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又誡子書》怎么評價酒?
執(zhí)筆 | 揚? ?靈
編輯 | 古利特
在《三國演義》中有很多精彩的酒局,塑造的數(shù)百位出場人物幾乎人人嗜酒,但諸葛亮喝酒的場景卻只是點到為止。
?
事實上,《三國演義》中對諸葛亮飲酒也有所提及,比如面見孫權(quán)、草船借箭,只不過不像其他人那么豪放地暢飲。
一代謀圣諸葛亮,與酒的故事還真不少,今天帶領大家一起了解諸葛亮與酒的故事。
南陽酒文化中的諸葛亮
很多人不了解的是,諸葛亮家族世代釀酒。諸葛亮是古瑯琊陽都人(今山東省沂南縣),對陽都故城遺址考證證明,當年諸葛亮家中有較大規(guī)模的釀酒作坊,并以諸葛美酒享譽四方。再到后來來到南陽,在南陽也留下了很多諸葛亮釀酒的傳說。
有資料記載,東漢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劉備率關羽、張飛三顧茅廬,請來諸葛亮做軍師,筑臺議事,招兵買馬,屯田耕種,余糧如山,諸葛亮以余糧為料,取議事臺下“四眼井”水,經(jīng)過反復研制,釀造出香氣濃郁、綿甘爽口、余香悠長的酒。
張飛連喝三碗仍不過癮,大呼“先生給俺再來三碗!”由此可以看出所釀之酒的口感非常好。諸葛亮說道:“美酒不可過量,今吾等在議事臺上議天下大事,飲美酒佳釀,乃壯英雄之豪氣矣。此酒就取名‘議事臺’,諸位意下如何?”大家連聲贊好。后來,諸葛亮還調(diào)兵辦起釀酒作坊。
值得注意的是,在南陽臥龍崗臥龍?zhí)杜嫌幸豢谡呅吻嗍彸傻氖?,名曰“諸葛井”,是諸葛亮躬耕南陽時所鑿,其生活飲用之水和釀酒所用之水均出自該井,是臥龍崗上保存下來的唯一一處實物標本。傳說諸葛亮用此井水釀出的酒,稱為“諸葛酒”、“臥龍玉液”,酒香濃郁、甘美醇和。
南陽氣候溫潤、五谷豐登、井水甘甜,為釀酒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條件。在南陽酒文化中,以“諸葛亮”、“武侯祠”、“臥龍”、“茅廬”、“草廬對”、“三顧堂”等作為酒名的產(chǎn)品非常多,這也從側(cè)面說明諸葛亮對南陽酒文化的深遠影響。
諸葛亮的飲酒觀
“夫酒之設,合理致情,適體歸性,禮終而退,此和之至也。主意未殫,賓有余倦,可以至醉,無致迷亂?!边@是一代謀圣諸葛亮寫的《又誡子書》,專門論述飲酒。
《又誡子書》的意思是:擺設酒宴招待客人,目的是符合禮節(jié)、表達情意,既要讓身體舒服,又要讓心情愉悅,吃飽喝足之后就應該及時退席,這才是一場和諧圓滿的宴會。如果主人感覺還沒盡興,客人也不覺得疲倦,可以再飲到酒醉,但絕對不能醉到喪失理智而亂來,盡興而不亂性。
由此不難看出諸葛亮對飲酒的態(tài)度。在多年的政治生涯中,諸葛亮形成一套自己的識人之法,其中一點也和酒有關。
諸葛亮在《將苑·卷一·知人性》中寫道,“然知人之道有七焉:一曰問之以是非而觀其志,二曰窮之以辭辯而觀其變,三曰咨之以計謀而觀其識,四曰告之以難而觀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觀其性,六曰臨之以利而觀其廉,七曰期之以事而觀其信?!?/p>
“醉之以酒而觀其性”說的就是,酒后吐真言,通過醉酒后的舉動,來觀察這個人酒后行為舉止,從而看出他的本性和修養(yǎng),因為這個時候人會展現(xiàn)出自己最真實的一面。
值得注意的是,諸葛亮與酒相關的故事不止于此,他與酒的軼事,以及他對飲酒的態(tài)度,都值得后人學習,同時也是酒文化中的一部分。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