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常見字詞」阿 & 艾

1、所有的注釋,以《王力古漢語字典》為底本,依據(jù)詞義的使用頻率(僅憑自己的感覺)適當增刪。釋義保持不變,不更改原有的表述。增加的釋義,注明“補充”字樣。
2、釋義后另加括號,對《王力古漢語字典》的意義予以補充。來源依據(jù)《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古代漢語詞典》《漢語大詞典》《辭源》《古漢語大詞典》,不一一列出。有時會以“(個人:……)”的形式,依據(jù)個人理解,對釋義予以補充解釋(由于本人才疏學淺,個人理解未必恰當)。
3、示例、譯文盡量標明出處,在“----”后注明參考來源。參考來源以如下形式標明:作者.叢書名.書籍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頁碼.等。有多個參考來源,以①②等序號分別注明。部分譯文并不代表自己的觀點,但不作更改。不過,在譯文之后,有時會以“(個人:……)”的形式,依據(jù)個人理解,對譯文予以補充。
4、挑選的辭典版本如下
《王力古漢語字典》.中華書局.2000年6月第1版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商務印書館.2016年4月第5版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02年8月第1版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6年11月第1版
《辭源》.商務印書館.第三版
《古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
5、鄭重聲明:僅憑個人感覺挑選較為常用的釋義,沒有挑選《王力古漢語字典》里的所有釋義。想了解更多更全的釋義,可以參看《王力古漢語字典》《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漢語大詞典》《古漢語大詞典》《辭源》等辭書。
文言文常見字詞——阿
①大的山陵(大山/大土山/泛指山)。
示例:儼驂騑于上路,訪風景于崇阿。----王勃 ? 滕王閣序
譯文:在大路上整齊地排列著車馬,到高山去尋訪美景。----鐘基,李先銀,王身鋼譯注.中華經(jīng)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譯叢書.古文觀止.北京:中華書局,2011.504-505.
②⒈山或水的彎曲處(山、水的轉(zhuǎn)彎處/山坡、水邊)。
示例: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帶女蘿。----屈原 ? 九歌 ? 山鬼
譯文:隱隱約約有人啊在那山的拐彎處,身披薛荔啊腰間系著松蘿。----林家驪譯注.中華經(jīng)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譯叢書.楚辭.北京:中華書局,2010.72.
⒊由曲隅(偏僻的角落)引申為曲從,迎合。
示例:剛直不阿、阿諛奉承。
⒋又為循私(個人:“循私”,現(xiàn)在應寫為“徇私”),偏袒。
示例:舜授禹,以天下,尚得推賢不失序。外不避仇,內(nèi)不阿親賢者予。----荀子 ? 成相
譯文:舜將帝位傳給禹,一心為了天下人,崇尚賢德舉賢人,不把秩序來失去。對外不把仇人避,對內(nèi)不把親人護(個人:譯文似為追求句式整齊,在句意翻譯上稍顯口語化。原文大意是,推薦賢人,唯才是舉,外不避仇,內(nèi)不偏私),只將賢能來授予。----①方勇,李波譯注.中華經(jīng)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譯叢書.荀子.北京:中華書局,2011.407.----②北京大學《荀子》注釋組.荀子新注.北京:中華書局,1979.418.
⒌又為親附(親近)。
示例:故君子之行,動則思義,不為利回,不為義疚,進退周旋,唯道是務。茍失其道,則兄弟不阿;茍得其義,雖仇讎不廢。----后漢書 ? 卷110 ? 列傳70 ? 劉梁
譯文:所以有才德的人做事,一舉一動都想到義,不為私利而做邪僻的事,不為義而心中有愧,出仕退隱和交游,一心只想到道。要是不符合道,即使是弟兄也不附同;要是行為符合義,即使是仇人也不作罷。----許嘉璐主編.二十四史全譯.后漢書.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4.1601.

文言文常見字詞——艾
①⒉艾葉蒼白,故引申為蒼白色。
示例:椒花麗句開重撿,艾發(fā)衰容惜寸輝。----元稹 ? 酬復言長慶四年元日郡齋感懷見寄
⒊又指老,老年人。
示例:古之立教,鄉(xiāng)里以齒,朝廷以爵,扶世道民,莫善於德。然則于鄉(xiāng)里先耆艾,奉高年,古之道也。----漢書 ? 卷6 ? 武帝紀
譯文:古代確立教育的標準,百姓之中推重年齡,朝廷之上設立位,扶正社會風氣引導百姓行為,最好的辦法在于注重道德。然而在鄉(xiāng)村尊重老人,侍奉高齡,是古代的道德標準。----許嘉璐主編.二十四史全譯.漢書.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4.63.
②盡,停止,完結(jié)。
示例:方興未艾。
④艾艾,口吃的樣子。
示例:期期艾艾。
[備考]:①美好(漂亮)。
少艾,①指年輕美麗的女子。②形容(女子的)年輕美麗。
示例:人少,則慕父母;知好色,則慕少艾;有妻子,則慕妻子;仕則慕君,不得于君則熱中。----孟子 ? 萬章上 ? 1
譯文:人幼小的時候,就依戀父母;年紀稍長,知道女子美麗,就思戀貌美的少女;有了妻子兒女,就眷戀妻子兒女;做了官,就討好君主,得不到君主的歡心便焦躁不安。----方勇譯注.中華經(jīng)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譯叢書.孟子.北京:中華書局,2010.172-174.----②楊柏峻.孟子譯注.北京:中華書局,1960.206-208.
⑥⒈通“刈”,割,收割(收獲,收成)。
示例:歲雖兇敗水旱,使民有所耘艾,司空之事也。----荀子 ? 王制
譯文:即使遇到饑荒旱澇之年,也使農(nóng)民有所耕耘有所收獲,這是司空的職責。----①方勇,李波譯注.中華經(jīng)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譯叢書.荀子.北京:中華書局,2011.129-131.----②北京大學《荀子》注釋組.荀子新注.北京:中華書局,1979.129-130.
⒉引申為斫,砍掉。
示例:今日固決死,愿為諸軍快戰(zhàn),必三勝,斬將,艾旗,乃后死。使諸君知吾非用兵罪,天亡我也。----漢書 ? 卷31 ? 列傳1 ? 項籍
譯文:今天一定決死,愿為諸君痛快一戰(zhàn),一定接連三次獲勝,斬將,砍旗,然后戰(zhàn)死。讓諸君知道是上天要滅亡我,并不是作戰(zhàn)的過錯。----許嘉璐主編.二十四史全譯.漢書.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4.824.
⒊又為殺害。
⑦通“?”,懲戒,懲治。
示例:三年,大甲悔過,自怨自艾。----孟子 ? 萬章上 ? 6
譯文:三年之后,大甲(個人:大,現(xiàn)在寫作“太”。大甲,即是“太甲”)終于悔過,自我怨恨、自我改過。(自怨自艾,本義是悔恨自己的過錯,自己改正,現(xiàn)在只指悔恨)----①方勇譯注.中華經(jīng)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譯叢書.孟子.北京:中華書局,2010.184-186.----②楊柏峻.孟子譯注.北京:中華書局,1960.222-223.
⑧通“乂”,治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