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彥斌的“做作”,汪蘇瀧的“格局”,讓《天賜4》徹底被打臉
在這個音綜發(fā)展非常迅猛的時代,相信只要是喜歡看綜藝的觀眾都會多少追那么三兩檔音綜吧!
相對來說,音綜這個類型說好做也好做,但想要做好也是非常有難度的。
相信大家也發(fā)現(xiàn)了,只要找?guī)讉€流量歌手,再找?guī)讉€實力唱將,一檔音綜基本上就成了。
縱觀目前的很多音綜,只要是熱度和收視率都高的爆款,那絕對是嘉賓請得好。
當然,好的嘉賓只能保證節(jié)目的收視率,每檔綜藝還有自己的套路和吸引觀眾的東西。
相比節(jié)目中那些好聽的翻唱來說,在音綜里吃瓜一直都是網(wǎng)友最喜歡做的事情。
比如,《浪姐》中哪兩位姐姐撕起來了,誰又發(fā)文暗諷誰了,這些真人秀部分往往是要比舞臺更加吸引人的。
每檔音綜都有自己吸引人的招數(shù),也可以說這些東西才是一檔音綜的靈魂。
在現(xiàn)在正在熱播的音綜中,有一檔音綜是比較特殊的,因為它是靠鑒音團和歌手之間的互懟賺話題的。
相信大家也猜到了,我說的這檔音綜就是已經(jīng)播出到第四季的《天賜的聲音》。
只要提到這檔綜藝,相信不少人的腦子里立馬就能飄過“某某懟丁太升”的熱搜。
想當年,《天賜的聲音》愣是憑借著聲音鑒賞團的“毒舌點評”各種沖上熱搜,一步步成為爆款。
現(xiàn)在節(jié)目已經(jīng)播出四季了,如果要是問大家聲音鑒賞團曾經(jīng)都和哪位歌手互懟過,相信很多人立馬就能說出他們的名字。
然而,如果要是問一下四季以來你覺得哪個舞臺好,我覺得大部分人都說不出十個吧!
其實聲音鑒賞團和歌手之間的矛盾已經(jīng)成為了《天賜的聲音》的一大賣點,甚至可以說很多觀眾追這檔節(jié)目就是為了看這個東西的,聽歌只是次要。
當然,節(jié)目組又何嘗不知道這件事呢!
四季節(jié)目下來,相信大家的心里都有過這樣的懷疑,這些矛盾是不是劇本呢?
從對節(jié)目的利弊來分析,我覺得這些東西應該是節(jié)目組提前安排好的。
試想一下,一檔綜藝節(jié)目想要賺錢就必須要有流量,想要有流量就必須要有話題。
說白了,這些東西都是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只要有矛盾節(jié)目組就能賺更多的錢。
不管是說聲音鑒賞團還是歌手,大家都是圈內(nèi)有頭有臉的人物,誰又真的會在鏡頭面前去撕破臉呢!
這就好比丁太升和VAVA可以在《天賜的聲音》互懟,他們也可以在《吐槽大會》做搭檔。
或許有些人要問了,有沒有劇本也只是猜測,難道真的有證據(jù)嗎?
老實說,證據(jù)還真沒有,但是最新一期節(jié)目中發(fā)生的事情還是可以說明一些事情的。
胡彥斌的“做作”,汪蘇瀧的“格局”,讓《天賜4》徹底被打臉。
第一,胡彥斌的“做作”。
胡彥斌和容祖兒這次合作了一首李宗盛的《晚婚》。
當這首歌唱完之后,聲音鑒賞團的梁源說“我覺得這首歌唱得很做作,這不是一個我看來非常真誠的作品,因為我們其實看李宗盛的歌,他很擅長對這種中文的音樂語言的運用,所以他唱歌基本是半唱半念的狀態(tài),所以說兩個人在唱這首歌的時候把李宗盛的創(chuàng)作里面傾訴感的東西全都拿掉了,把它變成了唱一首歌,包括反復提到的他能不能這些東西,它是有悖于原創(chuàng)作的東西,就是一個本來傾訴感的東西變得很壓迫,我覺得這個東西可以說它新,但是我真的不能說它好”。
在《天賜的聲音》這檔綜藝中,梁源批評歌手已經(jīng)不是什么稀罕事了,但是胡彥斌被批評,這還真的是比較罕見的。
相信很多觀眾在上期節(jié)目結(jié)束的時候看到“下期預告”就已經(jīng)很想要知道胡彥斌怎么回答了。
對于梁源的批評,胡彥斌到底是會接受還是會反駁呢?
胡彥斌說“這就是我一個故意的設計,但是可能這個設計有人喜歡有人不喜歡,但我必須忠于自己的感受”。
簡單來說,胡彥斌說歌曲的前半部分是回應家人的念叨,后半部分重復的段落是直面真實的內(nèi)心,是對自我的一個追問。
胡彥斌說得很對,現(xiàn)在這代人就是想得太多,考慮的太多,從而導致了晚婚。
實話實說,胡彥斌這個改編還是很有深度的,只可惜聲音鑒賞團的梁源并沒有讀懂他的深意。
當胡彥斌解釋完之后,梁源連連點頭,而且也并沒有再去質(zhì)疑什么。
很顯然,在梁源和胡彥斌這次的矛盾中,胡彥斌贏了,梁源可以說是在故意挑刺。
第二,汪蘇瀧的“格局”。
汪蘇瀧和GAI這次合作的歌曲是《愛江山更愛美人》。
這是一首傳唱度非常高的歌曲,在音樂軟件上一搜會有非常多的版本。
一般來說,越是這種經(jīng)典老歌越是難改編,因為沒有太大的空間去發(fā)揮了。
然而,汪蘇瀧卻硬是想要挑戰(zhàn)一下這首歌。
在歌曲唱完之后,梁源再次站出來做出了“毒舌點評”。
梁源說汪蘇瀧在改編中加入《垓下歌》是有點多余的,這樣做只會把歌曲越改越小。
對于梁源的點評,汪蘇瀧說他的解讀并不是自己改編的想法。
汪蘇瀧在這首歌里想要表達的是落寞的英雄,歌曲中的《垓下歌》他用了很多人來念,就是為了讓更多人理解項羽的孤獨,從而表達英雄很難。
毫不夸張地說,聽了汪蘇瀧的解釋之后,你會覺得他的格局非常大。
梁源老師說汪蘇瀧把歌曲越改越小了,但要是讀懂汪蘇瀧之后,你會發(fā)現(xiàn)歌曲是越改越大了。
在梁源和汪蘇瀧的這次矛盾中,汪蘇瀧贏了,梁源好像又是在故意挑刺。
在這兩次矛盾中,梁源都吃了癟,而且同為聲音鑒賞團的胡達瀚兩次都站在了歌手這邊,明確表示不贊同梁源老師的觀點。
看完這期節(jié)目之后,你會覺得梁源在這一季的節(jié)目中就是另一個丁太升。
不過,梁源終究成不了下一個丁太升,因為他這次懟錯了人。
現(xiàn)在這一季《天賜的聲音》僅僅播出了三期,梁源就幾次三番批評過小鬼王琳凱,甚至可以說只要小鬼唱歌就絕對會被批。
本來有了梁源和小鬼的矛盾之后,節(jié)目的話題已經(jīng)足夠,那他為什么還要再挑胡彥斌和汪蘇瀧的刺呢?
實話實說,我有點懷疑梁源這一季接到的任務就是挑刺,只要挑到刺就能有更多的獎勵。
不過,讓梁源沒有想到,胡彥斌和汪蘇瀧不是小鬼,他們不是沒有素養(yǎng)地懟人,而是有理有據(jù)地用自己的才華去以理服人。
胡彥斌和汪蘇瀧這次算是徹底打了梁源的臉,徹底打了聲音鑒賞團的臉,徹底打了節(jié)目組的臉。
看到這里,我不禁想要問一句,聲音鑒賞團的幾位真的夠?qū)I(yè)嗎?
當一首歌曲唱完之后,如果要是連歌手為什么那么改編都不去了解就直接批評的話,那是不是有點太草率了呢?
換句話說,要是只從自己的角度出發(fā)去做點評,那格局是不是有點小了呢?
在本季的首期節(jié)目中,梁源懟小鬼王琳凱的那番話還是讓很多觀眾都非常認可的,也包括我。
當然,小鬼自己也承認了唱歌時氣息不穩(wěn)的事實。
說白了,梁源靠這一戰(zhàn)完全讓自己變成了觀眾心中一針見血的樂評人,但他好像有點不太知足,想要用更多的戰(zhàn)績來證明自己。
作為樂評人來說,我覺得梁源應該向其他幾位聲音鑒賞團的人學習,確定的就直言不諱地說,不確定的就不要憑自己的感覺去硬懟了。
比如,這次面對胡彥斌和汪蘇瀧的改編,梁源完全可以先問一下他們?yōu)槭裁匆鲞@樣的改編再去討論。
胡彥斌和汪蘇瀧兩位的寫歌能力大家是有目共睹的,他們這樣的人寫歌肯定是有深意的,絕對不是靠著心血來潮去胡亂改編的。
但凡梁源在點評的時候多問那么一嘴,他絕對不會被打臉打得這么徹底。
經(jīng)過這期節(jié)目,對于《天賜的聲音》節(jié)目組來說應該也是一個教訓,想要靠聲音鑒賞團制造矛盾創(chuàng)造話題沒有問題,但絕對不能為了挑刺而去挑刺,那樣就有點本末倒置了。
懟天懟地懟空氣的聲音鑒賞團,這次終究還是栽在了胡彥斌和汪蘇瀧手里!
說胡彥斌做作,說汪蘇瀧格局小,《天賜的聲音》這次終究還是翻車了,梁源,這次終于為他的“不可一世”付出了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