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洛陽游 洛陽世界非遺有望再添丁
每天行走在幾千年歷史的河洛大地,不經意間發(fā)現的一塊石頭,一根獸骨,一塊磚頭,一片瓦片,一棵樹,一座橋,一個街道名字,都有可能代表著一段輝煌的歷史,蘊藏著一個優(yōu)美的故事。于是,就想著用文字視頻照片把她保存下來。深度洛陽游系列照片、視頻和文字均為本人原創(chuàng)。歡迎瀏覽、提供線索并提出建議。本篇為深度洛陽游的第142篇。
燒紙馬是“關公信俗”之一,上面圖片拍攝于洛陽關林,洛陽關林于每年春、誕、秋三祭日即正月十三、五月十三、九月十三舉行,祭祀儀式匯集了獅舞、鼓舞、武術、雜技、面塑、海神、高蹺曲子等洛陽地方民間藝術,同各種信俗傳說融為一體?!瓣P公信俗”是民間信仰關公的各種習俗的統(tǒng)稱,是關公文化的一部分,是中華民族的寶貴遺產?!瓣P公信俗”在近兩千年的歷史文化進程中逐步形成。并一脈傳承,其中最重要的支撐便是人們對關公文化和關公精神的認同與傳播。關公信俗文化具有明顯的中華民族性。三國名將關羽家喻戶曉,是忠義誠信的楷模,他的忠義和神勇流傳近兩千年,被尊為"關公"。關公祖居河東郡解(今山西運城市解州),漢蜀名將,其忠義精神為歷代統(tǒng)治階層所推崇,禮、仁、智為儒家尊為人倫典范,勇武為平民所敬仰。由候而王而帝而君而圣,最終演變?yōu)橥鹑A夏的中華武圣?!瓣P公信俗”增強了整個華夏民族的認同感,凝聚了民族精神。是一種美好的精神寄托。這種精神和愿景逐步完善,凝聚積淀為一種信仰文化,關公一生所體現出來的“忠、義、仁、勇、義、禮、智、信”,是關公文化的精髓,也是關公精神的核心。在近兩千年的歷史進程中逐步形成博大精深的關公信俗和關公文化。是彪炳日月、大氣浩然的華夏民族的道德靈魂。以至于,關公精神被儒釋道吸收,關公儒家稱武圣,道教稱蕩魔天尊,佛教稱伽藍。這更加速了關公文化?關公信俗的認同與傳播。關公文化對關公信俗的發(fā)展起很大的影響作用。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幾千年來海內外炎黃子孫所推崇敬仰。2008年6月“關公信俗”被國務院列入了第二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近代隨著華僑的漂洋過海,“關公信俗”帶到了全球各地,可以說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關公廟,關帝廟,全球不下萬座。關公文化和信俗幾乎滲透于人們思想及生活的各個方面,包括宗教、祭祀、民俗、文藝等。從古代的帝王將相到巷陌婦孺,,從現代的政要商賈到平民百姓,涵蓋了社會各個階層。關公信俗是一種社會群體信仰。其傳播的主導載體多為民間團體舉行的祭拜,廟會,戲文演藝等活動。
洛陽關林是埋葬關羽首級的地方,始建于東漢末年,重修于明萬歷二十年(1592年)。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夏,關羽發(fā)動襄陽戰(zhàn)役,斬龐德,擒于禁,水淹七軍,兵鎮(zhèn)朝野。219年冬孫權偷襲荊州,關羽退走麥城,大義歸天。臘月,孫權害怕劉備起兵報復,將關羽首級送于洛陽曹操處,曹操敬慕關羽為人,220年正月用沉香木為軀,以王侯之禮葬關羽首級于洛陽城南十里。洛陽地區(qū)祭祀關公的活動最早起源于東漢末年,時至今日,香火依然鼎盛,同時洛陽關林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關廟,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歷史。河南洛陽的關林是我國唯一冢、廟、林三祀合一的古代建筑群,它因葬有關羽首級而形成廟祀,明代萬歷二十年(1592)在漢代關廟的原址上形成今天廟會的基本規(guī)模。從1994年起,關林就開始舉辦中國洛陽關林國際朝圣大典,海外華人特別是臺灣、香港的同胞紛紛來關林尋根鄴主,關林成為海外炎黃子孫與大陸同胞親情溝通的交匯點。
? ?山西解州關帝廟名譽“天下武廟之祖”。敕建于隋開皇九年(公元589年),前朝后寢,在國內外數以萬計的關帝廟中規(guī)格最高,其建筑價值和獨特的人為價值是全球任何一座關帝廟所無法替代的。還有與解州關帝廟并稱“三關”的常平關公家廟、關帝祖塋,這些彌足珍貴的文物史跡組成一個獨一無二的圣跡文化風景線。六月二十四關帝生辰、四月初八與九月初九的關公古廟會等,1989年以來,連續(xù)舉辦20屆“國際關公文化旅游節(jié)”。在海內外華人中有很大的影響力。為弘揚關公文化,當地政府和民間組織出版了關公文化書籍20多部(冊),拍攝了《關公出世》、《武圣關公》等多部電視連續(xù)劇,恢復并上演了《千里走單騎》、《古城會》等傳統(tǒng)戲劇目,新編了《關公與貂蟬》、《關公斬子》等數出現代劇目,推出了關公鑼鼓、關公歌曲等文藝節(jié)目。
目前,河南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部門正在與山西省攜手,打算將“關公信俗”申報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洛陽關林、山西解州關帝廟已經按照要求,向聯合國提交了中英文對照的文本文件,2011年3月,山西和河南兩省共同向國家文化部遞交了申報材料,正式啟動了聯手申遺的行動。一旦申報成功,“關公信俗”將成為山西和河南兩省的首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