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羽能打三個許褚,張飛能打兩個半許褚,趙云和馬超能打幾個許褚?

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guān)五馬六張飛?!叭龂膶ⅰ迸琶囊罁?jù)既不是《三國志》也不是《三國演義》,要是按《三國志》的武力值排名,萬馬軍中斬顏良的關(guān)羽絕對有資格進前三甚至排第一,即使僅以《三國演義》為依據(jù),典韋也排不進前三,“神槍張繡”只在某版評書中有講述,他排在顏良文丑前面,胡車兒都會發(fā)笑。
評書中的張繡是“北地槍王”,與西川大將張任都是趙云的師兄,也都擅長“百鳥朝鳳槍”,趙云用“蛇盤七探槍”才勉強將其擊殺,這可能也是張繡入選“三國二十四將”的理由——張繡在《三國演義》中武功平平,曹操在青梅煮酒時稱其為“碌碌小人,何足掛齒”。
張繡的部將張先被許褚三回合斬于馬下,張繡嚇得掉頭就跑,我們翻遍《三國演義》,也不知道張繡用的是大刀還是長矛,但是許褚用大刀、徐晃用大斧,卻是眾所周知的。

以《三國演義》為依據(jù),張繡沒有資格位列“三國二十四將”,顏良文丑的排名也應(yīng)該靠前,起碼要超越許褚典韋徐晃,緊隨趙云之后甚至與其并駕齊驅(qū)。
有人說,按照《三國演義》的描述,關(guān)羽能打三個許褚,張飛能打兩個半許褚,這話說得有沒有道理,趙云和馬超能打幾個許褚,這就是咱們今天要聊的話題。
說關(guān)羽能打三個許褚,根據(jù)可能是建安五年的下邳土山之戰(zhàn),那一戰(zhàn)關(guān)羽雖然輸了,但輸?shù)貌⒉粊G人,而許褚和徐晃,則是把人丟到爪哇國去了:“只聽得一聲炮響,左有徐晃,右有許褚,兩隊軍截住去路。關(guān)公奪路而走,兩邊伏兵排下硬弩百張,箭如飛蝗。關(guān)公不得過,勒兵再回,徐晃、許褚接住交戰(zhàn)。關(guān)公奮力殺退二人,引軍欲回下邳,夏侯惇又截住廝殺?!?/strong>
許褚和徐晃的防線,被關(guān)羽兩次對穿:第一次二人聯(lián)手沒擋住關(guān)羽,關(guān)羽被亂箭射回,又把徐晃許褚打跑了。

許褚的武功,跟典韋、徐晃不相上下,他們之間有過交手記錄,最后都是以平局告終:興平元年(194年),典韋追襲黃巾軍小帥何儀到葛陂,被倒曳雙牛且會飛石的許褚攔住,兩個從辰至午,不分勝負,各自少歇,直戰(zhàn)到黃昏,各因馬乏暫止;建安元年(196年),時任楊奉部將的徐晃跟許褚交手,大戰(zhàn)五十回合沒分勝負,曹操只好派滿寵滿伯寧前去游說,許褚這才提了一個條件(不與故主楊奉交手)后加入曹軍。
武功不相上下的許褚和徐晃二人聯(lián)手也沒能攔住關(guān)羽,最后夏侯惇親自出馬纏斗,還是被關(guān)羽沖出去上了土山。
這樣看來,巔峰狀態(tài)下的關(guān)羽,還真不是許褚、徐晃、夏侯惇能攔得住的——關(guān)羽被困土山,主要是曹軍弓弩厲害,而關(guān)羽又不擅長避箭。
曹軍人數(shù)太多,關(guān)羽即使有天神之力,也不可能一口氣砍光千軍萬馬,但不管怎么說,當時即使有三個許褚,也不能將關(guān)羽打落馬下生擒,這就是“關(guān)羽能打三個許褚”的由來。

跟許褚武功相仿的徐晃在顏良文丑面前連二十招都接不住,許褚很聰明地該縮頭時就縮頭,而關(guān)羽斬顏良誅文丑只用了四刀,由此可見,說關(guān)羽能打三個許褚,可能還是有些保守了。
三個許褚也不是巔峰狀態(tài)關(guān)羽的對手,張飛能打兩個半許褚的說法又從何而來?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咱們今天話題的依據(jù)是《三國演義》,正史和評書都放在一邊不提。
虎牢關(guān)三英戰(zhàn)呂布,張飛當先出馬,“抖擻精神,酣戰(zhàn)呂布,連斗五十余合,不分勝負?!?/strong>
所謂“嘉靖壬午本三國演義張飛五十回合后槍法散亂”不值一哂,大家看看那本書就知道,“猴兒版”是看不得的。
張飛初次戰(zhàn)呂布,五十回合不分勝負,許褚在濮陽跟呂布單挑,打了二十回合,曹操就看出“呂布非(許褚)一人可勝”,派出典韋、夏侯惇、夏侯淵、李典、樂進六人圍攻,這才打跑了呂布。
一個五十回合不敗,一個二十回合沒輸,但好像再打下去就要落下風,通過簡單的數(shù)字計算,還真是兩個半許褚才能頂一個張飛。

要是僅以跟呂布交戰(zhàn)的回合計算,說張飛能打兩個半許褚,同樣也是保守了:在徐州小沛之戰(zhàn)中,張飛跟呂布大戰(zhàn)了一百回合,也沒分出勝負,這豈不是說張飛能打五個許褚?
張飛有勇有謀,打劫呂布一百五十匹好馬的時候假扮山賊,被揭穿后干脆“耍無賴”:“是我奪了你好馬!你今待怎么?”
有侯成宋憲作證,張飛擺出一副你愛咋地就咋地的樣子,把呂布氣得發(fā)瘋:“環(huán)眼賊!你累次藐視我!”
在三國名將中,敢藐視呂布,呂布七竅生煙卻無可奈何的,也僅有張飛一人而已,許褚在單打獨斗中身負重傷的,除了張飛好像也沒別人——所謂許褚酒醉手慢,那只是借口而已:許褚從喝酒到遇張飛,至少過去了四個小時,橫刀躍馬暗夜行軍的許褚,可看不出有多少醉意。
許褚在漢中之戰(zhàn)時,心里實際是有陰影的:十年前在當陽長坂,張飛據(jù)水斷橋,許褚、文聘、曹仁、李典、夏侯惇、夏侯淵、樂進、張遼、張郃等曹營九將,不但沒有一人沖上去單挑,甚至也沒有上去群毆,反而在張飛嚇死夏侯杰后,大家全都抱著腦袋逃掉了。

許褚被張飛戳中肩膀,后來在戰(zhàn)場上再無出色表現(xiàn),但是江湖上還流傳著他赤膊戰(zhàn)馬超的傳說:曾七八個回合擊敗八九個回合擊敗于禁,二十回合擊敗張郃,五十回合把曹洪打得“刀法散亂,氣力不加”的馬超,二百三十回合也沒能拿下許褚。
許褚在二百回合后好像是落了下風,所以才“卸了盔甲,渾身筋突,赤體提刀,翻身上馬,來與馬超決戰(zhàn)?!?/strong>
那場曠世大戰(zhàn),最后以雙方都黔驢技窮宣告平手:“兩個又斗到三十余合,褚奮威舉刀便砍馬超。超閃過,一槍望褚心窩刺來。褚棄刀將槍挾住。兩個在馬上奪槍。許褚力大,一聲響,拗斷槍桿,各拿半節(jié)在馬上亂打?!?/strong>
打到最后,馬超和許褚已經(jīng)沒了招數(shù),看的就是誰更抗揍。
許褚單挑馬超好像沒吃虧,畢竟大刀丟到地上還能撿回來,馬超的槍桿撅斷可就接不上了,但是在混戰(zhàn)中,許褚因為沒穿鎧甲,胳膊挨了兩箭,毛宗崗點評的時候還在發(fā)笑:“誰教汝赤膊!”

潼關(guān)渭水之戰(zhàn),毛宗崗說是馬超占了上風:“曹操棄袍,許褚棄甲,棄甲亦算輸矣。”
公平對決,馬超打一個許褚是沒有問題的。跟張飛在葭萌關(guān)單挑,馬超“見贏不得張飛,心生一計,詐敗佯輸,賺張飛趕來,暗掣銅錘在手,扭回身覷著張飛便打?qū)怼保?/strong>這好像是落了下風的表現(xiàn):兩人街頭打架,要是自信拼拳腳能獲勝,誰會去路邊抄板磚?
大將的武功和兵器,也有個相克相生的問題,張飛的長矛一丈八尺(這在東漢末年劉熙所作的《釋名·釋兵》中有解釋,丈八長矟是一丈八尺而非一丈零八寸,馬上所持),馬超的長槍一丈二尺,一寸長一寸強,對付手持長刀大斧的許褚、徐晃,顯然是張飛的長矛更有優(yōu)勢,但是對更輕靈的張二長槍,優(yōu)勢又被抵消了,所以張飛能幾個回合把許褚捅下馬去,跟馬超打了二百回合才占上風。
張飛武功高于馬超,馬超武功高于許褚,趙云在《三國演義》中是常勝將軍,在漢中之戰(zhàn)時嚇得張郃徐晃望風而逃,卻沒跟許褚再次交手——許褚曾在穰山之戰(zhàn)中與趙云大戰(zhàn)三十回合不分勝負。
這樣一比較,問題就比較麻煩了:如果關(guān)羽真能打三個許褚、張飛真能打兩個許褚,跟張飛武功差不多的馬超能否完勝許褚?趙云和關(guān)羽、張飛、馬超單挑,勝負又將如何?后期的趙云,能打幾個被張飛重傷過的許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