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到清朝的詩人,都愛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我去揚州旅游,朋友頗感奇怪?,F(xiàn)在旅游團去長三角,一般都選擇蘇杭、上海、南京,最多加上無錫、宜興。揚州和鎮(zhèn)江并沒有那么熱門。

也許是因為近現(xiàn)代江南之富庶遠超過江北,蘇北方言在長三角地區(qū)成了喜劇段子。
記得在旅游還沒有興旺的時候,有次我在上海的一個劇場看演出,一幫女演員扭臀腆肚地唱歌,臺下爆發(fā)一陣陣哄堂大笑。笑什么呢?問身旁樂不可支的表弟,表弟喘口氣說:“她們用蘇北話唱歌!”這就等于喜劇小品中說地方話逗人發(fā)笑一樣。
大概好多人還不清楚,蘇北方言其實屬于“北方話”中的“江淮方言”,與長三角的“吳語”完全兩碼事。
揚州不受旅游者重視的另一個原因就是名氣太老,人們都愿意玩新開發(fā)的景點,比如張家界、九寨溝之類的自然景觀,老景多為人文景觀,文化歷史底蘊豐厚,人們反倒不注意。

而我卻偏偏選擇了蘇北城市揚州和鎮(zhèn)江去旅游,鎮(zhèn)江雖然也在江南,但和同樣處于江南的南京一樣,都屬于蘇北方言區(qū)。這里有的是歷史和文化的底蘊。
從唐宋一直到清朝,揚州的名氣那可是遠勝江南諸鎮(zhèn)。眾所周知,清代《四庫全書》一共抄了七部,除了帝王家藏有四部外,其余三套《四庫全書》分別送藏于揚州文匯閣、鎮(zhèn)江文宗閣和杭州文瀾閣,史稱"江浙三閣全書"。可知揚州和鎮(zhèn)江在人杰地靈的江浙一帶是多么的人文薈萃了。
揚州以三樣東西吸引古人的眼球:美景、繁華、美女。
《說唐》中,隋煬帝開運河,為的就是直奔揚州看一眼瓊花!揚州究竟美到什么程度?唐代徐凝《憶揚州》有如此名句:
蕭娘臉上難生淚,
桃葉眉頭易得愁。
天下三分明月夜,
二分無賴是揚州。
天下的好風月盡讓揚州占去了!
唐代張祜這樣說:
十里長街市井連,
月明橋上看神仙。
人生只合揚州死,
禪智山光好墓田。

人人都愿故去在揚州,葬在揚州!揚州該有多大的魅力!市井繁華,月明仙境,美不勝收。中國四大菜系之一淮揚菜即出自蘇北的淮安和揚州,現(xiàn)在的蘇州菜、杭州菜、上海菜,其實統(tǒng)屬于淮揚菜系。
可知當時的揚州就是享受的樂園,估計那時的民謠應(yīng)該是“上有天堂,下有淮揚”而不是蘇杭。
其實更吸引游人的則是揚州美女。揚州姑娘美到什么程度?杜牧有這樣的名句:
娉娉裊裊十三馀,
豆蔻梢頭二月初。
春風十里揚州路,
卷上珠簾總不如。
后來形容少女“豆蔻年華”就是打這兒來的。至此,我才理解這兩句名言:
腰纏十萬貫,
騎鶴下?lián)P州!
這兩句詩出自梁代的一部小說,有四個秀才在酒樓喝酒,各言所志,其一說愿為揚州刺史,其二說愿多得財帛,其三說愿飛升成仙,其四說,既然這樣為何不三者得兼,“腰纏十萬貫,騎鶴下?lián)P州”?”

帶著錢財,駕仙鶴,去揚州當神仙,逛瘦西湖,吃淮揚菜,看“豆蔻”兒。怪不得杜牧說:“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大家都知道的李白名句:“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那真是春風得意。
學生時代我對揚州的繁華和美女并不知曉,只是從杜牧詩中體味到了揚州之美,杜牧是我最喜歡的晚唐詩人之一,他的名句有:
暮靄生深樹,
斜陽下小樓。
誰知竹西路,
歌吹是揚州。
這般美景能生出無限意境,足夠我沉醉其間了。
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
文/閑云若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