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盛頓的怪象:文官喊打喊殺,武官呼吁和談

文/行走斯圖卡
近段時間以來,中國取得了相當豐碩的外交成果:不僅斡旋成功斡旋沙特伊朗和解、國家領導人也對俄羅斯進行了成功的外交訪問;除此之外,接下來還有更多的外交活動,比如西班牙首相、巴西總統(tǒng)相繼訪華。
在社交媒體上流傳的一段視頻顯示,俄羅斯“官方大噴子”梅德韋杰夫日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刻意問了一下,西方對中國領導人訪俄一事怎么看?記者回了一句:很憤怒;梅德韋杰夫接了一下,“那我就很開心”。中國外交成果斐然,有些人當然著急了,而且最不爽的肯定是美國。
國務卿布林肯作為美國最高外交官,日前出席了一場國會聽證會;這次會議對他很不友好,但刁難他的不是國會議員、而是在場的抗議人士。據多家外媒報道,布林肯出席的是參議院撥款委員會的聽證會,主要是詢問關于對外援助等問題;在布林肯回答議員提問時,反戰(zhàn)組織“粉色代碼”的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梅狄亞·本杰明和同伴高舉標語進行抗議、并且大聲質問:“美國人民不想資助一場代理人戰(zhàn)爭、你應該作為一個外交官牽頭談判,而不是一個戰(zhàn)爭販子”;她還喊話布林肯,“如果你不喜歡中國的方案、那么你的方案又在哪里?”
但是這段話沒有問完,梅狄亞就被兩名警察架了出去,隨后她和同伴遭到了警察的驅離和逮捕,其中包括一名前國務院官員、美國陸軍退役上校,她在會場上對布林肯大喊“中國不是美國的安全威脅”。
說真的,梅狄亞的指責不是沒有道理。布林肯是外交官,他的職責應該是通過外交手段來解決問題,但現(xiàn)在的問題是,華盛頓呈現(xiàn)出“文官喊打喊殺、武官呼吁談判解決”的局面——就在前幾天,作為美軍最高軍事指揮官的參聯(lián)會主席馬克·米利公開表示,俄烏沖突無法用軍事手段解決,烏軍在年內很難將俄軍驅逐出去,戰(zhàn)爭最終可能還是要通過政治談判的方式解決。
這種怪異的局面證明了一件事:華盛頓資助烏克蘭繼續(xù)打仗,并不是出于勝負的目的,烏克蘭能不能贏得戰(zhàn)爭不重要,重要的是俄羅斯因此損失慘重、國力大損。對于華盛頓來說,將戰(zhàn)爭維持下去比什么都重要;所以梅狄亞的這些問題,其實問了也白問,布林肯的一貫思維方式就是“就算沒有替代方案,也絲毫不影響我詆毀中國方案”。
當然,布林肯還提到了其他事項,并且勸說國會同意美國政府重新加入聯(lián)合國的教科文組織,理由同樣是因為中國。他表示:美國此前退出了教科文組織、這讓中國的話語權進一步增強,給了中國在人工智能等諸多領域制定規(guī)則額的機會;看看,這就是美國外交官的邏輯:重返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不是因為這個組織很重要、而是因為中國在這個組織里變得更加重要,仿佛華盛頓就是為了中國而活一樣。
布林肯認為中國外交影響力越來越大,是因為美國退出了一些領域,現(xiàn)在美國應該將這些漏洞不起來,但是他忘了外交官應該是增加國與國之間關系的橋梁,如果美國連外交官都變成軍工復合體的利益代言人,那么誰還會相信那一套所謂“基于規(guī)則的秩序”?
布林肯乃至整個華盛頓都應該認真思考一個問題:為什么他們精心制定了那么多地緣戰(zhàn)略規(guī)劃,但是美國霸權體系的漏洞依舊變得越來越大?真就是偌大的華盛頓找不到一個成年人,全是被“單極時刻”寵壞的巨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