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我痛經時氣血不足的表現(xiàn)
痛經 1.血虛 癥狀:皮膚干燥,顏色白或萎黃沒有光澤,口唇和指甲也經常發(fā)白,沒有血色;經期血量少,顏色淡;經常便秘;視力減弱、模糊、眼睛干澀。 原因:體內精血少不夠用,全身臟腑經絡不能一一得到充分滋養(yǎng),過著饑一頓飽一頓的生活。常見的是全身血液普遍虧損,有時也可能出現(xiàn)血液對某一部位的營養(yǎng)或滋潤作用減弱。 對策:補血。 (1)飲食 吃紅色和黑色食物,如紅棗、赤小豆、紅糖、烏雞、芝麻等,但要注意控制脂肪攝入,補血食品的營養(yǎng)成分都是在油脂成分少的情況下好吸收。 (2)按摩 有四個穴位經常按摩,可以調節(jié)血虛,分別是腹部肚臍下方約3寸處的關元穴,肚臍下方約1.5寸處的氣海穴,外膝眼下3寸、脛骨外側1橫指處的足三里穴,下肢內踝上3寸、脛骨后緣處的三陰交穴。 (3)日常調養(yǎng) 中醫(yī)認為勞累和思慮對血液的損耗在暗中進行,雖然無形但更加傷身,所以血虛者要避免過度勞累,尤其忌諱過度思慮。 減肥不求速成。減肥的本質是消耗大于攝入,無論用運動、吃藥、節(jié)食哪種方法,體重都不可下降太快,否則血虛就會找上門來。 2.血瘀 癥狀:身體某處時常有針刺般的疼痛,夜間加重;面色晦暗無光,容易有黑眼圈,額頭、下顎及兩頰下方長青春痘;下肢血管明顯,俗稱“青筋暴露”;女性月經經常推遲,經期腹部疼痛劇烈,經血顏色深或帶有瘀塊。 原因:凡是離開經脈的血液,未能及時派上任任務,消散于工作的滾滾洪流中,而停聚在身體某處;或正常血液運行受阻,堆積在某處經脈或臟腑中,造成該處擁堵,發(fā)生功能障礙,就是血瘀。 對策:活血。 (1)飲食 可多食山楂、黑木耳、黑豆、鮮藕、韭菜、酒、醋、紅糖、刀豆、苔菜、茄子等、特別強調不宜吃寒涼冷凍的食物。 (2)按摩 血液最容易在頭部、四肢這些遠離心臟的位置堆積,可以經常做頭部、面部、腳部保健按摩消散瘀血。 (3)日常調養(yǎng) 運動是最單純、有效的活血方式,可以改善血液的高凝狀態(tài)。每日用半小時左右活動筋骨,促進血液循環(huán)和機體代謝,可明顯改善不適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