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蘇子瞻簡
回蘇子瞻簡
王安石《王臨川文集》
【原文】
得秦君詩,手不能舍。葉致遠適見,亦以為清新嫵麗,與鮑、謝似之。
不知公意如何? 余卷正冒眩,尚妨細讀。
嘗鼎一臠,旨可知也。公奇秦君,數(shù)口之不置; 吾又獲詩,手之不舍。
然聞秦君嘗學(xué)至言妙道,無乃笑我與公嗜好過乎?
未相見,跋涉自愛,書不宣悉。
【今譯】
看到秦觀的詩,愛不釋卷。
我的門生葉致遠剛才看了,也認為詩清新嫵媚。與鮑照、謝靈運的詩相似。
不曉得您的看法怎樣?其它的詩卷由于我頭暈,還不能仔細閱讀。
不過嘗了鍋中的一塊肉,就可知道一鍋肉的味道了。
您很欣賞秦觀,稱贊不已;我看了他的詩,也愛不釋手。
然而聽說秦觀曾經(jīng)學(xué)過中肯的言論和高深的道理,不會笑話我與您的愛好太過頭了吧?
沒來得及相見,你正登山涉水,要自己保重,我這里不多寫了。
【賞析】
《回蘇子瞻簡》是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xué)家、改革家王安石回復(fù)蘇軾的一封書簡,是王安石給蘇軾的回信,談?wù)撉赜^的詩,賞蘇軾信中所推薦的秦觀詩作 。
王安石的文章向來快人快語,而此信卻婉轉(zhuǎn)曲折,親切平和。雖說是尺幅小品,但紙短情長,使人多能體味在蘇、王兩位文壇大家的交往之中相互敬重、珍惜友誼的情深契合之意,堪稱蘇、王晚年交誼翰墨的力證。
蘇子瞻:即蘇軾(1037-1101),號東坡居士,眉山(今屬四川)人,蘇洵之子。
秦君:指秦觀(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虛,號淮河居士。揚州高郵(今屬江蘇)人。神宗元豐八年(1085)登進士第。宋哲宗祜年間任太學(xué)博士。曾任秘書省正字,兼國史院編修官等職,有《淮海集》。因政治上傾向于舊黨,被視為元祐黨人,紹圣后累遭貶謫。文辭為蘇軾所賞識,是“蘇門四學(xué)士“之一。北宋婉約詞大家。當(dāng)蘇軾往來京口附近時,秦觀曾來此相會,有唱和之作。蘇門四學(xué)士中,秦觀與蘇軾過從最密。蘇軾名句“竹外一枝斜更好”,即是《和秦太虛梅花》中語,作于元豐七年。
葉致遠:即葉濤(1050-1110),致遠乃其字。處州龍泉(今屬浙江)人。神宗熙寧六年(1073)進士。神宗召廷試,贊嘆其才思過人,于御屏上書:“文章葉濤”,授為國子直講。歷太學(xué)博士、起居舍人、中書舍人等職?!?span id="s0sssss00s" class="SearchEntity-Wrapper">宋史》卷三五五有傳。葉濤是王安石的弟弟王安國的女婿,大力支持王安石變法,改革政務(wù),頗得臣民贊頌。王安石退居金陵時,葉濤曾往從安石學(xué)詩文。王安石有《招葉致遠》詩:“白下長干一水間,竹勻新筍已班班。明朝若有扁舟興,日落潮生尚可還。”當(dāng)時葉住在長干里一帶,朝夕之間,可以乘舟往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