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大學聚儲能調研團順利完成暑假社會實踐
“雙碳”目標的提出推動了我國可再生能源的廣泛應用,助推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tǒng)建設,成為“十四五”儲能發(fā)展重點方向。面對我國能源發(fā)展的新形勢,儲能與新能源配套發(fā)展的趨勢不可逆轉。為了解儲能領域發(fā)展現(xiàn)狀,解決社會問題,山東大學(威海)聚儲能調研團于2023年7月8日—8月27日開展暑假社會實踐活動。 本次調研活動分為線下和線上兩部分。暑假開始前,團隊成員通過媒體廣泛搜集儲能領域相關資料并積極與當?shù)厝〉寐?lián)系。團隊于7月8日在線上開展了第一次會議,確定數(shù)據(jù)收集類型,同時確定了團隊每位成員的調研范圍。7月10日—8月28日,團隊成員進行了調研地信息匯總,并通過文獻研究法對儲能政策背景支持、目前儲能領域發(fā)展現(xiàn)狀、研究儲能問題的必要性等問題進行調研。8月3日,團隊成員孫顥赴山東省東方電子集團有限公司進行調研,團隊成員潘宜蓁前往位于福建省廈門市的協(xié)同興機械制造公司開展調研。8月24日,團隊成員潘宜蓁抵達福建省愛維達電子有限公司進行調研。8月25日,團隊成員沈鈺瑩前往廈門大學能源學院開展調研。8月26日,團隊成員趙洪宇前往騰沖縣水利電力局,對工作人員進行訪談,團隊成員潘宜蓁前往中航太克電力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進行調研。8月20日—8月27日團隊進行調研的內容整理和儲能技術與對策的分析工作,截止到8月27日,社會實踐活動的工作已基本完成。 本次社會實踐活動,團隊成員詳實地了解各地儲能技術的選擇與布局的整體方案,并致力于儲能技術的進一步發(fā)展,結合我國各省現(xiàn)狀提出改進建議案,以期提高我國儲能技術的普及率,為“十四五”儲能發(fā)展重點方向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