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版的許仙太狠毒,竟聯(lián)合法海偷襲白素貞,還把雷峰塔砌七層!

關(guān)于蛇的傳說,中國由來已久,可以追溯到上古時代。傳說中的女媧、伏羲都是人首蛇身,足見其源流之長,而有關(guān)白蛇的記載,在奇書《山海經(jīng)》上所提到“神禾之山,其下有白蛇”,而此時只是第一次提到有白蛇。至于白蛇變?nèi)说墓适?,最早要追溯到唐文言小說《太平廣記》,且看小說原文。
第四日李黃歸家,仆人便聞到他身上有一股蛇腥氣味,李黃當天即感頭疼,不久病沉,對其妻說:“我起不來了。”一邊說,一邊下半身便化為濃水,最后只剩下一顆頭。家人尋至袁女處,發(fā)現(xiàn)是廢園。據(jù)當?shù)厝苏f:這里常常見一條巨大的白蛇盤在樹上。
而此時只是純粹記載有白蛇變?nèi)?/strong>這么一回事,并不認為它有多大的文化價值以及藝術(shù)感染力。

白蛇傳說故事萌芽之后,經(jīng)過三次大的改造,才形成了活躍在人們心中的“白蛇義妖”的形象,才促使白娘子形象的初成化,成為千百年來舞臺上、文學(xué)創(chuàng)作中長盛不衰的絕唱,成為永恒的題材。而第一次將白蛇傳說完整化得益于明代馮夢龍小說《警世通言》種的一回《白娘子永鎮(zhèn)雷峰塔》,自此之后白蛇傳說越來越完善。
而許仙(許宣)的形象最初也是在小說《警世通言》中被塑造出來,之后被般上舞臺。因為是第一次被塑造,所以許宣的這個角色并不完美,存在很多的瑕疵。
隨著藝術(shù)的成熟,直至今天,許仙的角色在人們的印象中相對比較穩(wěn)定,總結(jié)起來就是:憨厚、老實、膽小、耳根軟的一個窮小子,因為他的這些特點讓婚后的白素貞受了很多劫難。
雛形版《警世通言》的許仙實在太討人厭,而他對白素貞所做的一切是更是令人憤怒!

白素貞原本是山中修行的一條大蟒蛇,因為風(fēng)雨大作來到西湖棲身,偶遇西湖第三橋下深潭的千年青魚,因為有緣,所以白素貞就拉她入伙一起游戲人間,以姐妹相稱。無意中偶遇相貌堂堂的書生許宣,白素貞被許宣的外貌所吸引便一見鐘情。在小青的幫助下,白素貞順利的與許仙結(jié)為夫妻,但婚后許仙可就慘了,做過三次天牢,還被白素貞的白蛇真身嚇死過。
隨著夫妻相處時間久了,許宣越來越覺得身邊的娘子怪怪的。而這一天正是七月初七,是英烈龍王生日,許仙打算到金山寺燒香布施,許仙這一去就麻煩了,他遇到金山寺的方丈法海禪師,法海跟許仙說了一切,瞬間覺得身邊的娘子果然是妖怪,于是許仙就帶著法海離開金山寺,而此時白素貞正好和小青來山下接他,沒想到法海也來了,這白蛇和小青被嚇得跳水逃跑,這一次許仙更確定白素貞是妖怪。

自此之后許仙便開始對付白素貞,他回到家之后第一件事找捕蛇人,但對于白素貞這樣有千年道行的蛇妖來說,這一招根本不管用,許仙眼看計劃失敗,有心生一計,看來這世間只有金山寺的法??山捣哐?,次日許仙便往金山寺拜訪法海禪師,要法海救他一命,法海從袖中取出一個缽盂,遞與許宣,并告訴許仙到家之后不要讓白素貞知道,悄悄地將缽盂劈頭一罩,切勿手輕,緊緊的按住,不可心慌。
許宣記下法海所言,回家之后趁白素貞不注意,缽盂往白素貞頭上一罩,白素貞瞬間不見蹤影,這時法海趕來,輕輕揭起缽盂,只見一條七八寸的白蛇在缽盂之中。而后法海變問小青的來歷,知道小青就躲在西湖內(nèi),法海便讓揭諦到西湖捉拿青魚怪,兩妖被捉之后,法海來到雷鋒寺前,將缽盂放在地上,令人搬磚運石,砌成一塔名喚雷峰塔。

白蛇青魚被鎮(zhèn)雷峰塔,法海留揭四句“西湖水干,江湖不起,雷峰塔倒,白蛇出世”,這四句揭語寫得很清楚,白素貞要想出塔需要等到西湖水干雷峰塔倒。
許宣經(jīng)過這一事之后看破紅塵,到金山上剃度出家拜法海為師,因為白素貞騙許宣一事讓他懷恨在心,所以許仙當和尚之后四處化緣,將雷峰塔砌成七層,目的很明顯,他想讓白素貞永遠被鎮(zhèn)壓在雷峰塔下不得出世。

不得不說許仙的這一做法真的太狠,白素貞自嫁給她之后,為她做了很多事情,可到頭來還是得不到許宣一絲憐憫,還被自己所愛之人詛咒生生世世被壓雷峰塔,這是多大的悲哀,當然《警世通言》這一版本許宣的塑造雖然被刻畫得不盡如人意,但他卻為后來版本的許仙做了鋪墊,讓后來版本的許仙越來越完美,越來越深入人心。
作者:另類神話
素材:《警世通言》、《山海經(jīng)》、《太平廣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