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得到更清晰的照片
1.保持相機的穩(wěn)定手持姿勢和呼吸控制
正確持握單反相機的姿勢應該是右手握緊手柄,左手自然托住機身底部及鏡頭部分。
這樣的持握方式能方便地對鏡頭進行變焦及調(diào)焦操作,并能保持良好的機身穩(wěn)定性。豎向持握的方式與此類似。
有時攝影師需要從低角度進行拍攝,這時候人應下蹲,在牢固持機的前提下將手臂倚靠在膝蓋或大腿上,以保持相機的穩(wěn)定。
在手持拍攝但需要保持良好穩(wěn)定性的情況下,可以選擇倚靠墻面或樹干,借助外物來使身體保持穩(wěn)定。拍攝時注意屏息,避免呼吸造成的身體晃動。
2.三腳架的重要性
三腳架是攝影中極其重要的一項輔助工具。在風光、靜物等攝影門類當中更是不可或缺的。相比手持拍攝,三腳架能使相機保持在最穩(wěn)定的狀態(tài),從而避免了因相機晃動而造成的模糊,得到最清晰的照片。
三腳架的使用有許多需要注意的地方,做到了這些,才能使三腳架發(fā)揮它應有的效果,下面我們將一一道來。
1)三腳架的選擇
三腳架有多種類型。按鎖緊方式可分為旋鈕式和扳扣式,按材質(zhì)分可分為碳素腳架和合金腳架。在鎖緊方式的選擇上,一般以旋鈕式為優(yōu)。扳扣式雖然方便,但不排除在長期使用后出現(xiàn)鎖緊松動而造成問題。旋鈕式腳架則可以免除這個問題的困擾。即便鎖緊裝置在常年的使用中有所松動,由于旋鈕式結構的特殊性,只需多擰幾下依然可以保持緊固,沒有扳扣式存在的那種隱患。
材質(zhì)上,中低端腳架通常為合金材質(zhì),這種材質(zhì)的優(yōu)點是質(zhì)地堅實,強度、韌性都很好,缺點則是比較重。碳素腳架則在重量上有了較大的改進,使三腳架在達到相同支撐強度的同時,比合金腳架有著更輕的重量,因此也更適于攜帶。但其缺點一樣很顯著:過于昂貴。同樣規(guī)格的三腳架,碳素材質(zhì)比合金材質(zhì)幾乎要貴出一倍。
對于普通愛好者而言,選擇一個500~1,000元左右的合金腳架已經(jīng)完全夠用,可以滿足從廣角到長焦的大部分需求,至于昂貴的碳素腳架,如果不是職業(yè)需要或財力過剩,我們并不是非常建議。
三腳架的另外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云臺。常見的云臺有三維云臺和球形云臺兩種(如圖)。一般說來,三維云臺更利于精確構圖,而球形云臺則更為方便。對于攝影來說用得最多的是球形云臺,當然也有人偏愛三維云臺,讀者可以在親身體驗之后做出自己的選擇。
2)三腳架的使用
三腳架使用時一定要鎖緊鎖扣,避免在拍攝過程中鎖扣突然松動造成倒地。相信你和相機和大地來個激烈的親密接觸一定不是你想看到的。伸展腳架時一定要嚴格檢查每一個鎖扣是否扣緊,杜絕意外的發(fā)生。對于一些可折疊式腳架,在展開時會有幾個固定插銷,這些插銷能固定腳架的展開角,使腳架保持穩(wěn)固。
云臺上那塊可拆卸的板子稱為快裝板??煅b板應借助工具牢固鎖定在相機上。對于大部分情況而言,只需將快裝板鎖定在機身上即可。而對于裝有大體積長焦鏡頭的單反相機,則應將快裝板鎖定在鏡頭腳架環(huán)上,以保持相機前后平衡。將快裝板鎖定在云臺上時也要注意檢查鎖扣是否鎖緊。在裝上后應稍稍用力晃動相機,確保相機已鎖緊在腳架上。在豎向拍攝時尤其要注意檢查,否則相機從腳架上脫落,后果不堪設想。
放置腳架時最好選擇平地,盡量保持腳架水平。若是斜坡或臺階,則應調(diào)整腳架的每一支腿伸展在不同長度,以此來保持腳架水平(如圖)。水平方向放置能使三腳架保持最好的穩(wěn)定性。
在使用三腳架時千萬要注意,有一些人喜歡將三腳架連著相機扛在肩上走路。需注意,三腳架的云臺雖然牢固,但也承受不了如此大的作用力,尤其是體積較大的長焦鏡頭,巨大的杠桿作用力很容易使云臺發(fā)生損壞,造成相機損毀的慘劇。
除少數(shù)專業(yè)腳架以外,大部分三腳架并不具備防水防塵功能,因此在戶外使用三腳架時應特別注意防護,特別要防止海水浸入造成腐蝕。每次使用完都應將腳架擦拭干凈再收起來,以保證三腳架能一直處于最佳狀態(tài),延長三腳架的使用壽命。
3)反光板預升
單反相機的反光鏡結構會在拍攝時帶來一定振動。這點振動在手持拍攝時影響并不大,但在使用三腳架的拍攝中卻不可忽略。為解決這一問題,單反相機中專門設置了一個功能:反光板預升。開啟反光板預升功能后,第一次按下快門按鈕(有些相機可以設置為機身后背上的其他按鈕)時,反光板會抬起并鎖定,但并不進行拍攝;第二次按下快門按鈕時,快門簾幕打開,完成曝光并收回反光板。按兩次快門按鈕完成一次拍攝。兩次快門之間要有一定時間差,確保反光板振動對拍攝的影響降至最小。
4)使用快門線
要確保最好的拍攝效果,快門線是必不可少的裝備??扉T線分有線快門線和無線快門線兩種,可以使攝影師在不用手觸碰相機的情況下觸發(fā)快門。這樣就避免了拍攝過程中攝影師的身體晃動對相機造成影響。在長曝光拍攝中,使用快門線還有一個很大的優(yōu)點:使用機身快門按鈕進行B門拍攝時,需要一直按住快門按鈕,這樣不僅影響了相機的穩(wěn)定性,更是一件累人的事。而快門線則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扉T線可以將快門按鈕鎖定,使B門一直處在開啟狀態(tài),既提高了穩(wěn)定性,也解放了人力,是便宜又好用的得力工具。
5)關閉防抖
在鏡頭防抖技術誕生以前,使用三腳架只要記住上面所說的內(nèi)容就夠了。而在防抖鏡頭如此普及的今天,這部分知識也應做一些補充。鏡頭防抖技術是佳能公司率先提出來的,在隨后幾年中其他廠商也紛紛跟進,終于形成了現(xiàn)在這樣的普及度。防抖技術的基本原理是通過感應器檢測鏡頭抖動,使鏡頭中的防抖鏡片做出反向補償而實現(xiàn)防抖。這要求感應器要以主動偵測的方式工作,時刻保持微小的振動,以保證在鏡頭抖動的同時進行補償。這會造成一個問題:當使用三腳架時,這種主動偵測依然存在,補償鏡片依然處在微小而持續(xù)不斷的振動當中,對成像自然會有不好的影響。通過實測我們也發(fā)現(xiàn),使用三腳架進行拍攝時,開啟防抖造成的銳度降低,比沒有開啟反光板預升所造成的銳度降低還要大。其影響決不可忽視。
自然,相機廠商也意識到這個問題。因此在后來一些高檔鏡頭中,加入了三腳架檢測功能。當相機處于穩(wěn)定狀態(tài)時,防抖功能自動關閉。這自然是件好事,但現(xiàn)實是,更多的人門級鏡頭并不具備這樣的功能。而就實用的效果來看,所謂的“三腳架檢測功能”也并非萬無一失,因此使用三腳架進行拍攝時千萬記得,關掉防抖開關。
3.提高快門速度
在不使用三腳架時,要想得到清晰的照片,較高的快門速度是必不可少的。
前面我們談到,較高的快門速度可以將運動物體凝固,這是很容易理解的:曝光時間短,運動物體的影像在畫面上所經(jīng)過的距離就相應變短。在時間短到一定程度時,運動物體的影像便近乎靜止。同樣,在手持拍攝中,盡管物體不動,但由于鏡頭抖動,使得景物相對于相機也是運動的。當快門速度不足時,這種相對運動就會造成成像的模糊。
由此可以引出一個普遍的規(guī)律:以焦距倒數(shù)為安全快門速度,在安全快門速度以下可以保證成像清晰。例如使用50mm鏡頭進行拍攝,則快門速度只要低于1/50s即可保證成像清晰。1/50s即稱為該焦距下的安全快門。
盡管安全快門的說法廣為流傳,但這其中仍存在不少問題:
其一便是跟拍攝者的手持穩(wěn)定性有關,若持握不夠穩(wěn)定,則安全快門根本不能保證“安全”,而對于某些“鐵手”,即便是長于安全快門幾倍的快門時間,他們也能拍得清晰;
其二,對于APS-C畫幅相機,由于1.6倍焦距系數(shù)(尼康、索尼為1.5倍)的存在,安全快門也應相對升高;
其三,對于有防抖功能的鏡頭,安全快門可以大幅降低,不必依照安全快門的要求死記。
4.使用相機的防抖功能
如前所述,鏡頭防抖功能是在鏡頭中加入一片補償鏡片,該鏡片可以在相機抖動時進行反向補償,將抖動對成像的影響降至最低?,F(xiàn)在的防抖技術已能實現(xiàn)3至4擋快門速度的防抖效果。原本1/160s才能拍清楚的場景,在擁有防抖技術后,可以在1/10s(降低四擋快門速度)達到相同的清晰度。抖動技術極大解放了三腳架的使用。
在許多對穩(wěn)定性要求較為寬泛的攝影門類中,已經(jīng)基本可以不用三腳架,僅憑防抖功能就實現(xiàn)很好的清晰度。尤其在長焦鏡頭中的運用,使得手持拍攝的成片率大大提高。可以說,這是相機進化史上一次非常偉大的突破。
區(qū)別于鏡頭防抖,索尼公司還開發(fā)了另一種防抖技術:機身防抖。這種技術會通過機身CMOS的運動對相機抖動進行補償,使畫面保持清晰。機身防抖有一個很大的好處:可以在所有不具備防抖功能的鏡頭上實現(xiàn)防抖,在一定程度上節(jié)約了成本。
5.保證焦點的準確性
基于光學原理,鏡頭并不能使視野內(nèi)由遠至近的所有范圍均保持同樣的清晰度。在拍攝的過程中,需要對鏡頭進行選擇性聚焦,使視野內(nèi)某一距離的景物清晰聚焦,同時焦點前后均有一定的虛化(如圖)。若使用大光圈鏡頭,就能將景深控制在很小的范圍內(nèi),從而有效地突出主體。
聚焦錯誤和焦點偏移是攝影初學者容易出現(xiàn)的問題。錯誤的聚焦會使背景清晰而主體模糊。焦點偏移則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主體的清晰度。因此都應盡力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