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是什么-漢字字源
《中文水平等級(jí)標(biāo)準(zhǔn)漢字表》里的“愛”字就相當(dāng)于英語四六級(jí)詞匯表里的abandon,排在頭一個(gè),所有人都熟悉,背單詞從它開始,對(duì)它的記憶滾瓜爛熟。
那,愛是什么?上邊是采字頭,中間突寶蓋,下邊友人的友,為什么三個(gè)加一起就是愛?古人造字的時(shí)候,“愛”字是怎么來的?它的本義就是我們現(xiàn)在的愛嗎?
我也很好奇,于是去翻書。
愛,最初是?,上是旡,下是心。
旡,飲食氣逆不得息曰旡,就是打嗝。
后又在?的基礎(chǔ)上,加了夊,變成

甲文的止象腳之形,含腳趾、腳掌、腳跟。
大拇指右出,是左腳,比如止

大拇指左出,就是右腳,就是少這個(gè)字抹去右邊那一點(diǎn),也就是步的下半部分,讀tà。
所以步,其實(shí)是兩只腳。

上邊是左腳,下面是右腳。步的本義是兩腳交替行走。
所以涉,就是趟水、渡河,引申為跋涉、涉及、涉足、干涉等。

那止是什么呢?止是腳趾向前,腳跟在后。
那夊是什么呢?夊是止反過來,腳跟在前,腳趾向后。

比如跳舞的舞,上邊就是無,

象人持牛尾或鳥羽等舞具跳舞求雨,又在下面加了舛,舛就是兩只腳倒過來,引申為跳舞。

以上圖片和解釋均來自于《說文新證》。
所以,夊就是一只腳,倒過來的一只腳。

后楷化作愛,愛又簡(jiǎn)化成了愛。
《禮記·中庸》曰:“何為人情?喜怒哀懼愛惡欲,弗學(xué)而能?!睈蹫槠咔橹?。
《詩經(jīng)》里有:“愛而不見,搔首踟躕?!惫室舛悴刈屛艺?,急得我抓耳又撓腮。
這里愛是薆的假借字,躲藏的意思。
《詩經(jīng)·小雅》中為數(shù)不多的愛情詩《隰?!?/span>里有一句:“心乎愛矣(心里對(duì)他深深愛戀),遐不謂矣(為何不說呢?欲說還休)?中心藏之(在心底深深埋藏),何日忘之(何日能夠忘記)!”
那、愛、愛,口、心、腳,愛,你如何理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