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張勇先《英語發(fā)展史 From English to Globlish》不完全、要點式隨摘

寫在前面:
本書摘純粹是我閱讀《英語發(fā)展史 From English to Globlish》時一時興起隨意制作的,摘錄內(nèi)容以個人興趣為主,主要用作日后翻閱原書的引導(dǎo),因此省略了大量原文內(nèi)容并使用了許多簡化表達(dá),不甚完整、嚴(yán)謹(jǐn),甚至不免有斷章取義之嫌和歧義錯漏之處,并不適合未閱讀此書的讀者作為這本書的讀書筆記或思維導(dǎo)圖使用,僅供參考、僅供參考!
我并非相關(guān)專業(yè)出身,只是因為愛好而閱覽學(xué)習(xí),若對書摘內(nèi)容有事實性疑問,歡迎友善交流指正、互相學(xué)習(xí),抑或請自行閱讀全本原文,獲得作者完整信息傳達(dá)及觀點論述。如上所述,本書摘局限性較大,主要為自用,并未期望能被廣泛受用,如若對您有所幫助,本人不勝榮幸!

英語發(fā)展史
From English to Globalish
A Socio-Cultural Histo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張勇先 著
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出版社
2014年6月

Chp1 認(rèn)識英語
語言的分類方法主要有三種
譜系分類(genetic classification)
如印歐語系:日耳曼語族、羅曼語族……
區(qū)域劃分法(area classification)
如巴爾干語言:阿爾巴尼亞語、保加利亞語、羅馬尼亞語……
類型劃分法(typological classification)
黏著語(agglutinating language)和非黏著語

Chp2 古英語(449-1066)
449:盎格魯-撒克遜人入侵不列顛
1066:諾曼征服
英語的形成主要受“三次入侵”和“一次語言文化革命”的影響
始于449:盎格魯-撒克遜入侵(Anglo-Saxon Invasion)
始于787:北歐海盜入侵(Viking Invasion)
1066:諾曼征服(Norman Conquest)
597:圣奧古斯?。⊿t. Augustine)在英傳播基督教引發(fā)的語言文化革命
古英語特點
單詞中每個字母都發(fā)音,易讀。
原有的約85%的單詞被丹麥語、拉丁語或法語取代。保存下來的本民族詞匯大多是單音節(jié)詞,這些詞是現(xiàn)代英語最常用的基本詞匯。
含有古英語(日耳曼方言)成分的地名在英國中部和西南部依然常見。
古英語單詞的性、格、數(shù)繁復(fù),類似現(xiàn)在的俄語語法或法語語法。
名詞有三種非自然的性(陰性、陽性和中性三種語法性別)。
人稱代詞形式多變,數(shù)量比現(xiàn)代英語多很多。
有兩種時態(tài),現(xiàn)在時和過去時。
因外族入侵,古英語兩次瀕臨滅絕的境地。在求生存、求發(fā)展過程中,單詞的屈折變化逐漸消失,詞序逐漸形成固定模式。
與希臘語、拉丁語等古典語言相比是弱勢語言。大量、積極吸收外來詞。
具有鮮明的民族特性,昂撒民族對古英語詞匯很敏感。
古英語詩歌的修辭方式主要有兩種
雙字隱喻(kenning),用兩個單詞的組合表示一個意思。
book skill => literature
bone house?=> body
battle-light?=> sword
helmet bearer?=> warrior
sky lantern?=> moon
God's beacon/world candle?=> sun
如今仍在使用:
lie detector?=> mother
karate juice?=> alcohol
頭韻(alliteration,也稱首字母押韻),在同一句話中,若干單詞的首字母相同。
Sally sang a splendid song.
Donald Duck and Mickey Mouse
古英語名詞的五種格
主格(nominative case)
生格(genitive case)
即所有格(possessive case),表示從屬關(guān)系
與格(dative case)
作動詞的間接賓語
賓格(accusative case)
又稱對格,作動詞的直接賓語
工具格(instrumental case)
表示媒介關(guān)系

Chp3 中世紀(jì)英語(1066-1489)
1066:諾曼征服
1489:英國議會全面停止使用法語
語音變化假說 Hypothesis of Pronunciation Shift (HOPS)
本書作者提出的導(dǎo)致語音變化(包括英語的“元音巨變”和輔音變化)的六個主要因素:
外來語的因素
在“元音巨變”之前,進(jìn)入英語的法語詞匯達(dá)到了最高峰
追求社會地位的因素
展現(xiàn)個人偏愛、尋求與眾不同的因素
食物、飲品和作料的因素
氣候和地理環(huán)境的因素
氣候寒冷——人的習(xí)慣動作是閉嘴、睜眼
日光強(qiáng)烈的熱帶——人的習(xí)慣動作是張嘴、瞇眼
英語“元音巨變”發(fā)生的時間大致處于全球氣候的“小冰川期”
聽力誤差和音素缺失的因素
中世紀(jì)英語特點
古英語是屈折變化很強(qiáng)的語言;中世紀(jì)英語則是屈折變化消失的語言。
語音和拼寫方面的變化
(1)中世紀(jì)英語借用了四個法語特有的濁輔音[v]、[z]、[?]和[e],及受法語語音的影響出現(xiàn)雙元音[?i]。
(2)表音字母有所變化。諾曼法國人給英語帶來了字母j,字母z和k也開始大量使用。
(3)古英語輔音字母連綴cn-逐漸演變?yōu)?/span>kn-,中世紀(jì)英語后期[k]音逐漸消失。
(4)初期拼寫非?;靵y,后期有所改觀但沒有徹底改變,現(xiàn)代英語的拼寫仍然很不規(guī)則。
語法方面的變化
(1)語法趨于簡單,名詞、形容詞和代詞詞尾的屈折變化逐漸消失,這意味著名詞和形容詞語法性別消失。
(2)名詞開始用-es/-s作詞尾表示復(fù)數(shù)。
(3)大量的規(guī)則動詞取代了不規(guī)則動詞。
(4)時態(tài)種類更加豐富,將來時態(tài)、完成時態(tài)和進(jìn)行時態(tài)和被動語態(tài)的助動詞be、have、shall、will開始使用。主謂賓成基本句式。穩(wěn)定的句子結(jié)構(gòu)意味著英語從綜合性語言演變成分析性語言。
(5)從古英語到中世紀(jì)英語,最大的變化在語法方面。屈折變化逐漸消失,詞序逐漸穩(wěn)定,古英語名詞的五種不同的格簡化為兩種,即目前的普通格和所有格。
詞匯方面的變化
(1)詞匯越來越豐富。很多情況下,法語詞匯取代了古英語詞匯。
(2)英語單詞和法語單詞同時存在。受拉丁語和法語的影響,大量的同義詞在中世紀(jì)英語中出現(xiàn)。
(3)由于封建社會中的等級差別,中世紀(jì)英語曾出現(xiàn)過上層社會語言和下層社會語言“涇渭分明”的情況。
(4)諾曼征服后,法語并沒有成為廣大民眾的語言。大多數(shù)普通人使用的仍然是英語,但法國貴族鄙視英語。在中世紀(jì),許多人認(rèn)為法語比英語高貴。
(5)法語單詞加古英語后綴構(gòu)成新詞。
(6)大約有一萬個以上的法語單詞在這一時期被改造了形態(tài)(拼寫)變成了英語單詞。
(7)大量進(jìn)入英語的還有拉丁語詞匯。大多與醫(yī)學(xué)、自然科學(xué)、文學(xué)及宗教有關(guān)。

Chp4 早期現(xiàn)代英語(1489-1801)
1489:英國議會全面停止使用法語
1801:愛爾蘭并入聯(lián)合王國
?
廷代爾翻譯的《圣經(jīng)》
廷代爾——將《新約圣經(jīng)》譯成英文并印刷出版的第一人,其譯作中創(chuàng)造了大量至今仍在英語世界使用的英語成語:
Let there be light.
要有光,讓光芒普照大地
the salt of the earth
社會中堅,高尚的人
in the twinkling of an eye
轉(zhuǎn)眼之間
flowing with milk and honey
富饒之地,應(yīng)許之地
the apple of his eye
珍愛的人或物
Eat, drink and be merry.
及時行樂
The spirit is willing, but the flesh is weak.
心有余而力不足
莎士比亞對英語發(fā)展演變做出的貢獻(xiàn)
創(chuàng)造了許多常用的成語和格言
hoist with his own petard
害人反害己
play fast and loose
反復(fù)無常
cold comfort
無用的慰藉
at one fell swoop
猛然間
as good luck would have it
碰巧,不幸的是
Brevity is the soul of wit.
言以簡為貴
I must be cruel only to be kind.
我的殘酷是為了你好
Love is blind.
愛是盲目的
It's Greek to me.
我完全不懂
為英語增添了許多新詞
基本上都是實詞,絕大部分現(xiàn)在仍經(jīng)常用到。
用詞靈活,常將簡單名詞活用為動詞
Destruction straight shall dog them at the heels…
They dogged his footsteps 跟在后面走(步他的后塵)
在作品中使用了很多合成詞
語言活靈活現(xiàn),善于“粗話細(xì)說”
善于在句子或段落中交替使用最新的外來詞和本土的古英語詞
源于《欽定版圣經(jīng)》的成語(圣經(jīng)成語 Biblical Idioms)
《欽定版圣經(jīng)》(King James Version of the Bible, KJB)
the skin of my teeth
勉強(qiáng),差一點沒能成功
at their wit's end
無計可施,毫無辦法
eat sour grapes
吃酸葡萄,酸葡萄心態(tài)
cast pearls before swine
明珠暗投,對牛彈琴
all things to all men
取悅于所有人,八面玲瓏
suffer fools gladly
容忍胡來的人
thorn in the flesh
肉中刺
fight the good fight
為了信仰和正義而斗爭
the patience of Job
很有耐心
rule with a rod of iron
強(qiáng)權(quán)統(tǒng)治

Chp5 現(xiàn)代英語(1801-今)
1801:愛爾蘭并入聯(lián)合王國
「ばか」的詞源
日語中的罵人話「ばか」一說源于英語粗俗詞bugger(混蛋)。也有人認(rèn)為「ばか」源于“指鹿為馬”中的“馬鹿”。
英語中的bugger是中世紀(jì)時通過法語吸收的外來詞,源于拉丁語的bulgarus(與保加利亞人的名稱Bulgarian有關(guān)),當(dāng)時天主教徒用這個詞指信奉東正教(Orthodox Church)的教徒,意思是“異教徒”(heretic)。18世紀(jì),這個單詞的詞義演變成了泛指的壞蛋或混蛋。
格林定律(Grimm's Law)(即《格林童話》的作者格林)
希臘文、拉丁文和梵文與日耳曼諸語言(包括英語)在輔音方面的對應(yīng)關(guān)系及其規(guī)律。
在古典語言向現(xiàn)代語言的演變過程中,輔音有如下變化規(guī)律:
一、b→p→f→b的順時針依次變化。
二、d→t→th→d的順時針依次變化。
三、g→k→h→g的順時針依次變化。

Chp6 英語詞匯以及修辭、風(fēng)格和文體
Rhyming Slang?押韻俚語
通常由一個詞組或兩個單詞構(gòu)成,最后一個單詞與暗指的那個詞(或詞組的后一個單詞)押韻。
dog and bone =>?phone
apple and pears?=>?stairs
frog and toad?=>?(the main) road
Battle of the Nile?=>?a tile(高頂禮帽)
duke of York?=>?to take a walk
Captain Cook?=>?to have a look
trouble and strife?=>?wife
Edward Heath[1]?=>?teeth
brass tacks?=>?facts
beauties and beasts?=>?priests
[1] 希思曾任英國首相,長相特點是滿嘴大牙。
Proverb (Adage/Traditional Saying/Aphorism/Maxim)
格言(諺語/俗話/警句/箴言)
A fall into pit, a gain in your wit.
Distant hills are greener.
All that glitters is not gold. / All is not gold that glitters.
He who laughs last laughs longest/best.
More haste, less speed.
There is no royal road to learning.
Action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
All roads lead to Rome.
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
It is never too late to learn.
A rolling stone gathers no moss.
Idioms 英語成語
He is pulling your leg.
跟你開玩笑
The two teenagers are making eyes at each other.
脈脈含情,暗送秋波
His talk is like milk and water.
枯燥乏味
She is in seventh heaven now.
非常開心
You should keep your ear to the ground.
警覺,打探消息
Don't look a gift horse in the mouth.
不要瞧不起送你的小禮物。
Now you will have to eat your words.
承認(rèn)之前錯誤的判斷
Don't let the cat out of the bag.
不要走漏風(fēng)聲。
I can see it with half an eye that she is rich.
看得清清楚楚,一目了然
英語成語的特性
不規(guī)則性:單詞或音節(jié)長短不一
兩詞:against time (=against the clock, 爭分奪秒地)
三詞:keep good hours (保持良好生活節(jié)奏,按時作息)
四詞:fall on evil days (=have bad luck, 倒霉)
五詞:horse of a different colour (完全是另一回事)
六詞:take the bull by the horns (直面困難,不畏艱險)
七詞:like a bear with a sore head (暴躁,心情惡劣)
八詞:kill the goose that lays the golden egg (殺雞取卵)
非對稱性:單詞在意義層面的“平衡”和“對稱”很少見
例外:
small fish in a big pond / big fish in a small pond
more haste, less speed
square peg in a round hole (不適合的人選,格格不入的人)
tongue in cheek (戲謔的/地,不是認(rèn)真的/地,半開玩笑的/地)
head and shoulders above sb. (遠(yuǎn)遠(yuǎn)超出,大大勝過)
英漢成語間非對應(yīng)性
在語義和文體方面,大多數(shù)英語成語沒有完全對應(yīng)的漢語成語,反之亦然。
有上下文情況下,最得體的互譯不一定是用成語譯成語。
英語成語多用于非正式文體,口語中用得多,直白、樸素、通俗易懂;
漢語成語多用于較正式文體,書面語中用得多,正式、典雅、寓意深刻。
food for thought (供思考的材料→引申→需要認(rèn)真考慮的問題/事情)
與顏色有關(guān)的英語成語
blacken sb.'s character
說某人壞話
give sb. a black look
瞪某人一眼,怒目而視
in sb.'s black book
過錯或不良行為被記下來
not as black as one is painted
并不像人們說的那么壞
a bolt from the blue
突然到來的壞消息,晴天霹靂
blue blood
貴族血統(tǒng),出身名門望族
blue pencil
審查、刪改文字
blue ribbon prize
一等獎,最高獎
drink till all is blue
喝酒喝得爛醉如泥
once in a blue moon
極少發(fā)生的,多年不遇
true blue
忠實可信的(成員)
as brown as a berry
經(jīng)風(fēng)吹日曬皮膚變得黝黑
browned off
感覺無聊、煩躁或是憤怒
in a brown study
沉思,冥思苦想
feel off-colour
身體欠佳,不舒服
give colour to sth.
使某事看起來更真實可信
come out with flying colours
非常成功,順利度過了難關(guān)
show one's true colours
露出本來面目,原形畢露
win one's colours
加入某個組織/高一級的體育代表隊
go into the red
負(fù)債
paint the town red
狂歡熱鬧
red tape
繁文縟節(jié)
a white elephant
沒用且昂貴的東西
as white as a sheet
因病或受傷而面色慘白
call black white
把對的說成錯的或是把錯的說成對的,黑白顛倒
相對靈活性
總體來說形式和意思固定,但簡單動詞(如have, get, make, call, go, win等)之間經(jīng)常可互換,名詞、形容詞和介詞有時也有變化。
形式多樣性
英語成語在不同國家或地區(qū)變體眾多,同一個成語各國的用詞不同或因本國特有文化而形成的特有成語。
典型的英國成語
blind sb. with science
在講話中用盡可能多的術(shù)語迷惑某人
different as chalk and cheese
外貌相似而實質(zhì)不同
horses for courses
做不同的工作要選不同的人
off one's own bat
主動選擇某事物,自己決定要做某事
on a sticky wicket
處于困難的境地
swings and roundabouts
利弊兼有的局面,有得有失的事情
the thin end of the wedge
更嚴(yán)重的不幸事件發(fā)生之前的一個無足輕重的事件
英語修辭學(xué)和英語文體學(xué)涉及的部分名詞術(shù)語
比喻?trope
明喻 simile
暗喻 metaphor
換喻 metonymy
提喻 synecdoche
諷喻 allegory
隱喻 kenning
夸張 hyperbole
對偶 antithesis
擬人 personification
排比 parallelism
暗引 allusion
同義反復(fù) tautology
通感 synaesthesia
首語反復(fù) anaphora
尾語反復(fù) epiphora
呼應(yīng)反復(fù) epi diplosis
聯(lián)珠法 anadiplosis
象聲 onomatopoeia
婉轉(zhuǎn) euphemism
間接肯定法 litotes
矛盾修飾 oxymoron
反語 irony
雙關(guān)語 pun
反論 paradox
一語雙敘 syllepsis
對照 contrast
頭韻 alliteration
象征 symbol
回文 palindrome
仿擬 parady
交錯法 chiasmus
半諧音 assonance
淡化 understatement
轉(zhuǎn)移修飾 transferred epithet

Chp7 英語變體
General American的語音特點
美國口音主要以蘇格蘭口音、愛爾蘭口音和莎士比亞口音的混合為主(蘇格蘭和愛爾蘭移民較多)。
元音字母后的字母r發(fā)卷舌
car, park, skirt
英音中[a?]往往讀作[?]
dance, half, bath
flap t
butter, matter, not at all
區(qū)分:
bidder & bitter
udder(母牛、山羊等的乳房)?& utter
medal & metal
非重讀字母e英音[i],美音[e]
except
ile結(jié)尾讀音
hostile, 英[tail],美[tl]
missile, 英[sail],美[sl]
元音字母o很多情況下讀[?]
hot, lot, college
字母u和ew常讀作[u?]
tune, new, sue, resume
常把非重讀音節(jié)中的每個元音都讀出來
history, secretary, library, laboratory
有些雙音節(jié)/多音節(jié)單詞在重音、元音或輔音等方面發(fā)生變化
tomato, neither, leisure,
clerk, zebra, anti-,
lever, address, debris,
finance, magazine, schedule,
advertisement, controversy, premier,
medicine, adult, simultaneous等
General Australian的語音特點
雙元音變化
[ai]→[?i],如I, fight, bike
[ei]→[ai],如lady, mate, day
句末升調(diào)
單詞之間常出現(xiàn)“無規(guī)律省略”和“非法合并”的情況
雖然存在但沒有明顯的區(qū)域方言(reginal dialect)的差別,反而是有明顯的社會方言(social dialect)的區(qū)別
分為粗獷型(Broad)、大眾型(General)和文雅型(Educated or Cultivated),從近年情況來看,還有第四種——柔和型(Modified)
印度英語的語音特點
k, p, t發(fā)音不送氣,導(dǎo)致聽起來像g, b, d
talk → ‘dog’, car → ‘gar’
習(xí)慣把r發(fā)成顫音(trill),而不是閃音(flap)
許多印度/南亞人不分[v]和[w],也不分[n]和[?]
wine & vine, vie & why, thin & thing
[θ]和[e]傾向于發(fā)成[t]和[d]
thought & taught, heather & header
蘇格蘭英語的語音特點
主要體現(xiàn)在元音的巨大差別上。蘇格蘭英語中元音總數(shù)只有12個,比英國標(biāo)準(zhǔn)英語少了8個。蘇格蘭英語有9個單元音、3個雙元音;英國標(biāo)準(zhǔn)英語則有12個單元音和8個雙元音。
[i?] bee, beer
[e] bay, pair
[?] bed, merry
[i] bid, bird
[?] hurry, sofa
[a] marry, father
[u] put, poor
[o] boat
[?] long, fork
[ai] buy
[au] bout
[?i] boy
幾乎所有元音后的字母r都發(fā)音。
wh-發(fā)[hw]的音而不是[w]。
which, what, whether
受蘇格蘭英語的影響,一些美國人和澳大利亞人也常帶有[hw]這個音。
蘇格蘭英語的語法特點
與標(biāo)準(zhǔn)英語語法相比,不同之處多半出現(xiàn)在非正式文體中。
動詞否定形式為verb + not,而不是英國標(biāo)準(zhǔn)英語的verb + n't。
I'll not do it. (I won't do it.)
Are you not coming? (Aren't you coming?)
有一個表示否定的特殊單詞nae。
I cannae help it. (I can't help it.)
You dinnae have to go. (You don't have to go.)
雙情態(tài)動詞結(jié)構(gòu)
I might could go. (I might be able to go.)
愛爾蘭英語的語音特點
東部地區(qū)和大城市(都柏林和貝爾法斯特)的英語更接近英國英語,西部地區(qū)及農(nóng)村區(qū)域受蓋爾語(Irish Gaelic/Gaelic)的影響較大,北部則明顯收到蘇格蘭語的影響。
清輔音t發(fā)音類似RP中的[θ],濁輔音d發(fā)音類似RP中的[e]。
[i?]說成[ei]。
tea, key → [tei], [kei]
受蓋爾語發(fā)音系統(tǒng)的影響,當(dāng)清輔音s出現(xiàn)在t, n, l之前,會把s說成卷舌[?]。
stop → [?top], snow → [?nou], slow → [?lou]
結(jié)尾升調(diào)。
愛爾蘭英語的語法特點
最顯著的標(biāo)志之一是用單詞after表示完成時
She is after telling me all about it. (She has told me all about it.)
They were after leaving. (They had just left.)
分裂結(jié)構(gòu)(cleft structure/cleft construction)
It is looking for new jobs a lot of them are. (Many of them are looking for new jobs.)
回答問句時不會選擇直接表示yes/no,而是重復(fù)問句中的主語和動詞
-Is that yours? -It is not.
-Are you ready? -I am.
常常用另一個問句回應(yīng)問題,而不是直接給出答案。
-Can you tell me where the post office is?
-Would it be stamps you're looking for?
威爾士英語的語音特點
用[?]代替[?]
butter → [?b?t?r]
北部方言沒有[z]和[d?],所以buzz, zeal, gin和ridge讀似bus, seal, chin, rich
有一個特殊的齒齦摩擦舌邊清輔音(voiceless dental/alveolar lateral fricative consonant)[ ?]出現(xiàn)在很多人名和地名中
Llangollen, Llanelli, Llandudno
語調(diào)通常在一個雙音節(jié)詞的第二個音節(jié)上呈升調(diào)趨勢
Lovely↗ day, isn't↗ it?
威爾士英語的語法特點
陳述句之后使用反義問句后半段的isn't it,這種用法不受人稱、時態(tài)等因素的限制。
You are leaving, isn't it?
She did try hard, isn't it?
若要強(qiáng)調(diào)一個詞,通常將其置于句首。
Running on Friday, he is.
Coal they're getting out mostly.
用于表達(dá)現(xiàn)在或過去習(xí)慣動作的謂語動詞很特殊。
標(biāo)準(zhǔn)英語:
He goes to?school every day.(一般現(xiàn)在時)
He went to?school every day.(一般過去時)
威爾士東南部
He do go to school every day.(一般現(xiàn)在時)
He did go to school every day.(一般過去時)
威爾士其他地方
He is going to?school every day.(一般現(xiàn)在時)
He was going to?school every day.(一般過去時)

Chp8 英語對漢語的影響
蒙語對漢語語法的影響
漢語的“把字句”(即處置式)
文言文中的“之、乎、者、也”被源于蒙語的“的、了、嗎、啦”取代
文言文變成白話文的過程中,蒙語發(fā)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南方人接觸蒙語少,所以南方方言中文言成分明顯多于北方方言的文言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