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專業(yè)詳解010法理學:華政考研法理學就業(yè)最好的小專業(yè)之一

2023-04-06 00:32 作者:華政震川考研  | 我要投稿



專業(yè)詳解009憲行法:華政考研憲法與行政法就業(yè)最好的小專業(yè)之一



【總體介紹】


華政法理學于1995年獲碩士學位授予權,1998年獲博士學位授予權。為華政校級重點學科。目前招生人數(shù)在35人左右(含推免)。

1、小專業(yè)中招生人數(shù)最多:所謂小專業(yè),只是非官方的說法,即招生人數(shù)“不夠一個班級”的專業(yè),一般指招生人數(shù)在40人以下的專業(yè),法理就屬于典型的“小專業(yè)”。但法理卻是小專業(yè)中招生人數(shù)最多的,基本每年都有35個左右,多的年份能達到38個!這個招生人數(shù)可一點都不少了!對于一些非法學類院校來說,可能他們一年整個法學院的招生名額也就幾十個!

2、小專業(yè)中就業(yè)面最廣:從實際數(shù)據(jù)來看,法理就業(yè)面分布是最均勻的一個專業(yè)(相比華政其他專業(yè)而言),基本畢業(yè)之后做什么的都有,比如法院、檢察院、律師、讀博、教師等等。從這個專業(yè)實際研究內容來看,也的確和生活中各類行業(yè)和情況息息相關,也導致了它在就業(yè)面上非常廣。當然,這是從小專業(yè)中對比來說的。另外,據(jù)我所知,每年華政法理畢業(yè)的學生中,很多都會選擇從事律師行業(yè)~

3、幾乎所有熱點都和法理有關,可以用法理來進行點評:法理的魅力其實也在于此。法理的知識點其實屬于整個法學理論的基礎部分的整合,屬于幾乎所有法學學科的底“底層邏輯”和“構建根基”,生活中發(fā)生的大事小事,國事家事,幾乎都可以用法理的觀點進行點評。這也使得這個學科學起來其實可以很有趣(當然,如果是死讀書,法理又很難,尤其是西方法律思想史,內容非常繁雜)

4、華政法理的考研難度在華政整體屬于中等偏下檔次。法理學的難度是相對來說低一些的,尤其是和大專業(yè)相比,法理可以說是“畏難”同學們的福音,多數(shù)年份,法理的分數(shù)線都在340左右,有的年份還會降低至330左右、甚至是國家線~~~同時,他的競爭難度一直都不大,基本在4比1到6比1之間(這個比例在華政就屬于簡單專業(yè)了哦)

5、華政法理的復習難度是不算大的。復習難度很大程度上可以從以下多點來考量:第一,復習量,法理的復習量是不算大的!尤其相對于民法、經(jīng)濟法等大專業(yè),他的復習量算相當少了!第二,考察模式,考察模式也會影響某個專業(yè)的復習難度,而我們法理的考察模式一直比較穩(wěn)定,就是名詞解釋、簡答和論述這三種題型,沒有案例題哦,當然,考察題型簡單,并不代表真的所有題目都簡單,80%以上的題目的確是基礎簡單題,背多分,但還有部分題目是需要一定的拓展和文字功底的!第三,內容難度,僅僅從法理的內容上看,真的是喜歡的人喜歡的不要不要的,不喜歡的人學的痛苦萬分!對于熱愛思辨、喜歡抽象語言表達的同學,他們是能從法理的文字、尤其是西哲的閃耀觀點中尋找到知音、福音、快樂的,但對于很多同學來說,過于抽象的文字表達和繁雜的觀點概念容易產(chǎn)生學習的困惑~這點,只能說因人而異了。








【導師介紹】

導師

簡介(亂序排列,導師介紹順序不代表導師本身實力或評價)

李桂林(法學理論)

李桂林,男,1965年12月出生,法學博士、博士后,現(xiàn)為華東政法大學法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1998年7月畢業(yè)于北京大學法學院獲得法學博士學位,隨即進武漢大學法學院博士后流動站工作,出站后于2000年8月到華東政法大學法律學院工作至今。其間,2003年2月至8月赴英國牛津大學作訪問學者。多年來,從事法學教育與研究工作。為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開設“法學基礎”、“西方法哲學研究”、“比較法研究”等課程,教學認真負責,受到學生好評??蒲泄ぷ髦饕婕胺ɡ韺W、西方法哲學、比較法等領域:翻譯多部著作,包括《法理學——從古希臘到后現(xiàn)代》、《論法治》、《法律推理與法律方法》等;出版多部著作,包括《西方法律思想史》、《分析實證主義法學》等;發(fā)表二十余篇較高質量的學術論文。

李老師西方法律思想界的大牛,也是導師組的組長,性格非常溫和,總是笑容滿面,樸實沒有架子,為人謙虛和藹,腳踏實地做學術研究,他可以穿著多年的舊衣服,他可以為自己偶爾不太標準的普通話致歉,可愛而平易近人的性格非常受同學們的喜愛。但是踏實嚴謹?shù)乃麖牟贿t到早退,也痛恨學生不守時。李老師傾向于選擇筆試成績前列、基礎知識扎實的學生,所以有意向選擇李老師的同學要加油啦。

胡玉鴻(法學理論)

胡玉鴻,1964年生,江西南昌人,先后獲華東政法大學學士(1985年)、法律碩士(2001年)、法律史博士(2005),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法理學、法學方法論。

1985年7月至1999年9月在江西省政法干部學校工作,先后任教務科長、校長助理、副校長,1999年10月至2019年2月在蘇州大學工作,先后任王健法學院院長、知識產(chǎn)權研究院院長、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國特色城鎮(zhèn)化研究中心”主任,學術上兼任中國法學會法理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法學會法學教育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法學會董必武法律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研究會常務理事等職。社會兼職方面,兼任中共江蘇省委法律專家?guī)斐蓡T、江蘇省人大決策咨詢專家、江蘇省法官檢察官遴選委員會委員、中共蘇州市委法律顧問、中共上海市委政法委員會法律顧問等。

在《中國社會科學》《法學研究》《中國法學》等刊物發(fā)表論文150余篇,其中有50余篇在《光明日報》《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等轉載、摘登。著有《法學方法論導論》《司法公正的理論根基》《“個人”的法哲學敘述》個人專著3部,主編司法部法學教材編輯部統(tǒng)編教材《行政訴訟法教程》《法律原理與技術》,主、參編其他教材、專著20余部。

2008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招標項目《學習實踐科學發(fā)展觀重大問題研究——以人為本與中國法制發(fā)展》首席專家,《法學流派的人學之維》專著入選2012年度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2015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提升司法公信力的法治路徑研究》主持人,主持其他國家級、省部級項目10余項??蒲谐晒@省部級以上優(yōu)秀科研一等獎2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4項,曾被評為全國司法行政系統(tǒng)優(yōu)秀教師,蘇州大學教學名師。

丁以升

?

?

男,1968年9月出生,安徽巢湖人,法學碩士、哲學博士,中共黨員。西南政法大學法學學士(1990年)、西南政法大學法學碩士(1993年)、南京大學哲學博士(2002年)。曾任華東政法學院黨辦、院辦副主任、副教授,現(xiàn)任華東政法大學教授、法理學碩士研究生導師。研究方向,西文法哲學、法經(jīng)濟學。

先后在上海中信正義律師事務所、上海天易律師事務所、上海恒杰律師事務所執(zhí)業(yè),并擔任30余家大、中型公司法律顧問,承辦經(jīng)濟、民事、刑事等各類案件和非訴業(yè)務300余件?,F(xiàn)兼任上海步界律師事務所高級律師。學術著作,《中國法理學問題研究》、《法治問題研究》,合著4部。學術論文:在《法學研究》、《法學評論》、《現(xiàn)代法學》、《法律科學》、《法學》、《法商研究》、《政治與法律》以及《人民日報》等報刊發(fā)表學術論文60余篇,其中,10余篇論文被《新華文摘》、中國人民大學法學復印資料等權威學術刊物全。

丁老師曾經(jīng)講課非常優(yōu)秀,現(xiàn)在以做實務為主,由華東政法大學法律學院返聘,為人很幽默,很博學,侃侃而談,很有見解,相信華政的同學都對他比較熟悉,有做實務意向的同學可以特別關注他。但是由于丁老師目前將重心轉向實務,可能帶的學生為1-2個。

李婧(法學理論)

李婧,法學博士,華東政法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法學理論、金融法史。至今已在《法制與社會發(fā)展》、《政治與法律》等刊物發(fā)表論文30余篇,主持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金項目、司法部國家法治與法學理論研究項目、上海市社會科學規(guī)劃項目等多項。出版有《中國近代銀行法研究(1897—1949)—以組織制度為視角》、《金融創(chuàng)新與法律變革互動機制研究:來自上海的樣本溯源》等專著,主編及參編教材多部。曾獲“上海市晨光學者”、“長三角‘思政課’教學比賽三等獎”、“中金緣法獎教金”、“國浩獎教金”等榮譽。

陸宇峰(法學理論)

男,科學研究院直屬黨支部書記、副院長。研究商談法哲學、法律系統(tǒng)理論、美國法律現(xiàn)實主義、網(wǎng)絡公共領域治理。

陸宇峰,清華大學法學博士,華東政法大學法學博士后,現(xiàn)任華東政法大學科研處副處長、研究員、碩士生導師,是我國系統(tǒng)論法學研究的中青年領軍人物之一。2011年6月入職華東政法大學,2015年7月晉升為副研究員,2019年6月破格晉升為研究員。校內兼任《華東政法大學學報》責任編輯,數(shù)字法治研究院副院長,教育部青少年法治教育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校外兼任中國法學會法理學研究會理事、中國法學會比較法學研究會理事、中國法學會網(wǎng)絡與信息法學研究會理事。

從陸老師的履歷就能窺見其實力之強大,也不用我們過多地介紹了。值得一說的是陸老師是一位性情中人,沒有架子,沒事時候會叫上他的學生一起吃吃飯、聊聊天,比較愛喝酒,性格也很好。

馬長山(法學理論)

男,1964年6月生,哲學博士、法學博士后,華東政法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現(xiàn)任《華東政法大學學報》主編、黨內法規(guī)研究中心副主任、青少年法治教育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教育部政法司、上海市教委、華政、華東師大共建)副主任;兼任清華大學《中國非營利評論》學術顧問委員會委員、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國際司法交流合作培訓基地·法治研究中心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外國人研究員”;中國法學會法理學研究會副會長。

先后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支持計劃、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國家“萬人計劃”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

從上面的介紹大家也能看出,馬老師很能寫文章,很能拿課題,學術水平很高。上課方式一般以開放式的為主,喜歡學生說出自己的觀點。另外,馬老師比較愛喝酒,沒事也會請讀書會的學生吃吃飯。其實馬老師并非人生一帆風順、天之驕子之人,他靠著自己一步步的努力走到今天,所以他比較欣賞靠自己實力獲得成功的人。往年選馬老師的人比較多,鑒于每個導師每一屆只帶2個學生左右,建議大家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做出選擇。

馬金芳(法學理論)

馬金芳,女,1979年6月生,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法學博士,華東政法大學研究員、碩士生導師?,F(xiàn)任華東政法大學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政府法治與法學理論研究所副所長、法哲學與法律發(fā)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主持完成或正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司法部法治理論項目、中國博士后面上資助項目、上海市教委創(chuàng)新資助項目、黑龍江省教育廳項目各一項。在《法學》《政治與法律》《光明日報》(理論版)等刊物上發(fā)表核心期刊二十余篇。文章被《中國社會科學文摘》《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和《人大復印資料》等全文轉載。

?曾獲黑龍江省社科優(yōu)秀獎、孫國華法學理論青年優(yōu)秀成果二等獎、中國人民大學博士論文創(chuàng)新資助項目、??蒲腥泉劦泉剟睢?/p>

見過馬老師的學生可能一輩子都忘不了她溫婉的氣質,是那種“腹有詩書氣自華”的感覺,說話永遠輕聲細語,她的研究水平也很高,同學們都認為她是個不可多得的好老師。

蘇曉宏(法學理論)

蘇曉宏,男,1963年8月生,華東師范大學法學博士,華東政法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F(xiàn)任華東政法大學法律方法與判例研究中心主任,國家司法考試事務中心副主任、國家司法考試命題中心主任、國家司法考試評卷工作辦公室負責人、評卷專家組負責人、繼續(xù)教育學院副院長。

從事法理學、法律方法論、國際法治和國際司法等領域研究,主持省部級科研項目多項,獨著和參著學術著作十余部,發(fā)表論文數(shù)十篇。

別看蘇老師看起來打領帶、穿西服很嚴厲的樣子,實際上他是一位非常容易親近的老師,和他聚會的時候沒準他還會給你解決感情問題哦。還有一點小伙伴們請記住,蘇老師主管國家司法考試的閱卷工作,基本每年他的學生都會被叫去幫忙,報酬相當可觀哦。所以說,跟著蘇老師,有肉吃。

潘小軍(法學理論)

潘小軍,男,漢族,中共黨員,1976年8月生,江蘇金壇人,法學博士,華東政法大學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法理教研室主任,上海步界律師事務所兼職律師,中國行為法學會理事,中國司法改革與判例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從事法理學和法律經(jīng)濟學的研究和教學工作。在《江蘇社會科學》、《法學論壇》、《華東政法大學學報》等核心期刊和非核心期刊上公開發(fā)表學術論文10余篇,在《解放日報》、《民主與法制》等報刊上公開發(fā)表各類文章數(shù)十篇,參加撰寫專著、教材6部。同時,已有多項校級和省部級課題獲得立項。

潘老師為人比較隨和,態(tài)度謙虛,也是一位很幽默的老師。

徐斌龍(法學理論)

?

男,副教授,哲學博士,碩導。研究法理學。

1971年生,湖南桂陽人。1999年、2002年分別畢業(yè)于湘潭大學、南京大學,獲哲學碩士、哲學博士學位?,F(xiàn)為華東政法大學法律學院副教授、法學理論專業(yè)碩士生導師,兼衛(wèi)生法研究中心、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中心研究員。曾出版《演繹個人:道德原點的當代關懷》、《從血緣走向契約——馬克思實踐觀視野下的經(jīng)濟學、倫理學與法學分析》等學術專著,在《法學》、《華東政法大學學報》等核心刊物發(fā)表學術論文二十余篇。

許老師目前的重心在實務方面,他在帶學生的同時也是位出色的律師,想做實務的朋友們可以考慮。

張玉堂(法學理論)

張玉堂,男,1973年生,江蘇徐州人,講師,法學博士,現(xiàn)為法律學院法理學教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法理學、法律哲學、法律經(jīng)濟學。在《法學研究》、《法學》、《法學論壇》、《法制日報》、《第一財經(jīng)日報》等期刊、媒體發(fā)表學術論文十余篇,主要有《法律經(jīng)濟學中的個人主義和主觀主義——方法論視角的解讀與反思?》、《事實的烏托邦——法律真實的本源及運行機制的現(xiàn)實考察》、《我們有死的權利嗎——對安樂死紛爭的法理學反思》等

張玉堂老師可謂人如其名,瀟灑帥氣,年輕有為。他曾在我們的導師見面會中告訴我們讀研期間要“解決人生大事”,風趣幽默,非常受學生歡迎。如果成為他的學生,相信學到的絕不會僅僅是如何做研究。

張卓明(法學理論)

張卓明,浙江嵊州人。浙江大學法學本科、法理學碩士,中國社科院法學所法理學博士。曾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訪學(2014—2015)?,F(xiàn)為華東政法大學法律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法律方法與判例研究中心副主任。專著《選舉權論》,譯著《民主與不信任》,合編《法理學:案例與圖表》。在《法學研究》、《中國法學》、《法學》等期刊發(fā)表論文若干。曾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第五批特別資助項目。華東政法大學“韜奮學者”(2012—2014),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愛德華學者(Edwards Fellow)。獲第二屆中國法律文化研究成果獎(青年獎),第三屆董必武青年法學成果獎(提名獎)。研究興趣:人權與憲政理論、法律方法論、比較法。

余素青(法律語言)

余素青,女,1969年8月生,上海外國語大學文學博士,華東政法大學法學博士后,教授、碩士生導師?,F(xiàn)任外語學院院長、法律語言學研究所主任,兼任中國法律語言學研究會副會長。正在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項、上海市教委科學研究創(chuàng)新項目重點項目1項,主持完成國家教育部人文社科規(guī)劃基金項目1項、上海市教委科學研究項目2項;獨著學術著作2部;在核心報刊、雜志發(fā)表學術論文20多篇;主編的教材《大學英語教程:讀寫譯》(政法類院校版)1-4冊入選第二批“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規(guī)劃教材。擔任“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法律語言學)”校級重點學科的帶頭人。

李明倩(法律語言)

?李明倩,女,法學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就職于華東政法外語學院翻譯系。

研究方向為法律翻譯、翻譯史。承擔課程包括《英漢漢英法律翻譯》《英美法律概況》《法律翻譯》(碩士研究生必修課程)等。?

曾于2018年8月至9月赴美國密歇根大學研修交流。主持司法部課題1項,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省部級項目數(shù)項,在《政治與法律》等核心期刊發(fā)表論文、譯文數(shù)十篇,出版《<威斯特伐利亞和約>與近代國際法》專著1部,合著2部,《美國與國際法》《美國法律體系》《改變美國》《因為性別》等譯著5部,點校古籍著作1部。任上海市法學會法學翻譯研究會副秘書長、全國外國法制史協(xié)會理事。獲2019年度中金緣法獎教金。?

潘立春(法律語言)

女,副教授,法學博士在讀,碩導。研究法律翻譯、法律英語教學、法律與上午文化。?畢業(yè)于英國索爾福德大學,曾在劍橋大學做訪問學者。

現(xiàn)任華東政法大學外語學院講師,先后擔任大學英語聽說課和專業(yè)基礎英語課的教學工作。

目前是上海市教委專項基金資助“法商外語教學論”團隊成員,獨立發(fā)表論文二十余篇,先后參與項目六項,參編《商務英語聽說》教材一部。

主講研究生的《合同翻譯》課程和本科生的《基礎英語》課程。研究方向為法律翻譯、法律英語教學及測試。近年來在各級核心刊物上發(fā)表論文20余篇,主編教材1部,主持及參與課題10余項。2010年獲華東政法大學科研成果三等獎;2015年獲華東政法大學優(yōu)秀本科生教材三等獎;2011年獲華東政法大學首屆教師教學比賽“優(yōu)秀教學效果”獎;2012年獲華東政法大學第二屆教師教學比賽“優(yōu)秀教學方案設計”一等獎及華東政法大學教學成果二等獎。

屈文生(法律語言)

屈文生,華東政法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訪問學者,現(xiàn)任華東政法大學黨委委員、科研處處長,校學術委員會委員兼秘書長,兼任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法律英文譯審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翻譯協(xié)會法律翻譯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上海市法學會法學翻譯研究會會長。

????研究領域為法律翻譯、法律史、翻譯史及中外關系史。在《歷史研究》《外語教學與研究》《中國翻譯》《法學》《學術月刊》《復旦學報》《光明日報》(理論版)及Semiotica等國內外刊物發(fā)表《早期中英條約的翻譯問題》等論文80余篇;在劍橋大學出版社、商務印書館等出版專(譯)著12部,主編“牛津學術前沿譯叢”。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法律文本翻譯、研究及數(shù)據(jù)庫建設》首席專家,主持并完成國家社科基金及教育部霍英東基金等各類課題7項。研究成果《不平等條約翻譯史研究》入選《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獲得教育部首屆長江學者青年學者(2015)、教育部第七屆高等學??茖W研究優(yōu)秀成果獎(2015,獨著)、上海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一等獎(2014,獨著)、上海市教學成果獎一等獎(2018,第一完成人)、中國法律文化研究成果獎二等獎(2013,獨著)、上海市青年法學法律人才(2018)、上海市曙光學者(2010)及首屆上海市外語界十大杰出人物(2014)等獎勵及榮譽稱號。

童珊(法律語言)

童珊,女,1977年10月生,華東師范大學博士,教授、碩士生導師,哈佛大學訪問學者,校韜奮學者。

研究方向為語言問題的跨學科研究。曾在《馬克思主義研究》、《山東社會科學》、《國外理論動態(tài)》、《學習與探索》等期刊發(fā)表學術論文及譯文40余篇,論文多次被《人大復印資料》、《中國社會科學文摘》轉載轉摘。編著《牛津英漢雙解商務詞典》,翻譯學術著作《當代資本主義及其危機》、《深度歷史》,參編《語言哲學》、《大學英語教程》等著作及教材,承擔上海市教委項目《中國語言戰(zhàn)略的國際政治經(jīng)濟學分析》。曾獲“國浩獎教金”、“虹法獎教金”、校級科研成果一等獎、校級教學成果三等獎等榮譽稱號。

伍巧芳(法律語言)

伍巧芳,女,1974年1月生,華東政法大學法學博士,教授、碩士生導師。主持完成上海市優(yōu)秀青年教師科研基金項目1項、上海市教委專項學科建設項目1項、上海市教委科研創(chuàng)新項目1項、上海高校外國留學生英語授課示范性課程建設項目1項;獨著和參著學術著作10余部;在核心報刊、雜志發(fā)表學術論文20余篇。曾獲華東政法大學“教學成果二等獎”、“中金緣法獎教金”、“卡西歐獎教金”和“綠地青年教師獎教金”,獲校“優(yōu)秀青年教師后備人選”榮譽稱號。

王海萍(法律語言)

女,講師,文學博士,法學博士后,碩導。研究法律語言學、英語測試。

張純輝(法律語言)

女,副教授,博士,碩導。研究合同翻譯、司法判決書的修辭等。

陳金釗(法律方法)

?陳金釗,男,漢族,1963年12月生,山東省莘縣人,法學博士,華東政法大學教授、科學研究院院長、法律方法論專業(yè)博士生導師。曾長期在山東大學、河南大學任教;主要學術兼職有中國法學會法理學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儒學與法律文化研究會執(zhí)行會長、山東省法學會法律方法研究會會長、Cssci集刊《法律方法》主編。先后獲得第三屆“中國十大青年法學家”提名獎、“全國師德先進個人”、“山東省十大中青年法學家”、?“山東省高校十佳青年教師”、“山東省優(yōu)秀教師”等榮譽稱號。

?長期致力于中國法律解釋學研究,對法律方法論學科的創(chuàng)建做出過較大貢獻,是國內目前法律方法論(法律解釋學)研究方面代表性學者之一。主要的學術旨趣在于研究出能夠為中國法治服務的法律方法論體系;在理論和經(jīng)驗的交融中尋找解決法律問題的實踐智慧;創(chuàng)建有中國問題意識旨在解決中國問題的法律解釋學派。

陳金釗老師屬于在其研究領域很有實力的人,一般每屆也帶2個學生。

胡玉鴻(法律方法)

胡玉鴻,1964年生,江西南昌人,先后獲華東政法大學學士(1985年)、法律碩士(2001年)、法律史博士(2005),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法理學、法學方法論。

1985年7月至1999年9月在江西省政法干部學校工作,先后任教務科長、校長助理、副校長,1999年10月至2019年2月在蘇州大學工作,先后任王健法學院院長、知識產(chǎn)權研究院院長、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國特色城鎮(zhèn)化研究中心”主任,學術上兼任中國法學會法理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法學會法學教育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法學會董必武法律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研究會常務理事等職。社會兼職方面,兼任中共江蘇省委法律專家?guī)斐蓡T、江蘇省人大決策咨詢專家、江蘇省法官檢察官遴選委員會委員、中共蘇州市委法律顧問、中共上海市委政法委員會法律顧問等。

在《中國社會科學》《法學研究》《中國法學》等刊物發(fā)表論文150余篇,其中有50余篇在《光明日報》《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等轉載、摘登。著有《法學方法論導論》《司法公正的理論根基》《“個人”的法哲學敘述》個人專著3部,主編司法部法學教材編輯部統(tǒng)編教材《行政訴訟法教程》《法律原理與技術》,主、參編其他教材、專著20余部。

2008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招標項目《學習實踐科學發(fā)展觀重大問題研究——以人為本與中國法制發(fā)展》首席專家,《法學流派的人學之維》專著入選2012年度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2015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提升司法公信力的法治路徑研究》主持人,主持其他國家級、省部級項目10余項。科研成果獲省部級以上優(yōu)秀科研一等獎2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4項,曾被評為全國司法行政系統(tǒng)優(yōu)秀教師,蘇州大學教學名師。

劉風景(法律方法)

?劉風景,1965年4月生,中國人民大學法學博士,華東政法大學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主持完成或正承擔國家社科規(guī)劃后期資助項目1項、天津市社科規(guī)劃項目2項;獨著和參著學術著作6部;在核心報刊、雜志發(fā)表學術論文50多篇。

?2010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支持計劃。

?

王申(法律方法)

王申,男,1957年8月生,華東政法學院法學學士,研究員、碩士生導師?,F(xiàn)任華東政法大學《法學》編輯部編輯。

主持完成國家社會科學一般項目《法官的實踐理性論》(2009年)一項,上海市法學會重點項目《司法行政化與法官審判獨立》(2010年)一項。正在主持司法部2013年度國家法治與法學理論重點項目《法官道德的法治保障》一項;獨著和參著學術著作12部,其中《法官的實踐理性論》(個人專著)獲得上海市第十二屆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獎(2012—2013)著作類一等獎;在核心報刊、雜志發(fā)表學術論文100余篇。

曾獲:2001年獲“(1999年至2001年)上海市高校優(yōu)秀學報編輯獎”;2002年獲“2002年上海市高校學報優(yōu)秀編輯獎”;2007年獲“(2006年至2007年)第三屆上海市高校文科學報優(yōu)秀編輯部主任獎”;2008年獲“上海市教育發(fā)展基金會申銀萬國獎教金獎”;2009年獲“(2008年至2009年)第四屆上海市高校文科學報優(yōu)秀編輯部主任”獎;2013年中國法學期刊研究會“法學編輯優(yōu)秀人才獎”。



【報錄情況】




【考察和內容】




【培養(yǎng)方案和研究生課程】


法律學院 法學理論專業(yè)(法律語言學)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培養(yǎng)方案

法學理論專業(yè)(法律語言學)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培養(yǎng)方案


培養(yǎng)方案內容

一、適用專業(yè)

法學理論(學科門類:法學,一級學科:法學,專業(yè)代碼:030101)

二、培養(yǎng)目標

(一)本專業(yè)碩士研究生應該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質和道德品質。研究生要能堅持黨的基本路線、遵紀守法、品行端正、學風嚴謹,具有良好的職業(yè)道德、團結合作精神和堅持真理的科學品質,具有較強敬業(yè)精神,為國家的現(xiàn)代化建設服務。

(二)研究生應該具有扎實的專業(yè)基礎和較強的社會實踐能力,能夠從事科學研究、法律事務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三)研究生應該堅持鍛煉身體,保持身心健康。

三、研究方向

法律語言學。

四、學習年限

學術型碩士生的基本學制為3年。如確有必要,經(jīng)本人申請,導師和所在學院同意,報研究生院批準,可延長學習年限一至兩年。最長學習年限為5年,包括正常學習、保留學籍、休學和延長學籍在內的年限之和累計不得超過5年。超過最長學習年限未完成全部學業(yè)的,按結業(yè)或肄業(yè)處理。

五、培養(yǎng)方式

(一)實行碩士研究生導師負責制。

(二)碩士研究生入學三個月內,應在導師的指導下制定具體的個人培養(yǎng)計劃,并報研究生院備案。課程學習時間為二年,成績考核合格后,第三學年進行碩士學位候選人中期考核(綜合考試)和學位論文開題報告,合格后撰寫學位論文、論文預答辯和答辯。

(三)一年級以課程教學為主要培養(yǎng)方式。課程教學講授本專業(yè)國內外最新學術動態(tài)、成果和前沿問題,引導學生鞏固已有的專業(yè)基礎,擴大知識視野和拓展理論深度,加深知識底蘊的積累,全面了解本學科的前沿領域問題和發(fā)展方向,為能夠深入從事創(chuàng)新性研究打好基礎。

(四)二年級以課堂研討為主要培養(yǎng)方式。堅持理論聯(lián)系實際,注重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素質和能力,并從討論中培養(yǎng)自己的科學研究興趣,確定個人的研究發(fā)展方向。

(五)強化文獻檢索的應用能力。培養(yǎng)學生掌握文獻信息的檢索與利用,了解本專業(yè)文獻檢索的方法,增強碩士研究生自學能力和研究能力,并設定1學分的實訓學分。

(六)注重對學生科研能力的培養(yǎng),要求碩士研究生積極主動開展科學研究,鼓勵碩士研究生參與導師主持或承擔的科研項目,配合導師進行理論學術研究,也可以在導師指導下確立研究方向自選科研課題,并設定5學分的科研學分。

(七)重視學術訓練等培養(yǎng)環(huán)節(jié),要求碩士研究生在校學習期間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類學科學術講座不少于15場(次),并設定3學分的講座學分。

(八)加強實踐教學、專業(yè)實踐。碩士研究生在校學習期間完成不少于3個月的社會實踐或者教學活動,能夠將已學到的理論知識運用于社會實踐或專業(yè)實習活動,并設定5學分的實踐學分。

六、課程設置

課程采取學分制??傉n程學分39分,其中學位課21學分、必修課8學分、選修課10學分。

(一)學位課(共計21學分)

1.政治理論課

(1)理論與實踐(36課時,2學分);

(2)馬克思主義與社會科學方法論(18課時,1學分)。

2.第一外國語

專業(yè)外語(72課時,4學分)。

3.核心課

(1)法理學(54課時,3學分);

(2)民法學(54課時,3學分)。

4.專業(yè)課

(1)馬克思主義法哲學研究(72課時,4學分);

(2)西方法哲學研究(72課時,4學分)。

(二)必修課(共計8學分)

(1)語言學高級課程(36課時,2學分);

(2)法律語言學(36課時,2學分);

(3)法律翻譯研究(36課時,2學分);

(4)法學方法論與論文寫作(36課時,2學分)。

(三)選修課(共計10學分)

1.限制性選修課(限選2門,4學分)

(1)中國法律概況(36課時,2學分);

(2)英美法律概況(36課時,2學分);

(3)法律翻譯與文化(36課時,2學分)。

2.任意性選修課(任選3門,其中必須包含一門非本一級學科課程,計6學分)

七、科研要求

學術型碩士研究生應當在申請答辯前,在國內期刊上公開發(fā)表至少1篇與本專業(yè)相關的學術論文,具體要求按照學校碩士研究生科研能力評價審核相關規(guī)定執(zhí)行。

八、質量標準

法律語言學方向碩士研究生應當被培養(yǎng)為適應社會發(fā)展、國家語言戰(zhàn)略建設所需要的高層次應用型法律外語專門人才。

(一)在規(guī)定學習期間內成績合格、修滿學分,課程考核及其他培養(yǎng)環(huán)節(jié)考核符合《華東政法大學研究生教學管理辦法》《華東政法大學研究生課程考試管理細則》。

(二)較為熟練地掌握一門外語,達到聽、說、讀、寫水平。

九、考核方式

(一)學業(yè)考核

學業(yè)考核是檢驗和保證碩士研究生培養(yǎng)質量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每學年度需對碩士研究生就本學年的學習研究情況進行一次學業(yè)考核。學業(yè)考核由碩士研究生導師組負責,并依據(jù)學業(yè)考核結果評定學業(yè)獎學金。

(二)中期考核

1.為了保證碩士研究生培養(yǎng)的質量,將在第五學期對研究生進行中期考核。

2.中期考核由導師組負責,考核依據(jù)為《華東政法大學碩士研究生中期考核辦法》。

3.導師組組成中期考核小組,根據(jù)研究生提交的中期考核小結和指導教師的考評意見,對研究生進行綜合評議,作出結論性的評價意見,由導師組組長簽署意見,報研究生院備案。

4.研究生經(jīng)過中期考核,在思想品德、學習成績、科研能力等方面合格者,可繼進入碩士學位論文階段。中期考核不合格者,依據(jù)《華東政法大學碩士研究生中期考核辦法》有關規(guī)定處理。

(三)畢業(yè)和答辯資格審核

上半年一般為3月份,下半年一般為9月份進行畢業(yè)和答辯資格審核。畢業(yè)和答辯資格審核主要包括學分審核、科研成果審核等。

十、學位論文

(一)學生通過畢業(yè)論文答辯方可畢業(yè);通過學位論文答辯方可提請授予學位。除答辯申請事項與表決規(guī)則有特殊規(guī)定外,一般畢業(yè)論文和學位論文的要求和程序相同。

(二)學位論文寫作是對研究生學習和從事科學研究的全面訓練與考核,是培養(yǎng)研究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學位論文應在導師指導下由研究生獨立完成。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選題必須屬于本專業(yè)范圍,學位論文工作時間不得少于一年。

(三)導師應當加強對學位論文各環(huán)節(jié)的指導。碩士研究生在導師的指導下,有計劃地閱讀文獻和從事必要的調查研究,在第四學期提交開題報告(主要內容包括論文選題的意義、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及趨勢、具體研究計劃、主要參考書目等),并參加開題報告會,經(jīng)開題小組審閱評議后方可進入論文寫作階段。

(四)學位論文選題應盡可能從高起點、新視角、前沿性和現(xiàn)實性的要求出發(fā),在學術上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或應用價值。學位論文要求概念清晰,立論正確,結構嚴謹,資料翔實,文筆流暢,層次分明,具有獨到見解和一定創(chuàng)新。

(五)為配合學位論文,導師應鼓勵碩士研究生盡可能展開前期研究活動,積累知識和經(jīng)驗。

(六)碩士學位論文評閱和答辯工作按照國家和學校的相關規(guī)定進行。

課程類型及學分要求



法學理論專業(yè)(法學理論和法律方法)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培養(yǎng)方案


一、適用專業(yè)

法學理論(學科門類:法學,一級學科:法學,專業(yè)代碼:030101)

二、培養(yǎng)目標

(一)本專業(yè)碩士研究生應該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質和道德品質。研究生要能堅持黨的基本路線、遵紀守法、品行端正、學風嚴謹,具有良好的職業(yè)道德、團結合作精神和堅持真理的科學品質,具有較強敬業(yè)精神,為國家的現(xiàn)代化建設服務。

(二)研究生應該具有扎實的專業(yè)基礎和較強的社會實踐能力,能夠從事科學研究、法律事務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三)研究生應該堅持鍛煉身體,保持身心健康。

三、研究方向

(一)法學理論

(二)法律方法

(三)法律語言

三、學習年限

學術型碩士生的基本學制為3年。如確有必要,經(jīng)本人申請,導師和所在學院同意,報研究生教育院批準,可延長學習年限一至兩年。最長學習年限為5年,包括正常學習、保留學籍、休學和延長學籍在內的年限之和累計不得超過5年。超過最長學習年限未完成全部學業(yè)的,按結業(yè)或肄業(yè)處理。

五、培養(yǎng)方式

(一)實行碩士研究生導師負責制。

(二)碩士研究生入學三個月內,應在導師的指導下制定具體的個人培養(yǎng)計劃,并報研究生教育院備案。課程學習時間為二年,成績考核合格后,第三學年進行碩士學位候選人中期考核(綜合考試)和學位論文開題報告,合格后撰寫學位論文、論文預答辯和答辯。

(三)一年級以課程教學為主要培養(yǎng)方式。課程教學講授本專業(yè)國內外最新學術動態(tài)、成果和前沿問題,引導學生鞏固已有的專業(yè)基礎,擴大知識視野和拓展理論深度,加深知識底蘊的積累,全面了解本學科的前沿領域問題和發(fā)展方向,為能夠深入從事創(chuàng)新性研究打好基礎。

(四)二年級以課堂研討為主要培養(yǎng)方式。堅持理論聯(lián)系實際,注重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素質和能力,并從討論中培養(yǎng)自己的科學研究興趣,確定個人的研究發(fā)展方向。

(五)強化文獻檢索的應用能力。培養(yǎng)學生掌握文獻信息的檢索與利用,了解本專業(yè)文獻檢索的方法,增強碩士研究生自學能力和研究能力,并設定1學分的實訓學分。

(六)注重對學生科研能力的培養(yǎng),要求碩士研究生積極主動開展科學研究,鼓勵碩士研究生參與導師主持或承擔的科研項目,配合導師進行理論學術研究,也可以在導師指導下確立研究方向自選科研課題,并設定5學分的科研學分。

(七)重視學術訓練等培養(yǎng)環(huán)節(jié),要求碩士研究生在校學習期間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類學科學術講座不少于15場(次),并設定3學分的講座學分。

(八)加強實踐教學、專業(yè)實踐。碩士研究生在校學習期間完成不少于3個月的社會實踐或者教學活動,能夠將已學到的理論知識運用于社會實踐或專業(yè)實習活動,并設定5學分的實踐學分。

六、課程設置

課程采取學分制??傉n程學分37學分,其中,學位課19?學分、必修課8學分和選修課10?學分。

(一)學位課(共計19學分)

1.政治理論課

(1)理論與實踐(36課時,2?學分);

(2)馬克思主義與社會科學方法論(18課時,1?學分)。

2.第一外國語

專業(yè)外語(72課時,4?學分)。

3.核心課

(1)法理學(54課時,3?學分);

(2)民法學(54課時,3學分)。

4.專業(yè)課

(1)馬克思主義法哲學研究(54課時,3?學分)

(2)西方法哲學研究(54課時,3?學分)

(二)必修課(共計8學分)

(1)法學方法論(18課時,1?學分)

(2)法學論文寫作(18課時,1?學分)

(3)法律方法研究(54課時,3?學分)

(4)法制現(xiàn)代化(54課時,3?學分)

(三)選修課(共計10學分)

1.限制性選修課(限選2?門,4?學分)

(1)比較法研究(36課時,2?學分);

(2)立法學研究(36課時,2?學分);

(3)法律文化研究(36課時,2?學分);

2.任意性選修課(任選3門6學分,必須包括1門非本一級學科課程和2門本一級學科課程)。

(1)法學研究與論文寫作(36課時,2?學分)。

七、科研要求

學術型碩士研究生應當在申請答辯前,在國內期刊上公開發(fā)表1篇及以上與本專業(yè)相關的學術論文,具體要求參見學校相關規(guī)定(科研要求以校學位評定委員會最終審核通過版本為準)。

(各學院學位評定分委員會可根據(jù)本學科特點,在此基礎上制定更高的標

準,并報研究生教育院備案。)

八、質量標準

(一)政治思想。熱愛祖國,熱愛人民,堅持四項基本原則,遵紀守法,品德良好,具有較強的團結協(xié)作精神。

(二)專業(yè)基礎。在規(guī)定的學習期間內修滿學分、成績合格,具備本專業(yè)和本學科扎實的知識基礎。

(三)外語水平。較熟練地掌握一門外語,達到聽、說、讀、寫水平。

(四)科學研究。具備獨立思考和科研寫作的能力。

(五)社會實踐。具有較強的社會實踐能力,能夠適應社會發(fā)展和國家法治建設的需要。

九、考核方式

(一)學業(yè)考核

學業(yè)考核是檢驗和保證碩士研究生培養(yǎng)質量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每學年度需對碩士研究生就本學年的學習研究情況進行一次學業(yè)考核。學業(yè)考核由碩士研究生導師組負責,并依據(jù)學業(yè)考核結果評定學業(yè)獎學金。

(二)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是碩士研究生完成培養(yǎng)方案規(guī)定的課程學習和其他培養(yǎng)環(huán)節(jié)并修滿規(guī)定的學分后,正式進入學位論文研究階段前的考核,重點考察學生對本專業(yè)基礎理論和基本方法的掌握。中期考核的具體要求以《華東政法大學碩士研究生中期考核辦法》為準,主要從思想品德、學習態(tài)度、學習成績、科研能力、實踐經(jīng)驗等方面對碩士研究生進行綜合評定。經(jīng)中期考核合格者,方可繼續(xù)進入碩士學位論文階段的研習。

(三)畢業(yè)和答辯資格審核

上半年一般為3月份,下半年一般為9?月份進行畢業(yè)和答辯資格審核。畢業(yè)和答辯資格審核主要包括學分審核、科研成果審核等。

十、學位論文

(一)學生通過畢業(yè)論文答辯方可畢業(yè);通過學位論文答辯方可提請授予學位。除答辯申請事項與表決規(guī)則有特殊規(guī)定外,一般畢業(yè)論文和學位論文的要求和程序相同。

(二)學位論文寫作是對研究生學習和從事科學研究的全面訓練與考核,是培養(yǎng)研究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學位論文應在導師指導下由研究生獨立完成。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選題必須屬于本專業(yè)范圍,學位論文工作時間不得少于一年。

(三)導師應當加強對學位論文各環(huán)節(jié)的指導。碩士研究生在導師的指導下,有計劃地閱讀文獻和從事必要的調查研究,在第四學期提交開題報告(主要內容包括論文選題的意義、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及趨勢、具體研究計劃、主要參考書目等),并參加開題報告會,經(jīng)開題小組審閱評議后方可進入論文寫作階段。

(四)學位論文選題應盡可能從高起點、新視角、前沿性和現(xiàn)實性的要求出發(fā),在學術上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或應用價值。學位論文要求概念清晰,立論正確,結構嚴謹,資料翔實,文筆流暢,層次分明,具有獨到見解和一定創(chuàng)新。

(五)為配合學位論文,導師應鼓勵碩士研究生盡可能展開前期研究活動,積累知識和經(jīng)驗。

(六)碩士學位論文評閱和答辯工作按照國家和學校的相關規(guī)定進行。





【復習所需資源匯總】華政考研法理學主要用什么考研?使用以下資源為主!

一、華政考研611法理學復習教材資源匯總

二、華政考研801法學綜合復習教材資源匯總





【經(jīng)驗和復習介紹】



第一:有關考題情況和知識點

2023屆法理考研,共約18個問題,我們的資料上基本全部命中所有考點!更具體一些:法學基礎理論部分共10道題目(4道名詞解釋+4道簡答題+2道論述題),我們模擬卷直接命中7道,其中名詞解釋部分被模擬卷完美全覆蓋到!除一道論述題目考察較為靈活,作答需要對知識點有一定理解外,其余題目涉及的主要知識點都可以從我們的沖刺筆記和精講筆記上找到,是筆記原文直接就可以抄上滿分!2023屆的難度主要體現(xiàn)在西方法律思想史部分,該部分8道題目(4道名詞解釋+3道簡答題+1道論述題),我們模擬卷命中2道。四道名詞解釋中兩道是冷門考點;三道簡答題中也有一道是冷門考點。不過,即便是冷門考點,其題目所涉及的主要知識點還是可以從我們的沖刺筆記和精講筆記上找到!

2022屆法理考研,精講考點均覆蓋!模擬卷命中90分!沖刺筆記中只有西方法哲學部分道簡答題未押中。2022屆真題難度有所降低,可以看出對基礎知識的掌握仍是考察的重點。

2021屆法理考研,命中所有考點!且我們的模擬卷100多道題目就命中了79分!沖刺筆記除了1題,其他基本全部命中知識點!雖然本屆考研試題難度提升有所提升,但知識點其實還是那些,提升的是大家定程度上的拓展的能力!

2020屆法理考研,除了道超綱題,其他本筆記全部命中知識點,而且即便超綱題,也可以適當利用筆記內容作答!


第二:華政法理學總體介紹(興趣、大綱、復習方法總論)

法理學是法學的最般、最基本的理論,它包括法律本體論、法律價值論、法律作用論、法律運行論、法律方法論及法律與社會的關系等等,是部門法學的重要理論基石。如果諸君最終選擇了華政法理學,我希望能陪你們路走下去并拿到華政的錄取通知書??佳挟吘故?strong>一場應試與檢測,通過初試大關不僅需要的是考生法學功底,更多考驗的你在初試階段是否能抓住所有的考點、重點以及直保持顆沉穩(wěn)奮斗的心。

學姐從敲定報考華政法理學開始,每天就是兩點線的生活節(jié)奏,說實話非常枯燥,但是我和諸位考生都明白個道理:華政只看你最后的初試總分。其中所有的苦難都必須你默默接受。所以我們要把專業(yè)指定的科目書看懂,我們要提高效率刷真題,我們要保持自己的心態(tài)平和,我們還要保證自己每時每刻有個良好的體魄。

作為前輩,作為學姐,我能做的就是讓大家少走彎路,把參考書目中所有的考點知識點梳理出來,把重點標記處理。因為這樣才對的其各位對我們的信任與選擇。在制作本書筆記前,我想向大家好好講講學好法理學我認為需要把握三點:

第一點:培養(yǎng)對法理學的興趣。諸君既然選擇考華政法理學專業(yè),出發(fā)點在哪里,筆者不得而知。有興趣使然,有看中報考人數(shù)偏少,有喜歡華政,有喜歡某位老師,有緩解就業(yè)壓力等等原因。筆者希望無論出于何種目的,都要使之轉化成對法理學的興趣。就拿西方法律思想史來說,如果你沒有半點興趣,厚厚的大書根本無法啃下來,有興趣的人反倒像看故事書樣津津有味地看下來并且還從中梳理出西方法律史體系以及書中考點。由此可見,我們無論初衷如何,學姐都希望你在備考的時候能夠愛上這門專業(yè)。

第二點:參考書看一遍后再看震川考研筆記。(事實上,當前版本的筆記下,你不看教材也可以)

2019年起,華政法理不再指定具體書目,而是列舉考察范圍,2023屆大綱范圍列舉如下:法理學:法律的本體;法律的作用和價值;法律的形成和運行;法律方法;法律的發(fā)展;法律與社會。(90分)西方法哲學:西方法律思想史上重要人物的理論學說,各重要法理學流派的原理。(60分)

2023屆大綱和2022屆存在一些表述修改,但實質內容并無區(qū)別。

2024考生也按照上述大綱進行復習。

我們的筆記包括了以上考察范圍全部內容,并盡可能涵蓋所有可考知識點,放心復習。

但是你必須知道的是,所有考察內容實際還是按照參考書出發(fā)的。

因為法理學考試深度不大,85%都是書本上現(xiàn)有的考點,另外的15%也是從你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書本中間接考察的。如之前某年就考了“法治八原則”,書本上原原本本的內容。所以我們要對法理學這門專業(yè)課有個基礎的了解,法理學的參考書自2017年開始采用的是馬長山老師編寫的《法理學導論》,除此之外還有徐永康老師的《法理學專論》、李桂林老師的《西方法律思想史》。其中我們要重點掌握就是《法理學導論》和《西方法律思想史》,我認為目的都是在閱讀全文的基礎上掌握大概思路以及考點。再者,我們來看法理學筆記、真題、考前1個月模擬卷以及沖刺筆記等。

本書是在三本指定參考書的基礎上編寫的,筆者盡可能地涵蓋所有考點。如果你是7、8月份才開始備考,則不建議你看書,直接看筆記即可。筆記很多強行記憶的內容,需要有足夠時間拿來背誦,這也是應試教育的現(xiàn)實問題。如果在備考的過程中有什么問題需要問我可以通過輔導機構的學長聯(lián)系到我,我會及時解答。

另外,本書的內容是根據(jù)最新的有關法理學知識點編寫的,包括但不限于教材觀點,因為很多內容隨時考試年份的增加,我們是有諸多補充的,而這種補充是筆者根據(jù)華政歷年考試規(guī)律總結的,最新一次更新后,當前筆記的質量絕對可以讓你輕松應對考試中可能遇到的絕大多數(shù)題目!

第三點:復習方法。每個人的習慣不同,筆者在此就說說自己備考時的流程。我是在7月開始準備專業(yè)課,當時看了遍書,沒有筆記的指導,看起來非常慢,但個人感覺覺得收獲很大,這里的收獲并不是記憶了什么東西,而是找到了整體的法理學思路;到后期我開始直接看筆記、背筆記,不像你們那么幸運,我們當時是第屆使用新書的考生,所以我都是在看新書的過程中整理出來的筆記;真題不得不說,由歷年的內容我們就可以看出,很多考點是輪流拿出來考的,所以諸位知道真題的重要性了吧,真題的答案不用去強記,主要掌握其答題思路和答題格式,這對提高卷面分很有效。

注意:緊跟考試動態(tài)。自從19年考試大綱取消了對考試書目的指定后,留給大家只有考試范圍,這就證明華政更加注重你能對考試范圍的融會貫通,考試難度也大大提高。并且,從19年真題里羅爾斯的“社會基本善”、“西塞羅在西方法律思想史的地位”和論述題摘取霍姆斯的段話要你闡述和評析霍姆斯的法律觀點,等題目中更能直觀地證明考試的靈活度。不過也不用緊張,精講筆記能夠幫您更好地理清知識點脈絡,筆記也對每個知識點做詳細且通俗易懂地闡述,能更好地幫助您掌握知識點和提煉考點。


第三:所需資源

附上考華政法理學所需要的全部資料(以下版本以最新為好)

1、馬長山老師主編《法理學導論》(第二版);(時間不夠的同學可以不看)

2、徐永康老師主編《法理學專論》;(時間不夠的同學可以不看)

3、李桂林老師主編《西方法律思想史》;(時間不夠的同學可以不看)

4、震川出品—最新版《華政法理學考研精講筆記》(最重要的復習資料,知識點上已經(jīng)非常全面?。?/span>

5、震川出品—最新版《華政法理學考研沖刺筆記》;

6、震川出品—最新版《華政法理學考研精華背誦筆記》;

7、震川出品—最新版《華政法理學考研考前1個月模擬卷》;

8、震川出品—最新版《華政法理學考研真題解析》。

我們的筆記就是根據(jù)最新大綱編寫的,請放心使用。

衷心希望諸位能夠徹徹底底啃下本資料,能夠踏踏實實努力,我們華政相見!

另外,本筆記中有三種標示,含義如下:

【☆熟讀】代表:般只需要多數(shù)幾遍,熟讀即可

【☆☆必備】代表:般是考試必備考點,必須掌握

【☆☆☆重點】代表:般是考試重點中的重點,重點掌握

筆記正文部分不再提示。


第四:分論:復習方法和經(jīng)驗

【法理學部分】

一、什么是法理學

(一)法理學是探討和研究“法”之“理”,學習法理學的目的在于尋求自覺,尋求對法律的性質以及它的社會背景的某種程度的透徹理解。

(二)奧斯丁在《法理學的范圍》中提岀,法理學應當研究“事實上是什么樣的法律”,而不是“應當是什么 樣的法律”,嚴格區(qū)分了“實有”和“應有”,確立了法律概念體系的獨立研究。

(三)總之,法理學是法學的最一般、最基本的理論,它包括法律本體論、法律價值論、法律方法論以及法律與社會的關系等等,是部門法學的重要理論基石。

二、為什么要學習法理學

(一)首先,學習法理學是學好部門法學、全面深入掌握法學理論和專業(yè)知識的需要。法理學關于“法律是什么” “法律為何有效”“如何適用法律”等基本問題的探討和回答,構成了法學其他學科進行研究和探討的重要理論前提。

(二)其次,學習法理學是培養(yǎng)高水平法律素養(yǎng)和能力的需要。對法學高層次人才來講,不僅要具有審理個別具體案件的能力,更要具備善于總結、提煉并為疑難案件處理提供基本原則和方法的能力。這需要有深厚的法學理論功底、牢固的法律理念、智慧的法律方法和嚴密的法律思維等才能做到。

(三)最后,學習法理學是適應司法改革和培養(yǎng)法律共同體的需要。過去往往不注重法律精神、法律思維、法律方法的培養(yǎng)和法學理論的學習,缺少司法獨立精神,因而“法律工具主義”“法律實用主義”色彩十分濃重,這直接影響到司法改革進程和司法效果。

三、如何學習法理學

(一)首先,立足全球化視野,深入學習和解析西方法理學,并進行中西對比學習和研究。特別是自然法學、分析實證主義法學、社會學法學、經(jīng)濟分析法學、新馬克思主義法學、后現(xiàn)代法學、女權主義法學等的法律思想和理論已部分地被吸收、容納進中國法理學,并對中國法治進程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

(二)其次,立足本土國情,全面學習和掌握中國法理學,并直面“生活事實”和 “中國問題”。善于從社會轉型和法治進程中探尋和挖掘生活中的法理,關注生活現(xiàn)實,面對“中國問題”,從而避免抽象的理論空談和簡單的邏輯推演,也能避免對西方法學理論的照抄照搬。

(三)立足學科兼容,注重法理學與部門法的有機結合,并強化法學理論的應用性分析。法理學的很多理論和原理都來源于對部門法學的深入思考和理論升華,是部門法學的實踐過程為法理學提供了基本素材和理論源泉。如果脫離了部門法學, 法理學就很可能成為一門與司法實踐無涉的空洞玄學,法理學也就失去了其價值和意義。

【西法史部分】

西方法律思想史是法律學科的門歷史學科,同時又是門法律學科中的理論學科。這里將西方法律思想史的幾個主要問題闡述如下:

一、“西方法律思想史”的含義

(一)所謂“史”是指西方法律思想史是門史學科,它研究從古希臘羅馬到20世紀的法學觀點、思潮和學派以及發(fā)展的規(guī)律。

(二)所謂“思想”是指西方法律思想史探討的是人的意識形態(tài),以區(qū)別于法律的制度史。制度史研究的是具體實在法律制度發(fā)展的進程,而思想史研究的是人們對法律制度認識的發(fā)展史。思想有其歷史性,但它又超越歷史。

(三)所謂“法律思想”是指西方法律思想史將其研究領域限定在法律現(xiàn)象之中,以區(qū)別于哲學史、倫理思想史和政治思想史。但要指出的是,由于人類思想史的自身特點,西方法律思想史與西方哲學史、西方倫理史和西方政治史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19世紀以前,法律思想并沒有從哲學、倫理思想和政治思想中完全獨立出來。

(四)所謂“西方”是指基于古希臘羅馬文明和基督教文明之上形成的文化現(xiàn)象,在地域上主要包括歐洲和北美。

二、西方法律思想史的歷史分期

具體而言,每個時期的法律思想主要是通過每個時代的法學家著作體現(xiàn)出來。按照時間順序,西方法律思想史可以區(qū)分為以下幾個時期:

(一)古希臘羅馬時期的法律思想

這是西方法律思想的起源,這時期的正義理論、人治與法治的理論、自然法理論、國家起源理論和政體分類的理論在西方法律思想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主要代表人物有柏拉圖、亞里士多德、西塞羅和羅馬法學家。

(二)中世紀的法律思想

時期的神學法律觀念、法律分類理論、自然法的理論和實在法的理論對后世有著重要影響。主要代表人物有圣·奧古斯丁、托馬斯·阿奎那及宗教改革運動時期的代表人物等。中世紀晚期,西方發(fā)生了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運動,法律思想領域有了君主論和注釋法學,主要代表理論有馬基雅維里的《君主論》和布丹的《主權論》。中世紀的晚期,在特定的歷史環(huán)境之下,西方的法律傳統(tǒng)得以形成。

(三)近代的法律思想

其中包括文藝復興時期的理論和古典自然法學,這是西方近代法律的基礎,其理論對西方近現(xiàn)代的法律有著直接的指導意義。這時期的自然法理論、社會契約理論、民主法治理論、自由平等分權理論至今仍然有著現(xiàn)實意義。17到18世紀的格勞秀斯、斯賓諾莎、霍布斯、洛克、孟德斯鳩、盧梭、羅伯斯比爾、杰弗遜、潘恩和漢密爾頓等,是這個時期典型的代表人物。

(四)19世紀的法學流派

這是西方法律思想的成熟時期,法學流派此時得以產(chǎn)生,主要法學流派有哲理法學派、功利主義和分析法學、歷史法學和其他的法學流派。每個學派都從不同的角度對西方法律現(xiàn)象進行歸納和解釋。主要代表人物有康德、黑格爾、邊沁、奧斯丁、薩維尼、梅因等。

(五)20世紀的法律思想

20世紀的法律思想是19世紀法律思想基礎上的進一步發(fā)展。從法律理論傾向上看,主要有社會法學、新自然法學、新分析實證主義法學、批判法學和經(jīng)濟分析法學。

三、學習西方法律思想史的意義

,學習和研究西方法律思想史可以增加知識,開闊視野,啟發(fā)思考,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學習西方法律思想史是培養(yǎng)高層次法律理論人才的需要。任何門法律學科都有其歷史基礎和理論基礎,而西方法律思想史同時融合了這兩個方面的內容。學習西方法律思想史有利于對部門法的進步理解。第三,學習西方法律思想史有利于提高法律實踐水平。西方法律制度和法律學說歷史久遠,對世界各國的法律制度和法律原則都有著決定性的影響。在西方國家,法學家的著作和學說有的構成法律淵源的組成部分,有的對法律判決有著直接的指導意義。我國的現(xiàn)代法制建設參照了許多西方法律制度,要正確理解這些法律制度,就應該了解西方法學家對這些法律制度的論述。西方法律思想史正是了解西方法學家理論的門學科。


專業(yè)詳解010法理學:華政考研法理學就業(yè)最好的小專業(yè)之一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莱西市| 叶城县| 任丘市| 滨海县| 奉节县| 尤溪县| 吐鲁番市| 紫金县| 永胜县| 长海县| 象州县| 剑河县| 岢岚县| 邓州市| 桂东县| 揭阳市| 江孜县| 观塘区| 龙南县| 墨玉县| 防城港市| 司法| 陈巴尔虎旗| 西宁市| 镇宁| 门源| 竹北市| 缙云县| 郓城县| 台州市| 泉州市| 平远县| 九台市| 上饶市| 雷州市| 五大连池市| 龙南县| 平邑县| 富蕴县| 大竹县| 灵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