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才多藝的子貢
接下來講子貢。我們特別留心這個人,上面也曾提到過,子貢在孔門弟子中,不但是學(xué)問家,也是外交家、政治家,以現(xiàn)代觀念來講,也是工商界的鉅子。 讀司馬遷的《史記》,就可以看見一篇東西——《貨殖列傳》?!妒酚洝愤@部書,在中國歷史文化上,有了不起的價值?!敦浿沉袀鳌肪褪侵v商業(yè)家,講社會工商經(jīng)濟發(fā)展的情形。中國文化在過去始終是輕商的,所謂士、農(nóng)、工、商,商人的階級,列在四民之末,為社會所輕視,而司馬遷特別提出商來,寫了這篇。以后中國的歷史,才有《貨殖列傳》的精神,順便也記載一般經(jīng)商者的事。司馬遷當時寫《貨殖列傳》的動機,是認為工商社會的發(fā)展,是關(guān)系國家政治的命脈,不能不注意,可是當時不能如此明顯提倡,所以他寫了《貨殖列傳》。其中還包含許多褒貶的微詞。 司馬遷有很多東西是創(chuàng)作,像他又寫了《游俠列傳》。在過去,人們認為游俠這一批人,作奸犯科——“老子拳頭大”,就是那么回事。司馬遷卻特別寫了《游俠列傳》,他認為這些人在社會落伍的時候、動亂的時候,道德、道理、人情、法律都沒有辦法的時候,只有“老子拳頭大!”一伸胳膊則沒有事了,才可解決問題,所以他覺得這種精神,非??扇?,就寫了《游俠列傳》。 《史記》這部書,研究起來很有趣,中國文化的許多精神,司馬遷都在《史記》上點出來了。 我們講子貢,牽涉到《史記》,司馬遷在《貨殖列傳》中,特別提到子貢這個人,非常了不起,乃至強調(diào)地說,孔子的學(xué)說思想,后來能夠流傳下來,端賴他的出力。 現(xiàn)在講到學(xué)問的修養(yǎng),提到子貢一段非常重要的話。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子貢曰:詩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 這一段很值得注意的。以前一直講學(xué)問,這一段則是描寫有一天子貢問孔子的故事。有如電視上的一個短劇。 子貢說,老師,人窮了,倒霉了,還是不諂媚,不拍馬屁,不低頭;發(fā)財了,得意了,還能夠?qū)θ瞬或湴?,何如?這個“何如?”若演起戲來,導(dǎo)演一定教演員作得意狀。子貢這個時候,似乎認為自己學(xué)問修養(yǎng)做到這個地步已經(jīng)很不錯,很有心得了,心里在想一定可以得到老師的欣賞,給一個一百分,至少九十分,所以他這“何如”用白話來說是:“老師,你看看我怎么樣?”那種自肯的味道,完全在這“何如”兩個字上表現(xiàn)出來了。 我們都常聽說“得意忘形”,但是,據(jù)我個人幾十年的人生經(jīng)驗,還要再加上一句話,“失意忘形”。有人本來蠻好的,當他發(fā)財、得意的時候,事情都處理得很得當,見人也彬彬有禮;但是一旦失意之后,就連人也不愿見,一副討厭相,自卑感,種種的煩惱都來了,人完全變了——失意忘形。所以我就體會到孟子講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币粋€人做學(xué)問,只要做到“貧賤不能移”一句話,能夠受得了寂寞,受得了平淡,所謂“唯大英雄能本色”,無論怎么樣得意也是那個樣子,失意也是那個樣子,到?jīng)]有衣服穿,餓肚子仍是那個樣子,這是最高修養(yǎng),達到這步修養(yǎng)太難了。所以子貢講的“貧而無諂,富而無驕”的確是不容易,很難得??墒强鬃硬]有給他九十分,只是“可也”而已。下面還有一個“但是”,但是什么?“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蹦阕龅礁F了、失意了不向人低頭,不拍馬屁,認為自己就是那么大,看不起人,其實滿肚子的不夠;或者你覺得某人好,自己差了,這樣還是有一種與人比較的心理,敵視心理,所以修養(yǎng)還是不夠的。同樣的道理,你到了富而不驕,待人以禮,因為你覺得自己有錢有地位,非得以這種態(tài)度待人不可,這也不對,仍舊有優(yōu)越感。所以要做到真正的平凡,在任何位置上,在任何環(huán)境中,就是那么平實,那么平凡,才是對的。所以孔子告訴子貢,像你所說的那樣,只是及格而已,還應(yīng)該進一步,做到“貧而樂,富而好禮”,安貧樂道。安貧就非常難,后來《中庸》引用孔子所說“君子,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的話。所以有些朋友很了不起,很清高,聊天時常常問起:“你看我這個人怎么樣?”我說:“我個人不完全同意你,你是很清高,不過有一點茍求清高。”一個人是應(yīng)該清高的,但有人是茍求清高,或者為了標榜自己清高,因此只好忍痛犧牲。那就大可不必,這就不平凡,不平凡不是真涵養(yǎng)的精神。因此孔子告訴子貢,要安貧樂道,要平實,他說僅是做到不驕傲,不算好,還要進一步做到好禮,尊重別人和愛人。 富而好禮的方面,我們與工商界人士接觸就看得出來,社會上的有錢人,有的非常討厭,不學(xué)無術(shù),一開口庸俗不堪,所以富有不一定好禮。好禮不一定僅僅講禮貌,而是在學(xué)問做人各方面隨時虛心求進。假如一個真正富有的人,能夠不斷追求學(xué)問,不斷講究做人做事的道理,實在了不起。有的人事業(yè)成功了以后,往往親朋間脫離了關(guān)系,這是遺憾的事。 講到這里,再看下去,知道子貢是服了老師,孔子是了不起的,所以子貢提出了一句話來說:“詩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這首詩是古代的詩,誰作的呢?前輩古人作的,當時流傳很廣。“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边@八個字是引用古詩里的原句。這詩是講做玉石的方法,如花蓮的玉石,最初是桌面大的一塊石頭,買來以后,先將它剖開,里面也許能有幾百個戒指面,也許只有十個八個也說不定。做玉器的第一步,用鋸子弄開石頭叫剖,也就是切;找到了玉,又用銼子把石頭的部分銼去,就是第二步手術(shù)叫磋;玉磋出來了以后,再慢慢地把它雕琢,琢成戒指型、雞心型、手鐲型等一定的型式、器物,就是琢;然后又加上磨光,使這玉發(fā)出美麗奪目的光彩來,就是磨。切、磋、琢、磨,這就是比喻教育。一個人生下來,要接受教育,要慢慢從人生的經(jīng)驗中,體會過來,學(xué)問進一步,工夫就越細,越到了后來,學(xué)問就越難。所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這句話大有推崇孔子的意思,好像說:“做學(xué)問還要像玉一樣地切磋琢磨,我懂了?!蹦敲纯鬃哟饛?fù)他了,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辟n是子貢的名字,孔子說你懂得這個道理,現(xiàn)在可以開始讀書了,也可以開始讀詩了,因為我剛剛提示了你一個道理,你自己就能夠另外推演出別的道理來。這表示一個人的天分高,拿現(xiàn)在的教育來說,是教了一個原則,其他就可以自己類推了。