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女相”上官婉兒,困于政變,死于政變,她坎坷起伏的一生
? ? 說起唐朝,我們不由自主地會覺得自豪,總為那恢弘的氣象、強大的實力、輝煌的文化而津津樂道,然而,大唐的命運自始至終都有女人在參與。
? ? 大唐開局,和女人有關(guān),李淵晉陽起兵,據(jù)說是李淵的好友裴寂,把晉陽宮的幾個宮女,也就是隋煬帝楊廣的女人,偷偷塞給李淵陪侍,這才逼得李淵起兵反隋?!杜f唐書》記載:“(裴)寂以宮人奉公(李淵),恐事發(fā)及誅?!薄缎绿茣酚涊d:“寂因選晉陽宮人私侍高祖。高祖過寂飲酒,酒酣從容,寂具以大事告之,高祖大驚。寂曰:正為宮人奉公,事發(fā)當(dāng)誅,為此爾?!?/p>
? ? 隨后是玄武門之變,也有女人的因素。李世民狀告李建成、李元吉與張婕妤、尹德妃等妃嬪私通亂倫,縱容親屬橫行霸道、為非作歹。唐高祖李淵只得聚齊李建成、李世民和李元吉一起來對質(zhì)。這給了李世民一網(wǎng)打盡的機會。而李世民早已做好埋伏,殺死兄弟,逼著父親退位,成功稱帝。
? ? 而李世民,不但殺死李元吉,還霸占了弟媳楊氏,楊氏還為李世民生下兒子李明。而李世民的兒子李治,則娶了原為李世民妾室才人的武則天。
? ? 而武則天,更是赫赫有名的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638年被李世民封為才人,652年被李治封為昭儀,655年被立為皇后。683年,唐高宗李治病逝,太子李顯繼位,是為唐中宗,武則天被尊為皇太后。684年,武后廢唐中宗為廬陵王,立李旦為帝,是為唐睿宗,武則天臨朝聽政,自此開始專權(quán)。690年,武后改唐為周,改元天授,稱圣神皇帝。直至705年,張柬之等人發(fā)動神龍政變,逼迫武則天讓位于唐中宗李顯。
? ? 而武則天的女兒太平公主,還有唐中宗李顯的皇后韋氏,也就是武則天的兒媳,她們二人聯(lián)合毒死了唐中宗李顯,韋后立李重茂為帝,年號唐隆。韋后勾結(jié)武三思等專擅朝政,以其從兄韋溫掌握實權(quán),縱容女兒安樂公主賣官鬻爵,形成一個以韋氏為首的武、韋專政集團。韋后野心勃勃,也準備效仿武則天臨朝稱制。
? ? 710年,李旦第三子臨淄王李隆基又聯(lián)手太平公主,發(fā)動唐隆之變。李隆基以禁軍殺了韋后、安樂公主,并徹底剿滅了韋氏集團。即位不足一個月的李重茂退位,李旦復(fù)辟為唐睿宗,李隆基被立為皇太子。
? ? 唐玄宗李隆基也是不甘落后,他原本將楊玉環(huán)冊立為兒子李瑁的妃子,可后來就將楊玉環(huán)召入自己后宮中,冊立為楊貴妃。
? ? 奠定大唐基業(yè),開創(chuàng)盛唐氣象,都離不開女人,可以說,是時勢造就出了一批大唐有名的女子。
? ? 在這群女子中,有一位充滿爭議的傳奇女子,她既被稱為一代才女、巾幗宰相、第一女相、千古第一女官,也被視為一代妖女,這位女子便是上官婉兒。

? ? 上官婉兒是唐高宗時宰相上官儀的孫女。上官儀因替高宗起草廢武后詔書,被武則天知道,遭到滿門抄斬,其中也包括上官婉兒的父親上官庭芝。剛剛出生的上官婉兒被配在掖廷為奴。
? ? 可在上官婉兒14歲時,因其聰慧有才被武則天召入宮中,掌管宮中制誥多年,詔敕多出其手。
? ? 中宗時,上官婉兒被封為昭容,服侍過一后兩皇。傳言她還與韋后共享過男俊。并且,上官婉兒與太平公主關(guān)系非同一般。唐隆之變時,上官婉兒死于李隆基刀下。
? ? 上官婉兒的一生跌宕起伏,有數(shù)不盡的秘聞軼事,她既玩弄權(quán)術(shù),又被權(quán)勢所吞噬,最終走上了將錯就錯的不歸路。
? ? 2013年6月,陜西考古人員挖掘出一座大型唐代墓葬。在甬道內(nèi),他們發(fā)現(xiàn)了一方《大唐故婕妤上官氏墓志銘并序》,這個上官氏,便是上官婉兒。從其中的資料記載,我們可以大致還原出上官婉兒的一生。
一、悲慘的開局
? ? 要了解上官婉兒的一生,那就得從她的祖父上官儀說起。唐高宗李治因患頭風(fēng)之疾,頭暈?zāi)垦#荒芴幚韲掖笫?,皇后武則天獨攬大權(quán),代理朝政。664年,唐高宗李治因不滿武則天的強勢,便心生了廢后的想法。他召來當(dāng)時的宰相上官儀,一起商議廢除武后之事。上官儀提議說,武后專橫弄權(quán),百姓早已對其不滿,應(yīng)馬上廢除她以平息民怨。
? ? 唐高宗便令上官儀即刻準備廢后詔書。可上官儀的廢后詔書還沒有草擬好,消息便走漏到武則天耳里。
? ? 武則天直接追問唐高宗,唐高宗一不做二不休,干脆甩鍋給上官儀,說是上官儀教我這樣做的。
《新唐書·上官儀傳》記載:
初,武后得志,遂牽制帝,專威福,帝不能堪;又引道士行厭勝,中人王伏勝發(fā)之。帝因大怒,將廢為庶人,召儀與議。儀曰:“皇后專恣,海內(nèi)失望,宜廢之以順人心?!钡凼共菰t。左右奔告后,后自申訴,帝乃悔;又恐后怨恚,乃曰:“上官儀教我?!?/strong>
得罪了心狠手辣的武則天,自然沒有好下場。武則天讓自己的親信中書令許敬宗上奏誣告上官儀和廢掉的太子李忠、宦官王伏勝密謀造反。不久,上官儀和其子上官庭芝就被處死,剛剛出生的上官婉兒和母親一起,被發(fā)配到掖廷為奴。
《資治通鑒:唐紀十七》記載:
儀先為陳王諮議,與王伏勝俱事故太子忠,后于是使許敬宗誣奏儀、勝與忠謀大逆。十二月,丙戌,儀下獄,與其子庭芝、王伏勝皆死,籍沒其家。
上官婉兒的母親鄭氏是個要強的女人,在勞累一天后,仍然會擠出時間教女兒讀書習(xí)字。而上官婉兒天賦過人,聰穎異常,過目成誦。后來,鄭氏又聯(lián)絡(luò)到了上官儀的學(xué)生裴炎,在他的幫助下,上官婉兒得以進入內(nèi)廷藝文館讀書。
上官婉兒在絕境中,也沒有放棄自己,而是不斷提升和充實自己,這是渴望成功者所必備的品質(zhì)。上官婉兒悲慘的開局終于在她14歲那年迎來了轉(zhuǎn)機。
二、得到武則天專寵
心懷愧疚的唐高宗,為上官儀平了反,上官婉兒也被冊封為才人。上官婉兒也成長為宮里有名的才女。
而下令處死上官婉兒一家人的武則天,也由皇后晉升為“天后”。她召集大批文人學(xué)士,大量修書,密令這批學(xué)者參決朝廷奏議,以分宰相之權(quán),時人稱之“北門學(xué)士”。而且,武則天身為女人,也迫切需要一個女人作為隨身智囊和私人秘書。

在上官婉兒14歲那年,武則天聽聞她“聰達敏識,才華無比”,又做了才人,便召見她。武則天當(dāng)場出題考較,上官婉兒從容應(yīng)答,文章須臾而成,語言優(yōu)美,文意通暢,武則天贊嘆不已,當(dāng)即下令免其奴婢身份,讓其掌管宮中詔命。
武則天稱帝后,對上官婉兒更加寵信,其命令和詔書多數(shù)出自上官婉兒之手,而且還參與治理國家,時人稱其為“內(nèi)舍人”?!捌滠妵\猷,殺生大柄,多其決?!?/p>
有一次,上官婉兒忤逆了武則天的旨意,按例罪當(dāng)處死,可武則天只是命人在上官婉兒的臉上刺了字。為了遮蔽,上官婉兒在傷疤處畫了朵梅花,不料卻意外地引領(lǐng)了大唐的時尚潮流,當(dāng)時女子也都模仿此妝容。
上官婉兒精心伺奉,左右逢源,曲意迎合,深得武則天歡心。
上官婉兒的命運和武則天緊緊捆綁在一起,她的名聲也一起隨著沉浮變幻,有人贊譽,有人貶諷,呈現(xiàn)兩極分化的評價。
武則天在晚年,對張易之、張昌宗兄弟非常寵愛。于是,也順便傳出了上官婉兒的一些秘聞。
如描寫武則天宮廷秘事的《控鶴監(jiān)秘記》一書中,寫了這樣一個故事。一次,武則天跟張昌宗兄弟在后花園喝酒游玩。結(jié)果張昌宗(六郎)喝多了,臉上“紅云暈頰”。武則天的女兒太平公主贊道:“美哉六郎,貌若蓮花?!鄙瞎偻駜旱溃骸傲缮趺?,蓮花未必似六郎?!?/p>
上官婉兒本來是想夸張昌宗,拍武則天的馬屁。可武則天卻不高興了,說:“蓮花出淤泥而不染,那是花中上品,蓮花為何不似我的六郎?”
上官婉兒連忙解釋道:“春日則雨后桃花,夏日則如出水芙蓉,秋日則如凝露海棠……”總之,張昌宗的美,不足用一種花代替。武則天轉(zhuǎn)怒為喜,夸上官婉兒“聰明天賦,見解不凡”。
這個故事,雖說是后人假托而寫的,但也可看出后人對于上官婉兒形象的評價,是隨著武則天的形象而變化的。當(dāng)武則天被贊為一代出色的女皇時,上官婉兒便是才女、是巾幗宰相;當(dāng)武則天被斥為禍國殃民的妖后時,上官婉兒則是妖女。
三、另投唐中宗李顯
就在武則天當(dāng)了15年皇帝后,宰相張柬之、崔玄暐等擁護李唐宗室的大臣發(fā)動了“神龍政變”,逼迫武則天讓位于唐中宗李顯。上官婉兒只得另投新主,就這樣,她成了李顯的女人。
上官婉兒又深得李顯信任,被冊封為昭容,專掌起草詔令。唐朝后妃體制中,昭容排第三,僅次于皇后和妃子。
在唐中宗李顯重新登位后的這一段時期,是上官婉兒一生中最輝煌的時刻。在這段時間里,她“獨當(dāng)書詔之任”,草擬詔令,上書諫事,留下頗多政績。比如,她曾奏請將成丁年齡由20歲至60歲改為23歲至59歲,從而減輕了百姓的徭役負擔(dān)。
此外,上官婉兒還成為新一任修文館的館主,極力提倡詩風(fēng)改革。上官婉兒又勸說李顯,大量設(shè)置昭文館學(xué)士,廣召詞學(xué)之臣,多次賜宴游樂,賦詩唱和。
上官婉兒在修文館增設(shè)大學(xué)士一職,由三品以上官員出任。在其余館內(nèi)人員選聘方面,她并不看重出身背景,而是大膽起用一批如宋之問、沈佺期等有爭議的才子。
上官婉兒的詩風(fēng)自成一體,一掃宮體詩的綺麗、婉媚、陰柔,顯得雄麗闊大,初顯盛唐氣象。
比如《三冬》:
三冬季月景龍年,萬乘觀風(fēng)出灞川。
遙看電躍龍為馬,回矚霜原玉作田。
此詩作于冬日陪同唐中宗李顯巡游途中,當(dāng)時正值漫天飛雪,目力所及,盡是茫茫雪原,上官婉兒這首詩借冬日的氣象磅礴,彰顯皇家儀仗隊伍的威嚴壯觀。
對大臣所作之詩,李顯也令上官婉兒進行評定,名列第一者,賞賜金爵。上官婉兒作為裁判,手持眾人詩稿,高立彩樓,她認為不好的詩文,就把稿紙隨手拋下彩樓。詩文被拋下樓的人,神情自然沮喪、嘆息、不甘。
最后,上官婉兒手中僅剩沈佺期和宋之問的詩作。經(jīng)反復(fù)吟誦,還是宋之問詩中的“不愁明月盡,自有夜珠來”一句打動了她。于是,宋之問的作品被判定為第一。
民間流傳說,上官婉兒出生前,她的母親鄭氏夢見有人拿著一把秤對她說:“您的孩子將用她稱量天下文人的才華?!编嵤弦詾檫@是在預(yù)示自己要生的是男孩。上官婉兒出生后,鄭氏摸著婉兒的額頭說:“你一個女孩子,怎么稱量天下呀?”
或許,直到現(xiàn)在,上官婉兒可以很自豪地對母親說:“女孩子也一樣可以引領(lǐng)風(fēng)尚、稱量天下。”
可惜,李顯是個無主見、無定力的皇帝。他的妻子韋皇后把持朝政、賣官鬻爵、私養(yǎng)男寵,李顯卻縱容不管,或許也是無能為力。
韋后大權(quán)獨攬,并扶持武三思做了宰相,在朝堂中形成了以韋氏為首的武、韋專權(quán)集團。韋后的做法激化了李唐皇族之間的矛盾。安樂公主與其丈夫武崇訓(xùn)(武三思之子),經(jīng)常侮辱太子李重俊。李重俊忍無可忍,發(fā)動兵變,殺死武三思父子,最終兵敗被殺。
韋后勢力獨大,培植親信,專橫霸道,賣官鬻爵,奢靡享樂,朝政混亂。
對于韋后,上官婉兒實在看不過去,曾四次“泣血極諫,扣心竭誠,乞降綸言,將除蔓草”,乞求李顯頒布詔令廢除韋后。李顯不聽。
上官婉兒無奈,于是請求辭職,李顯不許;她要求削發(fā)為尼,李顯也奪刀不許;她飲下毒酒,以死相要,差點丟了性命,李顯又請來良醫(yī)救活了她。她再三請求從昭容降級為婕妤,李顯這才接受。
復(fù)位后只做了5年皇帝的唐中宗李顯突然暴斃身亡,傳言是被韋后和安樂公主李裹兒合謀下毒害死的。朝政大權(quán)盡落韋后之手。上官婉兒只得將錯就錯,她依附了韋后。
上官婉兒與太平公主起草了一份遺詔,立李重茂為皇太子。韋后立李重茂為帝,史稱唐殤帝,改元唐隆,由韋后臨朝稱制。上官婉兒也勸韋后效仿武則天,“時昭容上官氏常勸后行則天故事”(《舊唐書》),欲重演武則天奪位稱帝的故事。
四、被李隆基斬殺
710年,李旦第三子臨淄王李隆基聯(lián)合太平公主發(fā)動唐隆政變,以禁軍官兵攻入宮中,殺死韋后、安樂公主及所有韋后一黨,擁立其父李旦重新登位。
上官婉兒帶領(lǐng)宮人舉著火燭去迎接李隆基的軍隊,并把她與太平公主所擬遺詔拿給劉幽求觀看,以證明自己是和李唐宗室站在一起的,劉幽求請求李隆基開恩。
但李隆基并沒有因為這封詔書而打消對上官婉兒的疑心,畢竟她曾經(jīng)背叛李唐皇室。李隆基下令,將上官婉兒視為韋后同伙斬于旗下。至此,上官婉兒沉浮混亂的一生告終。
對于上官婉兒之死,太平公主非常痛心,派人去吊祭,并出錢五百匹絹。“太平公主哀傷,賻贈絹五百匹,遣使吊祭,詞旨綢繆”。她還游說哥哥李旦以昭容之禮為上官婉兒下葬。
711年,上官婉兒復(fù)封為昭容,還被追封了謚號:惠文。她成為了唐朝唯一擁有謚號的女性。
712年,唐睿宗李旦禪位于李隆基,是為唐玄宗。次年,唐玄宗以謀逆罪賜死太平公主。同時,唐玄宗李隆基下令搗毀太平公主丈夫武攸暨和上官婉兒之墓,還給上官婉兒釘上了“淫亂后宮”的污名,讓其永世遭受鄙夷。
五、兩極分化的評價
上官婉兒的一生可謂起伏難料,她出生時遭遇政變,父親被殺、自己被貶為奴,長大后卻依附于殺父仇人武則天,竟獲得了施展才華的機會,后來又不得不投靠唐中宗李顯,并在韋后、太平公主、武三思等人之間來回游走,最后還是死于政變,這不得不說很是諷刺。
在劫難面前,上官婉兒選擇了自強;在仇恨面前,她選擇了隱忍;在權(quán)勢面前,她選擇了依附;在生存面前,她選擇了妥協(xié)……才華和美貌讓她獲得權(quán)勢,也正是權(quán)勢吞噬了她,命運一而再再而三地捉弄了她。
或許上官婉兒自服毒被李顯救活后,她已經(jīng)看清了這個世界,她只能放縱自我、將錯就錯。這位悲情的才女,就這樣一步步走向了自我毀滅的道路。
要怪只能怪命運,她一生極其復(fù)雜矛盾,無論是內(nèi)心還是現(xiàn)實,都是混亂的、撕裂的。她既憎恨權(quán)勢,又甘愿被權(quán)力斗爭裹挾著向前走;她既抗?fàn)?、掙扎、糾結(jié)、無奈、苦痛,又享受權(quán)力的榮光,不舍權(quán)力的甜頭。
對于上官婉兒的評價歷來兩極分化,有人說她是“巾幗宰相”,頗有政績;有人說她生活糜爛,行為不端;有人說她是第一女官,做了許多好事實事;有人說她妖女禍國,擾亂大唐朝政。
但不論何種評價,她的才華是公認的,“大唐才女”是實至名歸的。
據(jù)張說所著《唐昭容上官氏文集序》,結(jié)合墓志內(nèi)容推測,是太平公主上表請求編集《唐昭容上官氏文集》,可惜此集已遺失?!度圃姟穬H收錄上官婉兒遺詩32首。
上官婉兒的詩,清麗而不柔糜,深幽而不晦澀,雅致而不空洞,引領(lǐng)了一代詩風(fēng)。
如《游長寧公主流杯池二十五首》之一:
策杖臨霞岫,危步下霜蹊。志逐深山靜,途隨曲澗迷。
漸覺心神逸,俄看云霧低。莫怪人題樹,只為賞幽棲。
這首詩描寫山水清音,措辭之美,運筆之流暢,意境之深幽,不比任何盛唐詩歌差。甚至有學(xué)者說,上官婉兒的清幽山水詩,是唐代“田園詩”的奠基石。
比如“漸覺心神逸,俄看云霧低。莫怪人題樹,只為賞幽棲”這四句,與王維《終南別業(yè)》中的“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有異曲同工之妙。
由此可見,上官婉兒在詩詞上的才華和造詣,皆達到了一流水平。否則,她也不可能在大唐人才濟濟的修文館,去評判別人的詩作。
唐代詩人呂溫在《上官昭容書樓歌》一詩中稱贊道:
漢家婕妤唐昭容,工詩能賦千載同。
自言才藝是天真,不服丈夫勝婦人。
歌闌舞罷閑無事,縱恣優(yōu)游弄文字。
玉樓寶架中天居,緘奇秘異萬卷馀。
……
她的才華才情,即便是大唐赫赫有名的大詩人,也對其贊賞不已。如果上官婉兒一生命運順?biāo)欤欢〞蔀槿缋钋逭漳菢忧Ч帕裘拇笤娙恕?/p>
對于喜歡詩詞的她,或許這句:“上聞天子,求椒掖之故事;有命史臣,敘蘭臺之新集”(《唐昭容上官氏文集序》),是對她最好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