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保護,溺愛會害了孩子一生,掌握這些方法,讓孩子健康成長!
父母總是希望給孩子最好的,但實際上在父母掌控范圍內(nèi),孩子失去了很多,同時也給孩子成長造成了很多障礙。有一些問題,甚至比讓孩子自由發(fā)展,都來得更糟糕,然而家長卻不知道這個道理,以為孩子只有在自己的手中,才是最安全的。過渡保護、溺愛是對孩子最大的傷害,為什么這樣說呢,下面我們就來看看。 溺愛對孩子的危害有哪些?
1、自私自利。父母的溺愛容易造成孩子忽視別人的需求,以自我為中心,容易養(yǎng)成自私自利的性格。 2、膽小怕事。父母溺愛,使孩子不經(jīng)理風雨,更容易養(yǎng)成膽小怕事的性格,稍有不適就驚慌失措。 3、飛揚跋扈。父母的溺愛導致小孩沒有好惡之分,像個小霸王一樣,認為所有的東西都應該屬于自己的,所有人都得圍繞自己轉(zhuǎn)。這種孩子在接觸社會時會很吃虧的。 4、偏食挑食。父母溺愛的孩子,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什么時候吃就什么時候吃。久而久之,孩子養(yǎng)成這種習慣后,就開始挑食偏食了,這對孩子的成長發(fā)育非常不利。 5、不懂得珍惜和付出。被父母溺愛的孩子只知道接受愛而不懂得付出愛,不知道珍惜身邊人對他的好。 6、價值觀不正確。在溺愛環(huán)境中長大的孩子,大腦里邊裝著一些不正確的價值觀念。因為一直生活在溺愛的環(huán)境中,他想怎么樣就能怎么樣,然后就會覺得他不需要什么正確的價值觀,覺得自己滿足就可以了,甚至他的思維就停滯在那種感覺里。當他走向社會后,就會發(fā)生一系列的問題。這樣的孩子對很多問題,比如原則性的問題、價值觀的問題等,全部處在錯亂狀態(tài)中。 7、失去學習興趣。被溺愛的孩子在學習上會遇到各種障礙,家長不予以管教,只是一味的順從,于是孩子對學習失去了興趣,不喜歡學習,最后厭學,甚至輟學。 8、能力低下。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較強的能力,學習成績優(yōu)秀,但家長在不知不覺中對孩子溺愛,使孩子得不到應有的鍛煉與磨礪,在各個方面的能力退化了,就導致了孩子能力低下。
9、難以合群:從小就嬌生慣養(yǎng),父母親不許自己的孩子和這個小朋友玩,不許和那個小朋友玩,這樣一來容易對自己的孩子養(yǎng)成孤僻的心理,一旦和其他小朋友一起交流,就難以合群。 10、難以發(fā)展:如果經(jīng)常被父母親捆綁著,哪里都不能去,到哪里,做任何事,都認為是一種冒險和風險,對自己孩子的前途和前程,是不可抵擋的阻礙。就是走向社會,也難以發(fā)展。這樣的捆綁式溺愛,要不得、使不得。 11、易啃老族。凡事都是父母親一手操辦,很容易養(yǎng)成啃老族,不但自己的生活不能獨立,還要拖累父母親一輩子。 12、易自卑??吹狡渌男『⒃谟姓f有笑,玩的開開心心,而由于父母的管束,無法去和其他孩子們一起交流,該交什么朋友,該說什么話,都被家長管著,看他們的臉色行事,這樣就使孩子不敢主動和別人交流,更容易滋生自卑的心理。
自卑
13、婚戀難。像這樣保護成長起來的孩子,一旦長大成人,到了談婚論嫁的時候,父母親更是喜歡插手,用自己的觀點和眼光來物色對象,這樣往往適得其反,使自己的兒女不敢踏入婚戀半步,怕被父母親責怪。由此導致婚戀難。 保護是天下父母對兒女的必然,但過度保護,就適得其反?,F(xiàn)在你舍不得放手,將來他一生都不會讓你松手。要讓自己的子女學會經(jīng)營人生,這才是最好的保護。 對過度保護、溺愛的建議: 1、制定規(guī)則。召開家庭會議,對該做什么、怎樣做,什么不能做制定規(guī)則。需要家長要和孩子一同制定規(guī)則,并一同遵守,家長不能過于寵愛孩子,由著孩子的性子,慣著孩子。讓孩子懂得敬畏,知道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不能讓孩子覺得在家庭中,自己的地位高人一等,處處特殊照顧。有時候你可能會不忍心看到孩子難過或是沮喪,但孩子們是需要限制和規(guī)則的。因此,當你設置了規(guī)定后,務必要堅持你的規(guī)則,不可以輕易地打破,以免造成孩子誤認為,只要他做出某些表現(xiàn),就能打破所有的規(guī)則。
2、冷靜對待。當孩子提出無理要求或發(fā)現(xiàn)孩子有不良表現(xiàn)時,家長應該做的不是打罵、大聲管教,而是要保持冷靜,讓自己和孩子都平靜下來。之后要和孩子耐心溝通、講明道理。另外在教育孩子時,家庭成員要意見統(tǒng)一,保持一致。切忌爸爸教育孩子時,爺爺奶奶當面袒護孩子,以免造成孩子性格扭曲,是非曲直不分。
3、培養(yǎng)獨立性。有意的引導、培養(yǎng)孩子自己獨立的能力。如:自己吃飯、自己穿衣、自己洗漱、收拾自己的玩具等,從家長幫助開始,慢慢的到孩子自己能獨立完成,給孩子時間,讓孩子慢慢學會,不能妨礙孩子作出獨立行動的任何努力。家長不能為了絕對安全,不讓孩子走出家門,不許孩子和別的小朋友玩。要讓孩子學會與小朋友相處,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和獨立性,將來更好的適應社會。因此,你應該要鼓勵孩子多幫忙,不論是拿東西或是收拾東西,這能讓他更有責任感。
4、教導孩子禮貌。教導孩子「請、謝謝、對不起」是停止寵壞孩子的基本途徑。當你鼓勵孩子有禮貌時,他會知道他不能自動擁有一切,并且學會尊重和感激。
5、成為積極榜樣。孩子會隨時觀察你的行為,并且精確的復制,比如你發(fā)脾氣亂扔東西,他也會學習你這樣的方式處理事情。因此,你最好以身作則,成為孩子的榜樣。
9. 鼓勵。要適當?shù)慕o孩子予以鼓勵,不要說"好兒子 "好女兒,要具體說出孩子哪里表現(xiàn)的好,哪里做的對,如:謝謝你幫媽媽掃地,而且打掃的特別干凈。 12. 引導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在家里多準備一些小工具,掃帚、椅子、凳子等等,以便孩子能夠幫助你做家務活 (要了解讓孩子們作貢獻過程的重要性) 。 家長不能溺愛孩子,同時對孩子也不能太過嚴厲,要理性地教育孩子,包括允許孩子犯錯誤,給他改正的時間,家長要帶頭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過分地控制孩子,不要拿自己孩子與其他孩子比較,多給孩子成長所需的空間和時間等,盡心打造一個富有理性和愛的家庭,使孩子朝著越來越優(yōu)秀的方向發(fā)展。 綜上所述,通過這些方法,能讓孩子們知道,他們既堅強又有能力,而且所有的初學者都會經(jīng)歷一段艱難時期,直到他們經(jīng)過多次努力而成功。他們還能夠知道,你會在他們身邊陪伴著他們,并鼓勵他們,但不是傭人或仆人。孩子們會從承受的壓力以及完成需要完成的任務經(jīng)歷中學會堅強,并培養(yǎng)了自己的能力 ,孩子們能夠鍛煉自己的勇氣,而不是習慣成為受害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