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松中納言物語 作者 : 傳菅原孝標(biāo)女
卷首
式部卿宮,育有男君一人。男君為父溺愛,無有過之。
天皇賜姓男君源氏。以其天性優(yōu)美、才質(zhì)出眾,遂為世所稱道。
男君成長,無不順?biāo)?。父欲?qǐng)內(nèi)親王降嫁男君,而時(shí)過未幾,父薨,事遂寢。
父亡之后,母子二人,相依為命,日日悲嘆而過。尋左大將常訪母所通之,中納言思之不快。
母遂再醮。中納言與義父左大將不睦。
中納言,戀于左大將前妻之長女大君。
中納言聽聞故父宮轉(zhuǎn)生唐土為第三皇子事。雖驚,思之不審。
故父宮託夢(mèng)中納言,冀其來唐相會(huì)。中納言遂決意渡唐。
中納言慰母悲嘆,并上院朝廷。終得帝詔,許渡唐三年。
皇子式部卿宮與大君求婚。某夜,中納言與大君相契。
中納言訪式部卿宮許,相饋別離之曲。
人人惜之,仍出都中。中納言于難波御津乘船,航向筑紫。
離朝之日,中納言以戀歌託送大君,遂出船。
大君懷妊,與式部卿宮之婚儀,遂而破談。其妹中君代之出嫁,大君落飾入道。
其年歲暮,尼姬君身寄母君屋敷,出產(chǎn)女子。
年明,女子年二歲。母君、尼姬君并思渡唐中納言消息。
卷一
七月十日,中納言著唐國溫嶺。
停泊歷陽,越華山,著函谷關(guān)。
明日,使者出京至函谷關(guān),予中納言高樓為宿舍之用。
授唐帝宣旨,中納言參上內(nèi)里承愿殿。
唐帝、大臣,感嘆中納言漢詩、管弦之才。
與第三皇子相會(huì),及其父轉(zhuǎn)生也。雙方感慨無量。
八月十馀日,中納言與從者等思念故國,為和歌唱和。
十月一日,于洞庭,催紅葉賀宴。
其又日,中納言至河陽縣訪三皇子。母后彈琴,姿態(tài)甚美,中納言為所惚目。
唐后告之,彼昔日父大臣訪日之際,遇上野宮息女流筑紫,相與所生也。雖受唐帝寵愛,而為一后所逼,以故潛棲河陽。
唐后以逢晤中納言,懷想生母所居日本。
第三皇子向母后闡述己之前世為中納言生父,并轉(zhuǎn)生唐土之事。
中納言夢(mèng)逢大君。知之在日,而不知其為尼。
新年,中納言訪梅林,至至桃源而深懷感慨。
一大臣以五君苦戀,召中納言于自邸。
中納言與五君共度一宵,然戀仲位深而終。
中納言籠居菩提寺,得可再會(huì)唐后之夢(mèng)託。
唐后受陰陽師之占,自河陽往山陰退去。
中納言偶然訪山陰,與神秘老翁唱和。
中納言為琴聲所引,逢好女貌似唐后者,相契。
中納言欲再訪晤,女子誑之,約二三日后逢于長里。
三日夜,中納言往長里赴約,不見女子人影,苦悶。
唐后身懷中納言之子,留皇子于河陽縣,至父大臣蜀山幽居。
中納言至河陽縣訪皇子,共懷幽居蜀山之唐后。
六月晦,皇子與中納言于長江行六月祓,并唱和。
七月七日,于內(nèi)里承華殿,行漢詩文、管弦之宴。唐帝懷慕唐后,中納言懷慕山陰女子。
中納言至蜀山訪隱居之唐后,與其父大臣會(huì)面。
唐后于蜀山產(chǎn)一男,苦慮其處置。
次年,中納言渡唐既滿三載。心懷思鄉(xiāng),亦戀山陰女子,兩相苦惱。
唐帝宣旨,命唐后歸京?;屎蟪兄?,返河陽縣,與唐帝、皇子相逢。唐帝欲于餞別中納言宴上,令唐后彈琴。
八月十五夜,中納言決于九月晦日歸國。催宴未央宮以餞。聞蒙面女子琴聲,中納言思懷山陰女子,墮淚。
中納言遣使山陰,探女子。于長里知女王之君。
女王之君告中納言女子即唐后之事,令逢若君。中納言憶夢(mèng)託,再知與后之不淺因緣。
女王之君見中納言頻訪若君,勸唐后逢晤。后拒之。
及九月,中納言即將歸國。唐后思案君處未來,意其當(dāng)為日本之守護(hù)者,託夢(mèng)欲令其渡日。
歸國前,中納言赴河陽縣,與唐后會(huì)面。后託文予中納言,欲贈(zèng)其母。與皇子三人,行惜別合奏。
中納言受一大臣、五君之邀,再訪大臣家,催惜別宴。
卷二
中納言攜若君,于歸途致書其母,請(qǐng)中將乳母至筑紫。
中納言母君得家書,安堵。乳母急往筑紫。
左大將之女尼姬君為中納言母君挽留。尼姬君聞中納言歸國之報(bào),欲出屋敷,而為母君、父大將說服。
中納言到筑紫。大宰大貳等盛大出迎。中納言託若君于乳母,命其隱而養(yǎng)之。
中納言自乳母所言,知大君剃度、出產(chǎn)之事,有感自責(zé)。
大宰大貳欲以中納言為娘婿,故召之。共度一夜,而未結(jié)契。中納言釋明大貳夫婦。
中納言託文于送行唐人,催惜別宴。
中納言上京之前,約與大貳之女再會(huì)。
中將乳母攜若君,個(gè)與中納言分船上京,定住自里。
中納言上洛途中,逢大將一族出迎,遂一同上京。
中納言與母再會(huì),與初見與大君所產(chǎn)之子。
中納言與尼姬君會(huì)面,徹夜相談。
大將心碎中納言與尼姬君之關(guān)係。而中納言與尼姬君約定相晤之處,朝夕相逢。
中納言歸國后初參內(nèi),與帝唱合和歌。其歸途,罷中宮御座所,與女房唱合。
晦日,兒姬君三歲,年末,中納言催著袴之儀。
中納言、尼姬君雙保清淨(jìng),精進(jìn)佛道,建立佛堂。
中將乳母專念養(yǎng)育若君。中納言之母亦與若君會(huì)面。
中納言讀唐后所託贈(zèng)母之文,知其有同胞妹之事。
中納言為尋唐后之母,將訪吉野,告尼姬君。亦罷若君之所,向母乞暇。
卷三
三月二十日頃,中納言訪吉野圣,渡唐后文箱。圣語后母半生,今為尼,其胞妹今居鄰堂草庵。
圣持文箱,參母尼君之所。尼君昨晚,夢(mèng)唐后。
中納言與尼君會(huì)面泣淚,語唐后消息。
中納言滯在圣人庵,與尼君懇意相談。
中納言命近在莊園顧養(yǎng)尼君,與之相約再會(huì)。歸京。
尼君語明父上野宮沒落后,至今之命運(yùn)。
尼君喜于吉野姬君之成長與可依者將現(xiàn)之夢(mèng)告實(shí)現(xiàn)
吉野姬君成長,開始意識(shí)中納言
四月十馀日,于贈(zèng)更衣之物間,入姬君用卷物,寄于吉野。
大宰大貳正妻與其女上京。正妻棄納中納言為婿之志,許予衛(wèi)門督。其女仍慕中納言,是以日夜悲嘆。
中納言聞之,伺衛(wèi)門督出外,夜?jié)撈湔?,與大貳之女密會(huì)。
中納言召御堂尼姬君,添臥以寢。與語大貳女之事。
大貳女竊與中納言文通。尼姬君見女返歌,為之悼惜。
衛(wèi)門督,與中納言相談與大貳女成婚之事。
六月十馀日,衛(wèi)門督與大貳女婚儀盛大。參見婚儀之歸途,中納言過衛(wèi)門督正妻之邸,府內(nèi)嘆沉。
中納言知衛(wèi)門督正妻境遇,深感同情。與尼姬君約束將來。尼姬君困惑之。
釣殿之中,御堂落成。奉為尼姬君,催法華八講。
六月,中納言以管弦宴,更慕唐后,頻頻致書于吉野。
七月七日夕,中納言參內(nèi),于帝與式部卿公前,與唐土之狀,讚賞唐后。
帝御降嫁承香殿女御腹中女子予中納言,然思妮姬君而困惑之。
中納言令苦惱之尼姬君會(huì)晤若君。然不語真實(shí)。
八月十馀日,中納言再訪吉野。語尼君相語,贈(zèng)答和歌。
十五夜,中納言懷緬昨年未央宮月宴之事,語明尼君。尼君堰咳。吉野姬君彈琴返歌,中納言見其狀,連想唐后。
卷四
中納言告白辭退中將內(nèi)侍降嫁之意。內(nèi)侍奏帝,降嫁事寢。
十月一日頃,吉野尼君屢現(xiàn)夢(mèng)境。中納言遂急行吉野。尼君臥病。
十五日,尼君彌留,託付姬君將來予中納言,昇天紫云之中。
吉野姬君不堪失神,至夜甦生。中納言感嘆姬君貌美似唐后。
尼君葬儀。中納言惱于無以告唐后。
姬君漸癒。中納言照料姬君,招中將乳母妹母女至吉野。
中將乳母妹母女至吉野。姬君困惑。
中納言行尼君七七日法要。
與姬君相約來迎,中納言準(zhǔn)備歸京。姬君詠吉野惜別歌。
中納言歸京,告吉野尼君往生事于尼姬君。
中納言定姬君居所于乳母里,將于年內(nèi)迎之。致書姬君。
中納言至吉野迎尼姬君。圣人警告,云姬君廿歲以前不宜相契。
中納言、姬君,發(fā)自吉野。道中,中納言語與唐后秘事予姬君。
中納言、姬君,至都。中納言從圣人所戒,泊于姬君之所。
晦日,為大將邸一部造營,式部卿宮正妻﹝尼姬君妹﹞借住中納言邸。大將殿正妻徹夜寢殿,移至東對(duì)。
一日,一族集會(huì)中納言邸,迎喧華正月。
兒姬君成長華美。大將以戴餅祝之。
中納言為若君戴餅訪吉野,見姬君貌美,思及唐后。
過三日夕,式部卿宮來訪中納言,輕羨中納言見得唐土女子,興性談義女性。
其夜,中納言至姬君之所,說姬君警戒式部卿宮之心。
翌朝,得式部卿宮書信。中納言悟姬君所在見知。
正月十馀日頃,中納言每夜夢(mèng)唐后伏臥病床。
三月十六日,中納言眺月之間,天聲訴唐后昇天之狀。
明朝,中納言奉為唐后,始行千日精進(jìn)。吉野姬君追思其姊,沉溺悲戚。
式部卿宮關(guān)心姬君,狙之。
五月許,吉野姬君害瘧病。
七月許,姬君久病不癒,參籠清水寺。式部卿宮垣間見之,為其美貌所迷,窺伺機(jī)會(huì),欲盜取之。
今宵廿一日,中納言以方違,自清水寺歸邸。式部卿宮伺機(jī),畫策誘拐姬君。
卷五
吉野姬君自清水寺失蹤。中納言思量嫌犯,心懸姬君安否。
疑三位中將誘拐姬君。
大貳女懷中納言之子。于夫衛(wèi)門督外出之時(shí)密晤。
歸途,中納言瞥見衛(wèi)門督前妻邸,深懷感慨。
姬君行蹤杏然不知。中納言以所遺和歌發(fā)偲慕之情。
唐后托夢(mèng)中納言,告轉(zhuǎn)生姬君腹中事。始行御修法。
大貳女出產(chǎn)男子。中納言贈(zèng)產(chǎn)衣。
七月許,式部卿宮立為東宮,隱姬君于梅壺。
姬君思念中納言而憔悴,式部卿宮無所計(jì)從。
關(guān)白姬君預(yù)定十月著裳,準(zhǔn)備入內(nèi)侍式部卿宮。
姬君託言遣使告中納言,失神。
九月許之夕,式部卿宮使,訪中納言,命其參上內(nèi)里。
宮語誘拐姬君事于中納言。中納言告姬君與宮為己異母妹事。
中納言與憔悴姬君會(huì)面,其夜攜回屋敷,祈禱姬君平癒。式部卿宮追之,共于枕元看顧之。
中納言以姬君衰弱,召吉野圣人,始行祈禱。
式部卿宮頻訪姬君,周圍困惑。姬君身體漸癒。
尼野尼君一周法忌將近,中納言奔波準(zhǔn)備。
中納言語吉野姬君,告唐后之夢(mèng),贈(zèng)答和歌。
式部卿宮近日將立太子。
中納言決意,欲為姬君其后見。
式部卿宮立為東宮,任命中納言為東宮大夫。
十一月十馀日頃,關(guān)白殿姬君,行著裳之儀。其夜,入內(nèi)東宮。
先是,自九月頃已有兆候。至是,知吉野姬君妊娠。中納言逢合姬君與其母尼姬君。中納言以稱姬君異母妹而不得相契,苦惱。
吉野姬君出產(chǎn)將近。東宮與中納言,行御修法。
明年,唐人來朝,告昨年三月十六日唐后崩御、唐帝退位、第三皇子立東宮、五君固辭入內(nèi)而出家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