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邊評測】入門必備耳塞——達音科 隼Ultra耳機評測


一、驚喜
已經好長一段時間了,我基本上總是在出差。
旅途中用什么耳機,一直是我的一個大難題。且不說從佩戴、便攜、價格等方面的因素來考量,就是聲音風格上,其實也挺難選擇的。有些耳機聲音太淡,會讓人覺得乏味;有些耳機過于偏科而不耐聽;還有些耳機對前端的要求太高,也不可能總是背著大磚頭四處奔波。
相比之前使用的動輒萬元以上的旗艦塞而言,我把隼Ultra裝進行囊的時候,對它的期望值其實并沒有那么高,更多還是覺得這條新上市的耳塞可能會給我?guī)硪稽c新鮮感,而當我真正認真聽了這條售價一千五百多的耳塞時,則切實地感覺到了“驚喜”。
說到這個驚喜,就得重點說一說這個“驚”字。
入燒二十年,其實很難有耳塞“驚”到我,至少很難有耳塞以“正面形象”驚到我。
我對于隼Ultra的驚訝在于,之前聽到隼Pro的時候,就覺得那已經應該是“隼”系列的終極形態(tài)了,達音科當然具備研發(fā)出更高端系列產品的能力,但是在“隼”這個千元級別的系列中,隼Pro的聲音形態(tài)已經是幾近于完備,在其框架中沒有明顯短板了。
如果在這個基本盤上,不大幅度提升素質、調整聲音形態(tài)框架,我是很難想象出這個系列的下一代產品還能在哪里找到提升空間。
而隼Ultra則恰恰沒有受限于前作成功的藩籬,以更高的聲音水平和更豐富的聲音架構實實在在地給了我這樣的一個“驚喜”。

二、聲音素質
既然說到了隼Ultra的素質水平和聲音構架,我們就不妨先從這個方面說起。
隼Ultra具有同價位級別耳塞中,非常少見的素質水平,在解析力、動態(tài)、聲場以及聲音的純凈度等方面,都可以與更高級別的耳塞相媲美。
解析力方面,隼Ultra在聲音整體內容的完整性和細節(jié)的表現(xiàn)能力上都做得非常突出,我們可以清楚地感受到更加完整的音樂內容,從音樂現(xiàn)場LIVE中舞臺上下的內容交互,到SOLO中每一個音符與細節(jié),隼Ultra都能清清楚楚地傳遞到我們的耳朵里,基本上不會有任何缺失或走形。相對于隼Pro而言,隼Ultra在聲音細節(jié)處的音色處理尤為獨到,幾乎每一處細節(jié)都是飽滿且生動的、有溫度、有光澤感的,所以隼Ultra給我們呈現(xiàn)出來的音樂畫面在內容層次上比隼Pro要更加豐富。
同樣讓人滿意的還有動態(tài)。隼Ultra是一條極具力量與氣勢的耳機。如果我們以《1812序曲》中的炮聲作為示例,那么隼Ultra呈現(xiàn)給我們的幾乎是一個堪比大耳機的動態(tài)表現(xiàn),炮聲從細致的弦樂中轟然崩裂開來,徑直向我們撲來。雖然可能相比高端耳塞,隼Ultra的密度還顯得稍欠扎實,但是音樂的力道和氛圍感已經基本完整地呈現(xiàn)出來。
隼Ultra的聲場表現(xiàn)中規(guī)中矩,我們能夠感受到歌手或樂器的位置和間距,但整體場面相對緊湊。應該說,隼Ultra的空間感表現(xiàn)在大多數(shù)音樂風格中都足夠,但如果用來聽一些大場面的交響樂則相對不會那么出彩。

三、聲音風格
我聽到隼Ultra之前,看見一些先聽過的燒友說隼Ultra屬于一個雜食的風格。
在我聽過以后,我覺得這些燒友說得也對,但也不完全對。
隼Ultra屬于一個比較狹義上的雜食風格,在大多數(shù)常規(guī)音樂類型中,都具有非常好的表現(xiàn)力。

比如我們最熟悉的流行音樂方面,隼Ultra的中頻扎實、細密,不但能夠表現(xiàn)出優(yōu)質的人聲音色,同時對于吉他和電子琴也有良好的表現(xiàn)力。而更加難得的是,我覺得隼Ultra的低頻質量非常高,量感控制得恰到好處,再多一點就稍顯轟頭,再少一點就又有些寡淡。從下潛到回彈、從擴散到收束,隼Ultra的低頻一步一步展開,如教科書似地給我們展現(xiàn)出了一個優(yōu)美、健康、完整的低頻表現(xiàn)。這樣的低頻表現(xiàn),目前在中低端耳塞中已經非常罕見了,因為低頻的展現(xiàn)需要很強的控制力,所以目前的中低端耳塞往往慣于把低頻切掉一部分,這樣的低頻雖然不完整,但也易于掌控。隼Ultra給我們呈現(xiàn)出來的這個完整的低頻,在同價位中是殊為難得的。
相比于隼Pro那種平直甚至略有一點干澀(非貶義)的中低頻而言,隼Ultra的中頻和低頻就顯得豐潤、立體得多。隼Ultra的中頻厚度略大于隼Pro,并稍微拉近了一點人聲的位置,讓我們可以更加直接地感受到歌手傳遞的感情與意境;同時隼Ultra也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低頻量感,提高音樂的氛圍感和節(jié)奏感。
因為我最近一直在旅途中,所以就不妨以梁博的《日落大道》為例。開端的電鼓和BASS舒緩展開,凝煉、深邃的中低頻穩(wěn)穩(wěn)地給我們展開了一幅旅途中的黃昏畫卷;歌手的嗓音真實平穩(wěn),細節(jié)非常豐富,我特別喜歡梁博在嗓音尾端的那一點氣聲的尾音,隼Ultra也清晰準確地給我們表達出來,同時也非常精準地表現(xiàn)出了梁博搖滾嗓音中的力量感和線條感,甚至是一些明顯的金屬味道;后續(xù)再次展開的肘風笛中,我們也能感受到隼Ultra在器樂方面,對于中高頻的處理,干凈、通透中也不乏聲音在溫度與亮度上的優(yōu)質表現(xiàn)。
隼Ultra在高頻和極高頻上的表現(xiàn)是相對保守的,高頻更加強調信息量和通透感,而并沒有一味地拔高,并且在高頻頂端還是進行了一定的打磨,讓聲音聽起來更加圓滑、潤澤,而少了一點清脆。如果我們來做一個比喻,我覺得隼Ultra在高頻的音色上更像是薩克斯或單簧管的豐盈,而不是笛子或者豎琴那樣的清瘦。
所以,如果我們要用隼Ultra聽器樂的話,這條耳機可能更適合于各種提琴或者吉他、小號等樂器,而對于笙管笛簫這些傳統(tǒng)民族樂器的表現(xiàn)力則相對不足。這也是我們前面所說隼Ultra“不完全雜食”的原因。
如果與前作隼Pro對比的話,我覺得隼Ultra繼承了隼Pro在均衡、雜食、耐聽的風格特點的同時,一方面大幅度地提升了耳機的綜合素質水平;同時也采取了更具自身特點、也更有針對性的調音風格。隼 Pro是一個相對沉穩(wěn)、保守的聲音風格,而隼Ultra的風格則更加開放、熱情,可以更加直觀地把音樂的情感和氛圍傳遞給聽者。

四、搭配與驅動
1、在素質上,隼Ultra是一條潛力比較高的耳機,如果我們用手機直推,也能取得不錯的聽感,但如果搭配高端播放器,我們才能感受到這條耳機的解析力、聲音純凈度等方面真實的實力。所以我覺得還是應該盡量給隼Ultra搭配一個專用的播放器或高端小尾巴。
而隼Ultra對前端單純的驅動力的要求并不很高,基本上絕大多數(shù)設備都能給隼Ultra驅動到一個比較完備的聲音形態(tài)。當然,如果搭配更高推力的前端,我能感受到隼Ultra在聲場方面的一些提升,但幅度并不是很大。
2、從風格上來講,隼Ultra是一個比較“外向型”的耳機,我們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喜好和音樂風格來進行搭配。就我個人而言,我還是會比較喜歡給它搭配一個聲音風格相對內斂的前端,來平衡一下聽感,比如凱音N7就是個很好的搭配。

五、關于隼Ultra本身
通常來講,我都會把客觀部分的介紹放在前面來寫,但隼Ultra在聲音方面給我的驚喜實在讓我忍不住先說為快,但最終還是要介紹一下這條耳機本身的。
隼Ultra的外觀整體上沿襲了隼Pro的設計方案,區(qū)別在于顏色改成了鏡藍,而且也取消了背板上的品牌LOGO。

前文我們介紹過,隼Ultra在聲音素質和構架上與前代隼Pro相比有很大不同,就是源于隼Ultra采用了達音科高端系列耳塞ZEN PRO一致的第二代ECLIPSE架構動圈單元和磁路結構。
當然,雖然采用了同樣的動圈單元結構,我并不認為隼Ultra具備禪Pro的聲音等級,在對于聲音一些相對深層的表述上,隼Ultra還略顯直白與稚嫩,與“老江湖”禪Pro還存在明顯“代差”。
隼Ultra采用了導管調音設計,通過更換不同導管來調節(jié)聲音走向,滿足不同的聲音喜好要求和音樂風格。黃銅導管主打濃郁柔和、藍色導管則傾向于均衡通透。我個人認為藍色導管的適應范圍更廣泛,黃銅導管在一些非常老式的流行樂或爵士樂中則獨具韻味。(文中聽感采用兩種導管綜合評價)
耳機采用MMCX插口的可換線設計和Q-Lock Lite可更換插頭設計,兼容了用戶的各項使用要求。原機搭配了多股單晶銅鍍銀線材,我覺得這條線和耳機的搭配度非常不錯,一般情況下真的不必更換線材了。

六、總結
最后我們對隼Ultra的聲音來一個總結。
首先,隼Ultra是一條具有同價位中高素質水平的耳機,也是一個調音成熟完整的耳機。就其1580的價位而言,隼Ultra無疑是超值的。
同時,隼Ultra在聲音風格上熱情、開放、張力十足,甚至可以說是“流光溢彩”。它能賦予音樂極高的樂感和渲染力,特別是對于流行音樂、小編制純音樂都有很好的表現(xiàn)力。
對于很多剛剛開始入燒的燒友和進階型燒友而言,隼Ultra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它可以讓我們非常直觀地感受到各個音樂元素的表現(xiàn)。
某種程度上來講,很難說隼Ultra有什么明顯缺點。如果一定要以更高價位的耳塞來對比,我覺得隼Ultra在風格上稍微有些過于外露和直觀,而稍微缺乏了一點層次感,也少了一點沉穩(wěn),可能對于一些老燒而言,少了一點類似于“回甘”的味道。

七、尾聲
關于達音科隼Ultra,我已經講完了。
我一直覺得音樂與HiFi中并不存在絕對的概念,比如我從不覺得貴的東西一定好,也不認為某種類型、風格的聲音一定是好的,更不會認為某個品牌一定好,更多還是需要與自己心情契合。
就比如,在我的旅途疲勞之中,隼Ultra以它的熱情、張力、流光溢彩的音樂表現(xiàn)帶給我的音樂體驗,是我久違了的真正屬于自己、屬于HiFi的快樂與體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