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餓就生氣?“餓怒癥”原因找到了:禁食損傷免疫,肝炎找上門來
近年來,間歇性禁食成為了一股風靡歐美富人圈的流行新風尚。世界首富埃隆·馬斯克、推特前CEO杰克·多西、“金剛狼”休·杰克曼等硅谷領(lǐng)袖與好萊塢影星,都是間歇性禁食的忠實信徒。
熟悉派派的讀者都知道,禁食是一種性價比極高的延壽方案,能雙管齊下地延長壽命與健康壽命。
首先,禁食有利于促進細胞自噬、減少自由基積累,延緩細胞衰老從而延長壽命[1]。
其次,禁食不僅有助于降低肥胖癥相關(guān)疾病(如糖尿病、睡眠呼吸暫停和某些類型的癌癥等)的風險[2],也能改善與炎癥相關(guān)疾病(如多發(fā)性硬化癥、卒中、阿爾茨海默病、關(guān)節(jié)炎、哮喘等)的癥狀[3]。
不過,最新研究發(fā)現(xiàn),禁食并不是完全沒有健康風險。
今日凌晨,西奈山伊坎醫(yī)學院研究人員發(fā)表在Immunity的一項新研究表明,禁食會觸發(fā)大腦反應,對免疫細胞產(chǎn)生負面影響,不利于抵抗感染,并增加心臟病患病風險[4]。
圖注:今日凌晨12點發(fā)布的最新文獻
這一實驗探究了禁食對小鼠免疫系統(tǒng)的影響:對照組小鼠睡醒后馬上吃了一頓豐盛的早餐,禁食組小鼠則一直沒有進食。
研究人員在兩組小鼠睡醒時、醒后4小時后和8小時后采集了血液樣本,發(fā)現(xiàn)禁食組小鼠三個樣本中單核細胞數(shù)量存在明顯差異,但非禁食組小鼠的單核細胞數(shù)量沒有發(fā)生顯著變化。
單核細胞是骨髓中產(chǎn)生的白細胞,能在體內(nèi)循環(huán),在對抗感染、心臟病和癌癥等方面發(fā)揮著許多關(guān)鍵作用。
剛睡醒時,所有小鼠的單核細胞數(shù)量基本相同。但4小時后,禁食組小鼠體內(nèi)高達90%的單核細胞從血液中消失了;8小時后,這一數(shù)字進一步下降。
圖注:自由喂食小鼠和禁食小鼠不同器官中主要白細胞種群的相對轉(zhuǎn)移對比
從血液中消失的單核細胞去了哪里?進一步研究發(fā)現(xiàn),這些單核細胞都回到骨髓里“蟄伏”起來了。同時,骨髓中新單核細胞的產(chǎn)生數(shù)量也減少了。
圖注:禁食小鼠血液中單核細胞相對減少,骨髓中陽性單核細胞相對增加
在小鼠禁食24小時后,研究人員為其喂食,發(fā)現(xiàn)“蟄伏”在骨髓中的單核細胞在幾小時內(nèi)激增回血液中。
但這種激增導致小鼠體內(nèi)炎癥水平大幅升高:這些“殺個回馬槍”的單核細胞衰老了很多;不但不能防止感染,反而更具炎性,使小鼠身體對感染的抵抗力下降。
圖注:禁食期間,大腦中的一個特定區(qū)域控制著血液中單核細胞的重新分配,從而影響著再次進食時對感染的反應
此外,這項研究也是首批闡述了禁食期間“大腦和免疫細胞存在聯(lián)系”的研究之一。
此前的研究表明,禁食會引發(fā)大腦某一特定區(qū)域的應激反應,這也是人們會在饑餓時感到憤怒的原因。
在這一實驗中,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這個特定區(qū)域可以控制單核細胞的“進與退”:正常進食時,骨髓產(chǎn)生的單核細胞不斷擴散到血液中;禁食時,單核細胞會接到大腦發(fā)出的信號,讓它們從血液中“大規(guī)模撤退”回骨髓中;再次進食后,大腦信號又讓它們陸續(xù)回到血液中。只不過這些“回遷”的單核細胞更具炎性,危及健康。
通訊作者、伊坎西奈山醫(yī)學院心血管研究所所長Filip Swirski指出,“這項研究表明,禁食減少了在體內(nèi)循環(huán)的單核細胞數(shù)量,這可能是件好事,因為這些單核細胞是炎癥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另一方面,重新攝入食物會導致單核細胞大量涌入血液,導致體內(nèi)炎癥水平激增。
圖注:伊坎西奈山醫(yī)學院心血管研究所所長Filip Swirski
有趣的是,2年前同一研究機構(gòu)的另一組研究人員曾指出,禁食可以改善慢性炎癥性疾病,而不會影響急性感染性炎癥或組織修復期間的單核細胞緊急動員。而且與本研究中“單核細胞池由大腦控制”不同,之前的研究認為,單核細胞數(shù)量是由AMPK介導的膳食能量水平感知來調(diào)節(jié)的。[5]
Swirski博士表示,“通過這項研究我們發(fā)現(xiàn),禁食通過大腦調(diào)節(jié)單核細胞,并非總是有益身體健康的,它很可能降低我們應對感染等挑戰(zhàn)的能力。由于單核細胞對心臟病或癌癥等其他疾病很關(guān)鍵,我們將對控制它們的機制展開進一步研究?!?/p>
與Swirski博士的觀點類似,南加州大學長壽研究所主任、“模擬禁食之父”Valter Longo教授也曾表示:“大多數(shù)抗衰愛好者只知道禁食的潛在益處,對于背后的機制卻并不了解。例如,如果禁食時間不夠長就無法進入生酮狀態(tài),禁食就沒效果;但禁食時間太長,又會使新陳代謝減慢,不利于身體健康。所以必須正確禁食才能使其有益無害?!?
參考文獻
[1]Antunes, F. (2018, December 10). Autophagy and intermittent fasting: the connection for cancer therapy? https://www.scielo.br/j/clin/a/fHZxg8ZbRY59Fnwy7sgcDjP/?lang=en
[2]Morales-Suarez-Varela, M. (n.d.). Intermittent Fasting and the Possible Benefits in Obesity, Diabetes, and Multiple Sclerosis: A Systematic Review of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s. MDPI. https://www.mdpi.com/2072-6643/13/9/3179
[3]Youm, Y. (2015, February 16). The ketone metabolite ?2-hydroxybutyrate blocks NLRP3 inflammasomea??mediated inflammatory disease. Nature.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nm.3804?error=cookies_not_supported&code=3047c9af-a689-437f-a04f-a6f1169bb340
[4]Swirski, F. (2023, February 23). Monocytes Re-Enter the Bone Marrow during Fasting and Alter the Host Response to Infection. Https://Doi.Org/10.1016/j.Immuni.2023.01.024. https://www.cell.com/immunity/fulltext/S1074-7613(23)00036-5#
[5]Jordan, S. (2019, August 22). Dietary Intake Regulates the Circulating Inflammatory Monocyte Pool. Cell. https://www.cell.com/cell/fulltext/S0092-8674(19)30850-5
這里是只做最硬核續(xù)命學研究的時光派,專注“長壽科技”科普。日以繼夜翻閱文獻撰稿只為給你帶來最新、最全前沿抗衰資訊,歡迎評論區(qū)留下你的觀點和疑惑;日更動力源自你的關(guān)注與分享,抗衰路上與你并肩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