問世也是最出名的耳機,便是2015年發(fā)售的黑黃鸝。當時正值單動圈和多動鐵耳機打的有來有回的年代,黑黃鸝這款圈鐵耳機,憑借偏向流行人聲的優(yōu)秀聽感以及圈鐵結合的結構,在那個年代一炮而紅。那一年也是我開始正式入燒的時候,黑黃鸝我記得是我買的第三款公模耳機,它確實屬于有足夠韻味的塞子之一,給我留下了美好回憶,但黑黃鸝也有明顯的缺陷,例如腔體較大、配線較硬,導致整體佩戴不太舒適,圈鐵的銜接方面也有一些瑕疵。最近幾年,老人家又陸續(xù)出品了灰黃鸝、水黃鸝、銀黃鸝、山黃鸝、銅黃鸝等,形成了較為龐大的“黃鸝家族”,而其中最“高貴”的則是售價高達4萬元的朱鸝。除了朱鸝外,其它這幾款我也基本都聽過,說實話,在最近幾年耳機品牌和型號越來越豐富的情況下,并沒有給我留下足夠深刻的印象。這次有幸參加“耳機美學”組織的2022年老人家新品“褐鸝”的巡回試聽活動,很樂意分享一下我的真實聽感。

“褐鸝”是一款混合單元耳機,單邊1動圈、1平板、1動鐵的結構,采用三單元三分頻三導管的混合架構設計。近些年圈鐵、圈鐵靜電、動鐵靜電、動圈平板等各種結構的耳機越來越多,眾多品牌也在不斷嘗試設計推出包含經典單元的入耳耳機,我同樣也聽過多款,有的確實讓人耳前一亮,但有的則調音很不對味兒。這次的褐鸝我在拿到手之前簡單了解了一下,還挺感興趣的,畢竟平板單元之前更多的是應用在大耳機上,細聽之后還是讓我不得不佩服老人家的調音,先簡單說說包裝、外觀、配件等方面。

?褐鸝的包裝很簡約精簡,一個瘦長型的包裝盒,打開后即可看到塞子本體。塞子面板采用深藍色亮片點綴風格,腔體為藍色非透明樣式,雖然看不到內部單元,但看起來和摸起來很實在,也不容易出現磕碰劃痕掉漆等問題??偟膩砜?,褐鸝的外觀設計屬于較為保守的“安全型”。缺點則是導管部分采用的是樹脂一體化,而并非大多數公模耳機的金屬導管設計,這個導管口徑很粗,導致市面上很多耳套都不能輕松搭配使用。

褐鸝的配線是一條四股無氧銅鍍銀線,線徑不算粗,外皮包裹了一層黑色棉網,線材非常非常柔軟,很難出現纏繞在一起的情況,這點好評!當然,配線的外觀包括接插件都很簡約,顏值只能說一般般。此外,還配備了幾對硅膠套和海綿套,耳套的質量摸起來還是不錯的。褐鸝的包裝、外觀、配件,可以說并不驚艷,那么聲音到底如何呢?

本次試聽的塞子配線是4.4平衡插頭,我目前手中在用的聽音設備為海貝R3proS作為數字轉盤,通過同軸線連接ifi灰菠蘿解碼耳放,使用灰菠蘿4.4平衡口作為輸出。我并沒有刻意的去挑選一些專門的試音曲目來測試褐鸝,而是更隨意的播放設備中喜歡聽的一些歌,包括華語流行、日系流行及ACG、歐美流行、小編制器樂、大編制器樂、搖滾樂等。

這次的試聽,并非像我之前去耳機店或者hifi展會的那種短暫聽兩三首歌的“一耳朵聽感”,而是踏踏實實的聽了好幾天得出的結論,所以還是具備一些分享價值的。首先拋出個整體結論:褐鸝是一款非常有特點、很有聲音魅力的新時代人聲塞。為什么說它是新時代人聲塞,因為過去多年內,很多別打上“人聲塞”、“女毒塞”標簽的耳機,大多是那種凸出中頻,人聲貼耳,女聲妖嬈的調音風格,而在聲樂分離度、空間感、分離度、三頻健康等方面,則均會有明顯的缺陷。而近年來眾多更注重綜合素質的新時代調音耳機,又很難出現人聲部分特別抓耳的。

我的歌單中最多的曲目是華語和日系流行女聲,當我用褐鸝傾聽的時候,能明顯的感受到老人家對這款耳機風格的官方宣傳語“舒緩綿長,醇厚細膩”。見過了很多品牌的夸張宣傳語后,本來對這句描述深表懷疑,但聽完之后確實覺得恰到好處,這其中我認為是老人家的調音師對褐鸝傾注了精準的風格定位和調音手法。在聽張碧晨、劉惜君、張韶涵、Aimer、柴田淳等識別度極高的女聲時,褐鸝可以在確保歌手原有聲音特色的同時,增添一抹感情色彩,整個聲音流暢而細膩、精致又溫潤,像是對每一首抒情女聲都重新包裝了一樣,就是那種你坐在一個小型音樂酒吧,一位女歌手坐在離你不遠的位置用情演繹,你則是安安靜靜的舒適傾聽。褐鸝人聲的位置肯定是屬于偏近的,口型稍大但不過分,遠沒有到舔臉的程度,但即便是在4.4平衡口的情況下,也絕不會給你人聲凹、位置偏遠的感受。同時,在聽這種抒情人聲的時候,背景配樂和人聲形成很好的層次感,橫向聲場一般,但縱向聲場很不錯,整體的空間感和分離度剛剛好。而在聽李克勤、張國榮那種經典粵語曲目時,褐鸝的特點也體現的淋漓盡致,味道十足,耐人回味。

褐鸝的三頻能量分布,偏向于中低頻,低頻不是那種量大肥碩的類型,低頻質感不錯,回彈速度適中,在捶下去的那一刻有一點點泛音,但不會過多的彌散。中頻部分有著一定的厚度,這確保了聲音有較強的氛圍感而不空洞。高頻顯然是經過了修飾,但不是像某些塞子為了壓制而把高頻調的過暗,褐鸝的中高頻部分還是具備一定明亮度和延展的,只不過在極高頻部分做了較大的控制。這使得在聽很多極高頻比較亮麗且能量爆發(fā)的歌曲時,會降低爽快度,但相應的也會明顯減少刺激感,讓歌曲更耐聽,同時也會一定程度優(yōu)化一些齒音,如齒音女王梁靜茹、倉木麻衣的歌。我最近聽過的很多塞子,都屬于素質很過硬,一耳朵聽起來過癮又高級,符合新時代調音的級別,但是卻很少有褐鸝給出的這種聽抒情人聲的“安逸感”,長時間聽下來也絕對不累。

如果是聽一些小編制器樂,如小提琴演繹時,褐鸝也有著很好的表現。當然,轉到大編制器樂,例如一些大場面的電影配樂、恢弘且樂器復雜的曲目時,褐鸝就顯得有些力不從心了,最主要的表現為樂器之間的解析力和分離度表現一般,有一點“粘連”的感覺,或者說有一點糊。尤其是聽搖滾或歐美電子樂時,瞬態(tài)和動態(tài)的表現應該達不到這個群體的要求,聲音會顯得有些偏軟。不過,這也恰恰證明了,褐鸝這個耳機的風格定位十分清晰精準。如果你的歌單中,80%以上都是流行人聲(尤其是抒情類)、日系女聲(非快節(jié)奏ACG),我會毫不猶豫的極力推薦你試試褐鸝,她會讓你體驗到“富有感情的沉浸式人聲”,且久聽不累。如果你的歌單過于雜食,對流行人聲不屑一顧,那么褐鸝可能就不那么符合你的口味了。

總結一下,褐鸝的最大特點毋庸置疑,就是優(yōu)質的抒情人聲表達,且整體素質不差,價格相對親民。同時,它的阻抗只有10Ω,靈敏度為110dB/mW,屬于非常易驅動的塞子,我用iPhone直推了一下,除了聲音精致度會差一點點,其他方面都表現得很好。缺點是包裝配件略顯簡單,高級感不足,不適合聽樂器多而復雜的大場面曲目,不適合聽搖滾和電子樂。其實,褐鸝在聽配樂較復雜的流行曲目時,并不會讓你感受到它僅是一個“人聲塞”,整體素質是完全夠用的,我會用“動聽”形容它,而不是“華麗”。最后,如果為褐鸝進行升級線搭配,建議可以選擇優(yōu)質的單晶銅線或純銀鍍金線,能夠更完美的表現出塞子那種醇厚延綿的人聲。

在如今hifi品牌魚龍混雜、耳機造型和結構五花八門、價格越來越高的大環(huán)境下,希望廠商們可以潛心研究調音,少一些套路,多一些誠意,更多的產出這種極具特色、定位精準、健康調音的耳機,少出一些妖魔鬼怪。感謝“耳機美學”提供的這次試聽,后續(xù)我如果聽到值得分享的設備或耳機,還會繼續(xù)分享,為廣大燒友提供幫助和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