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系列1a 普通自然生成

1.距玩家24—54格
2.腳下方塊:此方塊必須是一類方塊(一般為不透明的方塊,還有基巖,巖漿塊(待查證)等,(包括空氣)幾句話說不清,經(jīng)mojang兩次改動估計沒人知道所有的方塊)而且其上兩個(還是8個)方塊必須是透明方塊。還有什么擠壓生成,每種生物還不一樣,我真弄不清了。
3.生物群系:動物:不會在沙漠和海洋生物群系中生成(兔子和魷魚除外)。兔子只能生成在沙漠、積雪的平原、針葉林、巨型針葉林、和積雪的針葉林生物群系中。哞菇只會生成在蘑菇島生物群系中。其他:待(lan)查(de)證(da)。
4.會與生物碰撞時不能生成。
5.其他條件水生生物:不能離開流體生成。
敵對生物:亮度大于7時不能生成(末影人除外)。難度為和平時不能生成(末影龍,潛影貝除外)。
非水生生物:不能生成在基巖或隱形的基巖之上并不能接觸流體而生成。
6.滿足生物容量:生物容量主要有兩種影響生成的生物容量:全局生物容量和生物密度容量。全局容量被設(shè)定為200,無視難度。全局容量僅影響自然生成。生物在加載區(qū)域內(nèi)才會算進全局容量(54格內(nèi)和指令)。
單個生物容量
生物 ? 地表容量 洞穴容量
惡魂 ? ? ? 0 ? ? ? ? ? ? ? ? 2
苦力怕 ? 5 ? ? ? ? ? ? 無限制
其他 ? ?無限制 ? ? ? 無限制
生物密度容量,密度容量限制每種和每種分類的生物生成,(生成時檢測9×9方形區(qū)域內(nèi)是否能生成。加載區(qū)外的生物會被算進生物密度容量。密度容量能被分為2種不同的分類:地表生物和洞穴生物互不干擾。)
生物的分類:環(huán)境、動物、敵對生物和水生生物。每個維度內(nèi)每個分類的密度容量以及位置如下:
生物密度容量
分類 ? 位置 ? 主世界 ? 下界 ? 末地
環(huán)境 ? 地表 ? ? ? ?0 ? ? ? ? ?0 ? ? ? ? ?0
? ? ? ? ? ?洞穴 ? ? ? ? 2 ? ? ? ? ?0 ? ? ? ? ? 0
動物 ? 地表 ? ? ? ? 4 ? ? ? ? ? 0 ? ? ? ? ? 0
? ? ? ? ? ? 洞穴 ? ? ? 0 ? ? ? ? ?0 ? ? ? ? ?0
敵對 ? 地表 ? ? ? 8 ? ? ? ? ?0 ? ? ? ? 10
? ? ? ? ? ?洞穴 ? ? ? ? 8 ? ? ? ? 16 ? ? ? ? ?8
水生 ? 地表 ? ? ? ?4 ? ? ? ? ? 0 ? ? ? ? ?0
? ? ? ? ? ?洞穴 ? ? ? ?0 ? ? ? ? ?0 ? ? ? ? ?0
這一章發(fā)視頻太麻煩,并且肯定沒人看得下去,要是看不懂就看之后的實例吧
本章改編自wiki(不是全復(fù)制的),由本人整理,歡迎提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