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變諜戰(zhàn)片!俄羅斯派軍機硬核提貨!各國搶口罩勾心斗角升級
在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之后,國外政府從否認三連:“不檢測!沒傳播!別瞎說!”,逐漸病中驚坐起,開始努力抗疫。
瘟疫面前,緊缺的醫(yī)療物資如同催命*********無法維持自己過去塑造的體面,甚至像是劫道土匪一樣,不放過任何可能拿到的物資,無論是用什么手段。
然后,戰(zhàn)況升級—— 一切的走向,越來越魔幻。

@Quartz
我們曾經在諜戰(zhàn)劇中見到主角為了運送關鍵戰(zhàn)略物資,突破重重封鎖,挫敗一個又一個敵人的陰謀,將物資成功送到,挽回很多人的生命。
現在不是戰(zhàn)爭年代,我們卻看到了同樣的場景。
為了爭取醫(yī)療物資,各國開始斗智斗勇,從購買到運輸到交付,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險象環(huán)生。
或許,我們正在經歷的故事,也將被記載進史冊,成為這場瘟疫之中荒誕而真實的歷史。

@Axios
疫情初期,中國爆發(fā)的時候也陷入過物資不足的困境。
但那個時候不太一樣——我們確信,物資總會夠的,只是時間問題。
中國是制造業(yè)大國,生產能力極強;除此之外,世界其他地區(qū)也都有余力,能夠正常地通過市場交易賣給我們。
此外,我國人民永遠“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大家都是同胞,無論是誰在競爭購買出資,最后的目的地都是一樣的:去往湖北,救助同胞。
幫誰都是幫,誰幫都是幫,大家的心情是一樣的。
——但當疫情世界爆發(fā),所有國家都不再行有余力的時候,那些自己不生產這些物資的國家呢?

@AFP
這是目前大多數國家面臨的困境。
隨著幾十年的全球化發(fā)展,最基礎的制造業(yè)開始逐漸向人力比較便宜的發(fā)展中國家轉移,歐美地區(qū)更傾向于在本地發(fā)展金融業(yè)、IT業(yè)這些高端精尖行業(yè)。
這自然是沒有問題的,錢多污染小,怎么看都是一筆劃算的事情。
和平年代,任何事物都可以用錢買回來,在公平交易的市場上,只要錢多什么都不發(fā)愁。

@the times
但瘟疫爆發(fā)后,所有人都開始需求同樣的物資,整個市場供不應求。
這種時候,制造業(yè)不在國內的國家,就陷入了極大的被動,不得不開始和其他人爭搶。
現在,這些疫情已經爆發(fā)的國家開始面臨相似卻不同的困境:同樣是有錢沒物資,但大家的目的地不同了。

@Reuters
最近,紐約州州長科莫就抱怨道:
“我們需要口罩,中國制造的;我們需要防護服,中國制造的;我們需要防護面罩,中國制造的;我們需要呼吸機,還是中國制造的。
我們好不容易度過了這個階段,到了新階段:我們需要檢測試劑,依然是中國制造的。
怎么會變成這樣?”

這不是戰(zhàn)爭,卻和戰(zhàn)爭一樣殘酷:200萬人感染冠狀病毒,每一秒,都有人在死去。
——你買到了,我的同胞,就可能死了。
在生命面前,每個國家都開始使出吃奶的力氣爭奪物資,曾經的盟友變成了對手,就連同一國家的不同地區(qū),也都開始彼此競爭……

@AFP
一個月之前,疫情在歐洲爆發(fā),于是歐州的塑料友誼破裂了。
最先遭殃的是歐盟外的中立國瑞士,先后被搶好幾次。
然后歐盟內部也開始競爭,德國截留了意大利的口罩,法國砍了英國的口罩訂單。

@BBC
大半個月之前,疫情在美國爆發(fā),疫情越來越嚴重,川普收回了之前“一個州不需要4萬呼吸機”的說法,而媒體們開始重復呼喚:“美國需要100萬個呼吸機!。”
于是美國人開始對世界出手了:
一批法國口罩被美國人在機場用3-4倍的價格出現金買走;
還有一批本來該運往德國的口罩,在曼谷機場被全部扣下帶回了美國;
甚至連牢固密友加拿大也沒被放過,加拿大聲淚俱下地表示:“世界上沒有兩個國家像加拿大和美國那么好,我還以為我們是一家人!”

@多倫多星報
塑料友情在真實的物資需求面前一文不值,大家都發(fā)現……
現在,都要拿出戰(zhàn)時思維了。
如果這是一批軍糧,你還敢經停敵占區(qū),大張旗鼓地宣傳給很多人,一點看護都不設嗎?
那現在,你對醫(yī)療物資,也要拿出同樣的態(tài)度了。
這一刻,歷史和現實慢慢重疊,開始了一出荒誕的黑色幽默。

@l路透社
正常運輸的物資,有一條完整的物流鏈。
但現在,為了保護物資,那必須要派自己的飛機,從發(fā)貨地直飛收獲地,最好城市對城市,中間不要經停任何地區(qū)。
從“親,包郵嗎”,一步變成“不用!我們自提!”。
為此,各國開始掏空箱底,調動可用力量。

@ 上海機場集團
為了保證不被人截胡,各國甚至把平常不怎么飛國際線的軍用機,都拿了出來。
伊拉克軍方的臨時包機C-130、科威特軍方的臨時包機C-17,阿爾及利亞軍方的伊爾-76,安安分分的來,滿載而歸的走……
而俄羅斯,作為在二月初就用軍機送過物資的戰(zhàn)斗民族,在這個時候,更是派出了用各種軍事運輸機提貨,運回去的不僅有口罩,甚至,還有6條口罩的生產線,能夠每月生產超過1500萬副口罩。
在這個時刻,愿意賣口罩生產線的,那可都是過命的交情。

為了運輸這樣的生產線,俄羅斯派出了世界上第二大的運輸機——安-124,蘇聯安東諾夫設計局研制的遠程戰(zhàn)略運輸機。
這架運輸機,本來是用于運輸坦克、導彈及戰(zhàn)機,但現在,卻成為了醫(yī)療物資專用機,一趟一趟地往中國飛。
但……更令人震撼的是,全世界最大的運輸機——安-225,這一次,也出動了。
安-225屬于烏克蘭,也出自蘇聯,貨艙最大載重250噸,從設計出來開始,一共只制造過這一架,全世界獨一無二的巨無霸。
它本來是用于蘇聯為了太空計劃運輸設備而造,但現在,它被出租給了全世界需要幫助的人們…

軍用機,那都是國家級別的。
但還有一些地方,國家政府,根本靠不住……
紐約州長就吐槽:“美國各個州都在試圖購買相同的商品,競相出價,和其他50個州一起競爭中國呼吸機……”
“價格越出越高,但最后,出價最高的,是美國聯邦政府!”

@ 路透社
在這種情況下,自然就要各地各顯神通。
麻省最開始,在中國定了3000萬美元的口罩,卻在紐約被聯邦政府征用。這種情況下,州長找到了自己的好友,派出了一架橄欖球隊私人飛機運輸物資。
和幾十噸的運載機相比,私人飛機確實很小。
但至少,這架私人飛機能確保不會被攔截。

于是,一架從來沒有飛過國際航線的私人飛機,變身國際貨機。
現場申請航線,現場升級航空電子系統,現場給全體機組辦理中國簽證,還帶上了維修人員和備用零件,防止因為飛太遠飛機出問題。
最后,經過重重困難,這架飛機終于繞開了聯邦政府把防疫物資運回了國內。
這樣困難重重、經歷九九八十一難的故事,不止發(fā)生在美國,更發(fā)生在被美國搶劫的其他國家。
如果說,美國的運輸是黑色喜劇疫囧,還有一些地方,就是徹徹底底的諜戰(zhàn)片。
巴西《圣保羅報》報道,巴西聯邦政府將新冠稱呼為"小流感",卻大肆征收了各州物資。
而馬拉尼昂州,作為一個共產黨領導的州,在之前幾次試圖購買,都沒有成功。

為了防止被美國干擾扣押、被德國高價截胡、被聯邦政府直接征收,州長制定了一個保密行動——
“戰(zhàn)時行動war operation”
這個代號,意思是,繞過所有人的耳目,從中國訂購107臺呼吸機,保密運送至馬拉尼昂州。
整個行動,從交易到運輸,一共只有30人知道。

@ GovernoMA
他們聯系到中國的公司,讓他們把呼吸機,送往埃塞俄比亞。
——這并不算繞路,也安全得多。
因為,只有這樣,才能繞過歐洲美國的耳目,不被虎視眈眈的人扣下。
然后,飛機飛往圣保羅,開始和國內的聯邦政府斗智斗勇。
他們不走海關通關,而是在圣保羅,直接將這批物資轉移到巴西蔚藍航空的包機上,飛往馬拉尼昂。

@ GovernoMA
“我們花了整整20天,才終于在4月14日拿到物資。”
“但如果不這么做,我們需要3個月,才能拿到這么多呼吸機。”

馬拉尼昂州的發(fā)言人解釋道——現在已經有60%的ICU床位被占用,而這些設備到達后,他們立刻擴大重癥監(jiān)護病床位,目前,已經將其運用起來。
他們和其他8個州一起成立了抗疫聯盟,繞過聯邦政府,抗擊疫情。
—— 一個國家的各個州之間組成聯盟,卻是為了繞開本應團結各州的聯邦政府。

@ GovernoMA
現在,雖然各國之間沒有硝煙,但整個世界,似乎已經加速進入了荒誕諷刺、黑色幽默的諜戰(zhàn)片。
但身在其中的我們,完全笑不出來。
現在我們雖然沒有處于漩渦中心,但在這個時刻,我們依然無法避免被波及。

@coloradoindependent
在疫情沒有結束之前,或許,這樣爭奪物資的事情很難結束。
世界開足馬力,一周生產萬余臺呼吸機,也難以滿足所有人的需求。
或許,我們只能期盼,人類,能夠通過防控,早日結束這場疫情……

@法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