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音、散熱兩不誤,RTX4080陣營中的翹楚
在經(jīng)過了半個月的煎熬之后,皮衣黃肯定是急于轉(zhuǎn)移玩家注意力,第二款RTX 40顯卡終于到達了——RTX 4080。相比起目前最頂級的RTX 4090, RTX 4080很顯然是受到更多玩家的青睞,原因很簡單,性能雖然比不上RTX4090,功耗自然也不會達到600W,因此這張次旗艦級顯卡當然會有更好的性價比表現(xiàn)。

而我們在微星RTX4080超龍的首發(fā)評測中看到了對它的散熱器拆解介紹,以及FurMark拷機的成績截圖,其散熱的高效給人留下很深的印象。散熱的正面覆蓋搭配八邊形風扇切口外框,灰色三角形飾片的金屬拉絲外殼。散熱片的規(guī)模也是非同小可。

采用10根純銅鍍鎳熱管的散熱器,熱管與均熱板接觸部分加工為方形,使其能夠完全接觸到均熱板表面,配合更大的散熱鰭片密度,讓顯卡擁有更快的熱傳遞速度,噪音更低的同時,散熱效能更加強大。

RTX4080超龍這款名為TRI-FROZR 3S的主散熱器,采用的是自家同系列RTX 4090上所用的款式、配置都完全相同,采用真空腔均熱板+熱管+鋁鰭片的結構。在所有需要散熱的原件接觸面上都有硅脂貼。

真空腔均熱板底座直接覆蓋GPU核心,顯存顆粒、顯存供電電感與MOSFET,以及部分核心供電的電感。顯存與核心之間的高低差并非完全通過加厚導熱墊來填充,而是先襯入一塊金屬板。


主底座無法覆蓋的供電位置也附加額外底座,或以鰭片折邊后附加導熱墊填充接觸。除了超大面積的均熱板,散熱器總共配置了10條熱管,其中3條8mm,7條6mm。熱管在底座位置壓制為方形以優(yōu)化橫向?qū)?,并以較為復雜的組合延長穿入至整個散熱模塊鰭片陣列中的各處。



散熱器中間位置,既有熱管以傳統(tǒng)的小幅彎折后高低交錯穿入核心遠端的散熱片陣列,也有以C型彎折回穿入核心接近端的散熱片陣列內(nèi)。這樣的分段式鰭片和多回型熱管結構不但有效增大了換熱面積,同時還提升了風扇和散熱片協(xié)作的換熱效率。


其中兩條8mm熱管也在近核心側的散熱片外側位置再做了C型彎折回穿入。熱管間橫向間距同樣適中,而散熱器的鰭片則偏向于單片薄但密集的組合。散熱片高度除了針對板卡元件位置避讓,靠近風扇軸心位置的鰭片整體高度開始收縮以優(yōu)化導流。


‘’4080超龍采用三風扇的散熱設計,八角形風扇切口,邊緣經(jīng)過拋光處理,顏值出色。風扇采用全新的刀鋒7代設計,雙滾珠軸承,3個扇葉連接成環(huán)形,每個環(huán)形弧尾都采用內(nèi)折設計,配合22°的傾角,使風扇在低速轉(zhuǎn)動時也能提供高壓氣流,在散熱能力不變的基礎上,有效降低噪音。
Furmark拷機10分鐘壓力測試中我們能看到在游戲和靜音兩種模式,平均頻率均維持在約1750MHz的水平。其中游戲模式的風扇轉(zhuǎn)速提升至近2000RPM,測量位置的環(huán)境噪聲從待機時的42.9dBA上升至54.2dBA略顯嘈雜。而靜音模式風扇轉(zhuǎn)速則控制在1450RPM左右,聽感上仍較為安靜。而GPU和Hot Spot的溫度相比游戲模式分別提高了5℃和9℃,不過仍在較為理想的范圍內(nèi)。
總得來說,在一眾RTX 4080顯卡中,微星RTX 4080 SUPRIM X 16G超龍的顏值絕對是前列的存在,而且質(zhì)感更是頂流水平,相比其他的RTX 4080或許體積不會更大,但是一般會更沉,這也是其用料豪華的原因,不說內(nèi)部用料如何,就說采用真空腔均熱板+熱管+鋁鰭片的高效散熱結構,滿載溫度最高不過67℃,可見其扎實的堆料和散熱,絕對稱得上是一張精致奢華的旗艦版本顯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